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德渊的人际社会交往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默斋拾遗》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10000097
颗粒名称: 俞德渊的人际社会交往圈
分类号: K81
页数: 11
页码: 466-4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俞德渊为官数十载结识的很多同僚和大批的地方精英,为江苏吏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键词: 俞德渊 传记 石嘴山市

内容

俞德渊为嘉庆十二年(1807年)丁卯科举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进士。俞德渊在江苏数地为官十几载,官运亨通,在其为官之后,与很多科举同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交往。一方面因为他的才干突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结识了很多高级官员,正是他们的举荐和赏识,俞德渊得到了被提拔任用的机会。俞德渊在十几年的为官生涯中,结识了很多同僚和大批的地方精英,又和这些精英人物有着密切的往来和学术交流。他们通力合作,互相支持,为江苏的吏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封疆大吏
  孙玉庭,字寄圃,山东济宁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进士,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任两江总督,道光四年(1824年)离任。道光元年(1821年)五月,他上奏保举俞德渊等六员,才守兼优,均请留于本省升补。①道光二年(1822年),他上《为省会要缺知县需员恭折》,长洲县知县李景峄已经升补苏州府太湖同知,所剩下的长洲县知县一缺,“系‘冲、繁、疲、难’四项相兼最要之缺,例应在外拣选调补。该县地当省会,政务殷繁且时有发审案件,必得精明强干之员足以资治理”。在全省的知县中逐加遴选后,发现荆溪县知县俞德渊堪以重用,“查该员守洁才优,精明朴实,自到任以来留心捕务,缉匪安良,于一切词讼案件听断详明,民情极为爱戴。任内亦无违碍处分,以之调补长洲县知县实堪胜任。惟例俸未满三年,与例稍有未符,但人地实在相需,于省会要缺有裨”。在孙玉庭的力荐之下,俞德渊于道光二年(1822年)六月出任长洲县知县。从此看出他对俞德渊的器重。
  蒋攸铦,字颖芳,号励堂,辽东襄平人,隶汉军旗籍。道光七年(1827年)任两江总督,道光十年(1830年)离任。道光八年(1828年),俞德渊丁忧结束,赴吏部引见,奉旨发往原省以应升之缺升用。十月二十八日,蒋攸铦上《为委署道府印务恭折》,苏州府知府陈銮升任督粮道,所遗留的苏州府知府之缺由俞德渊署理,称“该员有守有为,官声素著,堪以署理”。十一月十五日,奉上谕,常州府知府员缺由俞德渊补授。②可是俞德渊并没有到常州府上任,依然署理苏州府。道光九年(1829年)正月二十日,奉上谕,江宁府知府由陈肇补授。③四月十六日,蒋攸铦上奏,“查江宁府知府系省会首郡要缺,管辖七县政务,殷繁时有三省发审案件,非勤明练达之员,不足以资治理”,他推荐了俞德渊,却让陈肇④补常州府知府之缺。陈肇长期在朝廷任职,没有从政地方的经历。俞德渊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治理荆溪县,到道光九年(1829年),已经有十年治理地方的经验。蒋攸铦极力推荐俞德渊,足见对他从政能力的肯定。
