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古今人物辑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默斋拾遗》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10000125
颗粒名称: 附录·古今人物辑略
页数: 25
页码: 600-624

内容

古今人物辑略
  赵和平
  这部书稿中所涉及的88位古今人物,结集为宁夏翰渊廉政文化凯歌齐奏的配角角色群体。其中清嘉道咸同光宣六朝宰相13人、封疆大吏15人、地方官吏41人、其他人物5人、当代人士14人。书末附《古今人物姓名索引》以方便查找。
  (一)六朝宰相
  曹振镛(1755-1835年)安徽歙县人,字文正,号怿嘉。官至嘉道两朝体仁阁武英殿大学士,道光朝军机大臣,史称“曹太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升吏部尚书。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他与戴均元、秀宁(刑部侍郎)同为俞德渊考取进士的主考官。道光年晋太子太傅、赐双眼花翎。道光十五年(1835年)正月初三日故,二月初三日俞德渊得其谥文正邸抄,即差人直报林则徐。嘉道年间以“磕头宰相”著称,身名俱泰。密术为“多磕头、少说话”,是道光朝最得宠、最走红的大臣,《清史稿》有载。纂有《会典》《实录》《全唐文》《明鉴》等。人物入编《清代七百名人传》。
  戴均元(1746-1840年)江西大庾客家人,字修原,号可亭。嘉道两朝文渊阁大学士。嘉庆朝军机大臣。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与曹振镛、秀宁(刑部侍郎)同为俞德渊丁丑科会试考取进士主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皇帝驾崩,因撰遗诏有“高宗降生于避暑山庄”之语被曹振镛指罪,道光帝严惩并降四级留任,道光元年(1821年)监修宝华峪(道光帝陵寝地宫)。道光七年(1827年)完工后,孝穆成皇后(1781-1808年)入葬。翌年,地宫渗水一尺七寸,道光帝震怒,严谴在事诸臣,被褫职逮京治罪,念其耄耋之年免罪释归。
  孙玉庭(1741-1834年)山东济宁人,字寄圃。道光朝体仁阁大学士。乾隆四十年(1775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道光元年(1821年)授协办大学士,留任两江总督,宣宗加太子少保衔。道光二年(1 822年)正月十六日与江苏巡抚魏元煜同折上呈《为省会要缺知县需员恭折》为俞德渊请旨。人物入编《清代七百名人传》。
  蒋攸铦(1766-1830年)辽阳襄平人,字颖芳,号励堂。道光朝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中进士。道光五年(1825年)召为军机大臣,被曹振镛排挤,外放两江总督。道光八年(1 828年)十月二十八日与江苏巡抚陶澍同折上呈《为委署道府印务恭折》为俞德渊请旨。道光九年(1829年)四月十六日与陶澍同折上呈《为省会首府要缺遴员调补以资治理仰祈圣鉴事》为俞德渊请旨。著有《绳枻斋集》《黔轺纪行集》《绳枻斋年谱》。俞德渊有《呈蒋励堂节相》存世。人物入编《清代七百名人传》。
  王鼎(1768-1842年)陕西蒲城人,字定九,号省厓。道光朝大学士、军机大臣。嘉庆元年(1796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道光十年(1830年)奉命同侍郎宝兴共赴江南,与两江总督陶澍会议改革时,俞德渊提出了一整套盐务治理的方略而受其赞扬。俞德渊因此被推荐破格提拔为两淮盐运使。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极力主战,反对议和割让香港。向皇帝痛陈危害,怒斥妥协,在朝廷里哭谏无果的情况下,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六月八日深夜怀揣“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彰阿)不可任,林(则徐)不可弃也”的遗疏自缢于圆明园。死后81天朝廷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宝兴(1776-1848年)隶镶黄旗,爱新觉罗氏,字献山,道光朝大学士。嘉庆十五年(1810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道光八年(1828年)授理藩院侍郎。道光十年(1830年)奉命同尚书王鼎共赴江南,与两江总督陶澍等会议改革。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入觐充上书房总师傅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加太保。卒谥文庄。
  卓秉恬(1782-1855年)四川华阳人,字静远,号海帆。官至道咸两朝内阁大学士。嘉庆十二年(1807年)任陕西乡试副考官,恰逢俞德渊参加陕西丁卯科乡试,与程国仁(号鹤樵)同为俞德渊座师官,评阅俞卷“极有前途”。道光十五年(1835年)八月出任江南乡试正考官,林则徐监临闱务作《和卓海帆阁学江南文闱即事原韵诗》相送。俞德渊前往谒见,卓因“库案应赔,曾邮书索助千金,都转勿应”,见面时故意将俞德渊下属置于上座,携入船舱用餐,置俞不顾,以此羞辱俞德渊。俞德渊“惭恨窘迫”而故。人物入编《清代七百名人传》。
  黄钺(1750-1841年)安徽当涂人,字左田,道光朝军机大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加封太子少保。官至礼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代写嘉庆帝“圣德神功”碑文,宣宗赐蟒服大缎。道光六年(1826年)归休。卒后追封太子太保,谥号“勤敏”。其子黄中民为盐场大使,欲得盐场美职,俞德渊坚决不同意:“美职以待有功,中民无功不可得!”
  赵盛奎(1781-1839年)直隶深州(今属河北)人,字菊言。道光朝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曾任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礼部左侍郎等职。道光十一年(1831年)以刑部右侍郎兼军机大臣,奉命到江宁会同张岳崧总司江北赈务。道光十四年(1834年)春自江南还朝,因身份特殊,金陵名流纷纷前往镇江送别。林则徐有《送赵菊言少司寇(盛奎)还朝次王竹屿都转韵》诗。道光十六年(1 836年)授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转户部左侍郎,有花翎顶戴。俞德渊有《复赵菊言方伯》文存世。
  叶名琛(1807-1859年)湖北汉阳人,字昆臣。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咸丰六年(1856年)“亚罗号事件”爆发后,拒绝向英国人道歉,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咸丰七年(1857年)十一月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要求他10日内出面谈判。他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十一月十二日联军通牒限48小时出降,他毫无反应。十四日联军占领广州后被擒,解往停泊在香港的“无畏号”军舰,48天后军舰离港,被囚禁于次年四月九日绝食而亡。期间俞思益为其僚属。
  左宗棠(1812-1885年)湖南湘阴人,字季高。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官至光绪朝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二等恪靖侯。晚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同治初年任闽浙总督兼署浙江巡抚。三、四两年太平军扩张闽粤,俞德渊侄子俞思益因办潮防获军功,奏奉“赏加知府衔”;俞思益次子俞光昺也因办闽省转运事宜有功,同案奏奉“以本班尽先补用”。同治六年(1867年)二月,思益、光昺父子二人奉上谕“赏加知府衔”。后调任陕甘总督镇压西北回民起义。人物入编《清代七百名人传》。
  陆润庠(1841-1915年)江苏元和人,字凤石,号云洒。同治十三年(1874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宣统朝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宣统三年(1911年)任溥仪老师。清帝退位时授太子太保衔。卒赠太子太傅,谥文端。曾作《苏州府学道山亭联》曰“乐圃德渊遗迹,绪山窿石清芬”颂扬俞德渊。人物入编《清代七百名人传》。
  沈桂芬(1818-1880年)顺天宛平人。字经笙。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同治十三年(1 874年)甲戌科进士俞寿祺(派名思谦,俞德渊胞侄)受知师,时在任兵部尚书、军机大臣。
  (二)封疆大吏
