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的寻谱之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默斋拾遗》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10000124
颗粒名称: 曲折的寻谱之路
分类号: K820.9
页数: 3
页码: 597-599
摘要: 本文主要记述了俞行芳为了寻找《宁夏俞氏族谱》所做的研究和贡献。
关键词: 俞氏族谱 宁夏

内容

历史犹如一条蜿蜒曲折的长河,不断冲刷着我们的记忆。然而,在历史长河中那些闪烁过浪花的人和事,却时时能激起人们的记忆……先祖陶泉公(人称“俞翰林”)的逸闻轶事就是这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在当地民间经久传颂,颇具神秘色彩。儿时,常闻长者谈论“俞翰林”“家谱”“祠堂”“广东俞氏后人”等逸闻趣事,无不令人心驰神往。经年,这些人和事愈加刺激着我的神经,触动着我的心灵……探究“俞翰林”及俞氏宗族历史的愿望与日俱增。20世纪80年代,回老家偶然向尊长绍智公表露修谱之念,他当即赞许,只惜条件不备,迟迟未动。后来,从行学兄处复印《宁夏俞氏族谱》(宁夏本)拜读,因残损严重,不能观其全貌而束之高阁。
  现存《宁夏俞氏族谱(宁夏本)》一度失传。据敦良公回忆:“民国年间,家父绍江公用一石粮食从一乞讨者手中赎回,先由绍江公保管,后辗转由行学兄保存至今。”思益公撰《宁夏俞氏族谱·自序》亦云:“共善书若干卷作为谱底,分给五房子孙各藏一本……”由此所见,当时谱底不止一本,为何失传、流落他乡,不得而知?据说,当年堡寨藏书颇多,常有人通过亲戚关系来捡拾,家谱是否被一并拿走?其他古书是否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焚毁,无人说清……
  2002年,在我惆怅之际,同窗好友和平先生撰文《翰林俞德渊》在《决策与创新》杂志连载,拜读后再受启发。2004年,网上意外发现徐庄老师撰文《明清时期宁夏版本经眼录》,让我倍感惊喜。文章中写道:“《默斋公牍》,清俞德渊著,平罗‘留馀堂’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刊印,现藏广州中山图书馆……《默斋公牍》扉页上有‘道光庚子冬镌’‘平罗留馀堂藏板’字样。据俞德渊之侄俞思益(字集生)编的《宁夏俞氏族谱》记载:‘……先母杜太恭人生益于平罗县头闸留馀堂……’可见留馀堂为平罗俞氏家族堂名。此书正文前有路德(字闰生)所作序一篇,落款为:‘道光二十年秋九月年愚弟盩厔路德拜叙于宏道书院之清谷草堂’……从序中可以看出,此书是俞德渊去世五年后,友人路德闰生将其遗稿编集而成的……全书分上下两卷,收集了俞德渊撰写的给上司的呈文、给同僚或友人的信函以及布告、条文、号令等,共三十一篇,约四万字。每篇后有路德闰生的评语。正文后还附有当时的江苏巡抚林则徐撰写的《中议大夫两淮都转运使司盐运使平罗俞公墓志铭》以及贺长龄所作《两淮都转平罗俞君言行补遗》。从中可看出俞德渊对海运、盐务等政事的主张,也可以看出他对上司能直言,并以诚待人的处世态度。在中山图书馆还藏有俞思益所修之《宁夏俞氏族谱》手抄本……书及家谱为何留存于广东,可能是因俞思益后来在广东为官,举家南迁,而将此书带至广东,并于广东修了族谱……俞德渊的《默斋公牍》及这本族谱,对研究平罗俞氏家族、俞德渊的生平以及清代海运、盐政等均有参考价值……”有了《宁夏俞氏族谱》的线索,在网上又搜索到了陶泉公的许多有关资料。
  2006年5月,托挚友张永才老师帮忙,在宁夏大学图书馆查到了一些零星的史料后,又一路寻访到宁夏人民出版社徐庄老师家中,徐老师将自己从广州中山图书馆复印的《宁夏俞氏族谱》和《默斋公牍》(图书馆只允许复印全书的三分之一)全部史料借给我与和平先生共同研究。然而,史料依然有限,无法完成俞氏族谱及陶泉公课题的研究。在责任意识的感召下,在和平先生和我的家人的鼓励支持下,向青铜峡市委组织部请假,怀揣和平先生从石嘴山市文联寄来的函件,于2009年3月9日携妻朱淑琴飞往广州,踏上寻谱之路。
  3月10日清晨,我们沿着思益公当年走过的路—珠江北岸的长堤大马路,乘1路公交车,直奔文德路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中心)。因旧馆重建,部分图书转到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带着遗憾,我们再往华师大查找。临走时,管理员何老师热情地给我们抄录华师大图书馆电话,并指引乘车路线。只可惜我们对广州太陌生了,等找到华师大北校区图书馆时,已是将近中午下班时间……
