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外国洋行有十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事说石嘴山》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0036
颗粒名称:
外国洋行有十个
分类号:
K928.6
页数:
10
页码:
38-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嘴山市外国洋行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石嘴山市
外国
洋行
内容
石嘴山在历史上向称险关要隘,贺兰山至此,突出为嘴,因以名之。因其地连内蒙,扼水陆交通之要冲,处农牧富庶之胜地,蒙汉交错,贸易频繁,故自清一代,设易市,置主簿,以通蒙汉之有无。原石嘴山镇有石碑一块,文曰:“蒙古一二月出卖皮张,三四月出卖皮毛,五六月羊,七八月马,九月茶马,毕岁以为常……”晚清光绪年间,外资入侵,设立洋行,遍收陕、甘、宁、青、蒙牧区皮毛,一时商贾辐辏,贸易繁盛,行商络绎,船驼麋集。
帝国主义洋行入侵石嘴山之确实年月和经营情况,因无文字记载,无可考稽。今仅凭曾在洋行工作过的冒良臣(当学徒)、王焕章(与其父均当理发工)和其他几位老人的口述,虽非全貌,亦可窥其端倪。详情希知者补正。
石嘴山设洋行,约在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最后撤走是在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前后共约四十余年。当时正是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交相煎迫之时,清政府对帝国主义列强,已完全处于屈服投降之境地;而在西北地区,又到处镇压回民起义,兵连祸结,民不聊生。迨光绪初年,政局略定,各项生产渐趋恢复,帝国主义分子即利用不平等条约,以中国买办资产阶级为前驱,向石嘴山实行经济侵略。
当时天津为帝国主义在北方经济侵略的大本营。约在光绪五年(公元1879),天津英商雇用了一名叫“葛秃子”者(一说是葛鬼子,原名未悉)只身潜入西北,作首次之试探。他抵石嘴山后,住许存荣旅店,因看到当地居民将羊毛与土合在一起,甚为惊奇,就问:“你们将羊毛和土弄在一起干啥?”居民说:“沤粪上庄稼”。葛又问:“为什么不卖钱?”回答是:“此物现除了做毛毡,别无他用,亦无销路,只有沤粪。”葛回到旅店,为羊毛利润而大绞脑汁,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条妙策:利用店掌柜许存荣给他做桥梁,作一次无本生意。于是找许商谈,以给许以优厚报酬为条件,由许出面作保,进行赊购,明年付价。不到一月余,即收毛四万斤,并作每百斤银二两。葛秃子雇了两只船,由黄河顺流而下到包头由陆路运到天津,据说每百斤售银二十两。
葛秃子从此不但有了资本,变为富翁,而且正式和天津英商挂了钩,订了合同。光绪六年,他携带现银,二次西来。行经内蒙蒲肐臂湾时,店主人告诉他:“前面过不去,有张三的码头”。张为蒲州人,名嘉云,乳名绞其子,绰号三疯子,当时在后套一带行动。葛听后深为惊惧,手足无措,但发财致富的欲望,驱使着他只能前进。问题终于又被他想通了。他想店主人既然能告诉他这个消息,那必然和张某有瓜葛,只有求店主设法,问题必能解决。于是葛秃子就找店主人,愿与他交朋友,并请他派人给张三送礼,愿出“买路钱”一千两。店主人一看葛秃子很识相,当然乐与牵线,遂派伙计王万银给张三送讯。张三收下“买路钱”以后,认为葛秃子对人倒痛快,很想见见葛秃子,让王万银转达了这个意见。葛秃子一听欣然允诺,于是二人在店里会晤,三言两语,就结成了朋友。张为了酬答葛秃子的厚礼,愿意亲自“保镖”送葛秃子到石嘴山。
