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德渊的家世与科举之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默斋拾遗》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10000095
颗粒名称: 俞德渊的家世与科举之路
分类号: K81
页数: 6
页码: 447-4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俞德渊的家世情况和科举之路。
关键词: 俞德渊 传记

内容

俞德渊的家世
  (一)先祖
  平罗俞氏原是安徽无为州(今芜湖市无为县)望族,其祖上在明朝宦游到宁夏,后著籍于此,居住在宁夏县镇河堡(今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宁夏府城西门外有宦游祖墓,“唐渠坝下张宅后葬坟九冢,每年清明节前,族人前往祭扫,相传即安徽宦游之祖墓”。①至俞德渊的父亲俞世隆,因在平罗经商,距宁夏府城百余里,为了方便照顾年迈的后母杜氏,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从镇河堡迁移到平罗县东乡正闸堡(今头闸镇正闸村)。②
  俞氏家族的族谱历来本有修撰,可惜年代久远,“乃一厄于水,再厄于兵燹,其卷帙悉荡没无存”。同治年间,俞思益修成《宁夏俞氏族谱》,族谱中所记为七世。一世祖俞天申,为俞德渊的曾祖父,“笃行好善,多隐德”,貤封中议大夫。妣氏姬、李、朱,貤封太淑人。③二世祖俞灏,号百川,为俞德渊的祖父,“经术淹通,潜德未显”,敕赠儒林郎,诰封中议大夫,两淮盐运使司盐运使,前翰林院庶吉士。妣氏任、怡、杜、达,敕赠太安人,诰赠太淑人。三世祖俞世隆,号盛初,为俞德渊的父亲。早年读书聪颖,迫于生计,放弃了读书求功名,“服贾于平罗”,经商时颇具儒者风范,平易不欺,信守承诺,“尤能择交游,重然诺,介介取予之间”。嘉庆十五年(1810年),赴宁夏县镇河堡祖籍议祭田租,冬十月三十日病故于张镇堡大女儿家。先娶唐氏,育有一女,适宁夏县张镇堡王姓。继娶赫氏,育有五男二女。五男分别为德涵、德渊、德源、德洵、德清。二女,一适平罗县东永惠堡庄杰,一适平罗县惠北堡
  吕超近照廪贡生候选训导、署阶州学正、成县训导张忞。赫氏对俞氏家族的崛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逮事后姑,成先生之孝,抚前室女有恩,督诸子能不为姑息。爱恒,深夜缝纫佐读。偶岁歉,率诸子藿食,而将先熟之麦炊以饭夫。德渊既贵,仍蔬布,且不就养,而岁遣他子至治所察吏状。尝曰:‘爱民本廉俭,吾不忍以甘旨累,且克供尔职,在远尤朝夕也’。德渊孑身在官,清而勤,秉慈诫云”。道光五年(1825年),其母赫太淑人病故。道光六年(1826年),俞德渊离任丁忧之际,邀请林则徐作《挽俞陶泉德渊母》曰:“绩室训尤存,诰晋五花,有子贤声称众母;循陔归未得,吟伤寸草,同余遗憾泣终天。”④俞德渊邀请苏州府乡绅董国华为其父母撰写的墓志铭文为:“躬修儒行,隐于市廛,厥德未宣。既孝既慈,克承其先,用昌于后。昆俪有名,淑贵而能贫。敷化之原,贞书石懿,以垂勿谖,以埋于吉阡。”⑤
  (二)同辈
  俞天申、俞灏二代皆是独子,到了俞世隆的时候,“盛初公始有丈夫子五人”,家族从此开始兴旺。
  俞德涵,俞世隆长子,号静庵,“性直心慈,家贫废学,贸易西域,借谋余利,以养亲辛苦备”,诰封中议大夫。道光五年(1825年)秋,甘肃省饬令各州、县劝捐义粮。内正闸堡俞德涵捐粮两百石,为全县之首,“无一粒勒索百姓,无一毫假手胥吏”⑥。
  俞德源,俞世隆三子,字子静,号鉴塘,“天性浑厚,忠直无私,俞德渊尤友爱之”。平生以没有读书为遗憾,“于是专心向学,文理咸通,士大夫乐与交游,称之为有道君子,非虚誉也”。诰赠奉政大夫,晋赠朝议大夫。嘉庆十七年(1812年),俞德渊在兰州期间患了风痹症,他冒风雪疾行,躬视汤药者数月。次女嫁给平罗县惠北堡候选训导张忞第四子,壬戌科(同治元年)进士张尔遴。
