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1970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石嘴山日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10000162
颗粒名称:
1970年
分类号:
K294.33
页数:
4
页码:
108-111
摘要:
本文系统全面地记载了1970年石嘴山市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关键词:
石嘴山市
地方史
1970年
内容
1月2日 天津市第四医院248名医务人员被下放到石炭井矿区,分配到大武口煤矿职工医院(俗称天津医院),由石炭井矿务局革委会管理。主要为石炭井、大武口、汝箕沟等厂矿的职工、家属服务。1982年,该院内迁人员及家属1000余人随医院迁回天津。
1月5日 《宁夏日报》报道,石嘴山市革委会派到市郊各公社开展农村两条道路斗争教育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与各公社党委反复学习毛主席“一定要抓好典型面上的工作要先抓好三分之一”的最新指示,总结了1969年在农村进行两条道路斗争教育中抓好典型和在面上先抓好三分之一的经验和体会。进一步寻找差距,制订了措施。决心更扎实地在农村开展两条道路斗争的教育,搞好战备,抓革命,保生产,为埋葬帝、修、反作出新贡献。
1月9日 设计年产能力为10万吨的贺兰山磷矿建成并正式投产。
1月13日 石嘴山市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目前“双反”复查工作的情况通报》。指出,至上年12月底,全市已复查平反的案件达2200件,占全市应复查总数的40%左右。有的单位已完成和基本完成了“双反”复查任务。但全市“双反”复查工作还是比较缓慢,因此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机构,充实和配备专案人员;改进工作方法,简化工作手续,加快“双反”复查步伐;关于经济处理和解决工作、户粮关系的问题,仍按区、市革委会有关文件执行。
1月19日~27日 石嘴山市革命委员会召开第二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会上,市革委会作出了《关于树立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先进集体、积极分子的决定》,决定树立石嘴山玻璃厂等9个单位为市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先进集体,树立李金福等5人为石嘴山市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
1月 原石嘴山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高节病逝,终年57岁。高节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县游击队长、冀热察军区军工处长等职。转业到地方工作后,高节先后在淮南矿务局、江苏徐州市基建局、西北煤炭管理局、宁夏煤炭管理局等部门担任副局长、局长等职务。1965年任贺兰山煤炭工业公司党委书记,1969年任石嘴山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高节在西北煤管局工作期间,贯彻执行煤炭部关于开发贺兰山北部煤炭基地的计划,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力排众议,果断做出将西北煤炭管理局由西安市搬迁到石炭井的决策,此举开创了上层领导机关从大城市下到偏僻山区的范例,对进一步开发石嘴山、宁夏以及内蒙古乌海等地区的煤炭基地,加强对生产第一线的指挥和领导,有着积极作用。1965年,高节根椐国务院关于建设新矿区提出的“城乡结合,亦工亦农”的原则,对大武口的城市发展着手进行了初步规划,1965年,高节根椐国务院关于“城乡结合,亦工亦农”建设新矿区的原则,对大武口的区域发展进行了初步规划,在这片昔日的不毛之地上首先抓植树造林工作,为把大武口变成今日的“绿色之城”奠定了良好基础。高节在领导工作中深入实际,注重调查研究。为尽快熟悉石嘴山市情况,他白天工作,晚上阅读材料;每当听取基层汇报,他总是不满足一般情况的罗列,每每刨根问底,把问题实质一一搞清;遇有疑问,立即深入实际,现场办公,获取第一手资料。他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工作作风,至今为人称道。高节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大胆负责,勇于承担责任,从不揽功诿过。特别是对那些涉及到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总是能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及时妥善地解决问题,在职工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文化大革命”中高节身体受到摧残,经常有病,加之为工作操劳过度,积劳成疾,不幸逝世。高节生前说过:“……活着我要和同志们一起建设大武口,建设石嘴山;死了就把我埋在贺兰山,我要看着同志们建设石嘴山……”石嘴山人记住了他的话,把他安葬在贺兰山脚下的北武当庙南侧。几十年来人们凭吊不绝。
△ 石嘴山木器厂筹建电石车间,试制电石。
2月7日 凌晨,宁夏钢铁厂一辆卡车行至石嘴山电厂附近公路铁路交道口时与火车相撞,造成火车守车损坏、汽车报废、死2人、伤3人的特大交通事故。