葛秃子回到石嘴山以后,第一步是清偿毛户欠款,接着就是租房开业,在石嘴山挂起第一块“高林洋行”的招牌,开始用现款收购皮毛。后来有人建议西宁毛质较宁夏为优,葛遂和张三商议,并将王万银约来,由葛秃子买枪买马,张、王二人保镖,又到西宁开辟了一个“新大陆”。由西宁回来,即将所收皮毛运往天津。葛秃子第三次由天津回来,还带来一批广东人,扩大组织和经营范围,开始安扎外庄。但不久天津英商“仁记洋行”挟其雄厚的资本跟踪而来,并带来一批天津人,规模气派都超过葛秃子。“仁记”一面用钱收买了张三、王万银作为向导;一面拉拢地方头面人物作为引线,真所谓“后来居上”,展开了与“高林洋行”之间的斗争。
此后相继设立的洋行共有十家,其中英商八家,德商两家,而资本较大者为六家,故称六大洋行,表列于下:
洋行名称 主持人
英商高林洋行 葛秃子
×英商仁记洋行 赵宝鉴 张富平
×英商新泰兴洋行 刘增庆 侯自明
×英苘天长仁洋行 鲍耀章
×英商平和洋行 任寿昌
英商聚立洋行(新泰兴分出)宁小藩
英商隆茂洋行 张锡廷
英商明义洋行 陈金如
×德商瑞言洋行(欧战后为英商接受)范华亭
×德商行隆洋行
有×号者即六大洋行
各洋行的主子,大部分住在天津英租界,石嘴山各行主都是次要的负责人,大都是天津人。各行均设有经理及副手数人,通称为大老板,常川住行,总理一切。此外,在较大城市如兰州、西宁等地也设行。在临近牧区的小城市则设“庄”,负责联络收购。
大老板之下,设银柜、外账。银柜专司会计、出纳,外账专司庶务、接待等杂项工作。再下即为下级职司人员,如学徒、厨师、勤杂等人若干名。大行约有四五十人,小行二三十人不等。
在产毛区则设“外庄”。驻外庄者统称小老板,专司放款、订毛、收毛、运毛之责。
每年农历正月上旬,小老板由石嘴山总行出发,各根据收毛多少携带现款,返回所在“外庄”。他们在向牧区牧民直接贷银以前,先要察看牧民羊群大小,估计产毛数量,然后订立合同,规定交毛数与交毛期,最后付给订银。除直接向牧民购毛外,也委托中间人、商贩、商号代为收购。有的商号以有利可图,也自己收购后转卖给洋行。外庄再将收购的皮毛集中后,运送至石嘴山洋行,经过加工,再船运或驼运至包绥,转运到天津。
各“外庄”的小老板,统于农历腊月下旬返回石嘴山洋行,向大老板汇报信贷、收购、牧区毛价等情况,并总结盈亏、外欠及经营经验,决算利润分红,布置下年营业任务,宣布休假及人事进行调整等。
资金的调拨,由天津总行向外地分行调拨,谓之“发标”,外地各行互相调拨资金,谓之“调标”。在设行初期,因京绥路尚未筑成,交通不便,道路不通,且与各地银号、商店未发生联系,只有直接“发标”,将现银送至石嘴山洋行。在当时情况下,押送几千几万两银子到西北来是相当危险的。所以在“起标”时,预先要和可靠的镖局订立合同,再由镖局选择可靠的镖客护送。又因为封建割据的关系,镖送并不能直达。如天津运标只能送到归化城(即内蒙呼和浩特)交标,由归化城至石嘴山,则须由归化镖局承揽。后来洋行发达了,由行内自己组织武装力量,押送标银。更后,因邮电畅通,洋行又与地方官府及地方公私商号发生了密切关系,遂改“发标”为“调标”。改为调标以后,洋行不但省去了过去“保镖”或“送标”的损失与麻烦,而且通过“调标”代办公、私兑款,获得了不少的信用贴水。如由兰州向北京兑款,或由宁夏向兰州兑款,通过洋行一封电、信就可取款。但贴水标准不一,官府的公款调拨,洋行一般都不收贴水,洋行也愿意为官府效劳。至于公、私商号和个人调款,则区别甚大。如与洋行关系深者,则贴水少,浅者则贴水多;银根松则少,银根紧则多;时局平稳则少,时局紧张则多;距离远者多,近者少。据在洋行工作过的郭耀先老先生说,宁、兰调拨,不少于百分之十的贴水。
除上述情况外,还有两种组织,也是值得一述的。其一是在邮电不通时,洋行内设有自己专门驿递组织,有驿运员若干人,驿递马若干匹,遇有紧急事务,随时出动;其二是各行都设有“毛头儿”若干人,是长期工人,他们是专门给洋行组织临时工人,以供洋行使用的。
