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德渊墓葬的毁坏和修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默斋拾遗》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10000093
颗粒名称: 俞德渊墓葬的毁坏和修缮
分类号: K928.76
页数: 5
页码: 440-4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俞德渊墓葬被破坏的过程以及对俞德渊墓葬重新修缮的情况。
关键词: 俞德渊 墓葬 修建

内容

亲历俞德渊墓葬破坏过程
  秋高气爽,风和日丽。2012年10月11日上午,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庄严而肃穆地瞻仰了修葺一新的“俞德渊翰林之墓”。这次修葺工程,从筹备策划到出资修缮,全部由宁夏金顺集团公司董事长哈学忠先生负责完成。我作为当年亲眼目睹俞德渊墓葬遭受严重破坏的见证人之一,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参加了这次的开工和竣工仪式,有幸再一次瞻仰了俞德渊翰林墓。亲临现场见到荒草中裸露的坟冢,勾起了我无限的惆怅,决定将那段让人难以忘却的记忆留给读者。
  (一)奔向神秘的地方
  1967年是“文化大革命”灾难席卷全国的第二年。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那是一段令人心酸的记忆。记得那年仲秋的一天,灰蒙蒙的太阳从乌云密布的天空中拨开一道缝隙,睁开眼睛犹豫地望着苍茫大地。一个炸雷般的传言顿时引起了社会上许多人的关注和好奇:听说头闸正在挖古墓。在百无聊赖的闲逛中,我们几位“停课闹革命”的同学,受知情人俞姓同学的鼓动,找来了几辆破自行车,连捎带驮沿着坑洼不平的乡村土路,一块儿向那个神秘的地方奔去。
  我们几个同学累得气喘吁吁,一个个被搞得灰头土脸,看着很狼狈。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忽然,那位姓俞的同学喊道:“快到了!”只见远处围着一群人,人群中还不时地翻飞着泥土。但见一队快步如飞的红卫兵气势汹汹地来到现场,惊得人群让开一条通道,此时各种动作戞然而止。仰望天空,一团乌云从头顶飘过,此时正是下午四点多钟,但好像夜幕马上就要降临一样,透过夹着腐土气味的地脉,我看到了一张张沧桑凝重的脸颊,气氛死一般地寂静。
  (二)惨不忍睹的毁墓场景
  忽然,人群中有一位老者胆怯地向我那位姓俞的同学吆喝道:“敦子(乳名)!你咋也来啦?”还没等敦子吱声,旁边有人不耐烦地说:“干你们的!他来了又能咋样!?”这时,另一位成年男人鼓足了勇气,半带讥讽地说:“红卫兵小将!你们看!我们这也是‘破四旧、立四新’呢!自家人革自家人的命,我们也是造反派!”另一位同学说:“那你们就挖呀!停着干什么?!”于是,那些为了落个好表现的人们在红卫兵面前又挥舞起膀子掘开了。
  有人喊道:“挖开啦!挖开啦!”只见在那阴暗潮湿的土堆面前,有一个被一堵青砖墙包箍的坟罩露出了地面。有人喊“砸烂它!”有人说“撬开它!”就这样,随着洋镐和铁锹的舞动,各种动作都派上了用场。不一会儿工夫,被青砖包箍的坟罩变为碎块,一块块飞溅、破落。“轰”的一声,位于东北边的一堵墙应声倒下了!一具黄褐色的棺椁顶暴露在人们的视线里。紧接着,西南边那堵墙也倒了!有人急不可待地喊起来:“打开!打开!看看是什么货色!”也有人窃窃私语,半遮住脸不敢正视。
  不知是谁先动了第一镐,紧接着就是一阵“咚咚咚”的响声,简直把人的心都敲碎了。木屑一块块地飞溅,小洞逐渐被扩大。只听“吱”的一声,一大块棺木躺下了。有一个气团带着一股霉腐味,从黝黑的棺木中喷射出来,向空气中弥漫,人群迅即散开了。有几个人脚下不稳,一不小心跌坐在了土堆旁边。紧接着,有人从棺材中将一包包浅褐色的草纸包掏了出来,扔在了土堆旁边,人们一个个屏住呼吸,惊诧地瞪着这些大纸包,却不知道里面包的是什么东西。这时,棺木两头也透光了,有人在叫嚷:“拉出来!拉出来!砸烂他的狗头!”空气顿时凝结了,没有人敢伸第一把手。去的同学也都傻呆了,谁也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这时,一个青壮年小伙子大胆地说:“我们要向红卫兵学习,将革命进行到底,来!都上!”于是有几名大汉开始动手了。
  人们簇拥着连拉带抬,从棺材顶部的另一端将一具彩色尸体弄了出来,摆在了光天化日之下。人们顿时惊呆了!但见这具历经一百多年的尸体完好无损,头戴大红顶戴官帽,身穿紫色的盘云图案官袍,腰间斜挎着金色玉带,一串黄红色的玉珠堆在胸前,小腿和双脚被白色的缎袜包裹着,只是鞋子不见了。这时,乌云挤开了一条细缝,一束刺眼的阳光射在了墓地上,彩色尸体发出了阴暗的蓝光,把前面人的脸颊映得森绿。一位学生说:“这个人不简单呀!珠光宝气的!一定是个大官儿!”一位老者连忙应声附和道:“是的!他是我们这里最大的官儿,是清朝的翰林!他叫俞德渊!”那个同学又问:“什么是翰林?”老者说:“就是皇上的老师呗!相当于国家的大官!”同学又说:“这么大的官你们怎么也敢掘墓呢?”众不作声,面面相觑。
  为了更清楚地看到真相,我们几个同学又向前靠近了一些距离。但见墓主人的那张脸像皱折了的牛皮纸一样,紧贴在骨壳上,眼睛塌陷,鼻子和嘴巴干瘪无形。整个神情既恐惧又慈静,既惊诧又愤疑。有人议论说:“一百多年了,尸体咋还完整无损?真是神人呐!”懂点防腐知识的人说:“这都是刚才掏出来的草纸包里的灯芯草起了作用,它们有防腐的用途!”我不敢再往下看,于是吆喝着几位同学赶紧走开了。