  陶澍,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道光五年(1825年)任江苏巡抚,道光十年(1830年)升任两江总督。道光五年(1825年),陶澍在上海设立海运总局,让俞德渊总理其务,并提拔他为苏州府督粮同知。道光十年(1830年),两淮盐法大坏,清政府派户部尚书王鼎、户部侍郎宝兴赴江宁同陶澍商量盐务改革事宜,俞德渊进数千言,被破格提拔为两淮盐运使。道光十三年(1833年),实授两淮盐运使。道光十五年(1835年),陶澍进京觐见,数次向皇帝夸耀俞德渊的贤能。道光十六年(1836年)初,俞德渊病逝于扬州任所,陶澍大呼“痛失右臂”,本计划回湖南修祖墓的他,折回扬州,处理俞德渊过世后的两淮问题。他为俞德渊作挽诗一首。俞陶泉都转将归道山前数日,命画士作《水穷云起图》,临行说偈云:四大本空,一丝不挂;脱却尘缘,乘云潇洒。都转平生不信佛,而来去如此抑亦,善果有因也。补题一诗,以当挽别云尔。与君挥手无多日(去岁十一月余入觐过扬,陶泉方卧病。余往视,起坐语移时,嘉平上汗,犹接手书,此归君竟卒矣),一话翻成古别离。忽睹卧游追往迹,依然蒹溯慰相思。山重水复无穷影,海立云垂欲暮时。遥识临崖正潇洒,辋川摩诘是吾师。⑤陶澍曾向俞德渊说情,黄钺的次子黄中民⑥在任两淮盐场大使,能否为其调动一下,俞德渊说不能,好位置是留给功臣的,中民无功,不能调动。而后,他更加敬重俞德渊,把他作为自己的一个智囊。
  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道光三年(1823年),任江苏按察使,署理江苏布政使。“今中丞林公少穆于陈臬苏州时,廉知君荆溪之治绩,而调君首邑,以拯溺于吴门也。”⑦林则徐对俞德渊很器重。苏州府有一个巨猾专门诱人赌博,俞德渊和林则徐通力合作,将其抓获,将赌场查封。道光六年(1826年),负责海运事宜,俞德渊受其领导。道光十一年(1831年),调任江宁布政使。道光十二年(1832年),任江苏巡抚。林则徐平时很少称赞别人,给予他“体用兼赅,表里如一”的高度评价。在俞德渊死后,撰《挽俞德渊联》曰:“拯溺旧同心,才德兼资,如此循良曾有几?筹鹾今尽瘁,设施未竟,毕生怀抱向谁开?”并赋《题俞陶泉都转德渊水流云起遗照》诗一首:“水流无竞心,云生有活态。涓滴归沧溟,肤寸出泰岱。君秉五行秀,静与万物对。观水同涟漪,观云喜叆叇。行行岂有穷,起起方未艾。谁知潇洒心,去来了无碍(君临化有此偈语)。自拈右丞诗,悟已彻三昧。空明水云气,吐纳入肝肺。一朝解脱去,天地在形内。霖雨施未竟,江河流不废。呜呼图中人,留此遗志爱。”⑧
  贺长龄,字耦耕,号耐庵,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道光四年至五年(1824-1825年)任江苏按察使,在此期间认识俞德渊。道光七年至十年(1827-1830年)任江宁布政使。俞德渊为江宁知府。他任两淮盐运使后,与贺长龄通信频繁。有《呈贺耦耕师》《复贺耦耕师书》《再呈贺耦耕师》等。在做官上,两人互相引以为助,“调江宁,余实引以为助。盖后先其事者数年,凡用人行政,必以咨君,数言辄定”。贺长龄对俞德渊了解甚深,曾对故相国蒋攸铦、两江总督陶澍言:“余以君以经世大略,吴中凋敝极矣,非得君抚绥不可。”可见两人关系甚笃,私交颇深。贺长龄言:“陶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不谓边陲乃有此人物。”
  道光六年(1826年),梁章钜调任江苏布政使,此后便与俞德渊结成朋友之宜。“都转屡不得其人,(陶澍)手书令余切实举荐,余即以陶泉应。”他极力推崇俞德渊,原因在于“盖陶泉令长洲、守苏州,实心实政,皆余所目击”,两人交往甚深,感情甚厚。俞德渊病故时,梁章钜在任甘肃布政使,受俞德渊孤子俞葆素之请,撰写挽联一副曰:“殚心力以报所知,一代长才出甘陇;处脂膏而不自润,千秋遗爱满邗江。”⑨
  祁寯藻,字淳甫,号春圃,山西寿阳县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二十四年(1819年)与俞德渊一同散馆,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两人之间有一定的交往。牛树梅⑩给其恩师祁寯藻的信中说到:“惟谨志夫子训述俞陶泉之言:‘少科派,勤听断’六字。”⑪足见祁寯藻对俞德渊的赏识。
