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行兴衰几年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事说石嘴山》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0072
颗粒名称: 洋行兴衰几年间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
页码: 120-1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嘴山市洋行兴衰几年间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石嘴山 洋行 兴衰

内容

清朝末年,英、德等国商人先后在石嘴山开设洋行。洋行最多时达到十家,规模较大的有八家,到洋行撤行时有六家,故有“十大洋行”、“八大洋行”、“六大洋行”之称。如英商仁记洋行、高林洋行、德商瑞记洋行等等。洋行以帝国主义列强为后盾,勾结官府,拉拢豪绅,以石嘴山为据点,垄断西北皮毛业四十余年。
  约在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天津英商雇用一名叫“葛秃子”的经纪人来西北试探经商之路。葛秃子到石嘴山,看到当地居民用羊毛沤粪作肥料,顿生牟利之念,他先以每百斤二两银子的价格赊购羊毛四万斤,雇船顺黄河到包头,再转天津,以每百斤二十两银子的价格售出。见有利可图,次年葛秃子又回石嘴山。这次他带来资本以大商人的身份出现,租房雇工,开办了英商高林洋行。随后,英、德商人也接踵而至,先后开办了另外九家洋行。从此,百年前为一边塞小镇的石嘴山,由于黄河水运之利,成为帝国主义洋行掠夺西北皮毛的据点。他们看上了大西北这块“肥肉”,欲全部吞之而后快。于是又派出买办赴兰州、西宁等城市设立分行,在陕、甘、青产毛区设“外庄”。当时的宁夏(银川)、花马池、惠安堡、下马关、中卫、中宁、半个城,甘肃的靖远、五坊寺、大庙、平番、固原,陕西的三边等地都设有“外庄”,派出贩子,收购皮毛。这些外庄,组成了一个网络,几乎囊括了西北各地的皮毛。他们将收购的皮毛集中运到石嘴山,经过加工打包转运到天津。
  洋行采取了多种手段,对广大农牧民进行了敲骨吸髓的掠夺。一是指空买空卖,进行欺骗,低价赊购,高价售出,牟取暴利;二是压价收购,实物交换,骗牧民将皮毛运到后,停止收购,造成有行五市,低价贱卖;或以面、布、糖、茶等实物与皮毛作不等价交换;三是乘春困羊瘦之时,和牧民订立合同,从数量、质量等方面压价进行收购。英商仁记洋行、新泰兴洋行为往天津转运皮毛,还在石嘴山设立了打包厂,就地加工,打包外运,曾雇工1500人之多,个人出卖廉价劳动力,受到残酷的剥削。
  由于帝国主义洋行的疯狂掠夺,西北一些地区牧民破产,毛源枯竭。到1926年,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蓬勃兴起,这年12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冯玉祥宣布废除洋行一切特权。洋行无利可图,便停止经营。据不完全统计,四十多年内洋行约掠走羊皮四千多万张、羊毛八亿多斤,初步估算,折银约数百万两之多,确实是触目惊心的经济掠夺!

知识出处

事说石嘴山

《事说石嘴山》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从地名由来、名胜古迹、人物传记等方面探究石嘴山历史文化之源,展示石嘴山历史文化之萃,弘扬石嘴山的风土人情、文化积淀、重大战事。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