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默斋拾遗》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10000129
颗粒名称: 跋语
页数: 4

内容

这部书稿虽为我的职暇之作,但非稗官野史。书稿经历了越界爬坡、过关斩将的艰辛过程,通过鉴版本、辨真伪、补残篇、斟字句,在百易其稿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回顾往昔,杆杆拙笔数搁数拿,张张稿纸撕了再扯,肩酸背痛困扰不止,焦躁厌倦常常袭来。书稿脱稿之际令我如释重负,搁笔之前赘述数言,作为杀青的一个交代!
  第一,要特别感谢我的同窗好友俞行芳先生,他在成书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些年来,他为查找俞德渊史料飞广州、跑银川耗费不少;查网络、访专家不辞辛劳;概览通篇,多次阅稿,无怨无悔;亲自动手,修章补节,精心润色,一丝不苟,部分重要篇章还是出自他手。最大的贡献是他与妻子朱淑琴自费到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查找拍回了《宁夏俞氏族谱》手抄本和俞德渊遗著《默斋公牍》,使书稿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受头闸镇委托,聘请专业人士,绘制俞氏祠堂、俞德渊故居、俞德渊纪念馆、赫太淑人墓葬群、俞德渊墓葬等修复保护规划图。他还与我联手纂修并自费印制了《重修宁夏俞氏族谱》200余册在俞氏家族内部留传使用。没有他的鼎力相助难成此书。
  第二,要特别感谢我工作过的十多个单位或部门的领导及同事们,是他们为我分担工作,我才得以抽身来做这件事情,尤其要感谢王奋勤、李卫宁、丁淑萍等几位工作挚友。奋勤先生尝以文联主席之身谓人言“俞德渊是石嘴山乃至宁夏真正值得提振的历史文化名人”,从而道出了我多年的心声。他与我共事时间虽然不长,但能用“不用扬鞭自奋踢的稀缺之才”垂青于我,这也常使我无地自容。他于2017年5月率团前往江苏扬州两淮盐运使司俞德渊官邸瞻拜祭祀、查考历史资料、缅怀先贤功德,与扬州官方人士和文艺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奠定了两市翰渊廉政文化基础。重拾价值归来前后,奋勤先生与卫宁、淑萍合勤,努力拓展筹资渠道,积极协调促成书稿印制,他们功不可没。
  第三,要特别感谢我的恩师李元功老师(宁夏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马春宝老师(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主任)、唐晴老师(宁夏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社长)、杨敏媛老师(出版社责任编辑)、郭光明老师(书稿制作编辑)。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每每重要时刻我都登门拜教,元功先生不厌其烦热情赐教,常把“希望门生有所作为”体现在三天两头的电话垂询之中;春宝先生和唐晴女士慧眼识宝,将书稿纳入囊箧,及时启动出版程序,令我动情;敏媛女士和光明先生更是挑灯夜战,捕获差错,做到了一丝不苟,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经过缜密思考和认真把脉,将书稿列为2017年重点出版物,制成上下两册,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第四,要特别感谢我的重要合作伙伴吕超先生以及我的家人。吕超先生是山西籍人士,他在客居北方民族大学就读研究生期间,将自己搜集整理的俞德渊史料无私奉献于我,他的主要贡献是完成了4万余字的《宁夏籍名宦俞德渊考》研究成果,并积极参与这部书稿部分篇章的撰稿整理工作,同样功不可没。同时,作为一名外省籍史学研究工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并钟情于此,其学者风范更加令我敬佩!我的家人俞凤莲、谢喆、赵靖、赵永萍、赵东平、赵爱萍、赵忠平、赵兴平,以及众多的亲友们,多年来给予我来自家庭内部的支持与鼓励,主动替我分担家务杂事并承受巨额支出,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充满勇气和信心,完成这部书稿的撰著整理,亦稍逊笔墨记下他们的辛劳。
  在逝去的光阴里,我们很用心地做了这件事。曾记得市委组织部领导派我前往福建省参加宁夏组织部长培训班,期间在福州市党史办、林则徐纪念馆找到了一些重要史料;市文联将书稿挖掘整理列为长期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为俞行芳夫妇外调提供函件,为参加勘校人员支付劳动报酬,支付宁夏社会科学院国史编审委员会审稿费用,支付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登记费用;市委宣传部和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分别列为重点文艺项目和旅游推介产品给予扶持;俞德渊家乡王乐毅、茹福华、邵学军等知名人士热心捐资给予支持,使该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吴善璋先生为书稿题写了书名;2017年5月,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家风节目组彭山大校一行,受自治区纪检委委托到访俞德渊故居头闸镇,奋勤先生和我一起前往遗址协助实地航拍,支持制作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展播,介绍俞德渊轶事;杨春光、何学清、陶进、刘尚文、黄占福、刘安邦、任登全、沙俊清、俞安民、王志厚等国家部委、自治区、石嘴山市老领导、老同志、老教师先后参与批示、作序、审稿和诗文祝贺;送审样书报经宁夏社会科学院国史编审委员会专家审阅,认为“史料丰富,考证扎实,填补了相关史实的空白”;我的一些拙稿和访谈经历也先后被《石嘴山决策》《石嘴山日报》《石嘴山延安精神》《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等媒体采用;俞德渊家乡平罗县头闸镇西永惠村田氏族谱倡修人田生秀读到书稿后,用“很震惊!没想到!看得入了迷!”等字眼,表达了对书稿的热爱程度,表示出版后一定要收藏;大武口区潮湖村陶渊明后裔家族成员们亦表示出了不懈的支持热情;书稿成书期间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情赞扬和大力支持,不少热心朋友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研究,凡此举动不胜枚举,都很震撼和感人肺腑。由于篇幅所限,未能概览一一详尽,恳望广大同仁涵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统谢人员名单如下(以姓名笔画为序):
