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德渊家族祠堂考察见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默斋拾遗》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10000091
颗粒名称: 俞德渊家族祠堂考察见闻
分类号: G256
页数: 4
页码: 429-4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对俞氏家族祠堂的考察情况、历史概貌和现状。
关键词: 家族祠堂 俞德渊 考察

内容

2001年6月25日和7月初,笔者先后数次前往平罗县头闸镇正闸村俞家庄,对俞德渊家族祠堂和俞德渊墓葬进行实地考察,陪同石嘴山市土地房产管理局局长殷学儒(现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副书记)确定立碑①位置。现将见闻概述于下。
  俞家祠堂的历史概貌
  石嘴山市政协原副主席黄占福说:“俞翰林的家乡在正闸村,人们习惯叫‘俞家祠堂’。正闸村历史上属于头闸,人民公社时期划归渠口乡管辖,在近年行政区划调整中重新划归头闸镇。”史料显示:头闸俞家祠堂原名“留馀堂②”,为一处结构紧凑的四合院建筑。据《宁夏俞氏族谱》载:“道光十五年(1835年)陶泉公故后,两江总督陶澍、江苏巡抚林则徐及地方盐务同僚、盐商公送奠金共银六万两,内提银五千两为建祠之用。”“道光十七年(1837年),在五房少隐公园中建修宗祠一所,坐艮向坤,少隐公经手承修。”“头进大门居中,两傍东西小门,大门内戏台一座,两边厢房各四间,为有事坐客之所,戏台前是天井。二进平排五间,居中三间供奉祖先神主,两傍各一间,收藏书籍、字画、楹联。东西廊房各三间,摆列执事。”
  历史上修建的俞家祠堂祠檐深远,檐角翘指苍穹。祠堂由正堂和配殿组成,造型独特,主体突出,工艺精湛,陪衬有致。祠堂大门通体紫色③涂刷,门楣悬挂着黑底金字牌匾,上书“留馀堂”三字,大门两侧紫漆柱子上雕有金字名人楹联。大门两侧两尊一米多高的石头狮子④昂首挺胸,巍然屹立,突目隆鼻,四肢威猛,神态逗人,而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颇具时代特征,是典型的清代建筑艺术雕品。祠堂内雕梁画栋,花卉禽兽和山水人物栩栩如生,拾级而上,甚为壮观。正堂的门楣上高悬“太史第”⑤牌匾;堂屋内中央及昭穆位置奉祀俞氏先祖和俞德渊等牌位若干,下方置八仙桌一张,供品济济,香雾缭绕;两傍各置条案,两角摆放一对颇为讲究的案几。左右两厢壁悬字画若干副。祖堂正门楹联的内容为:“皇恩浩荡绵世泽;宗德无疆裕后人。慎终追远,皇恩浩荡;物华天宝,德福昌隆。”两侧条案上放置有瓷花帽筒。右侧条案上有两个帽筒,一款是“同治蓝底白花瓜瓞⑥纹帽筒”,另一款是“道光黄釉雕瓷竹节瓶升三戟帽筒”,寓意“平升三级”。左侧条案上也有两个帽筒,一款是“道光青花人物镂空帽筒”,图案为内容为“渔樵耕读”;另一款是“民国红彩狮子帽筒”,称“太狮少保⑦。”四个帽筒上安放着四顶官帽。左侧墙壁中央端挂江西景德镇“珠山八友”王大凡“琴棋书画”四条瓷屏。右厢壁悬挂有俞德渊画像,下设供品若干;右厢壁悬挂有林则徐撰俞德渊挽联:“拯溺旧同心,才德兼资,如此循良曾有几;筹鹾今尽瘁,设施未竟,毕生怀抱向谁开?”左侧悬挂着梁章钜撰写给俞德渊的挽联:“殚心力以报所知,一代长才出甘陇;处脂膏而不自润,千秋遗爱满邗江。”据传,每到重要年节,祭拜者纷至沓来,人头攒动,在堂前烧香叩头,祈求平安幸福。同治初年俞家祠堂因“兵燹之变,窗格、门扇俱被损失……祠堂暨(头闸)街面铺屋若干间尽被烧毁。”俞思益曾倡议族人“继续修葺完固”,但这座并未保留下来完整面貌的俞家祠堂究竟毁于何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记载文字,仅仅知道1934年春孙殿英部与马鸿逵部在银北开战,孙殿英部118师主力部队(含骑兵团)从石嘴子出发,经宝丰过头闸堡,在平罗城东门、南门、北门以外,与从银川赶来的马鸿逵步兵旅混战,史称“孙马银北大战”(资料来源于《孙殿英马鸿逵宁夏之战要图》)。但无详细资料说明俞家祠堂即为战争所毁。仅据推测有可能受到过这次战乱的重创。据说,俞家祠堂左侧为后来兴建的宅院,气势宏大,解放初期还有遗存,与《宁夏俞氏族谱》中所描述的俞家祠堂的结构有许多相一致的地方。
  俞家祠堂的现状
  我们从实地考察中得知,俞家祠堂现仅存遗址,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东西宽50步,南北长80步。传说俞家祠堂遗址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未能幸免于难,地面上仅有的一些附着物和祠堂陈设器均被砸毁,许多珍贵的古籍善本不幸散失。遗址上散落着10多块柱基石。大量的清代艺术雕花青砖,已经变成了碎砖烂瓦。在仅存的几块砖雕(如图)上可以看到,图案上的动物栩栩如生,从这些砖雕上留存的信息可以看到,俞家祠堂在当时的建筑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在位于遗址西南角的俞家祠堂大门外,呆立着一尊手足全无,被砸得面目全非的石头狮子,仅能辨清大致的外廓,靠几块碎石头支撑,很勉强地站在那里,仿佛惨遭劫难的狮子主人一样,一扫当年的威风,十分无奈、非常苍凉地呆立在遗址的狮子座上。现存的两间“俞家祠堂”砖木结构房屋,为俞家后人于1992年发愿重建,建筑面积约40平方米,祠堂是一个坐东面西的横两间房,清式门窗,当代廊檐,式样和结构都非常简陋。
  这座祠堂内还悬挂有介绍俞德渊生平的“翰林简介”。祠堂侧壁上有俞德渊拟定的22代以内家族辈分排序表,从俞德渊的祖父“申”(应为“天”——编著者注)字辈开始向下延续,组成了一首缺字六言诗,即:“申(应为‘天’——编著者注)灏世德思光,绍敦行秉吉良;鸿文昭国口口⑧,彦永锡汝宗昌。”按照这个排序,俞德渊在俞氏家族中为第四世。这个排序排完后,可由俞氏后裔“另拟字样”。俞氏家族从“天”字辈开始,历经两百余年,目前共有第七至十一世五代人存世,即从“绍”字辈开始至“吉”字辈后裔出现。在“文化大革命”中,姓名文化遭到严重摧残,许多人都将自己名字中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字眼统统舍弃,更名为与时代脉搏遥相呼应的人名符号,如“红军”“建设”“宏伟”等等。新出生的小孩干脆甩掉祖序,另起一套,辈序被完全抛弃在一旁。也就是说,俞氏家族中从“吉”字辈开始,有一部分后人根本没有按家谱中拟定的字样拟称人名。
  堂屋左侧墙壁中央悬挂着一幅《祭神如在》的神图,图的正中间位置书写(供奉)着“家堂香火三教明神老爷之神位”几个大字,神位上部左右内侧分别书写(供奉)着“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外侧是一副楹联,内容为:“兴家立业财源主,治国安邦福禄神”;神位下部左右两侧分别书写(供奉)着牛王马神、四海龙王、苏武圈神、青龙白虎、福禄财神、火帝真君、蚆巴蜡虱神、山神土地等诸神。神位下方置一张供桌,桌上摆放了各式各样的祭祀用品。耆寿耇老⑨均燃纸祭酹⑩于祠间。
  在结束俞家祠堂考察之前,我们在祠堂遗址大门外西北约30米处看到一眼古井,井水清澈见底。这眼古井应当是“留馀堂”的重要遗存,也是这里现存最有价值的文物之一,井口的圆形石头上,有水桶绳索多年摩挲的石槽,说明此井经年已久,在修建“留馀堂”时就已经发挥过重要的供水作用。此外,位于杜太淑人墓左侧的老庄遗址遗存水井一眼,只是已被填塞,井口周围长满了杂草。据考证,这应当是俞世隆家人迁居此地后开挖的一口生活用水井。

