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黄河渡河工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之最》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0412
颗粒名称: 最早的黄河渡河工具
分类号: U674.1
页数: 1
页码: 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嘴山市最早的黄河渡河工具情况。
关键词: 石嘴山市 黄河 渡河工具

内容

明嘉靖11年(1532),居住在河套地区的蒙古吉囊部,用牛羊皮囊制成的“浑脱”为渡河工具,从今市境黄河段下水渡河,举部向贺兰山以西迁移。这是石嘴山乃至宁夏最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在今宁夏一些旅游景区,人们还能见到并乘坐“浑脱”皮筏在黄河水面上漂流。“浑”是“整体”的意思,“脱”即“剥皮”。唐代以前,一般将这种渡河工具称作“革囊”(因“缝革为囊”内充入空气而得名)。至宋代,制作方法有了改进。宰杀牛羊后制作的皮囊不再是缝合而成,而是采用“浑脱法”,使皮张保持完整,“革囊”遂变成了“浑脱”。把若干个“浑脱”并排捆绑在一起,便成为“皮筏”。大型羊皮筏用460个皮囊组成,可载货15吨;小型羊皮筏由10余只皮囊组成,可载货400~500公斤。牛皮筏皮囊内不充空气,而以羊毛之类的轻货充之(运载羊毛尤如此)或填以干草,又称“草筏”。大型牛皮筏由128个皮囊组成,可载货20吨;中型者由64个皮囊组成,可载货5吨。1958年包兰铁路未通车前,石嘴山煤矿建设所需的一些大型机器设备,因包兰公路路况不好不能承载,大多采用大型牛皮筏(长20多米),将急需的大型设备、木材、钢材由兰州顺黄河运抵石嘴山。20世纪60年代之后,由于黄河上游陆续筑起大坝,长途运货皮筏逐渐消失。

知识出处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之最》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为了探究石嘴山历史文化之源,展示石嘴山历史文化之萃,弘扬石嘴山的历史遗迹、自然地理、文化积淀、重大事件、风土人情。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