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石嘴山日史》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10000158
颗粒名称: 1966年
分类号: K294.33
页数: 6
页码: 93-98
摘要: 本文系统全面地记载了1966年石嘴山市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关键词: 石嘴山市 地方史 1966年

内容

1月2日~3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举行常委会议。会议研究讨论了全市工业企业、农业单位树立样板的问题。会议确定:尾闸公社为市委培养的大寨式样板公社。星火大队、路家营子大队、燕窝池大队、静安大队、下营子大队和新联大队为各公社培养的大寨式样板单位。具体条件是:亩产250公斤,工分值1.3元,每户平均养猪1.5头(包括集体的),每12人植树50株,农田排水沟网化。工业企业大庆式样板单位是:炉渣制品厂、陶瓷厂、市建筑公司。会议还研究了市土建队与六公司一处合并的问题。
  1月5日 自治区党委任命张怀乐为中共石嘴山市委常委。
  1月12日 自治区党委批复:同意石嘴山市委《关于调整部分人民公社体制的请示报告》。批复指出:调整工作应放在社教的组织建设阶段进行。报告拟将全市8个人民公社合并为4个公社:下营子、园艺公社合并到尾闸公社;礼和公社合并到庙台公社;燕子墩公社合并到西永固公社;大武口公社因地理条件限制,暂时不动。
  1月19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批转市增产节约运动领导小组《关于当前增产节约运动安排意见的报告》。《报告》指出:增产节约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常的重要的政治任务。当前要突出抓好以节约煤炭为中心的“四节”工作。要抓紧、抓狠、一抓到底,切实抓出成效,并对增产节约运动提出了7条安排意见。
  2月10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中共平罗县委分别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参加中共石嘴山市委扩大会议的人员纷纷表示,要以焦裕禄为榜样,坚决与盐碱、风沙、冲淹“三害”作斗争,努力完成好今年的两大任务,力争粮食亩产过“黄河”,植树造林300万株。中共平罗县委作出向焦裕禄学习的决定,并召开电话会议布置了学习任务。
  2月14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发出《关于组织全体干部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的通知》。市委要求县级以上党员干部,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突出政治,抓活思想,以毛泽东思想挂帅,彻底批判重业务、轻政治、把政治与业务平列起来的错误思想。在组织干部学习的同时,要组织工人、农民、营业员和居民学习、讨论。结合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上好党课。
  2月15日 国家煤炭工业部第82工程处在石嘴山市成立,由石嘴山矿务局代管。
  2月16日~21日 平罗县第一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县第一届贫下中农协会,焦思俊当选为主席,郭恩山、丁连秀、郑梅花当选为副主席。
  石嘴山市召开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暨农业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399人。郊区社教工作团副团长侯杰致开幕词。市委书记杨正喜作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抓革命、促生产,争取今年农业更大丰收》的报告。会议选举54名出席自治区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代表。选举产生了石嘴山市贫下中农协会委员会委员29名,正式成立了石嘴山市贫下中农协会,协会主席由杨正喜兼任,副主席为马月兰。会议宣读了给全市贫下中农、公社社员、农牧场职工和干部的一封信。
  3月5日 《宁夏日报》第一版发表中共石嘴山市委书记杨正喜《学焦裕禄同志誓除石嘴山“三害”》的文章。
  3月6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批转财贸党组《关于稳定农民粮食负担,下苦功进一步做好粮食工作的安排意见》。市委根据自治区确定本市1965年到1967年3年的征购基数,稳定在350万公斤贸易粮的水平上的精神,要求各公社必须按照市上分配的征购基数,一直布置到生产队,不许层层加码。征购基数3年不变。超购和超奖标准一年一定。
  3月7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批转组织部《关于提拔新生力量和发展新党员的意见》。市委指出:提拔新生力量和发展新党员是目前党的建设方面的重大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关系到全局和革命长远利益的战略问题,也是当前备战形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要作出规划和落实措施,逐步实现。在工作中务必注意:既要坚决地、积极地、逐步地培养提拔新生力量,积极地、较多地、慎重地接收新党员,又要坚持高标准,质量第一,好字当头,绝不能降低要求。
  3月10日 石嘴山市召开有工人、农民、部队指战员、干部、学校师生和街道居民1.5万余人参加的全市春季植树造林动员大会。市人委和社教工作团负责人先后在大会上作动员讲话,各条战线的代表在大会上表示了决心。大会要求全市各族人民以焦裕禄、梁社开为榜样,学习大寨、大庆和古城、中卫固沙林场的自力更生精神,掀起比、学、赶、帮、超的春季植树造林新热潮,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市植树造林任务而努力奋斗。
  3月12日 自治区党委批转《石嘴山市委和青铜峡水利工程局党委关于组织职工家属参加生产劳动的两个报告》,号召全区职工家属向大庆油田职工家属学习,走革命化的道路。
  4月10日《宁夏日报》报道,中共平罗县委下决心取得系统经验,由县委书记和常委带队,从县级机关抽调71名干部到生产队蹲点,抓样板,调查研究,培养自己的大寨、古城、史家壕式的大队和套套门式的生产队,摸索改造自然、变低产为高产的规律,以促进全县农业生产的更大“跃进”。