  (三)难以抹去的印记
  在回家的路上,大家只顾闷着头骑车,只听见那些破自行车发出的吱呀声,谁也没有说一句话,不知都在想些什么。我的心久久未能平静:这世道怎么变成这样了?连祖先都不要了?这么大的官死了一百多年,招谁惹谁了?那些红卫兵都在干了些什么?后来听说俞翰林被暴尸几天后无法处置,家人只好抱来一堆干柴点着火焚烧,但烧了几次都烧不透,就只好连灰带骨塞进棺材推进墓穴,两头用土堵了了事。有人传言:俞翰林的冠顶翡翠、项上朝珠以及身上的玉带都被人偷走毁落他乡没有下落了。
  这是一段灰色的记忆!它使人惋惜、心悸。一代皇恩深厚的功臣,一位可尊可敬的豪祖,身前驰骋江南,留下芳名在世,遗骨流落于荒垓野外,在乱草蓬生中被显棺露冠45年之久,真是可悲可叹!现在我又亲眼看到了修葺俞德渊墓葬的竣工场景,当年留在心中的那些印记似乎抹去了许多。
  俞德渊墓修缮记
  位于平罗县头闸镇俞家庄的俞德渊翰林墓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九月修建的一座“中议大夫”墓。“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严重破坏,年久失修。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俞翰林功德,由哈学忠①先生倡议并捐资,平罗县头闸镇牵头,对该墓进行整体修缮,此项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有力支持。
  按照县领导指示,为了搞好这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工程,前期进行了深入调研、周密策划和认真筹备,经哈学忠提议,于2012年7月17日在头闸镇召开协调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赵和平②、陆波③、王华④、哈学忠、岳昌鸿⑤、罗少山⑥、朱建生⑦、王丽莉⑧、韩建兵⑨、龚福强⑩、何玉川⑪等。会议听取了陆波《关于挖掘翰林文化,弘扬中华美德,打造精品旅游项目》计划说明;赵和平介绍了多年来挖掘整理俞德渊史料的情况;哈学忠就捐资筹策修墓计划作了详细说明。会议决议由头闸镇将该工程纳入小城镇建设项目,从土地、道路、湿地开发等方面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由金顺集团公司投资完成修墓、立碑、护井、铺路等工程,计划8月底完工。周志远⑫负责撰写碑文,许宗廷⑬负责审定。会上还就挖掘翰林文化的其他事项进行了商议。
  为了认真落实会议决定,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哈学忠董事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任务分解落实到人,确定工期,严格督察。经过认真扎实的前期准备,2012年9月21日(农历八月初六)上午10点在俞翰林墓地举行了开工仪式。特邀盖贵⑩、何子江⑮、许宗廷参加了仪式。开工仪式由朱建生主持,哈学忠执行各项议程和祭奠。布图放线现场完成,原料工具就地到位。参加仪式的还有:赵和平、王华、周志远、岳昌鸿、何玉川、龚福强、哈学和、王学文、唐建全、仇建红及俞氏家族代表俞敦义、俞行学、俞行芳等40多人。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派记者进行了现场采访。
  公墓修缮工程由宁夏金顺公墓开发公司仇建红施工队负责完成施工。大型莲花座墓碑及古井和残碑围护工程由唐建全⑯负责承建。经过20多天的紧张施工,2012年10月11日(农历八月二十六)修缮翰林墓竣工仪式按时举行。这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得知佳讯的人们早在墓地等候。竣工仪式在隆重而热烈的气氛中开始,朱建生主持,鞭炮齐鸣,香火缭绕。王玉林⑩、哈学忠为墓碑献上花篮,何子江、许宗廷为墓碑揭拂。周志远宣读碑文,唐建全介绍墓碑雕制过程。市文联副主席赵和平、丁淑萍等参加竣工仪式,全体到场人员为俞德渊墓葬祭奠叩拜。
  新修缮的墓冠高2.5米,底面直径8米,全部为青砖铺盖,对墓穴前后穴道进行封闭。墓碑及莲花座、供品台桌由36个部件组成,全部选用河北一级中国黑花岗岩石材雕制而成。碑高2.68米,宽0.82米,精雕细刻,华贵壮观。金粉填描碑文,大气高雅。墓穴按清朝三品官位修缮,是目前全市墓穴直径最大、墓碑最高、材质精致的古墓。墓区铺设了一条长30米、宽2.42米的青砖甬道,道牙用灰色花岗岩嵌成。原残碑用汉白玉石栏移位围护。墓区附近的祠堂专用古井用汉白玉石栏围护,青砖硬化井围地面。平除了墓区周围的荒草土丘,连通墓区道路的基础工程已经完工,湖底深挖、行道树绿化等嗣后进行。修缮后的墓地古朴、庄重、整洁、肃穆,为平罗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编著者附记:石嘴山市政协原副主席黄占福⑱评语:“我的祖籍山东省沂水县,出生于平罗县头闸镇,家居东永惠村二队,距离正闸村⑩有名的俞家祠堂和俞翰林故居约二里路,从小就多次听老辈人及众乡亲讲述关于翰林墓的神奇传说,至今记忆犹新。本文作者周志远是我当年平罗中学的校友,志远为学长。此文记述内容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只是略去了当时参与掘墓毁墓的一些真人姓名,不提也罢,毕竟‘文化大革命’浩劫已成为历史。哈学忠董事长长期践行‘物质财富回报社会,精神财富奉献人类’的慈行理念,其善举功德无量,永载千秋,非常值得弘扬!”

