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崇岗乡志》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0238
颗粒名称: 第二十一章 人物
分类号: K820.843
页数: 9
页码: 83-91
摘要: 本章收录了崇岗乡名人传记,内容包括刘元庆、张进财、高僧妙让、吴洁、雷启林、郭栓子等人物。
关键词: 崇岗乡 人物 传记

内容

第一节 一代名师刘元庆
  刘元庆(1924年--1974年),大武口村人,自小好学上进,聪慧过人。少时入平罗一完小,后就读于黄渠桥绥宁师范,学历中专。
  在师范读书时,品学兼优,深受老师和同学的爱戴,因身体瘦长,外号刘长子。
  一九四七年师范毕业后,在平罗城关一小任教。
  解放初期,平罗县中学师资奇缺。为此,选拔了一批优秀小学教师到甘肃省立师范学院进修,刘元庆是其中之一。
  进修期间,刘元庆主攻音、体、美。
  进修结束取得大专学历,在平罗中学任教。主教音乐、美术。并担任班主任。
  刘元庆多才多艺,书法猷劲流畅,素描形简而神似,尤长于国画。学生们喜而效之。
  音乐课堂尤其活跃,刘老师吹拉弹唱无所不能。脚踏风琴尤其娴熟,和弦分明而协调。他歌喉纯正,标准的男高音。听觉灵敏,大可指挥几十人的合唱团,举手就能指出谁的音调不和,可谓一天才。
  只初中一年的教学过程,一个班能念谱和演奏的学生就不下十几人。由于多才,学校布置会场,书写标语,会场主持样样少不了他。
  他知识全面,当一批教师被打成右派,教室无人上课时,他兼教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深受师生的尊敬和认可。
  一九五七年,刘老师被评为甘肃省优秀教师。
  一九五八年秋,受政治迫害,被打成历史反革命,遣送原籍大武口劳动改造。由于所在生产队是刘氏家族队,在父老乡亲们的庇佑下,他没有受到多少阶级斗争的冲击,还学了瓦工技术。
  一九七四年,给骡子戴笼头时被骡子一头撞死,因公身亡。文革结束后平反昭雪。
  第二节 张思德的战友
  张思德的大名因毛泽东的一篇《为人民服务》而无人不晓。他的堂叔,和他一起参加红军的遗散老红军张进财却鲜为人知。
  张进财(1920年-2004年),四川仪陇县大洛乡人。一九三三年在家乡参加红军,时年一十三岁。同时参军的还有张思德等共一十五人。
  张进财参军后在四方面军独立营。一九三四年部队到巴中通江县时,张进财生病,住进在王坪的四方面军医院。病好后留院当护工。同年部队到达松潘时严重缺粮,上山找粮途中严重受伤,大腿中两弹,在大方寺医院疗伤。
  一九三五年三月,四方面军退出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到懋功和一方面军会师。此后张国涛搞分裂,率部南下西康,损失惨重,张进财始终随军行动。后在甘孜与二方面军会师,两军同时北上。过草地爬雪山,吃草根树皮,张进财亦在其中。十月,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会师后,四方面军一部到达甘肃海原县(现划属宁夏),张进财所部被马鸿宾部队包围。在吴连长率领下,与敌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子弹耗尽,近百人被俘,张进财是其中之一。
  三天后,马匪军声言要拉出去枪毙,像是吓唬;关了一个月之后,马鸿宾下令释放。
  此时的张进财只有十六岁,找不到红军,又无法回家,一边乞讨,一边向北走去。后在石炭井揹煤六年,攒了几个钱,置办了一架货郎担,走乡串户来到崇富村。
  一九四九年解放后,张进财在崇岗落户并与贫农之女张桂花结婚。土改时分了地,在家务农,生有三子一女。
  八十年代,国家落实遗散红军政策。张进财在宁夏找不到证人,无缘享受优待。后来回四川仪陇老家反映自己的情况,仪陇县民政部门向平罗民政部门出具证明,证明张进财确属一九三三年和张思德一起参加红军的一十五人之一。