  4月10日~14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召开农村政治工作会议。会议认真学习了毛主席有关突出政治和阶级斗争的论述,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纪要以及华东局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突出政治的7条要求等文件。杨正喜在会上作了题为《永远突出政治,巩固和发展郊区社教运动的成果》的总结发言。
  4月17日~22日 由石嘴山市体委承办的1966年全区公路自行车、足球运动会在石嘴山举行,永宁县代表队荣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石嘴山市代表队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二名,贺兰县男队和青铜峡女队分别获第三名。足球比赛,银川市、石嘴山市、农建十三师足球队积分相等,并列第一名。
  5月5日 原定是日举行的石嘴山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因开展“文化大革命”而未能举行。1968年3月26日成立石嘴山市革命委员会,取代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月上旬 中共石嘴山市委根据自治区党委指示,在全市开展批判“三家村黑店”(即所谓邓拓、吴晗、廖沫沙“反党集团”)活动。
  5月18日~20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举行常委会议,研究讨论了有关“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问题。决定成立市委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把石嘴山矿务局、石嘴山市中学作为市上运动的重点。
  5月24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向西北局、自治区党委所作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进展情况和今后安排意见的报告》中,汇报了石嘴山市开展“文化大革命”的情况:“截至5月23日,先后在干部中进行了四次全市性的传达动员,城乡立即普遍地行动起来,从4月21日到5月23日,全市举行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声讨会达2297次,参加人数3.6万多人。运动开展以来,增挂毛主席语录板1802块,办起黑板报1404块,墙报346处,批判文章12680篇……”
  5月28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门研究“文化大革命”问题,要求各级党组织亲自抓“文化大革命”运动。
  6月6日 平罗中学部分师生向县委贴出了第一张大字报,县委向平罗中学、黄渠桥中学、姚伏中学派出了工作组,领导“文化大革命”运动。
  6月12日~15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召开常委会议,要求各大厂矿企业成立文化大革命办公室;决定派出市委工作组进驻石嘴山市中学,直接领导运动,开始批判“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并对教师、职工中的许多人进行了批判。会议指出:一、当前对文化大革命的领导,有些单位重视不够,市委要求,必须重视加强运动的领导,第一把手一定要亲自抓,市委今后要把主要精力转到运动方面来,各大厂矿企业都要成立文化大革命办公室。二、石嘴山中学的文化大革命下一步要重新发动群众,在教师和高中班学生中发现和组织积极分子,作为主要依靠力量,组成市委工作组,派驻中学,直接领导抓好中学的文化大革命。工作组力量不足,可再抽人。三、各级党委要很好地抓一下大字报,对有实际内容的大字报,要派人作重点摘录,通过党团员和积极分子进行说明解释。大字报尽可能贴在本单位,有个别要求往外单位贴的也不要限制。四、根据各单位的情况,可以搞一些小型批判会。
  6月30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根据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召集了石嘴山、平罗、陶乐3县的领导干部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
  7月1日 《李素文学习毛主席著作展览》在石嘴山市展出,历时56天,于8月25日结束。共接待观众15900人。
  7月8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批转武装部党委《关于民兵保卫文化大革命问题的意见的报告》。提出5点意见:一、狠抓突出政治,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行动。二、切实掌握敌情社情,严加控制四类分子和“文化大革命”中的重点分子。三、及时处理所发生的问题,指定石嘴山矿务局一矿和石炭井矿务局二矿武装基干民兵连和尾闸公社武装基干民兵连为市上的机动分队。四、加强对民兵武器的管理。五、严禁使用民兵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7月18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举行常委会议。对市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进行了整顿,决定新的市委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成员,成员由杨正喜、白玉玺、刘子信、窦连吉、刘培君、朱生芳6人组成。
  7月18日与8月14日 煤炭部先后发出[1966]煤发0998号文件和[1966]煤发1127号文件,决定在大武口兴建西北煤矿机械厂(运输设备厂、金属结构厂和防爆电机厂),即西北煤机一厂、西北煤机二厂、西北煤机三厂。
  7月20日 自治区计划委员会批复:将石嘴山陶瓷厂二陶车间改为宁夏石嘴山工业陶瓷厂,隶属自治区工业厅领导。
  7月中旬 石嘴山市各中小学教师集中在石嘴山市第一小学,举办了为期43天的学习会,市委“文化大革命”工作组按照事先划定的“左、中、右”框框,将一部分教师定为“黑帮”“反革命”“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鼓动积极分子、红卫兵进行揭发、批判、斗争,有的还被拉到大街上游行批斗。此后,各公社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员也纷纷揪斗一些出身于地主、富农、资本家的职工干部、知识分子和“四类分子”,将其指控为“黑帮”、“牛鬼蛇神”,对其进行大字报围攻和大会批斗,有的被戴上纸帽子、挂上牌子游斗示众。