  陆言,字有章,号心兰,浙江钱塘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道光十年至十一年(1830-1831年)任江宁布政使。俞德渊向其坦言:“抵扬以来已逾匝月。日行稿件纷至沓来,皆素所未经。每看一稿即调一卷,反复推详尚多茫然未解。且幕中均系生手,无一谙习之人。致公事益觉拮据。又衙门积弊权在吏书,稍不经心,弊混即由此起。若欲条分缕晰,又苦于索解无从。似此竭蹶之形,如驱驽马上千里之坂,其颠踬困败可计日而待耳!至盐务大局有无转机,目下尚难预料。”⑫向其诉说上任以来的经历。
  科举同年
  吴其浚,河南固始人,同俞德渊为同年进士。他为俞德渊的三弟俞德源撰写《鉴塘公墓志铭》:“予于同年友平罗俞都转为莫逆交,其令长洲时,予一再过其官舍款洽甚至,因得见其弟鉴塘。”⑬
  裕谦,原名裕泰。在《默斋公牍》中有《寄裕鲁珊同年》一文,主要探讨为官的问题。再闻楚北传言,称阁下有胆有识,风骨棱棱,此语节相早知之,极为称赏。渊再三诵说,钦佩实深,顾有一言窃思奉质。秉正嫉邪固吾人之本性。藏锋敛锷亦处世之微权。昔韩魏公务容小人,善恶黑白不大分明,故忌之者少。范富欧尹尝欲分君子小人,故忌怨日至朋党亦起。宦场本属险途,近世人情尤多叵测。我辈自守宜严,不妨如乔松孤立,待人则当居和,与介之间不易大著迹象,窃愿阁下为韩公不欲其为范公也。⑭俞德渊向裕谦讲述了自己在为官时的境遇。在长洲任知县四年,随心所欲,没有顾忌,幸亏所遇到的都是君子,而没有遭受挫折。自道光五年(1825年)卸任长洲县知县后,回想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触动了危机,改号默斋来警示自己。道光八年(1828年),服阙后,又任首郡知府,想沉默却不能。去年从吕坤的《呻吟语》中摘录了几句,刻为图章,一为“浑涵不露,圭角最妙”,一为“只气盛而色浮便浅”。
  徐保字,嘉庆十二年(1807年)丁卯科副榜第11名举人,同俞德渊为同年举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第42名举人。道光八年(1828年),他同俞德渊“常于渠次过从,相得甚欢”。⑮道光十三年(1833年)九月十一日,晚上开船到了扬州,忽患疟疾,俞德渊让其在题襟馆中住下,请医生给他看病,直到二十六号才离开。
  张锦芳⑩,字文圃,清皋兰县(今榆中县)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俞德渊为张锦芳祖母的墓志铭书丹。此时俞德渊名字为“俞登渊”。⑩
  路应廷,常州府荆溪县人,嘉庆十二年(1807年)举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进士,任镇江府学教授。他因家族祭产诉讼的事情,委托俞德渊向常州府知府说情。俞德渊用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来给他解决这个问题。俞德渊认为:今以己之所不乐者施之于人,问心已觉不恕,且人之避嫌谁不如我?若亦将反其所托以矫之,则于阁下之事非徒无益,将若之何?且贵处士民眷眷于渊,情意深长,固合县如一心也。渊之所以报之者,亦应均爱同敬而后可。今若以同年之故暗中致书为之关说,父老闻之其谓我何?且与阁下对垒者非他人,乃同宗骨肉也。处人骨肉间而偏袒以求胜,此心何以自安?毋论其未必胜也,即幸而获胜,胜者喜负者必怒。设异日天假之缘重游阳羡,阁下以同年之故喜而迎之,贵族以偏护同年之故随而詈之,当何词以自解邪!或以事须秘密,外人何由知之?夫自宁至常,书函必用驿递,公文往来经历二郡,而欺人之不知抑亦难矣,且既已宣之于口,笔之于书,而复欲欺人之,不知是与自欺,其心何异?设贵族闻之,竟执此以反诘,阁下何以自白?更何以为渊代白邪?况阁下来书有云:某与某有师生之谊夤缘关说,安知彼不曰某与某有同年之谊,夤缘关说乎?尤而效之抑有甚焉?⑱在俞德渊看来,贵族控产这件事情的是非问题很难判断。古代祭产的设置就是为了使家族和睦。如果因为祭产的问题以致诉讼不休,已经失去了家族和睦的本意。常州知府赵公意主调停,一片苦心,不是强词夺理。同时也强调,平时佩服路应廷德业纯粹,心气和平,不要随俗流之见。
