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福地赐惠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事说石嘴山》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0030
颗粒名称: 天佑福地赐惠农
分类号: K928.6
页数: 4
页码: 19-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嘴山市关于惠农的地名表达了惠农人将自己的家乡视为风水宝地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 石嘴山市 地名由来 惠农县

内容

惠农,顾名思义,就是施惠于农,赐惠于农,也可理解为让农民得到实惠。这个名字是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修成惠农渠之后雍正皇帝为大渠钦定的名字,后来因渠而成为县名和区名之依据。
  自明清以来,惠农县境之内便有人垦种生息,后来清政府将蒙古人迁移至河东鄂尔多斯放牧,将这片牧场变为了农田。惠农渠修成之后,政府又从山西洪洞等地有组织的大批量移民,增加了这里的人口密度。在成立惠农县之前,惠农地方曾经为宝丰县属地,宝丰地震城毁裁县之后,今之县境属平罗县辖。民国十三年(公元1941年),国民政府在平罗以北新设一县,因位居惠农渠梢段,遂命名为惠农县。
  新成立的惠农县辖区较大,除辖1987年恢复后的惠农县辖区之外,还管辖现平罗县的宝丰、黄渠桥、高庄、惠北、灵沙五个乡镇以及原石炭井区的部分地区和园石嘴山区全部,总面积25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7883亩,人口59318人,县政府所在地宝丰。
  惠农县虽然历史不算太长,但建置沿革和行政区划之变更十分复杂。
  1949年宁夏解放,同年10月4日,惠农县人民政府成立。12月1日至3日,召开了惠农县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会。至此,新中国建立以后惠农县的第一个人民政权正式诞生。新生的惠农县下辖8区48乡,11445户、66911人。八区分别为:马家高庄、惠农渠东、黄渠拐子、黄渠桥、灵沙堡、宝丰、乐土岭、石嘴山。惠农县属宁夏省政府辖,县政府所在地宝丰。
  1950年2月,惠农县政划为6个区、27个乡、187个行政村。6个区为:一区石嘴山、二区宝丰、三区黄渠拐子、四区黄渠桥、五区灵沙堡、六区马家高庄。这一年,互助合作化开始发动,以牛存义为首的11户农民成立了全县第一个互助组,为惠农县互助合作之发端。
  1952年3月,宁夏省政府将惠农县定为丁一等县,同时将全县27个乡改划为5个区34个乡。34乡为:石嘴山乡、河西桥乡、下营子乡、乐土岭乡、上营子乡、尾闸乡、宝丰乡、五渠乡、渠羊乡、礼和乡、永屏乡、庙台乡、省嵬乡、黄渠拐子乡、东永固乡、西永固乡、外西河乡、通润乡、渠中乡、燕子墩乡、内西河乡、上宝闸乡、安家庙乡、高庄乡、南长渠乡、北长渠乡、通惠乡、下甲乡、灵沙乡、东永润乡、上甲乡、二闸乡、双渠乡、惠北乡。这是惠农县历史上行政设乡最多的时期。这一年,惠农实施了一项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开挖第三排水沟。工程于1952年10月动工,1954年全面竣工,这一年,惠农县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马彦礼合作社诞生。自此,惠农县迈开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
  1954年3月,经宁夏省政府批准,惠农县在第二区和第五区的基础上分别成立宝丰回族自治区和灵沙回族自治区。这是民族自治政策首次在惠农得到落实,也是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成立了两个回族自治区之后,原来的四区改为二区,一区和三区部做变动,原各区所辖乡也不做变动,全县5个区辖34个乡。
  1954年10月,惠农县政府将驻地迁至黄渠桥。银北古镇黄渠桥遂成为惠农县历史上的第二个县治所在。
  1956年2月,实行小乡合大乡之后,惠农县共辖15个乡、231个行政村。同年8月,又将宝丰、灵沙两个回族自治区撤销,建立惠北、灵沙、宝丰、礼和4个回族乡。同时将石嘴山、黄渠桥两个乡改写为两个级镇。