十大洋行中,资本雄厚,扎庄时间最长的有六大行,即仁记,新泰兴、天长仁、平和、兴隆、瑞记等。他们通过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穿针引线,利用和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避免了一切税则;又勾通官府,结连豪绅,与封建势力串通一气,所以使他们能够垄断我国西北区的皮毛业达四十年之久。
他们雄厚资本的积累,是通过三种方法完成的:一欺骗,二讹诈,三掠夺。最早到石嘴山的葛秃子,就是突出的一例。他利用西北人民朴厚老实的特点,指空买空,施展欺骗手段,使存毛户“上洋当”,而他自己“发洋财”,并由此挂起了一块“高林洋行”的招牌。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洋行借口山西闹义和团,北路不通,停止收毛。致使部分牧民将毛运到石嘴山,无法销售,又不能运回,洋行趁机刹价,故不开盘,有行无市。然后他们指使下面的人,利用实物交换,酌给米、面、布、茶、糖等物换毛,毛户无法,只好忍痛接受。
据郭耀先老先生说:洋行初期资本并不怎么大,主要是在“辛丑条约”以后。据他听到当时行内天津负责人说:义和团在天津起义时,烧了天津紫竹林英租界英商的一些房子,在订条约时,他们向清朝讹诈了许多银子,从此资金才闹大了。
说到掠夺,他们的经营方式和采用的手段,无一不具有残酷的掠夺性。上述的刹价收毛,实物交换,即等于变相的掠夺。贷银订毛这种方式,简直无异“趁火打劫”,和农村中的“买青”是同一性质的。一是在农民青黄不接之时,一是在牧民春困羊瘦之期。他们利用农牧民困难的机会,以低估产和压价预购的方式,订立合同,把农牧民永远缚在他们的合同上,年年为他们提供羊毛,这个账是永远也偿付不清的。这对农牧民来说,等于填不满的“无底洞”,对洋行来说,则是取不尽的“聚宝盆”。
从六大洋行设立的“外庄”来看,他们简直是对西北牧区撒下了一副“天罗地网”,几乎囊括了全部西北产毛区。据王焕章先生记忆,设“外庄”的有下列各地:
内蒙:阿拉善旗、额济纳旗、伊克昭盟各旗。
宁夏:银川、花马池、惠安堡、韦州、半个城、下马关、中卫、中宁等,贺、平、惠各县直接收购。
甘肃:靖远、五坊寺、大庙、平番、海原、固原、黑城子。
青海:西宁。
陕西:三边。
但根据“外庄”小老板每年腊月回来的人数不下五六十人的情况,证明上面所列设庄地点是不完全的。
洋行每年收毛的具体数量,现已无可考据,仅根据行内下级人员及工人的回忆,估计一个概括数如下:
据王焕章先生谈,有一次他给“新泰兴”大老板理发,有人问他今年收了多少毛,老板说收了二百多万斤。
再据洋行打包工人杨华林老人说,每个行每年船运数不少于一百船,每船载重量是二万斤,那么总数还是二百万斤。
又据冒良臣老先生(在平和洋行作过学徒)说,他曾给洋行办过海关三联执照,平和洋行每年船运约一百二三十只,驼运不少于千峰。每船二万斤,每驼二百五十斤,总计约二百六十万斤左右。若以六大行的总运量来说,则年达一千五百万斤以上。
根据《西北丛编》所载:“各洋行专门收购甘、宁、青各地皮毛,并在石嘴山加工打包,由河运、驼运至天津出口。……昔贸易盛时,年可收皮百万张,羊毛约三千万斤。”
由上面的四种说法估计,可以得出一个轮廓的数字,十个洋行每年收皮百万张,毛二千万斤左右,是比较可靠的。
海关三联单又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所说逃避中国税则的那个东西。三联单是天津英商直接向海关主管部门要来发给各地分行,分行再发给“外庄”,在起运羊毛时开始使用。上面印有各种皮、毛名称,如老羊皮、山羊板皮、羊绒、驼毛等。使用时,洋行先将起运皮毛开列清单,派学徒持制钱五百文送至关卡,由关卡文书照清单数字一一填入三联单上,加盖“验讫”公章,一联存当地主管税卡,一联报省,一联由洋行随货持送海关。有了三联单,则可通行无阻,直运天津,税务人员不敢留难。如出口再按章纳税,不出则不纳税。五百文制钱,算是洋行赏给文书的“润笔费”。