附注

注释:①碑:指“石嘴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②留馀堂:俞氏祠堂的堂名,据《集生年谱》载,嘉庆八年(1803年)就有此称。同治九年(1870年)重刻俞德渊《默斋公牍》时还称此名。③紫色:代表三品官。④石头狮子:一般在官府、庙宇或祠堂门前使用。在祠堂门前被认为是家族中的镇宅神兽,能祛邪避恶,保佑族人平安。⑤太史第:进士和翰林的门额。江西婺源俞氏宗祠联“始祖千秋辈辈贤能皆俊杰;经文百代朝朝翰墨尽华章。”⑥瓜瓞:大者称瓜,小者称瓞,指瓜的蔓藤末端不断生瓜,寓意“子孙万代”,有连绵不绝之意。⑦太狮少保:象征官禄代代相传之意。⑧口口:代表臆想缺字,排辈中无此内容。⑨耆寿耇老[qíshòugǒulǎo]:耆,60岁;耇,90岁。指年高德劭者。亦泛指长寿老人。⑩祭酹Dìlei]:行祭时以酒洒地。亦泛指祭奠。

知识出处

默斋拾遗

《默斋拾遗》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乾隆九年有明确记载开始,上溯至事件肇发年代,下限至213年12月31日对俞德渊研究的史料和所撰稿件,书中对文言文进行了标点、断句、分段,全部采用简化字,并对原稿跌生僻字、古地名以及有重要影响历史人物等作了注释。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和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