  俞德洵,俞世隆四子,号少泉,宁夏县廪贡生,候选教谕,“天资明敏,事赫太淑人恪尽孝道,因多病废举业”。因侄子思益赠奉政大夫。嘉庆二十年(1815年),在交济堡胡家庙设学馆一座。俞德渊为官后,他帮助其料理家务。
  俞德清,俞世隆五子,号少隐,太学生,“秉性直朴,持理家务,勤慎耐劳”。因侄子思益貤赠奉政大夫。道光十七年(1837年),他用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及地方盐务同僚、盐商公送奠金共银六万两,从中提银五千两修建俞氏宗祠。
  安氏,俞德渊之妻,平罗县红岗堡处士安金鳌长女,“秉性敦厚,不尚浮华,人皆贤之”。在扬州期间,受俞德渊的影响,她在官署内一直穿粗布衣服,扬州的奢华之风为之一变。
  (三)子侄
  在俞德渊的子侄中,有很多出众者。
  俞思晋,俞德涵子,字接三,号晓帆,平罗县恩贡生,“为人耿介,寡交游,奋志读书,应乡试屡荐未售,设馆授徒,循循善诱”。他的儿子俞光显考中举人,皆是他的教育之功。
  俞思履,俞德渊次子,官名葆素,字梅生,廪贡生,“性直朴,读书聪颖”。援例捐工部虞衡司额外主事,在部行走。
  俞思益,俞德源长子,字集生,号仰伯,宁夏县廪贡生,跟随平罗县宋西樵、武威张景潞学习。在俞德渊之后,对俞氏家族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历任广东粤海关粤盈库大使,代理乳源、从化县事,补授陵水县知县,奏委督办潮州新关税务。因军功钦加知府衔,诰授朝议大夫。他完成了俞德渊平生未尽之事业,撰成《宁夏俞氏族谱》。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代理广州府从化县事,有某某两姓互争田亩一案,数十年没有解决,他亲自前往查勘,“断以居中:‘沿插右者,则属某姓;左者属某姓,中让一路所以画疆界,亦以便往来,若是公平?’语未毕,欢声雷动,案遂以结”。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会同英国人李泰国督办潮州新关税务。十二月督办汕头新关税务。同治元年(1862年),澄海、潮阳、揭阳三县的土匪勾结海阳、饶平两县的土匪盗取汕头海关银库白银七万余两,俞思益“通禀檄饬严办,旋经赃贼全获,各匪乡经此番惩创,始知国课攸关,不敢再萌他志矣!”。同治六年(1867年),因三、四两年太平军袭扰闽粤,奉上谕加知府衔。俞思益是继俞德渊之后,俞氏家族中官位最高之人。
  安宜人,俞思益之妻。在平罗老家,事姑教子,经纪家务。她教育子女有法度,“内慈外严,闺门整肃,三姑六婆不准入室。虽古人齐家不越于此,亲戚本族伯叔诸姑无人不爱敬焉”!平生喜欢做善事,“有同乡张时斋,广东候补州判知陵水县事卒于官,妻妾相继死,遗一子,年甫四龄,无所依赖,宜人抚育之如己出,现十二岁,视宜人如生母,竟忘其为张姓子;又有儋州吏目姻亲韩小楼夫妻均故,遗二女,不能归,亦育之如己女”。咸丰九年(1859年),在平罗病故,俞思益借用宋代礼部侍郎袁燮先生为其妻边夫人所书圹志:“夫有美而弗书不仁也,书之而溢美不信也!摭其平生大略据实以书,义所当然非私也。”⑦来褒扬他的发妻。
  俞思谦,俞德源三子,官名寿祺,字虚谷、季梅,号季眉、考叔。平罗县廪贡生,援例捐内阁候补中书⑧。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科举人,中式第62名。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进士,会试中式第81名,覆试三等第37名,殿试二甲第97名,朝考第二等第86名,钦点主事签分户部。⑨官至江西宜黄县知县,所在有政声。⑩俞氏家族的第二位进士,对俞氏家族的影响甚微。
  俞思恒,字立甫、子久,平罗县庠生。军功保举五品衔,分发试用知县,并赏戴花翎。“曾任广西岑溪、永淳等县知县,治术廉平,称最焉。”⑪
  (四)孙辈
  俞光显,俞思晋长子,字微之,号梦江。平罗县廪生,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拔贡,本科举人。壬戌科会试荐卷,读书有大志。