  平罗县民政局一九九一年发给张进财红军失散人员定期补助证,每月可领三十五元钱,在其逝世前,增加到一百五十元,并公费给他盖了两间砖房。
  一九九一年三月,四川仪陇县民政局长一行三人到崇富九队专门看望张进财,并称,和张思德一起参加红军的十五人中,在世的只有张进财一人了。
  第三节 高僧妙让
  妙让,本姓陶,潮湖村人,是武当寺第八代僧人。
  少时家贫,父母将其送往武当寺出家当了和尚。他个头矮小,老实巴交,没念过书,悟性也不好,师傅们看不起。挑水、打柴、扫院等苦活累活都由他来做,备受歧视,成为苦力僧。
  他只能凭一股惊人的毅力,下别人不能下的苦功,受别人受不了的委屈,不怕讥笑,不怕吃苦,不耻下问,学问渐长。为此,赢得了寺里僧众的同情和认可。白天经不离怀,有空就念;晚上,在灶前凭借微弱的火光,苦读苦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四五年的苦学,经文倒背如流,讲经说法,妙语连珠语惊四座,成为最有学问的和尚。尤其他是由愚僧苦学而成,成为僧人表率,学习的榜样,地位得到提升。不但是每天课颂领班,外出做法事时也是领队,因此闻名银北。
  解放后大批僧人还俗回家,他仍然留寺诵经。后来平罗县民政部门批准两个留寺看守僧人,拿工资,吃商品粮,他是其中之一。
  留寺之后,五更即起,击鼓敲钟,念诵经文,一丝不苟,一天不漏。在这种无人知晓的环境下,几年如一日的坚持精神,确为常人所不能。
  一九六零年,潮湖农场犯人越狱,打死警察,夺枪逃跑。来到武当庙卜问吉凶。在这些亡命之徒面前,只能说好听的,谁敢劝说其投案自首?改邪归正?妙让为使他们高兴离去,就说他们有四十年的江山…。
  事后犯人供出事情的经过,妙让被抓去劳动改造。由于备受饥饿和折磨,身体日渐衰弱。
  有一天改善生活,要吃大肉。为保僧人气节,妙让是绝不动荤的。不知哪个无赖恶作剧,老和尚饭快吃完时,发现了碗底的大肉片。自此后,妙让再不进食,绝食而亡,时年四十余岁。
  第四节 最后的贡生
  一九三二年初春,吴洁结束了他大半生的教书生涯,驾鹤归西,魁星陨落,崇岗最后一位贡生离世而去。
  一介书生,家境并不富裕,丧事只能从简。但向数以百计的吊唁、致哀的人群中望去,似乎并不那么简单。
  来者除左邻右舍乡里父老之外,有当地士绅、乡、保、甲长,四乡财主,莘莘学子,教书先生,名人显达,县政府还派来了教喻大人。他们默哀、握腕、叹息、掉下眼泪,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悼念这位教书先生,乡里名人。
  吴洁,字净之,崇富八队吴家大院人,生于同治六年(1867年)。
  少时家贫,其母特贤,省吃俭用,倾全力供吴洁读书。吴洁不负众望,刻苦学习,学问渐长,尤其写得一笔好字,为老师所喜爱。他尊师若父,永世不忘老师教导。老师手指带锈斑的茶碗对他说:“茶能锈碗,也能锈肠,不可喝”。尽管老师教导纯属子虚乌有,但吴洁尊从师命,竟然一辈子饮白开水,不喝茶。
  由于学习用功,二十左右便中秀才。清朝末年,匪如牛毛,灾荒频仍,家里凑不齐上省城兰州赶考的盘缠费用,考取功名,一拖再拖。
  弟兄三人,吴洁为长。一大家子人以黄米稀饭里煮苦苦菜为生,每根苦苦菜上爬不了几颗黄米粒。母亲看吴洁昼耕夜读,很是辛苦,为给长子加强点营养,在下苦苦菜之前捞一碗黄米粥,算是特殊待遇。
  一九0二年三十多岁才成行到省城兰州赶考。坐牛车千里之行,往返两月有余,辛苦之极。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天长眼,鬼神助力,十年寒窗,一举成名,拔为贡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吴洁生性耿直,不善周旋,不好逢迎,虽功名有成,甚至在其母六十大寿时,县太爷送“节寿齐辉”祝寿匾额一块,悬于堂屋。但他无意仕途,终身无一官半职,当了半辈子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