  路德,字闰生,陕西周至县人,嘉庆十二年(1807年)丁卯科举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在俞德渊病故后,俞德洵和俞思益邀请他为俞德渊作一篇传,他认为:“时江苏巡抚侯官林公已为君作墓志铭;贵州巡抚善化贺公谓犹未尽作言行补遗。余读之再四,凡余所欲言者二公既言之矣,余复何言?欲别采轶事广二公所略!”,并把俞德渊生前的公牍辑录起来,成《默斋公牍》两卷。他把《默斋公牍》的价值同王守仁的《集列》、于成龙的《政书》、邓其文⑩的《牧瓯纪略》、赵弘恩的《玉华堂集》相比较,认为俞德渊的文章“今以君之公牍质之数公,殆如栌、梨、橘、柚,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者乎”⑳。这对于研究俞德渊的历史价值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在《默斋公牍》中,路德在每篇公牍之后都要做一评语,对俞德渊的为政才能极为佩服。
  董基诚,顺天府大兴县人,与俞德渊为同年进士,同为庶吉士。在《赠费耕亭知府河南序》一文中,他提到自己尝作四句话的箴言:“澹泊以养生,静默以养气,和厚以养福,简重以养威。”㉑俞德渊给它的评价为“是固足以求道矣。虽然,犹未至也”。路德在给《默斋公牍》评语中这样写道:“一曰诚,一曰默,一曰柔;以诚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以愚,用默以讷,用柔以拙。凡三十三字,昔人之格言与抑。君自书所见为座右箴。与此可以知君学矣。”㉒董基诚与俞德渊所求的都是做官就作循吏,生活要与为政结合起来,以柔为政,切忌暴躁。
  吴坦,江宁府江宁县人,与俞德渊为同榜进士,同为翰林,两人虽有交往,交往不深。在他死后,时任江宁知府的俞德渊,拿千金来抚恤他的家人。
  为官同僚
  谢元淮,字钧绪,号默卿,湖北松滋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任荆溪县典史,同俞德渊合作愉快,并称赞他政绩斐然,作诗祝贺,诗作《赠俞陶泉明府德渊》曰:“哲人综群才,用世无畦畛。朝籍金闺谚,夕简花县尹。橐笔谢藻翰,鸣琴亲簿领。暂戢瀛洲翼,翻为斯民幸。幸君溥仁风,一为除苛猛。”又曰:“荆溪古阳羡,僻在山水隅。风土旧淳朴,刁顽近颇渝。君来划积弊,反淳溯厥初。悬镜察奸恶,履冰兢吏胥。片言折纷难,讼庭日清虚。”再曰:“离墨南复南,万山相结纽。中有五六人,大类若耶叟。共言数月来,安静到鸡狗。赖我使君贤,颂扬不容口。子亦慕廉洁,因之励夙守。”还曰:“谁云俗难化,感应速草风。一言发至理,万众生欢容。盘错利器别,昔尔今亦同。安得亲民吏,一一皆如公。愿做有脚春,煦育周寰中㉓”。谢元淮善于写诗,著《养默山房诗稿》三十二卷。他想让俞德渊为其诗稿作序,俞德渊看了之后,大为欣赏,“其人谦恪而温文,听其言醰醰有味,时固己心倾之,然初不意其能诗也。既默卿出所作见示,因并索观其全集,则体裁繁富,众妙毕臻,如游琳宫而观海,藏璀璨离奇,目不给赏,而灵思浚发,皆能自出机杼,成一家言。卓乎入古作者之室,然后知默卿固深于诗者”㉔,而后对其尤为尊重,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谢元淮调补邳州,俞德渊同黄中理、杨敷、黄萼荣在董珊深柳堂为其送行。㉕谢元淮还写诗两首,来和俞德渊告别。如《留别陶泉大令》:“曾住瀛洲近日边,溪山何幸主高贤。五官并用追刘穆,三绝多才比郑虔。争戴使君如父母,转称僚吏亦神仙。陶山雅化陶泉继,共道临津有二天(荆邑自唐陶山廉访后,称神明者,府君一人尔)。频年落拓寄江东,门第乌衣愧旧风。薄宦不妨如画饼,浮生无计任飘蓬。竟容司马称方外,真觉斯民在镜中。我是仲平心铁石,临岐洒泪拜庞公。”㉖又如《荆溪呈陶泉大令》:“离情离思逐春生,倚棹重来蝦虎城。一剑飘零寻旧约,四郊讴詠听新声。冰溶浅渚鸥知暖,路人深林鸟不惊。惟有五云溪水洁,澄澄长似宰官清。”㉗
  魏邦鲁,湖南宝庆府人,嘉庆时署荆溪县张渚司巡检,以勤廉为俞德渊所赏识,凡是张渚的诉讼之事,皆让他处理,足见对他的信任。
  魏源,魏鲁邦之子,同俞德渊为挚友,共同帮助陶澍、林则徐等人办理东南三大政。在魏源为两淮盐运使王凤生所撰的墓志铭中写道:“今天子御极以来,江、浙知名吏,以平罗俞君、婺源王君称最。”㉘俞君指俞德渊,王君指王凤生,魏源对俞德渊是很欣赏的。