  陶澍(1778-1839年)湖南安化人,清代盐务改革家。字子霖,号云汀。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俞德渊同馆友人。曾任江苏巡抚,赏戴花翎。道光八年(1828年)与两江总督蒋攸铦合奏《为委署道府印务恭折》为俞德渊请旨。道光九年(1829年)四月十六日与蒋攸铦合奏《为省会首府要缺遴员调补以资治理仰祈圣鉴事》为俞德渊请旨。道光十年(1 830年)以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晋授两江总督,时两淮盐法大坏,销滞引积,宕欠国课银6300万两。奉诏与户部尚书王鼎等会筹盐法,上厘革弊端章程15则,帝纳之,遂裁两淮盐政归两江总督办理,以一事权。加太子少保,兼管两淮盐政,总督兼管盐政自澍始。赖王凤生、俞德渊、姚莹、黄冕治河、治漕、治盐,聚集了林则徐、贺长龄、梁章钜、陈銮、魏源等贤能英才,锐意改革,举俞德渊超授两淮盐运使,经办改法事宜。于淮南盐则改良“纲法”:裁浮费,减窝价,删繁文,慎出纳,劾劣员,浚运道。于淮北盐则废除纲法,改行“票法”(详见《盐政》章),于是淮盐大畅。道光十一年(1831年)初单衔上奏《酌保堪胜运使缘由谨附片》为俞德渊请旨升署两淮盐运使。对俞德渊的评价是:“清淳练达,猷守兼优。办事有体有用,条理分明,堪胜两淮之任。”三月初八日单衔上折为俞德渊《据情代奏恭谢》上恩。道光十三年(1833年)二月十二日单衔上呈《为升署两淮盐运使两年任满称职循例恭恳恩施俯准实授以专责成而重鹾务折》,向皇上建议将两淮盐运使俞德渊由“署理”改“实授”。奏准回籍修墓途中知俞德渊逝世,中途折回料理盐务。道光十六年(1836年)正月初九日单衔上呈《为途次闻运司出缺折回江省并请旨简放以重公务事》折。撰写《皇清诰授中议大夫两淮盐运使显祖考陶泉府君行述》详载俞德渊经历。俞德渊有《详陶制军宫保》存世。澍曾欲推广票法于淮南,因身体衰病未果。然天下自此皆知票盐之减价敌私为正本之策,不复为纲法所缚持。澍主持两淮盐政8年,卒年62岁。著作有《印心石屋诗文集》《奏议》等。人物入编《清代七百名人传》。
  林则徐(1785-1850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少穆,又字元抚,晚号俟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则”指学习、效法。“徐”指福建巡抚徐嗣曾。少穆,石麟,据程恩泽《题林旸谷年丈饲鹤图遗照》诗注解,林则徐出生当晚,父亲林宾日“梦中亲见凤凰飞”,这使他立即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类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视为吉兆,遂给儿子取名“则徐”,之余又给字“少穆”“石麟”。“元抚”是以巡抚徐嗣曾为榜样的意思。嘉庆十六年(1811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主要功绩是从英国人手里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118万公斤,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而鸦片战争成为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的分水岭。他被后人称为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爱国先驱,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曾在江苏任职14年,历任江苏淮海道、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江苏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兼理两淮盐政。期间俞德渊是他最重要的20位政治幕僚之一。支持两淮盐运使俞德渊堵截私盐、保护官盐、理顺淮盐复杂的产销关系,立下后人难以企及的功绩。道光五年(1825年)俞德渊的母亲逝世,撰写《挽俞德渊母》联相送。道光十五年(1835年)兴修运河张官渡越闸、正闸,并挑浚练湖,期间与俞德渊多有接触。是年九月在俞德渊等人陪同下,到江宁监临江南乡试文闱,整饬科举考试弊端。十二月奉旨赴江宁接署两江总督,但两淮盐运使俞德渊不幸于十二月二十日逝世,很快抵江宁接署了两江总督并兼管两淮盐政。在致姚莹的信中十分惋惜地说:“顷忽闻陶泉之变,悲悼痛惜,大难为怀。弟十余年前在吴门与陶泉同办地方事心折久之。此数年中邗上鹾纲非斯人安能搘拄!弟方惜其仅效此官不克立乎其大,谁知竟以此终乎!人才难得,窃为之挥涕不止,不知云翁闻之又何以为情也?陶泉身后布置想在盛心规画之中兹不多及。”为俞德渊撰写《中议大夫两淮都转盐运使平罗俞公墓志铭》,作《题俞陶泉(德渊)都转<水流云起遗照>》,题《挽俞德渊联》以表达怀念之意。认为俞德渊因处理两淮盐政“焦劳刻苦,以殒其生,不得展生平之蕴抱”而感到“可慨”。他和前两江总督陶澍及地方盐务同僚、盐商共为俞德渊遗孤“公送奠金六万两”。道光二十年(1840年)一月出任两广总督。二月,俞德渊的侄子俞思益持朝廷掣签文书到广东候补受到亲切接见。因英夷滋事安排俞思益管理军需米局,兼办木排事宜。著有《林文忠公政书》《信笺录》等存世。人物入编《清代七百名人传》。
  贺长龄(1785-1848年)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人,字耦耕,号西涯,晚号耐庵。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典试广西,提举山西学政。曾任长沙岳麓书院山长,后转任左春坊日讲起居注官。道光初年任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官至云贵总督兼署云南巡抚。道光九年(1829年)禀请蒋攸铦创行海运,挑浚省城内外河道,遴委江宁知府俞德渊督工,去淤塞让百姓受益。整修书院,立规约。受魏源影响实行方刑、言兵、言农、言工等措施。俞德渊逝世后撰《两淮都转平罗俞君言行补遗》。著有《皇朝经世文编》《集韵》《玉海》存世。人物入编《清代七百名人传》。
  梁章钜(1775-1849年)福建侯官人,字闳中,号茞邻,晚号退庵。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曾任江苏按察使、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荐俞德渊出任两淮盐运使。道光十五年(1835年)八月授甘肃布政使,翌年初在甘署接俞德渊之讣“为之涕如绠縻”,手挥一联挽:“殚心力以报所知,一代长才出甘陇;处脂膏而不自润,千秋遗爱满邗江。”居官清政廉明,博览群书,熟于掌故,能诗善文,著有《文选旁证》《制义丛话》《退庵诗存》《退庵随笔》《浪迹丛谈》《称谓录》《归田琐记》《藤花吟馆诗钞》等著作。尤其所著《楹联丛话全编》对后世影响极大。人物入编《清代七百名人传》。
  程国仁(1764-1824年)河南商城人,字济棠,号鹤樵。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巡抚。嘉庆十二年(1807年)任陕西乡试正考官,与卓秉恬(字海帆)同为座师官,俞德渊中式第60名举人,阅其卷认为“极有前途”。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擢浙江巡抚。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刑部侍郎改授陕西巡抚、贵州巡抚。故后诰授“荣禄大夫”。
  魏元煜(?-1825年)直隶省永平府昌黎县人,字升之,号爱轩。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嘉庆十八年(1813年)转江苏江安粮道。嘉庆十九年(1814年)任江苏苏松粮道。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十一月任江苏巡抚擢两江总督兼右副都御史。道光二年(1822年)正月十六日与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孙玉庭合折上《为省会要缺知县需员恭折》为俞德渊请旨。道光四年(1824年)十一月署两江总督,次月实授。六月降为三品顶戴至卒。
  吴其浚(1789-1847年)河南固始人,字季深,号云娄农。嘉庆十五年(1810年)中举,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与俞德渊同榜进士,钦点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湖广总督。酷爱植物,收录标本1714种,附图1800多幅,著有《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篇》《滇南矿厂图略》《滇行纪程集》等,在植物学和矿产学发展上有深厚造诣和建树。道光十六年(1836年)应俞思益之请,为其父俞德源撰写《鉴塘公墓志铭》,被收录在《宁夏俞氏族谱》。
  裕谦(1793-1841年)原名裕泰。蒙古族镶黄旗人,出身将门世家,博罗忒氏,字鲁珊,号舒亭。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与俞德渊同榜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道光十四年(1834年)任江苏按察使。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江苏布政使署理江苏巡抚。道光二十年(1840年)江苏巡抚代署两江总督。为官清廉,体察民瘼,抑制豪强,讲求吏治,兴修水利,赈济灾民,尤其对日益泛滥的鸦片流毒十分关注。俞德渊有《寄裕鲁珊同年》传世。人物入编《清代七百名人传》。