  就在我们向保安打问中山图书馆特藏部时,三位图书管理员主动跟我们搭讪,说这是北校区,特藏部在南校区,对我们走错路的遭遇很是同情,又告诉我们到南校区的车次路线,并将我们要找的书电话告知在二楼古籍室的董运来老师,让他帮忙查找,碰碰运气,最终未果。中午,董老师留我们两个陌生人吃了午饭……指点我们上了去南校区的车。经过长时间的颠簸,一路打问才终于找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南校区一楼特藏部。在特藏部郭祥文老师的帮助下,沉睡多年的《宁夏俞氏族谱》和《默斋公牍》两本书一下子呈现在我们面前,我无比激动,像得到无价之宝似的,欣赏着、品味着……急切地翻看着、查找着……当看到《默斋公牍》这本书被水浸泡后霉变,许多地方被虫蛀时心疼极了,与徐庄老师十多年前复印的那一部分相比,已经是千疮百孔了……此时,心情极为复杂,想以书找人,寻根探祖,或许另有收获,于是问郭老师:“谁把家书交到图书馆的?”他说:“不知道!”这令我很是失望……原想将这两本书全部翻拍下来,和郭老师商量得知,他只有三分之一权限,翻拍全书要向主管副馆长请示。我只好试着先拍了几张,没想到相机像素太低,印出来后根本看不清楚,很懊恼,当天的事情在喜忧参半中结束了。如此大的事情,我却没有把它办好,只好在自责中另想别的办法(万一馆长不同意全书翻拍,我们计划天天到图书馆抄录)。
  夜深了,躺在床上,回想着白天那些令人感动的人和事,一时难以入眠,或许广州的那些好心人已经进入了梦乡,但我在这里还是感谢他们的热情帮助!翌日,一路寻来,找到了苏宁商厦,营业员极为热心,反复为我们试镜,确认拍摄质量后,在她的热心指引下,我们带上这款“三星”牌相机,乘坐35路公交车转乘地铁,再次前往华师大南校区。当我们从地铁站徒步走到特藏部时,已经是大汗淋漓。先试拍了43张,打印后感到效果不错。傍晚时分,我们乘地铁匆匆赶回了住所。
  看着盼望已久的家书,我们却无法全部取回,真是心急如焚。第二天清晨,为了省钱,本想顺路先找便宜的宾馆,再到图书馆找馆长,结果耽误了时间,最后费了很大力气,才在文明路总馆找到了正在开会的倪俊明副馆长。当我们向他诉说了找回家书的急切心情和几天来辛苦奔波的惨状后,他很同情我们,立刻给郭祥文老师打电话,同意让我们拍下全部资料,当时我们甭提有多高兴啊!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立即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附近乘地铁,第三次前往华南师范大学南校区,想早早把这件事情办完。
  列车在飞驰,我们的心也早已飞向了目的地,盼望着尽快完成使命。可每到一站,总感觉跟前几次的车站不一样,我疑惑地跟妻子说:“今天坐的车好像跟前几次不一样?怎么一会儿在地下?一会儿又到地上面了?”妻子说:“前几次都是晚上,今天是白天,自然能看到火车在地面上!”火车到达终点站,我们彻底傻了眼,才知道坐错了车,可为时已晚,询问保安和售票员才知道,在转乘站没有换车,结果到了方向相反的西朗站。热心的售票员为我们找来地图,标出换乘站和下车站。我们又坐上返程列车,这次生怕再坐错车,拿着地图一站一站地数,在下班之前,才赶到华师大特藏部,急忙拿出相机,安心地拍完了所需要的全部书稿,急忙赶到大学城打印了一份底本,小心翼翼地放在旅行箱的底层,这才真正把心放到了肚子里!当我们赶乘地铁匆匆回到住地时,又是晚上七点多钟了……
  这次广州之行能为族人做一点事情倍感欣慰,能寻访祖先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倍感荣幸。寻谱之路虽然辛苦并出现了一些插曲,但在南粤许多的好心人帮助下得以实现,这才是最大的收获。在此,借《默斋拾遗·俞德渊史籍及研究》书稿一角,特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但愿我所搜集到的史料,能为研究陶泉公及俞氏家族的优秀历史文化提供更多的帮助!

知识出处

默斋拾遗

《默斋拾遗》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乾隆九年有明确记载开始,上溯至事件肇发年代,下限至213年12月31日对俞德渊研究的史料和所撰稿件,书中对文言文进行了标点、断句、分段,全部采用简化字,并对原稿跌生僻字、古地名以及有重要影响历史人物等作了注释。

阅读

相关人物

俞行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