  邹锡淳,曾任江苏淮海道,和俞德渊一起为淮北票盐的改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道光十二年(1832年),两人共赴苏北,查勘苏北的三个盐场。梁章钜和邹锡淳探讨两淮盐运使谁最贤能,梁章钜认为李柜轩㉙为第一,邹锡淳则说:“秬轩之清操亮节,诚不可阶。然有守而兼有为者,终推平罗俞陶泉德渊一人而已”,可见对这位同僚的评价之高。在俞德渊死后,他作挽联一副,来纪念这位好友:“敬以持己,恕以接物,㉚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生不交利,死不属子,㉛九京可作,舍公其谁与归。”
  姚莹,字石甫,号明叔,安徽桐城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俞德渊的老部下,在他病危时,向陶澍极力推荐时任淮南监掣同知的姚莹暂时署理两淮盐运使,“盖姚丞才品既可信任,且盐务监掣同知代理运司历有成案,既于事体较顺。至署中住屋及办事幕友亦难轻易挪动,只可拼凑同居。姚丞为人谨重或不动,大有更张于渊,私计亦便用敢冒昧渎陈,伏祈裁酌”。㉜在其死后,署理两淮盐运使,并撰写《俞陶泉都转》一文,主要记载了俞德渊在道光十年(1830年)所提出的盐政改革措施。
  平翰,字岳生,号樾峰,浙江山阴人,监生。道光五年(1825年)、六年(1826年)与俞德渊同办海运,齐心协力。在俞德渊死后,平翰作联一副:“至性至情,得天者厚;实心实政,感人也深。”
  王凤生,字竹屿,安徽婺源人。道光九年(1829年),在蒋攸铦的力荐下,署理两淮盐运使。他与俞德渊为好友,“自兹以往幸望坦怀相示,道义之契能有几人。金石可渝,此心不可易也”,可见关系密切。俞德渊任职两淮后,自感压力很大,纲盐始终不能畅销。“第恐求去不能,留亦无策,长此日月将安所穷?”,但是他也明白,“弟揣时夺势,逆知宫保必不放手”,陶澍不会放手让他离任的。
  张作楠,族名兆敏,字公颖,后改字让之,号丹邨。浙江金华人。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历任处州府教授、阳湖县知县、太仓州知州、徐州府知府。他在任阳湖县知县时,与俞德渊结识,“嘉庆己卯(1819年),楠与俞陶泉定交昆陵(常州府)。其时楠宰阳湖,陶泉宰荆溪”。㉝道光三年(1823年),张作楠的母亲七十寿辰,俞德渊作文祝寿。道光四年(1824年),俞德渊之母赫太淑人七十寿辰,张作楠也作文祝寿。两人相互劝诫要做一名清廉官员。道光十四年(1834年),俞德渊作《致前徐州守张丹邨》,向张作楠诉说盐务的疲敝之势。
  钱兆麟㉞,字伯仁,直隶清苑(今保定市清苑县)人,著有《半隐堂诗集》。俞德渊任长洲知县时,他为县丞。道光五年(1825年),同俞德渊一起参加了陶澍所主持的海运,尽心尽力。《海运全竣请将在事尤为出力各员量加鼓励折》载:“长洲县丞钱兆麟、嘉定县丞姚大成、吴江县丞萧翱、江阴县巡检俞昌会。以上四员或经理度支,或查船兑米,风雨寒暑,备极辛勤,应请尽先升用。”㉟他作《哭俞陶泉(德渊)运使》:“脱迹吴门慨十年,(道光四年,余移长邑丞,公五年始由长洲令迁官)青云事业付苍天。(公由翰林出宰江南)运筹苍海吞平陆,(道光五年河决,运阻,始议海运。用沙船一千六百余艘,安抵天津,一切章程皆由公所资成)握其江淮隘甫田。(公由江宁守迁都转运)生岂长生千载恨,死而不死万人传。从今莫说唐刘晏,任钜投艰总后贤。盈廷故吏孰沾襟,放鹤亭空可碎琴。泪洒几封书外字,肠回数面坐中音。奠刍莫唱伊凉调,(公甘肃平罗人)铸像应输范蠡金。万灶生灵三楚课,补偏救弊忆良箴。”㊱
  刘肇绅,字默园,山西洪洞人。道光年间在任湖北盐法道,湖北是淮盐重要的销售地,俞德渊在《致王竹屿》言:“渊因默园四兄尚未见复。”
  地方名士
  石韫玉,字执如,号琢堂,苏州元和县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状元,授翰林院编修。俞德渊离任长洲之日,他率领全县士民以“实政在民”颜其堂。
  董国华,字琴涵,号琴南,苏州吴县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进士,官至广东嘉惠潮道。道光五年至七年(1825-1827年)丁忧在家,俞德渊于道光六年(1826年)回家之前,邀请他为自己的父母书写墓志铭。他写道:“国华与德渊为乡试同年生,先后成进士,又出宰吾郡,久有惠政。每见以志行相期朂,风宜肫然,不敢辞也。”