  丁淑萍于相梅马林马丽华马春宝万吉晨王文龙王乐毅
  王志厚王奋勤白玉华冯建国冯佩芳史尚文田生秀田金铭
  叶生儒吕超吕全清刘平刘安邦刘尚文刘德洪华光荣
  戎炜任华任登全许长礼许宗廷邢兆祥邢海清陈勇
  张世杰张海滨张庭琳何子江何玉川何占福何金成何学清
  李卫宁李万成李元功李生成李寿义李金珠沙俊清陆秀兰
  陆登科邵学军吴善璋范爱云范燕彬杨玉琴杨春光杨敏媛
  赵晓宁周延周志远柏永华哈学忠贺仲胡淑英茹福华
  俞行学俞行芳俞安民俞敦义郭光明郭祥文唐晴徐庄
  袁芳常惠琴盖贵黄占福陶进陶瑞珍彭山谢泽敬
  谢崇明曾养民董运来靳忠华雍丽雍进成薛文斌魏益民
  回首当年,我们所能听到的都是一些只言片语,所能抓到的也只是一鳞半爪。在头闸古镇那座并不老旧的祠堂周围,能见得到的不过是一些破砖烂瓦,可谁知这些瓦砾却饱含了以陶澍和林则徐为代表的晚清社会名流对俞德渊及其家人的深情厚谊,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从中也牵出了一条条高高飘扬的彩练,其间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陶澍、林则徐、贺长龄、梁章钜、包世臣、魏源等一大批名流的忠魂,如影随形地出现在这片神灵出没的地方。我从儿时的童真和好奇开始,顺着这个若隐若现的影子直追下去,竟然追得不可收拾,追出了林则徐幕府里的两位重要幕僚:一位是他的老部下,以清正勤廉誉满江南的平罗籍名臣——两淮盐运使俞德渊;另一位则是亲历两次鸦片战争,同样手握朝廷财政税收大权(粤海关、粤盈库大使,潮海关第一任监督)的俞思益(俞德渊侄子)。在历史上,他们作为翰渊文化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发挥了西北一隅连结江南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现在看来,把这两位家乡贤哲评价为堪当重任的"王佐之才"确不为过。当此时刻即有所思:当一个人的生命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能够感觉其更加高尚和伟岸!这两位人物哪个不是这样?
  在这里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三月,宁夏知府黄自元下令平罗县令搜录俞德渊著作“将以付梓”无果而终(原载《甘宁青史略》);20世纪80年代,宁夏区政协文史机构曾委托专人在俞德渊家乡搜录史料拟成书稿也同样未果。这件事最终在我们这里做成,也算是对前人的一个交代吧!书稿极尽所见,历久弥新,在寂寞与勤勉中集腋成裘,将这位历史人物的史迹钩沉出来,建立一个史料原点,旨在为演绎其他作品提供方便,让俞德渊的精神财富变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文化资源。期间,将已散失百余年的俞德渊遗著《默斋公牍》找了回来,找到了翰渊文化的源头;最有价值的事情是找到了一批宫廷朱批奏折,拉近了这个边陲小镇与至高无上的紫禁皇宫之间的距离;最为罕见的是完整地拍回了失传一百多年的《宁夏俞氏族谱》,洞开了一扇通向俞氏家族文化殿堂的大门;最大的体会是通过辑录俞德渊往事挑战了自我、考验了自我,从而学到了许多终身受益的东西。在白驹过隙的小憩片刻若有所悟:“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惜福感恩慈悲怀,涤尽矣慢自私病。”作为一只被放飞的风筝,也算是我对家乡的回望和眷恋,有生之年能有机会把我这一点点微弱的力量,贡献给我可爱家乡的翰渊文化事业,足矣!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这首诗语意深厚,理趣兼备,正冠吾心。从中得到的启迪是:人生自有终结,还需放下得失,能多行善举者乃普济美德之高尚士也。书稿成书期间用度开销颇大,因筹资路上崎岖坎坷,虽有部分捐资扶持,但多以薄俸调研撰著,印制发行也以自费为主。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愿有缘得读者乐于认购或援手捐助,促成俞德渊早慧成才的传神事迹遍地开花,代代惠及后来居上之辈。借书稿一隅赋诗《和任登全题<默斋拾遗>书赠慕鸽》一首,对所有给予热忱关心和鼓励支持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诗曰:
  名宦桑梓盖世功,时逢乱世罹难茔;
  呕心集辑垂青史,沥血百篇著述成。
  文耀千秋遗后辈,书镶万古荐前人;
  章章浸透忠臣泪,页页频书颂俞公。
  奉涓埃之力,书稿虽成,齿所不语。因学识谫陋,涉猎欠广,事属初创,经验缺乏,虽遵众望百易其稿,但繁复疏罅和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另外,个别以《俞德渊史籍》书名标明各种“样书”字样版本的报批书稿(非正式出版物)外流,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一一回笼销毁,而致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存留于世,恳望读者仔细鉴辨。有缘陈牍案头,如蒙不弃,匡所不及,补所不逮,吾将不胜感激,抱拳致谢!
  丁酉年初秋慕鸽和平自跋!

知识出处

默斋拾遗

《默斋拾遗》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乾隆九年有明确记载开始,上溯至事件肇发年代,下限至213年12月31日对俞德渊研究的史料和所撰稿件,书中对文言文进行了标点、断句、分段,全部采用简化字,并对原稿跌生僻字、古地名以及有重要影响历史人物等作了注释。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