2月11日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石嘴山市革委会发出通知,要求立即开展“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运动,并先后判处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在当时执行“文化大革命”极左路线的形势下,也将所谓“为刘少奇翻案”、“反对林彪”等言论行动作为“现行反革命罪”,错判了一些干部、群众,制造了新的冤、假、错案。
2月14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8050部队“支左”人员奉命调离石嘴山市,改由5310部队进驻石嘴山市“支左”。
△ 自治区革委会决定由军代表董滋全任石嘴山市革命委员会主任,郭文举任革委会第一副主任,许芊任革委会副主任。
2月17日 石嘴山市革命委员会召开公判大会,依法判处一批现行反革命分子、贪污盗窃分子和投机倒把分子。市革委会要求全市人民立即行动起来,掀起一个大检举、大揭发、大清查、大批判的高潮。
2月 石嘴山中、小学由以往的秋季招生改为春季招生,在校学生春季升级。1974年又恢复秋季招生。
3月5日 宁夏军区任命孙希泽为石嘴山市人民武装部部长,刘运为政委。
△ 自治区“五七干校”召开大会,欢送40名到平罗农村插队落户的“五七大军先遣队”。
3月22日~25日 石嘴山市革命委员会召开第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会上通过了市革委会主任董滋全所作的《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迅速掀起大检举、大揭发、大清查、大批判的高潮,把“一打三反”运动推向新阶段》的工作报告。
4月17日 自治区革委会批转自治区革委会疏散城市人口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疏散城市人口工作的意见》。要求:一、各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大办农场和生产基地,抓紧将本单位无工作的家属、子女和无户粮关系的人员逐步地迁入农场和生产基地参加劳动生产。二、做好城市无职业居民上山下乡安家落户的工作。三、积极组织干部、文教、医务工作人员带家属子女上山下乡安家落户。四、切实抓好应届毕业生和社会青年的上山下乡工作。五、银川、石嘴山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搬迁中学到市郊。六、各级革委会从加强战备出发,有计划地将直接为农业服务、从事野外工作的部门、物资仓库搬到乡下去。七、各厂矿、企事业单位设在银川的办事处、采购站应一律撤销,办事人员及家属子女携带户粮关系随同迁回。八、已搬迁到区外的单位,其住在我区的无工作的家属、子女随同迁回。九、退职的职工、干部,凡有劳动能力的,动员他们回乡或到农村插队落户。十、抓紧对城市中“十种人”的迁送和迁离工作。
4月20日 《宁夏日报》发表《关于石嘴山市红卫中学校外毛泽东思想学习小组的调查报告》。5月29日新华社又全文发表。
5月5日 《宁夏日报》报道,全长175公里、灌溉面积125万亩的自治区重点水利建设项目“惠农渠扩建工程”最近完工。
5月26日 石嘴山市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通知》。
6月15日 石嘴山市革命委员会作出《关于工矿企事业单位大办农业的决定》。《决定》指出,全市工矿企事业单位要立即开展一个大办农业、大办养猪业的群众运动。奋战10个月,实现第一个飞跃。实行大规模开荒种地,使播种面积达到5万亩,全市实现园田化;养猪2.5万头,按全部人口每人每月1.5公斤计算达到自给半年;大种蔬菜,达到蔬菜基本自给。决定成立市工矿企事业单位大办农业生产指挥部,董滋全任总指挥,徐芊、孙希泽任副总指挥。
6月16日 《宁夏日报》报道,石嘴山市“小土群”工业蓬勃发展。全市新建和各单位附设的小工厂数目增多,增加地方工业品种有14类、30多种,为提高地方轻工业和手工业产品的自给能力起了促进作用。
6月19日 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批准成立石嘴山市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由董滋全、郭文举、徐芊、孙希泽、闫一风5人组成,董滋全任组长。中国共产党市级组织自此开始恢复。
6月 石嘴山木器厂电石车间从木器厂分离出来,成立石嘴山电石厂,后改为石嘴山市电石厂。1993年5月,石嘴山市电石厂改制,更名为石嘴山市民族化工集团公司,简称“民化集团”。1996年又更名为宁夏民族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设一个控股公司——宁夏宁河民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7月1日 石嘴山市党的核心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学习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49周年“七一”社论,并通过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执行新党章的决定》。
7月2日 石嘴山区(今惠农区)降冰雹持续38分钟,雹粒如黄豆,最大似鸡蛋,郊区5个公社1万余亩小麦受灾。
7月13日 石嘴山市郊区革命委员会成立。辖8个公社和“五七”农场。
7月15日 中共石嘴山市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批准成立石嘴山郊区革命委员会,朱生芳任第一副主任,梁鸿岳、刘秉魁任副主任。
