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留痕遍塞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事说石嘴山》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0024
颗粒名称: 边塞留痕遍塞北
分类号: K928.6
页数: 2
页码: 10-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嘴山市燕子墩地名由来的详细介绍。
关键词: 石嘴山市 地名由来 燕子墩

内容

石嘴山地区自古为军事要地。明代,此地更是抵御蒙古部族侵扰的边防要塞。至今犹存的长城、烽火台遗迹等等军事设施便是历史的见证。然而,还有另一种见证,即使在长城、烽火台等遗存都消失之后,仍然存在,这便是与之相关的地名。
  明代,贺兰山沿山诸口,大抵都设有关隘,驻军把守。关名往往转化为地名,以关名称所在之地。今正谊关即是明镇远关音转而来的一个地名。
  明代烽燧遍地,墩台林立。墩台即烽火台,各有其名。有的以其所在处的山口名命名;有的以其所在地的湖泊命名;有的则以其所在地的屯堡命名。例如,沙湖墩即是因为其建于沙湖附近而得名。这个墩台之名,至今犹可指引人们判断古沙湖之方位。但是也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墩名转化为地名。墩台废弃后,以其名称其所在之地。诸如,大兴墩、小兴墩等等,皆系此类。常胜墩所在之地,虽略去了“墩”字,但“常胜”作为村名仍存。燕子墩则是因为该地有墩台,后来成为燕子栖息之处,人们称墩台为燕子墩。当然,这已不是墩台原名,而是后来的俗称。此后又以墩名命名,遂有今之乡名。
  既为边防要地,便必需驻军,驻军就有兵营。兵去营空之时,营盘虽废,营名仍存,只不过是化成了地名。上营子、下营子之类的地名,即由此而来。
  明代实行军屯。军屯兵士与作战兵士,同在军籍,但军屯士兵称“军余”,从事农田生产。屯田之地设堡,堡名大多以带队官长之名命名。现存的许多地名就是由明代军屯的堡名而来。例如,姚伏、周城、五香等。实际上,周城原作周澄、五香原作武祥,皆系以屯长之名命名的堡名,只不过在岁月流逝中用字发生了变化。
  关隘、墩台、兵营、屯堡,这一系列与边防相关的设施之名,演化成为地名后,是比那些设施更牢固的遗痕。即使地面遗存不复存在,这些地名仍可使人想见石嘴山地区作为边防要塞之历史风貌。

知识出处

事说石嘴山

《事说石嘴山》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从地名由来、名胜古迹、人物传记等方面探究石嘴山历史文化之源,展示石嘴山历史文化之萃,弘扬石嘴山的风土人情、文化积淀、重大战事。

阅读

相关地名

燕子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