小葫芦大梦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夏潮湖陶渊明后裔文化资料汇编》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0570
颗粒名称: 小葫芦大梦想
分类号: K820.943
页数: 2
页码: 60-61
摘要: 本文是刊载于《石嘴山日报》2017年9月21日第4版的一篇文章,文章记述了贺兰山下陶瑞珍葫芦刻画额传承情况。
关键词: 文化 陶氏 乡村 石嘴山 潮湖村

内容

初秋,葫芦丰收的季节。
  贺兰山脚下大武口区潮湖村一座农家小院里,前院后地种满了葫芦,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葫芦,甚是招人喜爱。55岁的陶瑞珍站在葫芦架下,一面仔细观察葫芦的成熟度,一面小心翼翼地采收着。
  不同于一般农妇,陶瑞珍还有个身份——石嘴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刻画代表性传承人。
  葫芦刻画,一种古老的汉族工艺美术品,始于宋代,兴于明清,因乾隆、纪晓岚等圣贤名家追宠而得以广布民间。陶瑞珍的爷爷就是一位擅长葫芦雕刻的手工匠人。陶瑞珍从小看着爷爷在圆鼓鼓、滑溜溜的葫芦上刻字、画画,耳濡目染,对葫芦刻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和超强的悟性,她掌握了画、刻、雕、烙等技术,将父辈们的技艺发扬光大。2012年,陶瑞珍作为民间艺人带着剪纸和葫芦刻画参加了中阿经贸论坛展览,没想到的是,她的葫芦刻画受到与会者的大力称赞,并取得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陶瑞珍顿悟,手艺人要可持续发展,就要借助一种合理的市场模式,让手艺人能通过手艺养活自己和家人,发展事业、传承事业,甚至得到更为丰厚的市场回报,进而吸引更多后来人学习、传承这门手艺。于是,她决心要在这小小的葫芦上好好做做文章。2013年,陶瑞珍申请了5万元贷款,租了5亩地专门用于种植葫芦。她还和村里的妇女成立了瑞宝工艺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了创业之路。
  每年3月播种,6月捆扎葫芦,8月选果雕刻,9月摘取、阴干葫芦,10月扯藤晾晒土地……几乎半年时间都要在地里劳作。白天拿起锄头下地干活,可到了晚上,拿起刻刀的陶瑞珍便进入了艺术的世界。“葫芦烙画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采摘要瞅准时机,打皮也很讲究,打早了黏糊,打晚了起皮;晾晒费时年余,且要不停翻转,确保色度、油度均匀;绘画时除了要有美术功底外,高明的艺人还需懂得以形尽意,根据葫芦外形设计画面;烙画时手法要快,温控把握更要精准。”陶瑞珍说。
  如今,作为葫芦刻画非遗传承人,陶瑞珍成立了工作室,建起了手工基地,将葫芦种植规模扩大到60亩,品类也增加到16种,带出的徒弟中有十余位如今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眼下,这60亩等待采收的葫芦正承载着陶瑞珍将中华传统手工艺继承和发扬下去的伟大梦想,在阳光下烁烁生辉。
  (刊载于《石嘴山日报》2017年9月21日第4版)

知识出处

宁夏潮湖陶渊明后裔文化资料汇编

《宁夏潮湖陶渊明后裔文化资料汇编》

本书宁夏潮湖陶渊明后裔文化资料汇编,收录陶氏家谱资料,调研建议文稿,相关活动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江红
责任者
朱玉浩
责任者
刘宵华
责任者
陶瑞珍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