  赵尔巽(1844-1927年)祖籍奉天铁岭,世居莱州,字公镶,号次珊,正蓝旗人,清末政治军事人物,奉天讲武堂创办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与俞思谦(俞寿祺)为进士同年。护理山西巡抚、署湖南巡抚、署户部尚书、盛京将军、四川总督、湖广总督、东三省总督。1914年被袁世凯委任为清史馆馆长,主编《清史稿》为俞德渊立传,后被段祺瑞推为临时参政院院长。著有《刑案新编》《赵留守攻略》存世。
  朱桂桢(1767-1840年)江苏上元人,字干臣,号朴庵。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道光九年(1829年)授漕运总督。道光十一年(1831年)任两广总督兼署广东巡抚。道光十三年(1833年)告病开缺,归家考论学问。帝命两江总督陶澍数次探病,希病愈复出。道光十六年(1836年)七月初七日率前湖南衡永道张曾等23人,联名向江宁府上元县知县保先烈上呈《陶泉公入名宦祠详文并事实册》请准俞德渊入祀江南名宦祠。著有《朱庄恪集》。
  陈銮(1786-1839年)湖北江夏(今武昌)人,字仲和,号芝楣。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探花。道光五年(1825年)升任江南松江知府。道光七年(1827年)后任苏松太道、江宁知府、江安粮道、苏松粮道、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道光十四年(1834年)在苏州定慧寺与俞德渊、豫堃、怡良等捐廉倡建苏公祠传为佳话。道光十五年(1 835年)年末陶澍假归修墓、俞德渊逝世前后护理江苏巡抚。道光十九年(1839年)署两江总督兼署河南总督。卒后追赠太子少保。辑有《先正格言》《耕心书屋诗文集》《海上墨林》《楚名臣言行录》。
  陆建瀛(1792-1853年)湖北沔阳人,清代盐务改革家。字立夫。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任两江总督,时淮南盐法疲敝之极,虽有人提倡票法,因反对者众,迄未实行。建瀛力排众议,决意踵行票法于淮南。是年十一月武昌塘角大火烧盐船400余只,折商资500余万。建瀛飞疏告灾,且言变法,得允。于是檄调前台湾道姚莹议行其事。删繁文,减程序,统税率,豁积欠,废引目,裁岸店,去专商,除专岸,设总局于扬州收纳课税,置总卡于九江查票稽盐,商盐过卡则任其所之。票法既行,南盐大畅,运盐收课之数四倍于前。楚西盐价贱之每斤三四十文,农民欢声动地,咸称从古所未有。
  劳崇光(1802-1867年)。湖南善化人,字辛阶。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咸丰九年(1859年)任广东巡抚兼署两广总督(1859年10月7日-1862年10月17日)。咸丰十一年(1861年)管理粤海关事务时,朝廷起用陵水县知县俞思益同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一起督办潮州新关税务。六月,因英国人在潮阳县梅花乡被逮禁而受降调。同治元年(1862年)十一月,匪徒夜劫送关库银七万两,俞思益侦知贼踪并赃贼两获。劳崇光著有《常惺惺斋诗文稿》等。人物入编《清代七百名人传》。
  麟庆(1791-1846年)。满洲镶黄旗人,完颜氏,字伯余,号见亭。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道光十三年(1833年)擢湖北巡抚署南河总督。道光十四年(1834年)与俞德渊共为许淑慧《三十六湖楼图》作跋。著有《黄河运道古今图说》《河工器具图式》《河工器具图说》《鸿雪因缘图记》《凝香室文存》《凝香室诗存》《凝香室公牍偶存》《皇朝大臣纪盛》《清仁宗睿皇帝实录》《洛阳存古录序》。
  赵炳言(?-1849年)。浙江归安人,字竹泉。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俞德渊同榜进士。道光六年(1826年)授松江府知府。道光十一年(1831年)接替俞德渊就任江宁府知府,是年夏发大水,巡视所属七县,赈恤饥民40余万人。减己俸劝捐疏浚泖湖;借钱疏浚久滞梗塞的荆江支流华容河、伍田渡至九都河75公里;湖南发大水,自籴米千石,遣人运赈,令所属州县设厂煮赈。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授湖北巡抚兼湖广总督。官至刑部右侍郎。
  (三)地方官员
  包世臣(1775-1855年)。安徽泾县人,字慎伯,晚号倦翁。清代学者、文学家、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举,会试多次不中,推崇“经世致用”,后为陶澍、裕谦幕客,对漕运、水利、盐务、农业、民俗、刑法、军事都有见解。官虽微名重江淮,东南大吏每遇兵、荒、河、漕、盐诸巨政问计于他。嘉庆七年(1802年)提出漕粮海运,道光五年(1825年)才被采纳,朝廷派俞德渊和李景峄操办。道光十年(1830年)协助陶澍、俞德渊办理两淮盐政,主张实行票盐制,是陶澍幕府的全才幕僚。人物入编《清代七百名人传》。
  保先烈(?-?)。云南昆明县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中进士。道光十六年(1836年)七月在任江宁府上元县知县,七月初七日接到朱桂桢等23人联名上呈的《陶泉公入名宦祠详文并事实册》举荐呈文,公举并吁请将两淮盐运使俞德渊入祀江宁省城名宦祠、江南名宦祠。呈文上报后,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八年后的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才举行了陶泉公入祀江南名宦祠入祠仪式。
  查元偁(?-?)浙江海宁人,名有筠,字德扬,号又山。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官至贵州监察御史。道光四年(1824年)冬,清江浦高家堰大堤溃决,江苏高邮、宝应至清江浦一段漕船搁浅,京畿地区粮食供应出现了严重危机。他与俞德渊一同为试办漕粮海运献策出力。著有《红雪词钞》《臶斋诗存》存世。
  陈康祺(1840-1890年)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人,字钧堂。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累官刑部员外郎。以江苏昭文县知县辞官居苏州,藏书颇丰。博学多识,尤熟悉掌故,著《郎潜纪闻》辑录清代琐事、风土民情。曾撰《两淮盐员之廉节》《俞陶泉死于窘辱》存世,记卓海帆向俞德渊索贿不成后丑态百出的场景。
  董国华(1773-1850年)江苏吴县人,字荣若,号琴南。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进士,在京城与俞德渊相识。官至广东海南雷州府道员。致仕后归籍主讲云间书院和紫阳书院。嘉庆十五年(1810年)俞德渊父亲逝世。道光五年(1825年)俞德渊母亲逝世,俞德渊约请董国华撰写《盛初公暨赫太宜人墓志铭》。是文先后被徐保字、俞思益纂修《平罗纪略》和《宁夏俞氏族谱》时收录。著有《云寿堂文集》《诗集》《词钞》《绿溪笔谈》《海南笔记》。
  甘煦(1784-1855年)江苏江宁人,字耆仁,号贞冬,清代诗文家、藏书家。道光十三年(1833年)中举,后升任知县。道光十六年(1836年)七月初七日与朱桂桢等23人联名向江宁府上元县知县保先烈上呈《陶泉公入名宦祠详文并事实册》,获准将俞德渊入祀江南名宦祠。
  甘熙(1787-1853年)甘煦之弟,字实庵,晚清南京著名文人、金石家、藏书家。官至记名知府。博览群书,编纂南京方志著述多种,著有《桐荫随笔》《栖霞寺志》等,尤其所著《白下琐言》最为后人推崇,其中所记《俞德渊传》被收录于《江宁府志》。
  顾沅(1799-1851年)江苏长洲人,字澧兰,号湘舟。清代学者、藏书家。襟怀淡泊,热心慈善,斥资整顿苏州名人祠墓,受陶澍、林则徐器重。道光十四年(1 834年)同按察使李彦章、郡绅石韫玉、吴廷琛在苏州定慧寺倡建苏公祠。在陶澍和林则徐率领下,俞德渊、豫堃、怡良、陈銮捐廉俸银鼎力相助,各界名流积极响应捐建传为佳话。辑有《赐砚堂丛书》《古圣贤像传略》等。
  赫德(1835-1911年)英国北爱尔兰人。咸丰八年(1858年)十月李泰国到广州设立粤海关后辞去上海领事馆职务,出任广州粤海关副税务司,与朝廷派驻督办税务大臣俞思益共同执掌粤海关。咸丰十一年(1861年)四月李泰国离境后署理总税务司,三年后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宣统三年(1911年)卸任。以中国政府外籍雇员自居,被清廷视为客卿追授“太子太保”。人物入编《清代七百名人传》。
  黄廷绂(?-?)江西省崇仁县人。嘉庆六年(1801年)捐银得候选知县。嘉庆十四年(1809年)在任甘肃敦煌县知县。嘉庆十九年(1814年)改任平罗知县,原本计划上京赶考的俞德渊,因盘缠不济放弃考试,从兰山书院回到家乡。黄廷绂聘请俞德渊担任又新书院主讲。道光元年(1821年)十月升补甘肃泾州直隶州知州。