  1958年8月,撤销乡的建制,成立3个人民公社。3个公社分别为:灯塔人民公社、五星人民公社、红旗人民公社。同年11月,3个公社分别改名为尾闸人民公社、黄渠桥人民公社、宝丰人民公社。此次行政变革,宣告了惠农县人民公社化的全面实现,同时实现了军事化管理,兴办公共食堂,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大刮“共产风”,吹响了“大跃进”的号角,也为后来的“地标准,瓜菜代”埋下了伏笔。
  1959年2月2日,灵沙、惠北、高庄地区移交平罗县辖,大大缩小了惠农县的政区。同时,县党政机关驻地从黄渠桥迁至石嘴山。
  1960年3月,撤惠农县,成立石嘴山市,将原惠农县辖区划为石嘴山市的行政区域。这一年,惠农发生了罗志业、罗守业以及陈汉歧等发动的反革命叛乱。
  1970年7月13日,石嘴山市郊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原市属的8个人民公社和石嘴山市五七农场、农林牧场由石嘴山市郊区辖。8个公社为尾闸公社、西永固公社、下营子公社、燕子墩公社、庙台公社、礼和公社、园艺公社、大武口公社。
  1971年10月,石嘴山市郊区撤销,辖区属石嘴山市。
  1976年12月成立中共石嘴山市郊区委员会,翌年1月成立石嘴山市郊区革命委员会,区政府所在地马家湾子。郊区下辖尾闸、庙台、礼和、燕子墩、西永固、下营子6个人民公社。
  1983年6月,郊区农村人民公社全部实行政社分开,将公社更名为乡,大队更名为村,小队更名为村民小组,全郊区辖8个乡63个村351个村民小组。
  1987年6月恢复惠农县治,大武口乡大部划属大武口区,园艺乡安乐桥以东,三排水沟以西地区划属石嘴山区,全县辖7个乡48个村303个村民小组。
  2004年撤县合区,惠农县与原石嘴山区合并为惠农区,下辖区域无所变更。合区后,党政机关办公地点因利就便,分设于石嘴山和红果子镇。惠农区下辖红果子镇、尾闸镇、园艺镇、庙台乡、礼和乡、燕子墩乡、北街办事处、中街办事处、南街办事处、育才路办事处、河滨办事处、火车站办事处等6个办事处。
  从惠农纷繁复杂的行政变更不难看出,无论辖区如何变化,但是“惠农”这个吉祥的地名却不忍弃之,最终得以回归。此举虽出自官意,也体现于民意。毋庸讳言,封建君主为施惠于农而修惠农渠,而党的惠农政策如天降甘霖,滋润着全国农民,也沐浴着惠农人民。可以说,在享受地名所带来的愉悦上,惠农人得天而独厚。
  用“惠农”命名的还有一所学校,就是惠农中学。惠农中学成立于1941年,近20年间,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1960年,随着撤县建市,惠农中学随之撤销,停办高中,改为黄渠桥中学。同时,在石嘴山成立石嘴山市第一中学。1987年恢复惠农县后,惠农县政府决定撤并全县高中,于1993年成立惠农中学,为全日制寄宿制高中。2003年撤县合区后,2004年惠农中学改制为市直中学,校名为石嘴山市第十三中学。现在,原惠农二中也就是最早的下营子中学易名为惠农中学。
  关于惠农的地名,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知是统治者的意志还是老百姓的心愿,惠农的好多地名均沾一个“宝”字,这些得“宝”的地名多分布于沿山一线。比如聚宝屯(今尾闸乡聚宝村)、宝马屯(今红果子镇宝马村)、万宝屯(今红果子镇下营子村)、万宝池堡(今红果子镇五渠村)、西宝池堡(今燕子墩乡燕子墩村)、上宝闸堡、下宝闸堡(均在燕子墩乡)等等。不管是何人所为,也不管命名人的初衷是什么,虽然带有封建色彩,但是均表达了惠农人将自己的家乡视为风水宝地的美好愿望。
  2000年,江泽民总书记赴宁,亲临惠农视察。算上清康熙皇帝曾驻跸哨马营,惠农这个塞外边地居然有两位国家最高领袖亲临,幸甚之至。

知识出处

事说石嘴山

《事说石嘴山》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从地名由来、名胜古迹、人物传记等方面探究石嘴山历史文化之源,展示石嘴山历史文化之萃,弘扬石嘴山的风土人情、文化积淀、重大战事。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彦礼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惠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