  陈予平,浙江山阴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他携带萧山晴川胡廷光所著《伤科汇纂》一书给俞德渊查看,让其写序。俞德渊写道:“余尝见世之业医者,其于辨药性、审脉候、分经脉、治荣卫之法,言之凿凿,所在俱有通人。至于跌扑损折、虫兽齿伤等症,变生俄顷,危在旦夕,往往束手而不能救,甚至通都大邑,求一接骨上髎起死回生之人不可得。毋乃内治之易于藏拙,而外伤难于奏功乎?抑内治诸书,古人著作已富,而外伤各条,记载未备,是以师传绝少乎。”㊲俞德渊对医学不是很熟悉,平时喜欢看《本草纲目》等书,作为旅途中应急之需。他认为此书是胡廷光“校订七载,稿经三易”而成,将来必定流传,且会永远流传下去,遂写下此序。
  吴辰,字景枢,常州府荆溪县(今常州市宜兴市)人。俞德渊任荆溪知县时,极为欣赏他的文才,“欲以名应孝廉方正举,再三辞,乃止”。㊳
  戴连城,字国琛,常州府荆溪县人。俞德渊任知县时,“夙重之”,后任两淮盐运使,把他招到幕府中,让其“校安定、梅华书院课艺”。㊴
  顾震涛,又名翰,字景澜。俞德渊赠联云:“志笃胶庠襄礼乐,功存桑梓著文章”。又为他的作品《吴门表隐》题诗一首云:“石鼓桥钟迹已无,彦先心血尽枌榆。卅年表隐书初就,乙斝丁觚铭细摹。”㊵
  潘曾沂,乾、嘉、道三朝元老潘世恩长子,苏州人。他推行区种法,“时俞陶泉太守渊,亲赴迎春所、柳仙堂,奖赏田农,插花饮酒,一时传为盛事”。

附注

注释: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道光朝上谕档·道光元年》,696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0页。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道光朝上谕档·道光八年》,1271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4页。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道光朝上谕档·道光九年》,54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④(清)吴兹修、李图纂:《平度州志·卷六·表五·国朝选举》,国家图书馆藏本,第12页。陈肇,山东平度州人,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进士,翰林院编修,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掌湖广道监察御史,巡视西城,常州府知府。⑤(清)陶澍撰:《陶文毅公全集·卷六十·诗集》,续修四库全书150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44页。⑥(民国)《当涂县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08页。黄中民,字啸琴,尚书黄钺次子。善画山水,得父遗法。由诸生誊录议叙,授草堰场大使,抚商恤灶,捐赈水灾,兴复正心书院。道光三十年,祀江苏兴化三贤祠,俱详兴化县志。子,安谨,字子慎,通州刺史,亦以书画名。⑦魏秀梅撰:《清季职官表》,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丛刊(5),第829页。林则徐,道光三年正月七日至道光四年八月二十日在任江苏按察使。俞德渊于道光二年六月就任长洲县知县。俞德渊不可能被林则徐提拔为长洲县知县。陶澍的《祭俞陶泉都转文》记载有误。⑧(清)林则徐撰:《左云山房诗钞·卷五·二》,续修四库全书151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19页。⑨(清)梁章钜撰:《浪迹丛谈·卷三·俞陶泉都转》,续修四库全书117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44页。⑩(民国)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四百七十九·列传二百六十六·循吏四》,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3069页。