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撰《中议大夫两淮盐运使平罗俞公墓志铭》译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默斋拾遗》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10000107
颗粒名称: 林则徐撰《中议大夫两淮盐运使平罗俞公墓志铭》译文
分类号: G256
页数: 4
页码: 508-511
摘要: 本文是由李金珠翻译、林则徐撰写的《中议大夫两淮盐运使平罗俞公墓志铭》。
关键词: 文献资料 地方史料 石嘴山市

内容

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二月二十日,两淮盐运使平罗人俞公德渊因病去世。在他逝世前一个月,俞公用正式文书陈述了病情,办理了请假手续,此时,我遵奉天子圣命担任了两江总督兼管盐政事务,现把了解的有关俞公的情况呈于当朝。早年我在江苏任按察使,俞公在长洲县任知县,历时三年的赈灾,他竭尽全力,尽心尽职,是州官中最出色的。等到我担任江苏的巡抚后,俞公被举荐担任现今盐运使官职。到任后,他大力整顿盐务,使不景气的盐务渐渐兴旺起来。正当天子要给他委以重任之时,他竟然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此时,两江总督安化人陶公进京面见皇上,要告假回乡修筑祖坟,走在途中停留时,听到俞公去世的消息,用快递的奏章派人马上进京禀告皇上,自己也随即返回江南。多年来,两淮地区的盐纲及赋税诸多事宜都要依靠俞公完成,可现在他亡故了,我们怎么能不万分痛惜俞公离开人世啊?!现将了解的情况陈述如下:
  公姓俞,名德渊,字源培,号陶泉。俞公先祖由安徽无为县举家迁至甘肃宁夏,又迁至平罗县,现在是平罗县人。曾祖父俞天申,祖父俞灏,父亲俞世隆,前母唐氏,生母赫氏。自曾祖父以下的家人都凭借俞公在朝为官,封了官职,俞公去世的先母和生母也都封为淑人。俞公连着几代人都是又读书又耕田,恪守好的品德,从不显露自己。父亲俞世隆生有5个儿子,俞公排行第二,20岁(作者注:指虚岁)进入县学,嘉庆丁卯年(1807年)中举人,丁丑年(1817年)又中进士,由翰林院庶吉士一职外放为知县,历任江苏荆溪、长洲二县县令,苏州督粮同知,苏州、常州、江宁府知府、代理江南盐巡道,任命为两淮盐运使官职。
  俞公年幼时家境十分贫寒,曾拆掉房屋的木料卖钱作为考试的费用。考中秀才后,参加省试没有中榜,当今侍郎钱塘王公时任平罗县令,看中了俞公的文章,帮助他进了考场,一次考试就高中举人。过了十年又考中进士。俞公一开始做官,就凭借自己的清白,展现自己的精神风貌,凡是任过职的地方,都因为他清廉能干而受到称赞。尤其显著的是荆溪三官堂的和尚被杀一案。起初,差役诬告和尚是被一个屠户杀害的,并拿出血衣作为证据。俞公对此案很怀疑,把案犯屠户领到密室,审讯之后得到实情,证实不是屠户杀了和尚,于是释放了屠户,最终抓捕到了真正的凶手。俞公在长洲任县令时,海门人王有素因打架杀了人,判了死罪抵命,已经审判定罪。到了省城后,王有素大呼冤枉。俞公请求复查此案,检查死尸没有伤痕,最后此案得以平反。
  癸未年(1823年)夏天,长江中下游一带下雨不止,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俞公说:“备荒先要储存粮食,吴地一带的百姓一向很少储藏粮食,江西、湖广地区的早稻六月就已经成熟了,此时正当粮价便宜之时,不如就近从邻近的几个省份买进粮食。”于是,赶忙请求州府贷了十几万两银子,买进楚地的大米。买回后,又按平价卖给百姓。他又顾虑勘察荒地中审查户口最困难,事先他就借着办其他事情亲自到各乡,向保甲长宣布命令,并列出简明的条令,召集老实本分又愿意参加户口审查工作的保甲长,给他们笔和纸,让他们登记他们所在乡的户口以及所操的营生。