上边提到的羊毛加工打包厂,它的设立是比较晚的。据王焕章先生说,民国四年,新泰兴、仁记二行开始设立打包厂。打包厂的设立,是洋行为了掠夺和剥削石嘴山廉价的劳动力。原是将原毛运到天津再加工,自设立了打包厂后,各地都将羊毛运到石嘴山加工打包后,再运往天津。
加工厂的加工也分为几个工序,先是绽毛绞,次抖毛中土沙,再次是洗毛、风干,最后打包起运。因为工序有好几种,工种也分为好几种,工资分为好几等。据打包工人杨华林老人说,当时每年需用工人(包括大工、小工、童工)约有一千五百人以上,有时船到得多,洋行还要派“毛头儿”到宝丰、黄渠桥一带去叫工。
工人的分工大致是:“毛头儿”是一些熟练工人,他们既能领会洋行意图,又熟悉当地和工人的情况,遂被洋行吸收为长年工人,专门为洋行组织和训练工人,指挥调动工人;大工是重劳动工人,干装卸、打包等;小工是轻劳动工人,干绽毛绞、洗毛、风干等;童工是辅助劳力,专门抖毛。除了“毛头儿”,大部分是临时工,干一天算一天,除了工资,再无其他任何待遇。工资等级:“毛头儿”每月银五两,大工每日制钱一百八至二百文,小工每日制钱八十至一百文,童工每日四十至五十文。工资的发放,各洋行不一,有的洋行当天发,有的十天一发。
最后再看一下当时羊毛收购价格。羊毛有宁毛与青毛之分。宁毛因为一年剪两次,纤维较短,故价格低,在早期每一百斤三至五两银子,晚期增至七至十两,洋行运至天津为二十五至三十两,最高达三十五两。青毛因为一年剪一次,纤维较长,故价格较宁毛为高,平均每百斤十五至二十两,洋行运至天津为三十至四十两,最高达到五十两以上。
根据上面这个收、售价格来看,洋行最少也有二分之一的利润。以四十年来计算,帝国主义由西北掠夺去的羊毛约八亿斤,皮约四千万张,其利润之大,令人咋舌!
自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以后,帝国主义在华各有其势力范围;封建势力则各据地盘,称霸一方;买办阶级则依附于这种势力,使自己日益成长起来,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有力支柱。石嘴山虽然是一个偏僻的小镇,但帝国主义却以此为据点,撒开了掠夺西北皮毛的天罗地网,垄断了这一地区的全部皮毛业,剥削这一地区的人民达四十余年之久。各个洋商都变成了大腹便便,腰缠百万的富翁。效忠他们的买办资产阶级也跟着大发横财。据郭耀先老先生谈,新泰兴的大老板宁星普(天津人),撤庄后回到天津,已是拥资累万,富甲津门,被天津商人选为商会会长。
按说西北产毛区是他们发财致富的“天堂”,是他们的“聚宝盆”,哪肯轻易放弃呢?可是他们最后终于匆匆撤行而去了。这里边的原因,根据当时在洋行工作过的几位老人提供的情况,可归纳为下列几点:
1、牧区破产,毛源枯竭。西北产毛区,在帝国主义洋行四十余年的残酷剥削下,大多数的牧民几乎都变成了洋行的债户,欠下了世世代代偿还不清的债务。不但一般产毛户都破了产,就是鄂托克旗王爷,原先只借了洋行三千两银子,每年把他的全部皮毛交给洋行,还不够偿付利息,这样拖了二十年,本利翻滚,母子繁殖,累欠已达几十万两,王爷还不起账,只好把三个碱湖押给洋行(三湖是:布隆淖儿、哈马太、大那林),写了“牛皮书”。
牧民在洋行高利贷的剥削下,牧业一天一天地衰退了,再加上荒年、疫病,在天灾人祸的交攻下,只有陷入破产的悲惨境地。
就在洋行撤庄后,外面欠账还很多。据邵冠英老先生说:“新泰兴”撤庄时,还有外欠约七八十万两银子。其他各行和“新泰兴”的情况大体一样。据石嘴山杨华林老人说,他至今还欠洋行银子八十两。在洋行工作过的某些人,在洋行撤走后,还假冒洋行名义到牧民家收账,有因此而致富的。更有少数奸商无赖,因为牧民不识字,也打上洋行旗号,拿上一本“皇历”向牧民讨账。牧民都是老实人,好歹都得还一点。
总之,整个畜牧业破产了,毛源枯竭了,洋行无利可图了,这是洋行撤走的一个主要原因。