牛树梅,字雪樵,号省斋,甘肃通渭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授四川彰明知县,以不扰为治。擢茂州直隶州知州,寻署宁远知府。同治元年,四川总督骆秉章复荐之,擢授四川按察使。⑩(清)牛树梅撰:《省斋全集·卷八·杂札·禀祁实圃夫子》,西北文学文献第11卷,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版,第450页。⑩(清)俞德渊著、路德辑:《默斋公牍·卷上·复陆心兰方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道光二十年平罗留馀堂刻本。⑩(清)俞思益撰:《宁夏俞氏族谱·鉴塘公墓志铭》第二条,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同治七年手抄本。⑩(清)俞德渊著、路德辑:《默斋公牍·卷上·寄裕鲁珊同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道光二十年平罗留馀堂刻本。⑩(清)徐保字撰:《阮邻自定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139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第169页。⑯魏荣邦主编:《皋兰人物传略》,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3页。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乡试中举,名列第一。历任清水县训导、华州学正、平凉县教谕,后升任凉州府教授。学规严肃,一丝不苟,凡诸生行为失检者,批评教训,从不宽免,但从未以喜怒摒弃一个学子,故所到之处,皆受尊敬爱戴。回归故里后,倡修青城书院,并为之主讲,培养成就不少人才。其子良弼,增生,能弹琴,工吟咏,著有《竹石山房诗抄》。⑩《兰州古今碑刻·张太君孺人墓志铭》,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一辑,204页,碑文楷书,共11行,满行40字。碑宽0.76米,高2.26米,厚12厘米。碑上端中心有“谟承燕翼”四个隶书字,旁边阴刻二龙戏珠图案。该碑原在榆中县青城镇麋鹿沟吴家湾张家坟院,1987年移运乡文化站。⑩(清)俞德渊著、路德辑:《默斋公牍·卷上·致同年某公》,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道光二十年平罗留馀堂刻本。⑲邓其文,号次庐,江西崇仁县四都人(明清地方实行都里制,四都又称为嘉会都。《康熙瓯宁县志》中有知县事宝水邓其文,崇仁县有宝塘河,古称河为水,故其自称宝水人),监生。幼落魄,以艺自营,然立志不羁,酷耽书史。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建宁府志》卷十八第243页职官作康熙二十五年)例授福建省瓯宁知县,瓯瘠甚,自海氛蹂躏,继以藩逆倡乱,田尽荒芜,豪强兼并。蠧书诡洒,里长勒甲,种种弊生。次庐循行乡里,厘剔一清,又移学宫,建书院,置学田,葺城垣,广仓储,成桥梁,设义垄,创志乘。著有《牧瓯纪略》十二卷。考满,擢主事,民立去思碑。旋以浙江嘉兴知府致仕归。今子孙不详,迁寓。(《崇仁县志》卷八·宦业)。⑩(清)俞德渊著、路德辑:《默斋公牍·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道光二十年平罗留馀堂刻本。㉑(清)盛康辑:《皇朝经世文续编·卷二十四·吏治七·守令上》,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一辑831~840,台湾文海出版社,1972年版,第2507页。㉒(清)俞德渊著、路德辑:《默斋公牍·致潘太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道光二十年平罗留馀堂刻本。㉓(清)谢元淮撰:《养默山房诗稿·卷十一》,续修四库全书151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75页。