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葫芦孕育大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宁夏潮湖陶渊明后裔文化资料汇编》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0559
颗粒名称: 小葫芦孕育大产业
分类号: K825.7
页数: 2
页码: 27-28
摘要: 本文是刊载于2017年6月16日《华兴时报》第8版的一篇文章,文章记述了陶瑞珍与其传承的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烙画的传奇故事。
关键词: 陶瑞珍 葫芦 烙画 文化遗产

内容

烙画葫芦艺术又称烫画、火笔画,不仅是传承工艺美术作品,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潮湖村,因一人、一技艺,让贺兰山脚下原本寂静的村庄洋溢浓浓的传承文化气息。
  这就是陶瑞珍与其传承的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烙画。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当地文昌阁遗址和《金陵陶氏家谱》记载,陶瑞珍家簇是陶渊明后裔陶氏潮湖宗支第19代世孙。
  “农村条件差,爷爷就拿着燃着的火棍,在葫芦上慢慢点出图案来”。也许是陶氏家簇与生俱来的艺术基因,陶瑞珍告诉记者,记忆中,她的爷爷从来没经过正规学习,但书法、绘画却无师自通。那时,在年幼的陶瑞珍看来,比起陶渊明后裔的身份,爷爷做在炉前专注地用双手在葫芦上绘画的场景更让她难忘。
  “好玩,感兴趣”。陶瑞珍说出简单的几个字概括了她对此项技艺的喜好。源于对葫芦烙画的好奇,陶瑞珍10多岁就可以制作葫芦烙画了,并一直坚持至今,2012年,陶瑞珍参加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的展览,她创作的葫芦烙画深受参观者喜爱,短短几天,200多个葫芦烙画就卖了2万元。
  看到小小的葫芦烙画竟然有如此大的经济效益,陶瑞珍下决心要把葫芦烙画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她潜心钻研,并把村里的妇女都发动起来,种葫芦、刻葫芦、卖葫芦,正式走上了葫芦创业之路。
  “怎么这么美,很神奇,看到这些漂亮的葫芦,我当时就想学。来自海原县的马永梅对葫芦烙画“一见钟情”,她向陶瑞珍拜师学艺已一年有余,她告诉记者,她的梦想就是回到老家办葫芦烙画展,让家乡的人也能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在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帮助下,2013年,陶瑞珍成立了石嘴山市潮湖瑞宝工艺葫芦专业合作社,同年,她的葫芦烙画作品也获得了中国第二届镇北堡西部影城西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金奖。如今,在陶瑞珍的影响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向陶瑞珍请教,学习传统技艺。
  “希望政府能多方支持,为我们提供更多种植葫芦的土地,挖掘我们潮湖村的发展潜质”。采访结束时,陶瑞珍面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心愿,作为凝香非物质遗产项目传承人,她不仅希望能弘扬传统文化,更希望能借助传统文化产业带动潮湖村民致富,促进乡村发展。
  (刊载于2017年6月16日《华兴时报》第8版)

知识出处

宁夏潮湖陶渊明后裔文化资料汇编

《宁夏潮湖陶渊明后裔文化资料汇编》

本书宁夏潮湖陶渊明后裔文化资料汇编,收录陶氏家谱资料,调研建议文稿,相关活动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何晓宇
责任者
陶瑞珍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