附注

注释:①哈学忠:宁夏金顺集团公司董事长,见“古今人物姓名索引”。②赵和平:石嘴山市文联副主席,见“古今人物姓名索引”。③陆波:头闸镇党委书记、镇长(2011-2012年),任内组织力量对正闸村俞家庄旧村落实施整体拆迁,委托俞行芳请专业人士绘制了总体规划图并编报了整修规划,协调修缮俞德渊墓和俞氏祠堂古井,积极倡议退墓还田。④王华:头闸镇人大主席团主席。⑤岳昌鸿:平罗县文联主席。⑥罗少山:平罗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副局长。⑦朱建生:宁夏道教协会理事、石嘴山市道教协会副秘书长。⑧王丽莉:平罗县文物管理所所长。⑨韩建兵:平罗县文物管理所办公室主任。⑩龚福强:宁夏金顺集团公墓开发公司经理。⑪何玉川:宁夏金顺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曾任平罗县城关一小校长,亦即“又新书院”第40任负责人)。⑫周志远:平罗县财政局原局长,2012年11月1日撰写此文。⑬许宗廷:平罗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⑭盖贵:曾任平罗县委副书记。⑮何子江:曾任平罗县政协主席。⑯唐建全:宁夏金顺集团公司石雕工艺公司负责人。⑰王玉林:平罗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⑱黄占福:石嘴山市政协原副主席,见《古今人物姓名索引》。⑩正闸村:历史上隶属头闸镇,人民公社时期划归渠口乡管辖,翰林俞德渊的家乡在正闸村俞家庄,当地人称“俞家祠堂”。2000年以后区划调整中复归头闸镇。

知识出处

默斋拾遗

《默斋拾遗》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乾隆九年有明确记载开始,上溯至事件肇发年代,下限至213年12月31日对俞德渊研究的史料和所撰稿件,书中对文言文进行了标点、断句、分段,全部采用简化字,并对原稿跌生僻字、古地名以及有重要影响历史人物等作了注释。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志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