  7月22日~28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作出《中共石嘴山市委关于坚决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安排意见》。《意见》指出:“我市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出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潮。运动的主要特点是:来势猛,发展快,威力大,锐不可挡……截至目前,全市广大工农兵群众、革命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贴出大字报、小字报1800多张,揭发重点人300多人,左派力量正在发展壮大。”《意见》要求:“全市城乡各级单位,都必须有计划有领导地放手发动群众,对‘三家村’黑店、黑帮深入进行批判。成立农村文化大革命补课办公室,市、社两级抽调60名干部吸收30到50名农村积极分子,组成120人的农村文化大革命补课工作队……”
  7月 平罗县集中中小学教师到平罗中学,举办了56天学习会,按照预先划定的“左、中、右”框框,将一部分教师打成了“黑帮”、“反革命”、“地主资产阶级孝子贤孙”等,并对其进行围攻、批斗、戴纸高帽子游街示众,接受审查。8月,中学的“红卫兵”、小学的“红小兵”组织相继成立。中小学生走出校门,冲向社会,停课闹革命。红卫兵开始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8月 初石嘴山连降暴雨,黄河水暴涨,流量达5510立方米/秒,同时山洪暴发,淹没3000余亩农田及一些民房、厂房。
  8月6日~7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听取了市委派人参加自治区党委召集川区市县负责人会议关于北京市委撤销北京市大、中学校工作组的决定的汇报,决定立即撤销石嘴山市中学工作组,学校批斗谁,可不经市委批准,一切由学生决定,但不能斗学生。
  8月7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作出《关于撤销石嘴山市中学工作组的决定》。工作组撤销后,中学的“文化大革命”,由全校革命师生员工选举成立群众自己的革命组织——“文化革命代表会议”“文化革命委员会”“文化革命小组”负责领导。
  8月9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常委会专题讨论了“文化大革命”问题,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并向全市上下发出《关于认真组织学习讨论<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的通知》,要求各党委、党组、总支、支部和市委各部、委、室,组织学生、教师、职工、干部、社员及街道居民、家属、各方面人士认真学习贯彻执行。
  8月10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发出通知,市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委宣传部分别办公。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方面的情况汇报及有关事宜,直接与市委“文革小组”联系;市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办公室印章以“四清”办公室印章代用。
  8月14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批转武装部党委《关于组建基干师(团)和武装基干师(团)的意见》。《意见》指出,为进一步加强战备,做好应付战争的准备,石嘴山市直农村8个公社要结合年度整组把基于民兵团组建起来;正在点上开展社教运动的厂矿,要紧密结合社教运动把武装基干民兵班、排、连、营、团组建起来;未开展社教运动的厂矿、企事业单位,结合今年整组。组织力量立即着手把原有武装基干民兵进行逐个审查,把基干民兵确实够条件的编入武装基干民兵中,组建工作必须在当年年底结束。
  △ 石嘴山普遍降雨70毫米左右,引发山洪,淹没秋作物3381亩,其中绝收的1361亩,淹死牛9头,倒塌房屋28间。
  8月22日 石炭井集贸市场正式关闭。
  8月26日 陶乐县城乡掀起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浪潮,所有寺庙被捣毁拆除,一些人家被抄家,3080余套(幅)书画被查封、焚毁。
  8月27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于石嘴山(今惠农区)南郊广场召开了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由红卫兵、工人、贫下中农代表讲话。
  8月 石嘴山市中学、农业中学(时称半耕半读农业中学)成立红卫兵组织,随即,大字报、大批判、大辩论、大串联兴起。各校选派部分师生分期分批的赴京接受毛主席检阅。
  △ 西北轴承厂在平罗大水沟动工建设,由瓦房店轴承厂包建,并搬迁部分人员与设备,其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
  △ 石嘴山水泥厂建成投产。
  9月2日 北京电力学院井冈山战斗团西北串联组5名红卫兵由银川到石炭井矿务局“发动群众进行文化大革命”,一些企业干部、工人对他们的做法十分反感,将其撵走,这就是石嘴山历史上所谓的“赶走红卫兵”事件。为此,中共石嘴山市委于15日向自治区党委呈报了《关于石炭井矿务局发生北京红卫兵被撵走一事的处理意见的报告》,在报告中作了检讨。
  9月20日 石嘴山市“红卫兵总部”发布“通令”:“勒令有反动言行的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及其家属限5天内离开城市迁到固原、陶乐等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监督改造”。这次共迁走“四类分子”539名,及其家属共1500多人(不含平罗、陶乐)。
  9月20日~30日 根据自治区党委通知部署,为保证“文化大革命”的顺利进行,对“五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及其家属进行“迁赶”。石嘴山市迁赶的五类分子及其家属共1551人,其中随迁家属1013人,除少数迁回原籍,大部分被遣送到固原及陶乐农村安置。
  9月30日 天津知识青年362人,到平罗西大滩农建13师3团参加农业生产建设。