  第五节 不畏权势的雷启林
  雷启林(1905年--1994年),大武口村人,后移居惠农尾闸乡。
  其曾祖雷鸣殿大清咸丰年间从甘肃省靖远县迁入大武口。至今两地雷氏尚有书信往来。
  雷启林自幼聪颖好学,胆识过人,嫉恶如仇。
  民国十三年(1924年),他联名平罗名士高尚信等人状告平罗县知事王之臣贪污受贿,迫使王之臣退出脏银两千元。
  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一九三四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英文系,后在宁夏省立中学教书。很受学生和社会欢迎,成为社会名人。
  一九三三年秋,蒋介石任命41军军长孙殿英为青海西区屯垦督办。宁夏是41军开赴青海的必经之路,孙殿英带兵由后套进入宁夏。雷启林联合中卫人王子端、平罗人谭尚彦、李冲和、叶松林、郭栓子等地方实力派人物,鼓动孙殿英进攻平罗、银川,占领宁夏,推翻马鸿逵统治。后因41军战事失利,兵败平罗城下,一九三四年三月孙军全线溃退。蒋介石免去孙殿英一切职务,赶马下台终成泡影。
  一九三七年被选为国大代表,出乎马鸿逵的意料,但已事实既成,马鸿逵也没法改变,只能忍气吞声。
  一九四零年入蒋介石中央训练团第八期受训。受训期间要填写调查表。表内除须填明个人情况之外,主要填写对各地党政大事的汇报。
  雷启林将马鸿逵在宁夏抓兵、抓夫、草菅人命、贩卖鸦片、倒卖黄金、搜刮民财、扩充实力、压制民主、抢占民田等各种劣迹填了个一丝不苟。马鸿逵视雷启林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
  一九四六年,国民政府召开伪国大,规定抗战前的国大代表仍然有效,雷启林是当然代表。马鸿逵再次回天无力,只能恨上加恨,预置雷启林于死地。
  散会之后,宁夏高等法院呈文南京法院,以雷启林通共在逃为名,指控雷启林有罪,被南京法院押入监狱。
  国大代表被抓,舆论大哗,记者蜂拥。一时各大报纸将此事炒得沸沸扬扬。由于各方的营救,主要是蒋介石企图‘以雷抑马’,雷启林被无罪释放。
  出狱后,雷启林没敢再回宁夏,到陕西武功农学院教书。
  一九四八年,经人介绍秘密加入民革(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解放后,雷启林属社会名人,统战对象。先任甘肃省银川专区专员,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任自治区政协副主席。
  一九八六年6月,雷启林终于实现他一生的夙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九九四年12月,因病在银川去世,享年89岁。
  第六节 郭栓子
  郭栓子(1907年-1950年)虽是惠农燕子墩人,但其主要活动范围以崇岗地区为主。其左膀右臂大多都是崇岗人,因他而倒了霉的好人、坏人绝大部分也是崇岗人。
  郭栓子大名郭永盛,拴子是他的小名,弟兄九人,他为长。因家贫交不起羊税,父亲被抓入狱。暴怒之下他将衙役打死,惹下了杀身之祸。落荒在外不敢回家。背井离乡钻入贺兰山,身陷绝境。
  忍饥挨饿隐姓埋名,流窜到内蒙呼噜斯太,投奔了匪首周墩子当上了土匪,总算有了栖身之所。周墩子是国军连长出身,当然的匪首。
  一次偶然事件,众匪因一个女人引起争风吃醋内部不和而发生火拼,周墩子在火拼中被打死,群龙无首,众人推举郭栓子做了匪首。
  郭栓子面带凶相、一脸杀气,谁见谁怕。一对公牛眼常人不敢正视。他生性聪明,活动能量很大。枪法百发百中,点子特多,胆大包天,杀人不眨眼。天设地造一付匪首材料。当之无愧。
  接手匪首之后,一改周墩子原来占山为王拦路抢劫小打小闹的做法,带领众匪走出大山老窝,扩大活动范围。扩大队伍,招收亡命胆大之徒,大干了起来。截断了包兰公路,卡住了汝箕沟煤路。弄的银北地区路断人稀,商旅丧胆,连马鸿逵的军用物资也频频告急。影响之大,前所未有。