  俞光昱,俞思震长子,俞德渊长孙,号丽堂。平罗县廪贡生。战乱守城出力,奉旨赏给六品蓝翎,敕封承德郎。其妻赵氏,为宁夏县镇河堡勇略将军、世袭一等伯、(讳)良栋赵襄忠公六世孙邑乡绅(讳)其楷之次女。
  俞氏家族的辉煌在同治年间遭受重创。俞德涵的妻子胡氏,在战乱中目睹其二子、一媳、一孙男、一孙女被害,悲痛抱病而亡。俞葆素在战乱中,举办团练忧虑过度呕血而亡。俞思晋、俞思丰、俞思升俱在籍殉难。
  俞德渊的科举之路
  俞氏家族的科举之路,充满艰辛和坎坷。俞灏对于经学把握得很好,功底扎实,可惜没有入仕。俞世隆在年幼的时候,家庭困顿,后弃儒从商。俞氏家族的科举梦想在俞德渊的身上得到实现。
  俞德渊能够考中进士,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关系密切。俞世隆把登科入仕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对于诸子严格要求,让他们学习揖让之礼,在每天的学习结束后,对他们严加考课,合格后方能吃饭。虽然贫困的生活困扰着他,但家族中耕读传家的氛围浓厚。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家住镇河堡的族兄俞登瀛⑫中丁酉科举人,仕至陕西神木县教谕,开俞氏登科入仕的先例,族兄的入仕高中,对俞德渊的一生影响甚巨。
  俞德渊9岁进入头闸关帝庙私塾,“嗜读甚勤”,师从赵先生和聂先生。16岁时,学问大有长进。其父经商所获不多,家中生活甚为贫苦。为了凑足参加县试的费用,不得已“折屋材为试资”,没有考中。俞德渊更加勤奋了,“愈勉于学家亦愈贫,旦起拾菌壅田。始入塾,饔飧不继,忍饥而读。夜无膏油,则烛香默诵,以九烛为限。邻有垦地者,天甫明已闻府君读书声也”。他的母亲赫氏靠做针线活给他交纳私塾的学费。他虽然一心向学,家庭的贫困却让俞德渊19岁时才入县学,时为嘉庆二年(1797年)。他成为县学生员后,虽有生活补助,仍不足以维持生计,便外出授徒,贴补家用。嘉庆五年(1800年),试优等食饩。
  嘉庆十年(1805年),杭州人王楚堂任平罗知县,兴师重教,对贫困的士子尤为关心,俞德渊的举业才有了转机。他同情俞德渊家境的贫寒,又特别欣赏他的文才,资助他去西安参加乡试,“一试而捷”。嘉庆十二年(1807年),王楚堂“月为之课,有马生光祖、俞生登渊为能文士。七月举宾兴礼,赴乡闱者十八人。是年应科举者较盛,榜发,俞生登渊得中,实为一县人文之冠”,可见王楚堂对俞德渊才气的欣赏。⑬他在29岁时中丁卯科第60名举人。座师官为福建道监察御史、后官至贵州巡抚的河南商城人程国仁,翰林院检讨、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四川华阳县卓秉恬。
  嘉庆十三年(1808年)、十四年(1809年),俞德渊两次参加会试,皆被黜。他的父亲命其在北京跟随绍兴籍翰林瞿昂(字子皋)学习深造。嘉庆十五年(1810年)冬,俞世隆病故。嘉庆十六年(1811年),俞德渊回家守制。受狄道州知州赵宜暄邀请,在其家设帐收徒。嘉庆十九年(1814年),受平罗知县黄廷绂邀请,主讲平罗又新书院。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再次去北京参加会试。会试中式第210名,殿试二甲第58名。会试座师为:曹振镛、戴均元、姚文田、秀堃。房师为李远烈。友人陶澍担任此次会试内监视官。五月,俞德渊参加选拔庶吉士的朝考,凭借扎实的文章功底,进入翰林院学习。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举行己卯恩科会试,本应在翰林院学习三年的俞德渊便提前散馆(毕业),保和殿朝考第二等第3名,著以知县即用,等待吏部铨选。
  俞德渊科举考试的成功,在俞氏家族内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俞德渊的侄子俞寿祺、外甥张尔遴均中进士,孙子俞光显中举人。在平罗范围内,俞氏家族崛起为一个科举家族。