吴地百姓不熟悉垦荒的事务,认为只是考核保甲长罢了。俞公他们在户口审查完后,先收藏起来,等到商议赈灾之事时,才拿出来向大家公布。他效仿宋朝江东提点史弥巩“厘户五等”的方法,劝说每户想办法自己救济自己和邻里。官员给他们核算盈余和亏损,有多余就注明结余,有亏损就注明补不足,官员一分一毫也不能欺瞒。俞公又打开谷仓,开设粥厂救济灾民,他明令禁止商贩囤积粮食。他又安抚逃荒的灾民,灾民死了,他命令下人用棺木收殓埋葬。他还收养了不少被丢弃的孩子,同时还拿出自己的钱,把麦子研碎做成大饼,在路上发放,赈济灾民。当时,其他县邑社会骚乱,可俞公所管辖的地方社会治安稳定,如同原来的一样。这就使百姓对俞公有一种生死相依、骨肉亲密的感情,百姓们互相都画了俞公的肖像而敬拜。这年冬天河水陡落,趁着枯水季节,俞公组织人力,修整了护田的围堤和小型拦河坝,养畜好耕牛。第二年瘟疫发生,他又设立了医疗机构,发放药物,这些都是俞公致力所做的事情啊!这些事情完成之后,他的声名在当朝出了名,他也接到圣旨,被提升到知州的官衔。
  甲申年(1824年)冬天,高堰决口,阻隔粮船不能通行。陶公当时任巡抚,奏请粮船走海上运输。俞公提出了30条建议,陶公采用了俞公的办法进行试行,在限定的日期内就办完了事情。俞公在任苏州太守的几个月里,请求清理积压案件80余起。南京秦淮河道淤塞,有围堤的田地得不到河水的灌溉;考试的贡院因年久失修,天一下雨里面的泥水就没过了大腿,俞公召集工人进行了疏通治理。众多百姓感到十分便利。
  俞公任盐运使官职之时,正是盐务败坏之际,国币亏空短缺数千万两。在此前,朝廷内有的臣子提出盐务改归场官和灶丁管理的说法。皇上命令尚书蒲城王公(指王鼎)、侍郎满洲宝公(指宝兴)赴扬州和我(林则徐指自己)合计此事,征召俞公也参与议事,俞公发表自己的看法。他说:“利和害两方面相互依存,谈利的道理一定要兼而考虑害的一面,现在议论改进盐务的说法有三种:一是归为灶丁管理,按烧盐用的敞口锅数量收税;二是归场官管理,按供给的凭证收税;三是归旧有的场商按辨明的烧盐用的敞口锅数量收税。然而这些做法都有其弊病,简要地说有以下几种:如果归灶丁管理,就会发生人工逃走而短缺劳动力的现象;允许私人用锅煮盐,就会出现灾祸,使盐业经营停滞,因此,不能依靠灶丁管理啊!归场官管理,收缴的款项就会短缺,如果考核检查疏漏失缺,官吏和差役就会趁机中饱私囊,因此,也不能依靠场官来管理;如果归原有的场商管理,就会使处在经营困境中的盐商趁机大捞一把,富足的场商就会设法避开,正常的盐务交易就会变成私下的,偷税漏税的现象就会发生,因此说,原有的场商也不能依靠他们管理。凡事在开始谋划时是最难的。与场商签约和清查灶丁,没有一二年时间不能完成。这一二年中规定的盐的销售能停止吗?正常的赋税可以不收吗?岸上的食盐可以长久堆积不动吗?要用什么方法既把这些事情干好又无弊端,就必须要审查好才能动手去做啊!销售食盐是不分地界的,一般来讲,老百姓害怕走远路。如果楚地的食盐短缺,就会依靠川粤地区私盐来供给,这样川粤地区的盐业就要发生危机。苏州、松江、嘉兴、湖州近在咫尺,越过江南地区大量食用这里不属于盐引的盐,那么浙江的盐业就要发生危机。淮北毗连山东省,这里的百姓熟悉背盐贩盐,兖州、沂州这些州府又方便买卖,根据这种情况,这个地方的人们将都食用淮北的盐,这样河北长芦的盐业将要发生危机。到淮南淮北的几万名捆盐的工人,一旦丢了工作,贫穷困苦的生活就会让他们滋扰生事,我担心沿海一带就会发生格杀争斗,刑事案件就会十分繁多,这又是我们应当深思熟虑的问题啊!”在场的诸位官员认为俞公的一番话十分正确。当时正要奏请裁定盐政归督臣我兼管,陶公即刻举荐俞公任运司一职。俞公一再推辞不答应,但最后还是被推当,而且还为盐政做了不少工作,如削减赋税的一些条款,平抑盐引的价格,禁绝盐自变量漏报,同时还疏通了盐场内的河道,杜绝船只内夹带其他货物,惩治了罪大恶极抢劫的土匪、陈规陋习和一些空虚不实的消耗全部被铲除和削减。俞公还能根据不同时间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工作任劳任怨。