  马鸿逵多次派兵进剿,都因郭栓子信息灵通,判断正确,以致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后来竟然闹得银川市也鸡犬不宁,连马鸿逵的个人安全都成了问题。
  为此,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马鸿逵不得已将郭栓子招安,封为银北地区剿匪司令。
  司令部驻扎黄渠桥,人马虽然不多,属于营的建制。但郭栓子一有地盘,二有生杀大权,手下尽是亲信死党,比团长还牛的多。跺跺脚,银北都闹‘地震’。时年郭栓子二十八岁,可谓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郭拴子穷困了倒了一辈子的大个子老父亲,也一改往日的穷酸样,身穿长袍,坐下大黑叫驴,大家都得恭敬地喊他郭老太爷。光宗耀祖,好不威风。
  郭任司令后,以匪治匪,轻车熟路。把那些不服从他的大小土匪抓的抓,杀的杀,银北土匪绝了迹,治安形势大好。他又为马鸿逵抓捕、杀害了共产党员任天才,马鸿逵很是满意。
  为稳定郭栓子的情绪,使其死心塌地为他服务,马又将本家侄女嫁给郭栓子作了老婆攀上了亲戚(此女又傻又丑,郭栓子于其女有名无实)。
  郭栓子一生共有四房妻室。元配姓石,简泉人,后被郭打死,一手遮天竞无人过问。和郭栓子生活时间最长且有子女的妻子叫李月仙,崇岗镇长青村人。
  宁夏解放时,郭乘兵荒马乱派人收缴了不少枪支武器。
  一九四九年九月,宁夏解放。国民党麻子团长率一连败兵自南向北落慌而逃,走到现今崇岗弥陀寺门口,郭栓子在三寡妇大门楼上开枪劫路,麻子团长手臂中弹受伤。此时土匪不超过五人,都是步枪。麻子团长有一连兵马,马上还横担着机关枪,竟然一枪没放,忍气吞声缴枪走人。郭拴子为日后叛乱作好了物质准备。
  当时现场目击者甚多,都说麻子团长窝囊,不该缴枪。但同时也体会到了兵败如山倒是什么样子。
  1949年九月,郭拴子为形势所逼,怀抱人员花名册和明细账到银川向解放军投诚。
  解放军封郭栓子为保安大队长,已不再是司令。原班人马,仍然驻黄渠桥。
  解放军又派来了以教导员为首的政工人员,郭栓子感觉到手脚被束缚,不像以前那么牛气了。
  久而久之,郭栓子以前和最近的劣迹、秘密逐渐暴露,并开始追查。‘与其束手就擒,不如先下手为强’。郭栓子急眼了。
  一九五零年农历正月十七日,以开荒种地为名,郭栓子将骨干亲信力量带出营地叛变为匪。
  郭栓子叛乱后,首先到黄草滩用诱骗的办法将打柴的一排解放军全部打死。事后解放军五八零团跟踪追击,剿灭郭栓子的战斗正式开始。
  除打死解放军外,郭栓子的攻击对象主要是乡村干部和积极分子。
  到潮湖打死村长吴国泰和村民高永贵。
  这位村民既不是干部,又不是积极分子。他合当出事,谁叫他看了不该看的东西。前几天,他到另一位姓徐的村民家去串门,正好看见这家的女人和一个胖大和尚同被而卧。这事本来不大,但对一个声望很高的大和尚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他拔脚就走,但已经来不及了。徐家女人认识他。
  这和尚不是别人,是武当庙的总管强和尚。强和尚掌管武当庙的所有财产和后勤供应,权力大的很。银钱无数,叫谁发财一句话。他又和郭栓子是铁哥们,郭拴子对其崇拜得五体投地,有求必应。为强和尚杀人灭口除掉无穷后患那是顺手捎带,应该的。
  到下庙打死校长张棣,农会主席胡风山,村长徐常义,副乡长陈宝金。把张棣尸体扔在井里。
  郭栓子在崇岗活动大半年,很多村子都有人上山入伙为匪。还有送粮、送物、报信等间接参与的,后来都受了镇压或牵连。
  崇岗村由于是区政府驻地,有武装。土匪没敢来闹事,也没有直接跟了土匪上山的。
  剿匪战斗中,郭栓子最得手的行动有三次,一次在简泉,一次在黄草滩,另一次在小水沟偏南的黑石磬。三次战斗中,解放军死伤都有几十人。
  崇岗人亲眼目睹的战斗有三次。一次是黄草滩战斗,打死解放军一排人,驮炭的人都看到过。一次是黑石磬,当时土匪在山上,解放军在山下往上攻。解放军在明处,土匪在暗处,且地形不熟。黑石磬山势险恶无比,一排解放军损失殆尽。