  黄自元(1837-1918年)湖南安化人,字敬舆,号澹叟。同治七年(1868年)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同治九年(1870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光绪初年任河南道、陕西道监察御史。光绪十一年(1885年)简放甘肃省宁夏府知府。据慕寿祺《甘宁青史略》载:“光绪十二年(1886年)三月,宁夏知府黄自元令平罗县知县搜录俞德渊散失著作将以付梓,未果行。”黄自元的祖父黄德濂(1786-1849年)是俞德渊的进士同年好友,官至陕西省西干鄜道(陕西粮储道兼巡)。黄自元善书法,创《间架结构九十二法》《黄自元临九成宫》结字法存世,被收录于《中国书法大辞典》。
  瞿昂(?-?)北平宛城人,字子皋,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嘉庆十三年(1808年)俞德渊会试未中,父命留京在其门下继续从学。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二月十三日翰詹大考,子皋列三等第26名。《淮宁县志》载:“赐进士出身,诰授中宪大夫,河南陈州府知府,前刑部陕西司郎中,詹士府右春坊右庶子,翰林院侍讲侍读,司经局洗马,詹士府左春坊左中允左赞善,右春坊右中允右赞善,翰林院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国史馆纂修,实录馆纂修,文渊阁校理,词林典故协修,癸酉科湖南乡试正考官,丙子科河南乡试正考官,丁丑科教习庶吉士,壬午科会试同考官,加五级记录十二次,北平瞿昂。”与陶澍、顾莼、梁章钜为进士同年友,是名动天下的才子之一。
  李景峄(1771-1828年)山东邹平人。行五。据《李氏族谱》载,辉里村李氏族人李廷桂原有6子,长子李景严17岁早逝。次子李鹏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中举,嘉庆十六年(1811年)四子李鹄最后一个中进士,李廷桂的5个儿子在25年里先后中举和中进士,即“五子登科”。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他跟三哥李景岱同榜中举,嘉庆帝赐其父《五子登科》匾。五子中唯他身材高大、相貌英俊,初任咸安宫教习,后擢江苏溧阳、丹徒知县,松江府、常州府知府,苏松太兵备道。道光六年(1826年)以川沙厅同知与苏州府督粮同知俞德渊行海运事。
  李泰国(1833-1898年)英国人,中国海关首任总税务司。咸丰六年(1856年)把鸦片当“洋药”列入进口税率表,将“中英共同肃清海盗”塞进条款,建议清廷购炮船镇压太平军,迫使清廷签订中英《天津条约》。咸丰八年(1858年)在广州和汕头设立新关,让英国人赫德出任副税务司,清廷派粤盈库大使俞思益督办新关税务。咸丰九年(1 859年)九月,俞思益前往督办潮州新关税务。咸丰十一年(1861年)征收“洋药”印花税,购置小火炮船镇压太平军,在英购船7只支银80万两,购装备支银27万两,招募官兵600余人。擅派英军佐阿思本创建由欧洲人指挥的中国人炮舰队。同治二年(1863年)被解雇返英。
  李彦章(1794-1836年)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字兰卿,号榕园。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同榜进士。道光十三年(1833年)十一月署江苏按察使,协助林则徐、俞德渊救灾和兴修水利。道光十四年(1834年)同郡绅石韫玉、吴廷琛、顾沅在定慧寺倡建苏公祠,陶澍、林则徐、俞德渊、豫堃、怡良、陈銮等捐助,各界名流积极响应。道光十六年(1836年)升任山东盐运使未任病卒。著有《江南催耕课稻编》、《江南劝种早稻说》、《江南劝种再熟稻说》、《刘河志》、《练湖志》、《三十六湖志》、《焦山志》、《芍药志》、《苏亭志》、《榕园全集》、《榕园楹贴》等。
  李于沆(?~?)籍贯不详。青海湟源县知县。嘉庆年间因青海省东科尔寺被抢案株连受累废员,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加恩释回。道光五年(1825年)在任平罗县知县,俞德渊因母忧守孝期间,与他和徐保字常出入又新书院。道光六年(1826年),平罗县城东南隅文昌阁重修落成,他邀请俞德渊撰《重修文昌阁碑纪》,被收录于《平罗纪略》,成为俞德渊为平罗文化留存的唯一一篇遗作。
  李远烈(?~?)江西鄱阳人,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俞德渊会试分房阅卷同考官(房师官),考卷经他选出,加注批语后推荐给主考官曹振镛、戴均元、姚文田等。关键时刻起了决定俞德渊命运的作用。
  林朝阳(1810-1862年)福建安溪人,字罴章,谥桐轩。历任潮粮分府钦加潮州府同知衔、前山军民府特授潮州粮捕、潮州水利分府兼海关税务随带加三级。咸丰十年(1860年)就任庵埠通判,会同粤督劳崇光,陵水县知县俞思益周历踏勘地势,在澄海县设立汕头新关。
  刘万程(1790-1837年)广东人,进士出身,苏松督粮道转两淮盐运使。道光十六年(1836年)正月十七日奉上谕接任俞德渊两淮盐运使。因精神压力巨大,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二月二十九日夜间自缢身亡。耗音抵京帝惊问:“该运使系三品大员,何以无故轻生,是否另有别情?”陶澍奏报:“由于病发痰迷。其所以病发之故,则实由于虑竭急公之所致。”陶澍虽曾奏得将乙未纲盐分十年带运,但从丙申纲起,须将每纲奏销期限恢复到二月,即道光十七年(1837年)二月正是丙申纲奏销兑现之期。
  罗文俊(1789-1850年)南海南庄人,字泰瞻,号罗邨。嘉庆二十四年(1719年)中举。道光二年(1822年)殿试钦点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以翰林院侍读学士出任陕甘学政。道光十五年(1835年)九月贺长龄撰《两淮都转平罗俞君言行补遗》由他书丹。道光十九年(1839年)后升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左侍郎兼署钱法堂事务。累迁山东乡试主考官、山西学政、浙江学政。
  慕寿祺(1874-1947年)甘肃兰州人,字少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举。宁夏固原学政、西宁教渝、宁灵厅教授、国民党甘肃省临时议会议长。1916年夏由绥远省回宁夏道途经平罗县,在案头得读俞德渊撰《默斋公牍》,认为“经济文章兼而有之”。著有《音韵学源流考》《吏治研究·行政类讲义》《甘宁青史略》《周易简义》《读经笔记》《经学概论》《陇上同名录》《河伍天雁》《甘肃省历代大事记》《求是斋群粹录》等。
  潘锡恩(1785-1867年)安徽泾县人,字芸阁。嘉庆十六年(1811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五年(1825年)补江苏淮扬道。道光六年(1826年)加三品顶戴授南河河道副总督,是年正月初二日俞德渊撰呈《致潘太守》文。后任兵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江南河道总督兼漕运总督加封太子少保。著有《仁宗睿皇帝本纪》《汉书地理志补注》《抱朴子内篇撷要》《畿辅水利》《史籍考》等。
  石韫玉(1756-1837年)江苏吴县人,字执如,号琢堂。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任福建乡试正考官,旋视提督、湖南学政。历官四川重庆府知府,兼护川东道、陕西潼关道、山东按察使。因事被劾革职赏编修,托病辞官归里主讲苏州紫阳书院20余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同李彦章、吴廷琛、顾沅倡建苏公祠。陶澍、林则徐、俞德渊、豫堃、怡良、陈銮等捐廉相助,各界名流积极响应。著有《苏州府志》《独学庐诗文集》《晚香楼集》《花间九奏乐府》《花间九奏》《伏生授经》《罗敷采桑》《桃叶渡江》《桃源渔父》《梅妃作赋》《乐天开阁》《贾岛祭诗》《琴操参禅》《对山救友》等。
  王楚堂(1770-1839年)浙江仁和人,字授方,号云榭(《清代朱卷集成》)。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嘉庆十年(1805年)任平罗县知事。嘉庆十二年(1807年)逢陕西丁卯科乡试,俞德渊因家里穷,没有去陕西参加考试,他倾囊相助,帮其进入考场。俞德渊没有辜负期望,一次中式第60名举人。他从俞德渊身上得到启示,看到当地教育事业发展的希望。嘉庆十四年(1809年),他决定重修兴平书院,扩大教学规模,让更多的孩子有上学机会。他捐薪俸2200千文,收学租钱300千文,存当铺生息,作为书院补助经费,为平罗书院购置房产和教具,将平罗书院改名为“又新书院”。撰有《王楚堂又新书院碑》存世,著有《云翁自订年谱》。道光五年(1825年)俞德渊效其法给母校捐银300两资助改建书院。
  王凤生(1776-1834年)安徽婺源人,字竹屿,太学生。道光九年至十年(1829-1830年)在任两淮盐运使,极为赏识俞德渊并有很深的交情,在许多事务上都听取过俞德渊的意见。道光十三年(1833年)正月被降为道员,委办场灶事宜。姚莹论曰“王凤生、俞德渊佐陶澍治淮盐,尤济世之才”。俞德渊有《致王竹屿》一文存世。著有《越中从政录》《浙西水利备考》《宋州从政录》《河北采凤录》《楚国车酋纪略》《沧桑感旧集》《江声帆影阁集》等。