  10月6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发出《关于认真学习和开展宣传3211英雄钻井队英雄事迹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各单位的全体职工、干部、公社社员、革命师生和城镇居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认真学习3211钻井队的英雄事迹。要以钻井队为榜样,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读毛主席的书当作生活第一需要,活学活用,在“用”字上狠下工夫,把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变成自觉行动。
  10月7日 《宁夏日报》报道,自治区第一座利用炉渣和石灰石作原料的制砖厂在石嘴山市建成,今年5月份正式投产以来,已生产炉渣砖240万块,质量稳定在100号左右。
  10月28日 中共平罗县委向全县各级党组织发出《关于开展学习欧阳海式的英雄——顾天赐同志的决定》。顾天赐是平罗县朝阳公社(原崇岗公社)兰丰二队放牧员,1966年5月1日,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平罗县委号召全县革命群众学习顾天赐一心为公的共产主义精神,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新高潮。
  10月 石嘴山矿务局第一煤矿采煤五队,采用MLQ-80型采煤机,创机采33167吨的月产记录,名列全国前茅。
  △ 石嘴山电厂二期工程开工。1969年9月26日五号机组投产。1970年11月5日六号机组并网发电。至此,全厂装机容量为8.6千瓦。
  11月10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市人委发出《关于贯彻执行自治区党委、人委<关于贯彻中央、国务院改革高级中学和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指示的通知>的通知》。结合石嘴山市的情况,提出了4条具体贯彻意见:一、高级中学和高等学校招生实行推荐和选拔相结合的办法。二、对少数民族的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革命军人、烈士子女以及其他劳动人民子女,凡政治思想好的,即使成绩低一些,也应注意选拔入学。三、高级中学和高等学校招生的推荐与选拔工作,应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结合石嘴山市实际情况,各类中学“文化革命”小组或“文化革命”委员会,应协同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党组织共同评议,把德、智、体三方面条件好的学生推荐出来,然后由市招生委员会进行审查、选拔。四、决定成立市招生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办理具体招生事宜。
  11月11日 中共石嘴山市委转发市人委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国家经委<关于财政贸易和手工业方面若干政策问题执行意见>的请示报告》。市委指出:各级党组收文后应认真讨论研究,加强领导。在工作中必须始终大胆地放手发动群众,依靠革命群众,扎扎实实地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做好撤、并、转的各项商品、财产处理和人员的安置工作。合作商店撤销后,商业部门必须加强3大观点,不断地改善经营管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做好供应工作。
  11月 石嘴山市郊区各公社开展群众性学习毛主席著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时称学习“老三篇”)活动。
  12月5日 根据中央及西北局、自治区党委通知精神,中共石嘴山市委发出《紧急通知》,认为“市委在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导上,执行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犯了方向路线错误,错整了一些同志”,决定成立平反委员会,对因给领导和工作组提意见被打成“反革命”、“反党分子”、“右派分子”、“假左派、真右派”的同志,“都应予以平反”。
  12月17日 石嘴山矿务局煤炭生产超额1400多吨提前完成全年生产计划,比去年全年产量提高6.25%,创造了建局以来的最高水平。掘进总进度比去年全年增加了19.4%,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都超过了国家的规定。原煤质量稳定,全员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坑木消耗比计划降低19%,比去年降低31.7%,煤炭资源回收率大大提高,达到或超过了国家要求。
  △ 中共石嘴山市委作出《关于学习讨论<中共中央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十条规定>(草案)的情况报告》,上报自治区党委有关学习讨论中初步搜集的一些问题和意见。
  △ 由石嘴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与内蒙古自治区海勃湾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倡议召开的首次宁蒙陕甘4省(区)毗邻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协作会议在石嘴山市举行。
  是年 陶乐县高仁镇、红崖子两座一级扬水站建成,重装机容量385千瓦。
  △ 全市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2700.77万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工业总产值9647.3万元,比上年增长38.8%,农业总产值3053.47万元,比上年增长6.9%;基本建设投资9195.3万元,比上年增长94%;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150万元,比上年增长26.3%;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86.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地方财政支出841.7万元,比上年增长2.7%;总人口318722人。

知识出处

当代石嘴山日史

《当代石嘴山日史》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全面地记载了1949年九月下旬石嘴山解放至2008年4月30日石嘴山市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