  其中一名肚子负伤的小战士,肠子外露,爬到小水沟口喝了几口泉水就断了气,景况被在附近种菜的老唐聋子所见。
  还有一次是土匪要捉共产党派驻崇岗的第一任税务所高所长,因高所长与张秉贵家大媳妇有染,常来张家,土匪便到张家捉人。
  高所长闻讯己逃走,土匪一气之下便要烧张家房子,油都倒在了房梁上,由于解放军来得快,没来得及点火,张家逃过一劫。
  土匪往山上跑,解放军在后面追。在小水沟口二道台子,土匪趴下和解放军对射了一阵,双方无伤亡。只是有一个叫矬宝子的矮个子土匪因鞋子坏了无法逃走,被解放军当场抓住,做了俘虏。高所长则藏在了李王渠一块老和尚的麦地里,一夜都没敢出来
  当时解放军处理阵亡人员的规定是:牺牲的排长以上军官买棺盛殓,士兵则就地挖坑掩埋。吴俊德老母亲的一副棺木,被硬性买去,盛殓了一位排长。钱没少给,五块大洋,足够棺材钱。
  崇岗老百姓为解放军做饭、炒米,磨炒麺。当时解放军的干粮袋里都装着用黄米磨的炒麵。
  郭栓子的骨干都是崇岗人。下庙的徐四和尚(徐天户),九泉的张绪绪(张怀中)、张白子(老司令)、长胜墩的杨尕尕等。只有谢占奎是银南人。
  郭栓子在不到一年的活动中,给崇岗人带来了灾难,甚至几十年后都不能消除。
  剿匪战斗中,除解放军外,崇岗人死的最多。
  受牵连的崇岗人也最多。有些人因送过粮,给过鞋,报过信,后来都劳改了,大多是十年以上的徒刑。有的因此戴了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子女都受到了牵连。
  土匪扰乱了社会秩序。老百姓睡觉提心吊胆。老师都不敢在学校里住,四处躲藏。住校老师徐汉章每晚都上房顶睡觉。
  一九五零年十月六日,在另一个被俘土匪跃进人李学珍的指引下,郭栓子及其主要骨干被包围在西番沟皇城,缴械投降。
  李学珍是被郭拴子派下山来搞粮食的土匪,半夜刚回到家里,就被蹲坑的解放军逮了个正着。他因祸得福,将功折罪不予追究。
  据李学珍后来说,此时的郭栓子脸上很黑,断粮多日,天气渐冷,又无冬衣,已经山穷水尽,无路可走,坚持不了几天了。他头发胡子长得吓人,己很难辨认,唯有一对公牛眼仍可慑人。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九日,被抓一个半月后,郭栓子及其骨干张怀中、吴国太、
  谢占奎、徐天户(四和尚)共五人枪毙于银川。
  双手沾满人民鲜血、横行银北十几年的郭栓子终于去了他应该去的地方,时年四十三岁。
  补记
  郭栓子的夫人,长青人,名叫李月仙。在郭栓子伏法前生有一女一男,女长男幼。
  郭栓子伏法后,李氏带孩子改嫁给银川新城一纳姓满人,贫农。
  一九六九年,城市人口疏散。李月仙被人检举出是大土匪郭栓子的老婆,按政策规定被强行疏散到隆德县农村,纳姓丈夫在家抚养李氏带来的两个孩子。
  一年后,李月仙在隆德县的住所中突然失踪。后经公安查找,在一座久废的破窑洞里找到了李月仙的尸体。经查,系图财害命。此案终究没破。
  两个孩子在其继父抚养下长大成人。女儿在银川老百货大楼当售货员。十八岁时突发脑膜炎死去。儿子当了工人。
  当工人的儿子也生了一男一女,男长女幼。男的现在银川跑出租车。女儿前几年考上了大学。

知识出处

崇岗乡志

《崇岗乡志》

《崇岗镇志》的内容涵盖了崇岗地区南起暖泉、兰丰,北到大武口,即历史上所谓“山八堡”的自然环境、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等各行各业、各种各样凡志书应包括的内容。既描述了己逝去的沧桑岁月、又记录和歌颂了今天的辉煌、和谐。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元庆
相关人物
张进财
相关人物
高僧妙让
相关人物
吴洁
相关人物
雷启林:郭栓子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崇岗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