  魏源(1794-1857年)湖南邵阳人,字默深。结交董国华、林则徐、俞德渊、姚莹等,在宣南诗社倡导“经世致用”,成为改良主义思想启蒙者和中国近代著名爱国者。道光五、六两年,为陶澍、贺长龄的江苏漕粮试行海运出谋献策。这次海运由包世臣最初倡议,朝中有户部尚书英和鼎力支持,魏源则连作《筹漕篇上》和《复魏制府询海运书》二文,极言漕粮海运之必要性与可行性,最终促成了道光六年春的首次海运成功。事后,魏源还参与刊刻《江苏海运全案》,并代贺长龄作《海运全案序》,代陈銮作《海运全案跋》,代俞德渊和李景峄作《道光丙戌海运记》,对这次海运改革做了系统的总结,且进一步提出了永行海运的长远规划。他与俞德渊关系由来已久,在《道光丙戌海运记》中记载了俞德渊筹办海运的情况。在撰著的《两淮都转盐运使婺源王君墓表》中十分怀念王凤生和俞德渊。受贺长龄、陶澍之聘研究社会经济,编辑《皇朝经世文编》,协助陶澍改革盐政,筹办漕运、河工、水利。加入裕谦幕府,参加浙江前线抗英斗争。受林则徐嘱托,根据《四洲志》的资料,增补了《海国图志》,系统地叙述了世界历史地理,提倡“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反抗侵略。因“迟误驿报,劾罢职”,晚年潜心佛学。魏源直到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才考中进士,曾任江苏东台、兴化知县,高邮知州。著有《古微堂诗集》《清夜斋诗稿》《元史新编》《魏源集》《公羊春秋古微》《董子春秋发微》《筹河篇》《筹漕篇》《筹鹾篇》《军贮篇》等。人物入编《清代七百名人传》。
  魏邦鲁(1768-1831年)湖南邵阳人,字钟毓,号春煦。魏源父。嘉庆二十年(1815年)入京为官,魏源随往。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署任嘉定诸翟巡检司,嘉庆二十五年(1819年)任荆溪张渚、海州惠泽巡检司,继任吴江、平望巡检司。在荆溪时受知县俞德渊重用,任内颇有政绩,尤为有名。后升任宝山县水利主簿。陶澍、林则徐、贺长龄、梁章钜、俞德渊等都“礼遇之,不以小吏待。”事迹载《荆溪县志》。
  吴廷琛(1773-1844年)江苏元和人,字震南,号棣华。嘉庆七年(1802年)连中会元和状元。选庶吉士,授修撰。嘉庆九年(1804年)出为湖南乡试考官,旋督学湖南。道光六年(1826年)以四品京堂奉召入京。道光十四年(1834年)同李彦章、石韫玉、顾沅在苏州定慧寺倡建苏公祠。陶澍、林则徐、俞德渊、豫堃、怡良、陈銮等捐廉相助,各界名流积极响应。著有《归田集》《池上草堂诗集》。
  谢元淮(1784-1874年)湖北松滋人,字钧绪、默卿。道光三年(1823年)奉派到淮南主持盐务,实行票盐改革,首创票盐制。道光五年(1825年)帮俞德渊试办海运。道光六年(1826年)升任无锡县知县,旋奉调协海州分公司总办盐务。道光十二年(1834年)与俞德渊、魏源等同登云台山,所著《云台新志》收录俞德渊次韵诗作四首。道光十六年(1836年)正月姚莹接署俞德渊两淮盐政后,补任姚莹淮南监掣同知缺。后以四品致仕。著有《养默山房诗稿》,俞德渊为该书作序。遗诗有《荆溪呈陶泉大令》《赠俞陶泉明府德渊》《留别陶泉大令》等。赞俞德渊“时狱讼稀少,政绩斐然,与陶泉甚为相得,争戴使君如父母,转称僚吏亦神仙。”本书另有《盐运使俞德渊的重要部属谢元淮》一文详载。
  徐保字(1786-1851年)清代浙江归安人。字阮邻。道光平罗知县,两淮盐运使俞德渊的好友。(详见本书《俞德渊的家乡知县徐保字》一文)
  徐培琛(1779-约1857年)贵州石阡汤山人,字资之,号松泉。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俞德渊的同榜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道光十年(1830年)授江南监察御史。道光二十年(1840年)任江宁布政使,时值鸦片战争爆发,英军进攻定海,两江总督裕谦阵亡后护理两江。后辞归扬州主讲梅花书院。咸丰时避战乱居泰州。一生著述较多,惜所著诗文悉散失。入《中国名人大辞典》。《石阡县志》有载。
  杨振麟(?-?)顺天宛平人,字桂山,嘉庆六年(1801年)拔贡。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道光十年(1830年)任广东按察使,升调两淮盐运使未到任。皇上令陶澍“详加察看……是否胜任,如该员未能办理裕如,著将平素深知者酌保一员奏请”。陶澍在《酌保堪胜运使缘由谨附片》中奏称:“查杨振麟由广东道员升调两淮,上年十月内经臣与前盐臣(指王凤生)奏催赴任,至今尚未来江。”道光十一年(1831年)正月二十七日上谕:“两淮盐运使员缺著俞德渊升署。杨振麟著来京交吏部带领引见。”二月十六日俞德渊到任两淮盐运使。杨振麟赴京后再无下文。
  姚莹(1785-1853年)安徽桐城人,字石甫,号明叔。桐城派古文创始人,近代文学家,姚鼐孙。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受林则徐委派,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以淮南监掣厅同知任,接署俞德渊病假所遗两淮盐政(十二月初四日接印)。到任后按照俞德渊调研结果处理江船夹私案。呈《盐运使俞德渊病假委姚莹代理片》获准。俞德渊出缺后代管家务,处理丧殓归葬。论曰:“王凤生、俞德渊佐陶澍治淮盐,尤济世之才……林公则徐于时人少所推许,独于德渊曰:‘体用兼赅,表里如一。’”
  姚文田(1 758-1827年)浙江归安人,字秋农,号梅漪。嘉庆四年(1799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充任殿试读卷官。俞德渊会试临场,他与曹振镛、戴均元、秀宁(刑部侍郎)同为座师官。道光四年(1824年)后历官都察院左都御史、署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卒谥“文僖”。著有《说文声系》《古音谐》《四声易知录》《广陵事略》《邃雅堂学古录》《春秋经传朔闰表》等。人物入编《清代七百名人传》。
  怡良(1791-1867年)满洲正红旗人,瓜尔佳氏,字悦亭。曾任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道光十四年(1 834年)李彦章等在苏州定慧寺倡建苏公祠。在陶澍和林则徐率领下,他与俞德渊、豫堃、陈銮等捐廉相助,各界名流积极响应。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广东巡抚。
  俞益谟(1653-1713年)祖籍北直隶河间府,甘肃宁朔人,字嘉言,号澹庵,别号青铜。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以湖广提督左都督加六级。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应诏赴京为皇上祝寿加封荣禄大夫,寿宴前劳累兴奋猝于馆舍。他和俞德渊皆为宁夏俞氏望族,祖先都曾有“天”字辈序(如:俞天申、俞天义)出现,是否同宗共祖,留待后世研究定论。俞益谟撰有《朔方广武志》存世。
  张景潞(?-1894年后)甘肃武威人,名景潞,号仰山,《甘肃新通志》作张景鲁。嘉庆十五年(1810年)中举,官至从五品,书法篆刻堪称一流。道光八年(1828年)俞德渊的侄子俞思益从学于门下。
  张鸿翼(1835-?)清代甘肃平罗人,名尔遴,号芸渠,派名鸿翼,行四。在俞氏家族中身兼俞世隆次婿张忞第四子、俞德源次婿、俞德渊张家外甥等身份。三兄张文翼为俞德洵孤婿。鸿翼自幼受父熏陶,18岁皆通“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为文写字笔口成章。咸丰八年(1858年)戊午科举人。《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26册》载:“臣张尔遴,甘肃宁夏府平罗县人。年三十岁,由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三甲第67名进士,候选知县,签掣四川龙安府江油县知县缺。敬缮履历,恭呈御览。谨奏。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二十八日。”同治三年(1864年)到任,修复县署三堂。同治五年(1866年)调任华阳县知县(《江油县志·官师志》)。同治十一年(1872年)署任梁山知县,同治十二年(1873年)离任(《梁山县志·官师志》)。后升补直隶州知州。
  张作楠(1772-1850年)浙江金华人,字让之,号丹村(邨),清代著名天文学家。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进士。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由处州府教授擢江苏桃源知县,调阳湖县知县,历任太仓知州、徐州知府、淮徐海通兵备道。以不得于当道,厌倦官场,将改简,遂乞假归。在阳湖县任上与荆溪县知县俞德渊相约:“做官要做‘清白吏’”(《常州史上应记住这位良吏——张作楠》)。道光三年(1823年)冬,其母七十大寿,俞德渊作《楠母七十寿序》相送。道光四年(1824年)十一月六日,俞德渊母亲七十大寿,张作楠作《俞母赫太夫人七十寿序》相送。治事廉平,人称儒吏。居官不事应酬,酷嗜西人历算,著有《翠微山房数学》《识小愈愚录》《东郭乡谈》《翠微山房诗集》《文集十六卷》《四书异同》《乡党小笺》《旧雨录》《北麓诗课》《书事存稿》《梅簃随笔》《揣龠小录》《续录》《弧三角举隅》《弧角设如》《新测中星图表》《金华晷景表》《金华更漏中星表》《恒星图表》《八线类编》《八线对数类编》《高弧细草》《仓田通法》等。俞德渊撰有《致前徐州守张丹村》文稿存世。