7月17日 石嘴山市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召开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各级革委会要带头学好《通知》,领会实质,扎扎实实地落实。通过举办学习班等形式调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大跃进”。
7月20日 《宁夏日报》报道,石嘴山钢铁厂第一座100立方米高炉重新建成出铁。
△ 石嘴山郊区降冰雹38分钟,雹粒最大的似鸡蛋,冰雹在地面聚有2厘米厚,5个公社43个生产队的1万余亩小麦受灾减产30%。
8月17日 石嘴山突降暴雨,雨量达113.2毫米,山洪暴发,大武口沟洪水流量994立方米/秒,第三排水沟西堤决口7处,冲走淹死大牲畜130头、猪250头、羊460只,伤亡29人(其中死7人)。下营子、西永固、燕子墩、大武口公社受灾秋作物达11988亩。受灾最重的燕子墩公社路家营大队被淹没的农作物44%无收成。
9月14日~15日 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在石嘴山地区视察工作时,接见了石嘴山市革委会负责人。
9月15日 由河北张家口煤矿机械厂、安徽淮南煤矿机械厂、辽宁抚顺煤矿机械厂分别迁建的西北煤矿机械一厂、二厂、三厂在大武口建成投产。1973年成立西北煤矿机械总厂,统一领导这3个厂的工作。
9月26日 石嘴山市革委会作出《关于开展向王绍飞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王绍飞同志是石嘴山钢厂一名装卸工。7月30日下午,生产现场突发险情。为了保护在场职工和国家财产安全,他挺身抢险,身负重伤,失去双腿。市革委会号召全市人民向王绍飞学习,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把开展向王绍飞学习的活动,作为落实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公报的一项具体措施,作为当前政治思想工作中的一项突出任务,认真抓紧,切实抓出实效。
9月28日 《宁夏日报》报道,西北煤机二厂最近建成自治区第一单晶炉,生产出单晶硅,为宁夏发展电子工业创造了条件。
9月30日 石嘴山市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掀起宣传、学习、贯彻人民日报社论<农业学大寨>热潮的通知》要求各行各业认真学习《社论》,要把“农业学大寨”与”一打三反”运动、落实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公报、学习国庆社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要突出“农业学大寨”和支援农业这个重点,力争三四年将全市农村变成大寨式的新农村。
10月10日 贺兰山煤炭工业公司在干校学习的部分技术干部,经多次试验,利用“太西煤”制成碳素制品。经石嘴山市革委会批准,于1971年在大武口建立碳素厂,为石嘴山市煤炭的深加工开辟了新的途径。
10月18日 石嘴山市革委会作出《关于全市会战修建沿山石(石嘴山)大(大武口)公路的决定》,动员全市各行各业参加公路会战,将群众性的义务劳动与专业施工结合起来,实行统一领导,分段包干。于1971年秋建成36.5公里沥青路面。
10月23日 石嘴山市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决定成立石炭区革命委员会。是时,石嘴山市共辖3区、1镇、8个人民公社。1973年6月30日,石炭区更名为石炭井区。
11月 自治区足球比赛在石嘴山市举行。这是“文革”期间的首次全区体育比赛。
12月17日 石嘴山市物资局库棚发生火灾,烧毁机电器材,经济损失35854元。
12月23日 《宁夏日报》报道,在毛主席工业学大庆的伟大号召指引下,石嘴山市广大革命群众高举鞍钢宪法的光辉旗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市“小土群”企业迅猛发展,正在形成具有为当地农业服劳、为当地人民生活服务、为大工业服务、为区内外市场服务等4条生产线的地方工业体系。目前,市革委会正在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在继续发展小土群企业的同时,对现有小型企业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工作,争取尽快提高工业、手工业产品的自给率。
是年 全市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6718万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工业总产值14135.5万元,比上年增长45.3%,农业总产值2582.5万元,比上年下降14.4%;基本建设投资9549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205万元,比上年下降3.8%;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15.6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1.5%;地方财政支出1240.6万元,比上年增长21.2%;总人口390242人。
知识出处
《当代石嘴山日史》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全面地记载了1949年九月下旬石嘴山解放至2008年4月30日石嘴山市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