  扬州数次闹水灾,俞公前后带头捐出万元巨款,他挑着粥担在街市上给饥饿的灾民吃。他那爱民的执政方法和他当县令时没有一点差别。当时盐务处于重重困境,商业疲软管理滞后,库银储备只有5万两,俞公担任盐运使后,统一管理,正常运作,连接四方盐纲的销路,增加了200多万盐引,划拨押运正杂银成百成千上万两,存有库银350余万两。皇上知道俞公能谨慎小心地安排开支和节俭,杜绝浪费,希望两淮盐务大有起色,正当皇上有意任用俞公时,俞公已经积劳成疾了。
  伤悲啊!俞公性格纯朴,为人正直,能当面直言别人的过错,处理事情坚决果断,即使遇到艰难的事,也能宽松自如地处理。在生母赫淑人亡故时,俞公自己在外为官,认为生母的祭事已在家乡办完,就早晚请安来祭奠生母,坐草席、枕土块,整整过了100天。等回到家乡后,写了祭文自己责备自己,告慰了生母的灵柩,之后又在生母墓旁搭屋居住,守护坟墓3年。
  在家庭开支上,俞公一向与兄弟们均摊,他写了家言教训自己的儿子及侄辈们,为人要厚道本分,讲求实际。他还奖励出身贫穷又勤奋好学的读书人,有些孜孜不倦求学,但又未功成名就的人,经过他的资助,也都获取了功名。俞公为官二十年,身旁从没有妾婢侍奉,家中从不用彩带丝织品作装饰。他的薪俸收入,从不私下里积攒起来去搞赚钱的营生。可是,当他的家乡有了困难时,他无不给予帮助,对同事和朋友的急难之事,他也无不前去支援。俞公才思敏捷,学识精通,治理政务,通达干练。前任节相济宁孙公(指孙玉庭)、襄平蒋公(指蒋攸铦),现任中丞善化贺公(指贺长龄),都一向依靠他,十分器重他。俞公任运司五年,正赶上形势十分混乱错综复杂之时,他用尽气力,费尽心思,要为国家发挥皇上倚重之臣的作用,不辞辛劳,不怕困苦,以此奉献自己的一生。可现在,俞公再也不能完全展现他平生的宏大抱负,使他在当时能有更大的成就了,这太令人伤感了。
  俞公生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十一月初九日,卒年58岁。原配妻室安氏,有子思震,早年去世,又子葆素,平罗县儒生,又子仲诚,夭折。有一个女儿,嫁给同县的金汝砺。俞公有3个孙子:光昱、光晫、光旭。俞公逝世第二年,他的遗孤护送他的灵柩回乡,安葬在平罗县东乡(今头闸镇)正闸堡昌润渠南畔。并请我为俞公写墓志铭文。因我对俞公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所以无法推辞。
  铭文如下:像高山一样巍峨,像祥云一样笼罩天空。渠水和雨露滋润着土地,转瞬间刮起了大风。清廉公正耿直的高洁品格,治理县政第一的出色才能。不顾年老双亲和幼子的生活,安居家乡简陋的屋所。孑然一身赴任两淮,振兴盐务在危难时刻。黑色的蛀虫侵蚀国家,有羽毛的斑鸠进行欺骗带来灾害。人们称赞你的勤劳能干,谁又知道你的优秀品德。你依法赶走了小人,你为民铲除了害群之马。你清廉为官不贪图名声,你头脑聪明却不玩弄权术。你知道圣明天子重用自己,竭尽心力做好自己的职务。每年俸禄区区几何,身体越瘦,精神也差。我写下这篇墓志铭文,是把俞公奉为世人的楷模。我完全是内心真实的表白,字里行间没有一点玷辱。高大雄伟的贺兰山,你要好好庇护俞公的坟墓!

知识出处

默斋拾遗

《默斋拾遗》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乾隆九年有明确记载开始,上溯至事件肇发年代,下限至213年12月31日对俞德渊研究的史料和所撰稿件,书中对文言文进行了标点、断句、分段,全部采用简化字,并对原稿跌生僻字、古地名以及有重要影响历史人物等作了注释。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金珠
责任者
林则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