  赵宜暄(?-?)江西南丰人,字霁园,出身议叙员(《狄道州续志》)。嘉庆七年(1802年)因军功议叙补授甘肃甘州抚彝厅通判(台湾“中央研究院”内阁大库档案)。嘉庆九年(1804年)升甘肃狄道州知州,次年迁建“洮阳书院”。嘉庆十六年(1811年)九月,邀请俞德渊在洮阳书院设帐教书,由此成就了其进入今“兰州大学”深造的梦想。期间俞德渊罹患重病,其弟俞德源细心照料一月多至其痊愈。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任固原州知州。(《固原州志》)道光元年(1820年)、三十年(1850年)两任宁夏知府,曾主修银川钟鼓楼并书洞名“迎恩、来薰、挹爽、拱极”。道光八年(1 828年)署甘肃平凉府知府。道光十一年(1831年)署兰州府事(《兰州府志》)。道光十三年(1833年),署巩昌府知府。道光十五年(1835年)署兰州府知府。墨宝《赵宜暄临赵子昂书》石碑现存西安碑林。
  邹锡淳(?-?)江苏丹徒人,字公眉。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道光初年任河南河北观察使,淮扬道员。后降调上海筹办海运。赴沪后出任交米委员,前往天津负责漕米交收。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十六日,他与两淮盐运使俞德渊遵陶澍命分路查勘淮北盐场及运道,合撰《筹议设卡防私章程》,设局收税。随后陶澍亲到海州博采众论,制定票盐之制,并于同年五月初四日向道光皇帝具折,正式提出翌年在淮北推行票盐法。四月以观察身份至海州,与俞德渊等人陪侍陶澍登云台山。陶澍赋诗四章,他与俞德渊、谢元淮嘱和次韵。
  (四)其他人物
  路德(1785-1851年)陕西盩厔(今周至县)人,字闰生,号鹭洲。嘉庆十二年(1807年)俞德渊陕西乡试同年。嘉庆十四年(1809年)中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户部湖广司主事。嘉庆十八年(1813年)考补军机章京,入太史郎。道光二年(1822年)病假归里讲学著书。主讲关中、宏道等书院20余年,弟子登科数以千计。著有《柽华馆全集》《仁在堂时艺》《柽华馆试帖辑注》《关中书院课士诗赋》《蒲编堂训蒙草》等。擅长整理他人著作,道光十五年(1835年)俞德渊逝世,灵柩归里途经西安时,应俞德渊弟德洵、长侄俞思益请求,为俞德渊作传,后因林则徐等人已撰文叙之,故花费五年时间,收集整理俞德渊政论文章,在陕西宏道书院清谷草堂纂成《默斋公牍》《默斋存稿》书稿,并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冬以“平罗留馀堂藏版”镌刻印行,原版曾藏关中书院,书中所撰《默斋公牍序》有“同年陶泉俞君”之语。《默斋公牍》刊印本现藏广州市中山图书馆特藏部。赋《俞陶泉都转<课耕图>》《俞陶泉都转德渊<水穷云起图>》诗收录于《柽华馆诗集》。
  胡廷光(1796-1820年)浙江萧山人,字耀山,号晴川。嘉庆年间伤科名医。汇集清代以前伤科文献资料,在明代薛己《正体类要》基础上,以《医宗金鉴》中《正骨心法要旨》为经,以各家有关论述为纬,广搜验方秘方,以家传三世秘法编成《伤科汇纂》十二卷,论述了各种骨伤疾病的证治,记载了骨折、脱位、筋伤的检查复位方法,集清以前中医骨伤科学术成就之大成。书稿纂成后挟技游京,享誉颇隆。嘉庆二十年(1815年)仲冬在京城都门旅社完成《伤科汇纂》自序稿;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九月邀请俞德渊(时名登渊)作序。
  许淑慧(?-?)上海青浦人,字定生。乾隆进士许宝善孙女。自幼聪颖好学,数岁即服侍母亲胡相端,操弄琴弦,遂通琴理。善写山水、人物、花卉。曾作绝句:“潦倒维扬(扬州)久住家,许询有女慧堪夸。铅华洗尽闺中习,大叶粗枝画墨花。”《墨林今话续编》载:青浦许定生女史淑慧感而赋之云:“回首蘼芜葬落花,伤心天宝旧繁华。曾无翠碣镌唐字,何处青溪问蒋家。胡蝶秋坟金谷聚,鸳鸯春陇玉钩斜。红箫吹冷胭脂劫,岂独隋宫有暮鸦。”著有《琴外诗钞》《瘦吟词》存世。曾作《三十六湖楼图》,俞德渊为此画作跋,留下了珍贵的手迹。
  高学耀(1817-?)广东番禺人,字星仪(御名敬避)。附贡生。曾在广州学海堂书院(1820-1903年)修习课业,专习礼记。同治二年(1863年)任书院山长,一时间书香缭绕,文人墨客云集,师生讲礼会友,尤其是出版业骤变,大规模刊刻兴盛。官、私、坊、社团等刊刻蔚然成风,凡几百卷乃至数千卷巨著皆相继开刻,庞然巨帐冠盖各省,为晚清广东最高学府和文化教育中心。校订出版有《皇清经解》《研经室集》《学海堂丛刻》《正续清经解编纂考》等。同治五年(1866年)总督毛鸿宾、巡抚郭嵩焘开局编辑《广东图说》,延请为绘图兼总校。同治七年(1868年)应俞思益邀请,为《宁夏俞氏族谱》作序,《番禺县续志》有传。
  金保基(?-?)广东番禺人,学海堂书院古文字勘校家。同治七年(1868年)参加广东书局《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刊刻工作,时应俞思益邀请为《宁夏俞氏族谱》题跋。认为:“俞氏之谱尊卑奠、昭穆明,簪绂光联,寖昌寖炽,所载者皆耳目亲击!”探知俞氏家族“庭中芝树玉立森然,王谢衣冠方兴未艾”(源自跋语)。
  (五)当代人士
  杨春光(1954- ) 山东省苍山县人。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1969年3月参加工作。197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山东省临沂沂蒙冶炼厂①、临沂新华印刷厂、济南日报社、省委组织部工作;1990年任山东省委高校工委组织处副处长、机关党委书记②;1995年任中组部组织局正处级调研员;1996年12月挂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副书记;1998年12月调入宁夏工作,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2000年12月任中共石嘴山市委副书记;2002年12月任中共石嘴山市委书记;2003年2月任中共石嘴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7年3月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2007年6月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12年1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党组成员③。党的十七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在石嘴山市工作期间鼓励石嘴山人:“要用神来之笔挖掘整理石嘴山市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料,开发历史人文资源,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提高石嘴山市在中国、宁夏的知名度。”2002年4月《默斋拾遗》初稿④草成后,他不吝赐教,留下重要批示。指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石嘴山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令人惊叹,历史名人轶事广为流传,被百姓尊称为‘俞翰林’的平罗县头闸镇人俞德渊,在嘉庆、道光两朝为官,为政清廉,爱民如子,两广总督林则徐⑤称他‘体用兼赅,表里如一’。这些名人的遗迹及传说,犹如历史长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为石嘴山市增添了奇异的光彩。和平同志做了一件好事情,填补了历史空白。俞德渊的研究应深化,在此基础上争取写出文学剧本,弘扬在石嘴山大地沃土上培育的千古风流人物。同时请刘云⑥、李永庭⑦同志阅。我意围绕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挖掘,平罗县应加大工作力度。至少应有‘八个一’:银北唯一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平罗城;明代在宁夏唯一受皇帝封赐的名将萧如薰;清代名翰林‘一代盐宗'⑧俞德渊;北方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名刹北武当山寿佛寺;康熙亲征噶尔丹留下的唯一一湖‘饮马湖’;银北唯一的道教圣地玉皇阁⑨;银北唯一的西夏古塔田州塔⑩;银北唯一的伊斯兰名镇宝丰镇;等等。请加大投入开发保护力度。”荐升大任后仍不忘殷殷垂询!他还说:“俞德渊在清嘉庆道光两朝从政近20年,与许多著名历史人物共同署理江南朝政,为政清廉,声名显赫,堪称一代楷模。俞德渊逝世后,陶澍、林则徐、贺长龄、梁章钜、魏源等先后撰文记载事迹以示纪念。挖掘整理俞德渊史料,对于钩沉历史,填补空白,抢救文化遗产,存史资政教化,托举弘扬地方文化,造福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他在任期间,部属还在大武口星海湖广场、平罗新区广场、头闸镇翰林广场等地分别竖立了俞德渊雕像。著有《石嘴山赋》等。

附注