附注

注释:①(清)俞思益撰:《宁夏俞氏族谱·凡例》第二条,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本,同治七年(1868年)手抄本。②(清)俞思益撰:《宁夏俞氏族谱·祠规》第二条,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藏本,同治七年手抄本。③顾廷龙主编:《清代朱卷集成·第36册》,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287页。④林则徐全集编辑委员会:《林则徐全集·六册·诗词》,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35页。⑤(清)徐保字编:《平罗纪略》,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第51卷,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版,第545-546页。⑥(清)徐保字编:《平罗纪略》,西北稀见方志文献第51卷,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版,第524页。⑦(清)俞思益撰:《宁夏俞氏族谱·集生年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本,同治七年(1868年)手抄本。⑧台湾“中央历史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阁大库档案·汉票签》,登录号164968-001。同治十一(1872年)年2月6日,移付典籍厅,本处候补中书俞寿祺,于同治四年(1865年)九月初九日,到阁行走,七年五月二十二日丁忧,九年闰十月二十八日服阙到阁,今因资斧不给,不克进署当差,呈请给假出京就近措办。⑨顾廷龙主编:《清代朱卷集成·第36册》,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294页。⑩(清)升允等修、安维峻等纂:《甘肃新通志卷六十八·人物志·群才三》,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版,第430页。⑪同上。《宁夏俞氏族谱》作“军功,六品顶戴”,《甘肃新通志》作“思恒,由孝廉方正任知县”。⑩《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第四册》载:俞登渊,改名德渊。《平罗纪略》载:举人,俞登瀛,乾隆丁酉科,即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官神木县教谕。俞德渊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迁移到平罗县,俞登瀛于乾隆四十二年中举。一为登渊,一为登瀛,绝非偶然,可能为一个家族,具体情况不详,待考。⑩(清)王楚堂撰:《云翁自订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31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第589页。

知识出处

默斋拾遗

《默斋拾遗》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乾隆九年有明确记载开始,上溯至事件肇发年代,下限至213年12月31日对俞德渊研究的史料和所撰稿件,书中对文言文进行了标点、断句、分段,全部采用简化字,并对原稿跌生僻字、古地名以及有重要影响历史人物等作了注释。

阅读

相关人物

吕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