⑩(清)谢元淮撰:《养默山房诗稿·俞序》,续修四库全书151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04页。㉕刘崇德、刘超《谢元淮年表》,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0),第18页。㉖(清)谢元淮撰:《养默山房诗稿·卷十一》,续修四库全书151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79页。㉗(清)谢元淮撰:《养默山房诗稿·卷十二》,续修四库全书151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㉘(清)魏源撰:《古微堂内集·卷四·两淮都转盐运使婺源王君墓表》,魏源全集第十二册,岳麓书社,2005年版,第261页。㉙(清)英杰修、晏端书纂:《续纂扬州府志·卷八·名宦》,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版,第436页。李龠通,字钜香,直隶高阳人。进士,官部曹。道光二十三年授两淮盐运使。居官廉慎自持,剔弊厘奸,纪纲严肃。在任六年,始终如一,商灶感颂不衰,后升浙江按察使,卒祀浙江名宦祠。⑩(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第三册·卷四十二·论语二十四·颜渊篇下》,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75页。原文为李时可文“仲弓问仁,孔子告之以‘出门如见大宾’云云。伊川只说作敬,先生便说‘敬以持己,恕以及物’。看来须如此说,方全。”㉛(清)孙希旦撰:《十三经清人注疏·礼记集解·卷十一·檀弓下第四之二》,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304页。㉜(清)俞德渊著、路德辑:《默斋公牍·卷上·呈护制军林少穆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道光二十年平罗留馀堂刻本。㉝高朝富:《张作楠诗文整理研究》,浙江师范大学2012届硕士毕业论文,第124页。⑩(清)阮本焱等修:《阜宁县志·卷八·仕绩》,国家图书馆藏本,第7页。钱兆麟,字伯仁,直隶清苑县人。廪生,挑取誊录。道光中三任于兹,操守清峻如一辙。每公出,日啖炊饼数枚,于民不稍扰。禁约丁役,宅门以内无外交,勤于课士,仁以爱民,时有杜母之目。阜邑滨海,升科后,有碱卤,一款五年一勘丈,大为民累,兆麟勘其不能成熟者,详请免丈,滩户便之。著有《蚕桑杂记》《劝民兴蚕利》。大府荐卓异。书法宗北魏,当时拱璧珍之。时瓜生并蒂,麦秀双岐。邑人刘其清歌纪其瑞。㉟(清)陶澍撰:《陶云汀先生奏疏·卷十四·抚苏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44页。㊱(清)钱兆麟撰:《半隐堂诗集》,道光年间刊本。㊲(清)胡廷光著:《伤科汇纂·俞序》,续修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103页。㊳(清)吴景墙修:《宜兴荆溪县志·卷八·人物·儒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版,第970~971页。㊴(清)吴景墙修:《宜兴荆溪县志·卷八·人物·儒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4年版,第974页。⑩(清)顾震涛撰、甘兰经等点校《吴门表隐·诗》,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2页。

知识出处

默斋拾遗

《默斋拾遗》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乾隆九年有明确记载开始,上溯至事件肇发年代,下限至213年12月31日对俞德渊研究的史料和所撰稿件,书中对文言文进行了标点、断句、分段,全部采用简化字,并对原稿跌生僻字、古地名以及有重要影响历史人物等作了注释。

阅读

相关人物

吕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