注释:①沂蒙冶炼厂:兵工厂。②时任正处级干部。③副部长级领导干部。④原名《翰林俞德渊》。⑤林则徐(1785-1850年):江苏巡抚,曾署理两江总督。1840年1月21日-10月3日期间任两广总督。见《古今人物姓名索引》。⑥刘云(1955-):2013年1月由宁夏区主席助理改任神华宁煤集团党委书记。2001年1月至2002年11月期间任中共平罗县委书记。⑦李永庭(1953-2006年):曾任平罗县委副书记、县长。官至宁夏石嘴山市政协副主席。⑧一代盐宗:在《翰林俞德渊》批语中有此语。⑨玉皇阁: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⑩田州塔:地处平罗县姚伏镇皇祇禅寺院内,系唐代、西夏建筑遗存,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学清(1953-)宁夏平罗县头闸镇人,1976年12月参加工作,198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1988年6月任平罗县副县长;1991年1月任石嘴山市石嘴山区副区长,区委副书记;1992年2月任石嘴山区委副书记、区长;1994年6月任石嘴山区委书记、区长;1994年8月任石嘴山市委常委、石嘴山区委书记;1995年12月任石嘴山市委常委、纪委书记;1997年12月任石嘴山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99年1月任石嘴山市委副书记;2000年4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2002年4月任固原市工委副书记(正厅级);2003年1月任固原市工委书记;2003年8月任固原市委书记;2005年1月任固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08年1月21日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13年1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主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工作;2015年1月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翰渊文化发祥地头闸镇成长起来的一名省部级高级领导干部。 陶进(1958- )宁夏灵武市人,中共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78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中纪委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党风党纪教育工作组成员,宁夏区纪委办公室副处级纪检员、文秘处处长、副主任,区纪委干部室主任。2001年7月调入石嘴山市工作,任中共石嘴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等职务。在石嘴山市工作期间,支持俞德渊史料挖掘整理工作,关注书稿整理进展情况。2006年8月调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2009年,石嘴山市翰渊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项目建议书上报自治区纪委后,深入实地调研,听取史料挖掘整理情况,建议自治区发改委批准项目立项,并希望尽快完成史料整理工作,早日与读者见面。他指出:“此项工作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泽被后人。挖掘整理俞德渊史料工作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同时也非常有意义。你们(指赵和平、邢海清)回去后要尽快向市上的领导作详细汇报,以期得到更大的支持,尽快拿出书稿。” 刘尚文(1947- )宁夏惠农人。中共党员。1968年2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曾任石嘴山市郊区副区长;惠农县副县长、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县长;平罗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中共石嘴山市委常委、平罗县委书记;石嘴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正厅级)。退休后热心延安精神的传扬和科技协会工作,担任石嘴山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和石嘴山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他是石嘴山市唯一一名能创作话剧的领导干部,代表作有《康雍乾时期宁夏查汉托护移民开发始末》(原载《石嘴山延安精神》总第1 1 1、1 12、1 13期)等,有历史话剧《宁夏知府》存世。多年来非常重视俞德渊等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工作,积极支持搞好翰林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以及俞德渊史料挖掘整理工作。 黄占福(1949- )祖籍山东省沂水县。出生于平罗县头闸镇。1975年5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曾任头闸公社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头闸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头闸镇党委书记,平罗县工商局局长、农牧渔业局局长。此后历任平罗县政府副县长、县委副书记,惠农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石嘴山市人事局党组书记、局长,石嘴山市政协副主席。在惠农县工作期间受到到此考察工作的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著有《难忘的岁月》家书存世。胞弟黄占华任宁夏区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兄弟俩均为俞德渊家乡成长起来的地厅级领导干部。家乡所在的东永惠村二队毗邻俞德渊故居。多年来非常关心俞德渊遗址的修葺保护工作,在平罗县任职期间积极支持头闸镇搞好集镇规划建设和俞德渊遗址保护、开发、利用。退休后热心科技协会工作和慈善事业,担任石嘴山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和石嘴山市慈善会副会长。《默斋拾遗》书稿著成后受邀作序。 徐庄(1932- )江苏常州人。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曾任宁夏人民出版社副总编、编审。长期从事记者、史学编研工作,对宁夏地方史、西夏史、回族与伊斯兰教史颇有研究。主要著作有《西夏故事》《宁夏历史地理考证》《宁夏银川风物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宁夏回族自治区》。发表有《塞上丝路何处寻》《明代庆藩刻书》等重要文章,在版本学、印刷学等方面造诣较深,在宁夏社科界享有盛名。1996~1998年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发现了俞德渊著作《默斋公牍》和《宁夏俞氏族谱》并复印一部分带回宁夏,撰成《明清时期宁夏版本经眼录》,在《固原师专学报》刊发,她将自己珍藏多年的《集生年谱》和部分族谱稿以及《默斋公牍》复印书稿捐赠给俞行芳和赵和平,是研究俞德渊和俞氏家族历史的关键人物。 张海滨(1939-2006年)湖南华容县人,中共党员,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宁夏大学汉语言文学教授。1960年来宁支援教育事业,曾在头闸中学、平罗中学任教,治学严谨,多才多艺。历任宁夏大学中文系主任、科研处处长、银川大学副校长,兼任宁夏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和写作学教研工作,是宁夏古典文学和写作学领域的学术领衔人物,硕果累累,桃李满园。与王拾遗、吴家麟、李增林、刘世俊、李镜如、余灏东等专家学者齐名。主要论著有《叙述人称之质疑与探源》《关于中国马镫的思考》等。1973年在平罗县头闸中学工作期间,与和平、行芳结下深厚师生情谊。他说:“俞翰林是你们家乡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建议你们利用家乡人的优势,注意收集资料,将来争取出一本历史人物作品。” 李元功(1945-)河南沁阳县人,中共党员,宁夏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学高级教师,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宁夏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曾任石嘴山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宁夏区政府特殊津贴享受专家,宁夏“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受聘宁夏教科研室指导专家。当代宁夏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学术带头人,组织实施了国家级教研课题《目标教学过程的优化实验》《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策略研究》研究活动,成果得到广泛应用。