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学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崇岗乡志》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022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中学教育
分类号: G62
页数: 2
页码: 65-66
摘要: 本节介绍了崇岗乡1964年至2006年中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 崇岗乡 中学教育 教育

内容

一九六四年,崇岗公社农业中学成立,半农半读,校址在镇朔大队,学生吃饭不要钱,共收三届学生。这是崇岗地区中学教育之始。一九六九年,该校并入崇岗九年一贯制学校。
  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老师被揪斗,学校瘫痪半瘫痪,课本为毛主席语录,教育受到极大影响。
  一九六九年,从平罗中学“下放”到崇岗的以奚鹤鸣为首的六七名教师加上几名应届大中专毕业生成立崇岗九年制学校。校址在崇岗弥陀寺,崇岗小学与该校合并。学制九年,小学五年,初中、高中各二年。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第一任主任由公社干部崔学忠担任。奚鹤鸣为付主任,实际负责教学组织工作。
  一九七四年,小学部分离,迁往崇岗五队南。校址在煤矿资本家李秉英的旧庄台上。是年,江青四人帮推出不学无术的白卷学生辽宁人张铁生,形成了“闹而优则仕”的坏风气。老师不受学生尊重,变成了真正的臭老九。班主任张俊华老师被一学生将一碗饭扣在头上而大哭不止。与此同时,初中教育遍地开花。潮湖、兰丰、下庙都戴上了初中帽子,后由于质量问题初中下马。
  一九七0年,大中、专院校恢复招生。取消入学考试,推荐上学,实际是领导干部说了算。小学未毕业的上了大学,真有文化的被拒之门外,有文化不如有门子。
  一九七七年,邓小平复出,恢复入学考试,在两年的招生考试中,崇岗有五六十人被录取,在全县考出了名气。这些成绩的取得,崇岗老师功不可没,尤其是从平罗中学发配下来的老师。辛勤的耕耘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崇岗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的。
  在众多学生中,兰丰大队考生徐崇福最为突出。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被复旦大学录取,后参加留美“托福”考试,完成博士后学业,现在宁大任博士生导师。这是崇岗教育的一大亮点。
  一九八O年,崇岗中学高中部取消。
  一九八四年,崇岗中学从弥陀寺迁出,校址在立交桥西500米。
  一九九三年,下庙中学成立,校址在沙湖路口。
  二00五年,一则因为环境严重污染,二则为整合教育资源,崇岗中学、下庙中学、崇岗小学三校合一,成立崇岗九年制学校,校址在原崇岗小学。国家投资愈千万元建校舍,一律是楼房,为全县农村中学一流。
  为了促进崇岗新区建设,2018年崇岗九年制学校又迁往新区。占地70余亩,包括校车在内的设备一应俱全。
  2005年,崇岗教委集中全镇教学资源,建寄宿小学。校址在原下庙中学,在没搞基本建设的前提下,利用原有校舍、设备,改善了学校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00六年,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免学费、免课本费。学校设立食堂,对困难学生补足生活费,免费食宿。
  崇岗中学历任校长排序名单
  [一九六九年始]崔学忠,奚鹤鸣,李其才,姚学文,铁国中,张海龙,徐崇玺,余义,李鸿彦,顾永国。[二0一二年止]

知识出处

崇岗乡志

《崇岗乡志》

《崇岗镇志》的内容涵盖了崇岗地区南起暖泉、兰丰,北到大武口,即历史上所谓“山八堡”的自然环境、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等各行各业、各种各样凡志书应包括的内容。既描述了己逝去的沧桑岁月、又记录和歌颂了今天的辉煌、和谐。

阅读

相关地名

崇岗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