2、皮毛增税,关卡重重。民国二年张广建来甘肃当督军时,道经天津,曾和洋行发生借贷关系。到甘肃以后,清政府留下的一批军队,纷纷伸手要饷,督军计无所出,向袁政府要钱,袁复电令张自行筹款解决。张无计可施,又向洋行借款十万,以济燃眉,并写了合同。过了三四年,合同到期,据郭耀先老先生说,洋行最初不打算要这笔账,想作为人情,换个方便。后来因为有人提议,要还是要,不给则拉倒。张广建接到索款通知,明知到期,不还说不过去,但又无款可还,只好召集会议,研究对策。会上大家一致认为不还不好答复,还则库内空虚,筹款也来不及,经马安良提出:“羊毛出在羊身上,账是要还,但他们在西北经营毛业几十年,向来不上税,也与理不合。我们可以由现在起,设立一个‘皮毛公卖所’,先按百分之五收税,拿这项税收慢慢偿还”。这个意见当时立即获得通过,并通知了洋行。洋行没想到要账要出个税收来,但又无法可以挽回,只好忍受。
紧接着兰州派文豹隐(河北人)到石嘴山设立了皮毛公卖所,按百分之五收税,不及一年,即将所欠洋行十万两借银偿清。甘肃当局至此才知道这项税收是很大的一个财源。为了加强税收,第二年改派了一个姓沈的统领,带武装三十余人到石嘴山,税率增至百分之十,第三年又增至百分之十五,并加强了稽查工作,要求毛、票数字相符,包件与斤称相符,查出多余,则皮毛充公,还要受罚。察绥等地闻讯,亦要求收过境税,青海马麒则禁止卖毛给洋行,由自己垄断,直接运住天津。洋行在此情况之下,活动范围越来越小,利润越来越薄,毛质也越来越杂(据说所购的毛掺沙率过多)。后经毛商甘德林亲自到西北实地了解后,决定于民国九年开始收缩,民国十年先撤走瑞记、天长仁、平和、仁记等四行,其余各行,亦于民国十五年全部撤完。
3、中国革命运动的高涨。在洋行开始收缩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中国爆发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紧跟着中国工人阶级建立了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巨人的姿态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高高地举起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大旗,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先生改组了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结成了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把中国的民主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因之,革命风暴汹涌澎湃,席卷全国。帝国主义分子及其在华的代理人——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一时丧魄落魄,大有朝不保夕之势。
当时在绥远的冯玉祥及其领导的国民军,于此时亦整军西来,督办西北边防。先在五原设立了设治局,准备驻军屯垦。但是绥西的土地大部分属于三个教堂,即磴口堂,绣花堂,三盛公堂。设治局长肖振瀛奉西北军总司令部的命令,把三堂的外国神甫,请去谈判收地。神甫借口与中国政府订有契约,抵赖不交。肖说:“我只知道冯总司,只要你有冯总司的契约才算有效,否则,就得让出地来。”神甫慑于西北军的威力和当时国内革命的声势,只好答应退地。石嘴山洋行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又怕国民军借饷,不得不最后夹起尾巴匆匆撤行而去。
知识出处
《事说石嘴山》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从地名由来、名胜古迹、人物传记等方面探究石嘴山历史文化之源,展示石嘴山历史文化之萃,弘扬石嘴山的风土人情、文化积淀、重大战事。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