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教科研工作,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为高校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在当地传为佳话,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在平罗县头闸中学任教期间,与先师张海滨、和平、行芳等学子铸就一代师生情谊。著有《语文教学艺术与思想》《教苑耕耘录》《晚情续语》行世。受聘担任《默斋拾遗》书稿古汉语专家顾问。 赵和平(1957- )祖籍四川乐山,生于宁夏平罗县头闸镇,笔名慕鸽。中共党员。1980年宁夏石嘴山师范化学班毕业参加工作,在职自修北京函授大学中国方志学专业,中央党校函授本科政法专业毕业。从事过中学语文、化学教育。1986年至1991年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和市委政研室工作。1992年开始在市委组织部工作,曾任组织员和助理调研员。2006年至2012年任石嘴山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离任后受聘担任石嘴山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副秘书长。编辑出版有《工作与研究》《石嘴山党史党建》《贺兰山》《石嘴山延安精神》等杂志;参加撰著的地方典籍有《中共石嘴山简史(1919-1949)》《中共石嘴山历史资料汇编(1919~1949)》《中共石嘴山历史大事记(1921-2010)》《石嘴山史纲》《难忘的回忆》等;论文《试论公司法在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九五”科学研究成果选》收录;撰有《成陵轶事》《大汗灵榇过延安》《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战斗英雄杨发胜》《中共早期创始人马云堃史迹》《我(包生福)在绥西抗战的一段经历》《宁夏早期中共党员征克非史迹》《革命烈士李双双史迹》《贺兰山归德沟游记》《川滇行吟》等百余篇文稿。家乡所在的头闸镇东永惠村毗邻俞德渊翰林故居,历经30余年钩沉、抢救、挖掘、整理俞德渊史料,编著《默斋拾遗》书稿,促进石嘴山市翰渊廉政文化的形成。受邀为陈焕祥撰《姓名的学问》(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和俞行芳撰《重修宁夏俞氏族谱》等书稿作序。2008年9月与宁夏著名史学专家吴忠礼先生做客宁夏电视台《老王茶馆·人杰地灵石嘴山》专题节目,介绍清官廉吏俞德渊轶事。 俞行芳(1957- )平罗县头闸镇人,芸馆斋主人。大学毕业,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宁夏中语会会员,青铜峡市第三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曾有多篇论文发表。俞世隆七世孙,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进士俞寿祺(俞思谦)五世嫡孙,是俞德渊史料最直接的知情人。多年来热心宁夏俞氏家族史料的搜集整理,复印抢救了《宁夏俞氏族谱》(宁夏本)。2009年3月持石嘴山市文联《商榷邀请俞行芳外调函》,与妻子朱淑琴自费2万余元前往广州,找回《宁夏俞氏族谱》(广州本)和《默斋公牍》遗稿。续写《当代俞氏家族世谱》等篇目,代表俞氏家族对书稿进行反复修改审校,积极协助赵和平完成书稿《默斋拾遗》编写工作。利用工作之余主笔完成家书《重修宁夏俞氏族谱》。2012年受头闸镇委托,构思制作了俞德渊纪念馆、俞氏祠堂遗址复原规划效果图。为俞德渊史料的搜集、挖掘、整理乃至当代俞氏族谱的续写做了大量繁杂的工作,为翰渊廉政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乐毅(1 963- )平罗县头闸镇人。大专毕业,采矿专业。宁夏头鑫煤炭有限公司、石嘴山市南沙海生态酒店、石嘴山市朋益乐商贸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曾供职于石嘴山市石炭井区建设局。改革开放后跻身宁夏采煤行业,企业年产60万吨。辟有采矿、餐饮、住宿、洗浴、垂钓等实体,形成资产4亿元,安排劳动就业岗位800多个。在石嘴山市建起首家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率先实现绿色环保节能目标。2006年以来连续6年成为全区、全市重点纳税大户。积极参加公益事业,行善济世:投资300万元抢救保护古今名人书画近千幅;投资500万元参建石嘴山市上下五千年博物馆;为家乡中小学捐资修桥铺路、兴修水利设施;扶持困难家庭,捐助贫困大学生,救助孤残老人。受父亲王忠(见《头闸翰林古镇文史资料钩沉》)的影响,捐资保护俞德渊遗迹,支持编著者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查找俞德渊史料。 哈学忠(1956- )平罗县二闸乡人,汉族,大学学历,经济师、建造师。历任平罗县乡镇企业局局长、世界银行宁夏经贸公司经理、中国殡葬协会会员、宁夏殡葬协会副会长、宁夏中小企业金融担保公司监事长。现任石嘴山市政协委员,宁夏金都建筑有限公司和宁夏金顺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996年注资4500万元创办宁夏金顺集团有限公司,辟有房地产开发、建材、冶金、农牧、物流、餐饮、医药、粮储、公墓等经济实体,形成资产4.06亿元,安排劳动就业岗位500多个。长期践行“物质财富回报社会,精神财富奉献人类”理念,坚持行善济世,在公墓开发、路桥援建、教育投资、民政救助、灾区援助、老幼抚助、文物遗址保护等方面投资丰厚,多有建树,赢得官民称颂,获“和谐中国百名优秀企业家”“‘华夏和谐杰出贡献创新人物”“德艺双馨爱心大使”等荣誉称号。曾投资修筑俞德渊墓葬甬道和桥梁,栽植行道树木若干株。2012年9月斥资1 3万元重修俞德渊墓和俞氏祠堂门前的古井。 茹福华(1973- )祖籍山西五台县,平罗县渠口乡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石嘴山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在任头闸镇党委书记、镇长期间(2007-2009年)提出翰渊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构想和“插花移民”扶贫思路,吸引投资300多万元对俞德渊故里集镇实施改造,在昌润渠畔建设翰渊文化广场暨农贸市场,竖立俞德渊雕像,建昌润渠碑亭,拓宽延伸古镇街道,仿古改造沿街两侧建筑物,置放昌润渠桥头石狮和景观石,砌护街面地下古井,整体完善上下水设施;在正闸村俞家庄启动旧村落拆迁规划,开挖翰渊湖并架设铁索吊桥,修通翰渊文化遗址公园园区道路;赴江苏扬州清代两淮盐运使司官邸瞻仰体验俞德渊工作场所,提出清代俞氏家族古墓葬群、俞氏祠堂(留馀堂)、俞德渊故居、翰渊文化展示馆(俞德渊纪念馆)修建设想;举办昌润农贸市场竣工典礼暨首届翰墨飘香书画艺术展,为弘扬翰渊廉政文化造势;积极参加俞德渊史料挖掘整理工作,捐资印制样书,在积极弘扬翰渊文化中倾注较多精力。 吕超(1988- )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人,中共党员,历史学硕士研究生。2011年7月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历史教育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专门史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宁夏地方历史人物。2012年主持北方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西夏文译《将苑》①研究工作,是年8月起从事俞德渊史料研究工作,搜集整理了许多稀缺文稿,如陶澍撰《祭俞陶泉都转文》、陶澍撰《奏疏请升要缺同知折》、陶澍撰《致告海神登礅台》、陶澍赋《俞陶泉课耕卷子》、俞德渊撰《谢元淮<养默山房诗稿>序》、俞德渊撰《宜荆两邑在城义仓碑纪》、俞德渊撰《王忠烈公祠碑纪》、俞德渊撰《为嘱灭暗毁环求勒石永禁事府宪批示碑纪》、姚莹撰《识小录·俞都转》、路德撰《俞陶泉都转<课耕图>》《俞陶泉都转德渊<水穷云起图>》、俞思谦撰《同治甲戌科俞寿祺会试朱卷》《重刊续纂宜荆县志·俞德渊传》、李元度撰《俞陶泉都转事略》、姚永朴撰《俞陶泉都转》、谢元淮撰《荆溪呈陶泉大令》《留别俞陶泉大令》《赠俞陶泉明府德渊》诗三首、俞德渊贺顾震涛《吴门表隐》诗一首、搜辑《台湾内阁大库档案藏俞德渊移会朱批引见折》、张作楠撰《俞母赫太夫人七十寿序》②等。在山西省河津市图书馆找到了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刊的俞德渊遗著《默斋公读》。参编、校订赵和平编著的《默斋拾遗》。著有《宁夏籍名宦俞德渊考》③硕士论文,是翰渊廉政文化研究方面极其难得的后续稀缺人才。

知识出处

默斋拾遗

《默斋拾遗》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乾隆九年有明确记载开始,上溯至事件肇发年代,下限至213年12月31日对俞德渊研究的史料和所撰稿件,书中对文言文进行了标点、断句、分段,全部采用简化字,并对原稿跌生僻字、古地名以及有重要影响历史人物等作了注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