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幕府同馆友人俞德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默斋拾遗》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10000086
颗粒名称: 陶澍幕府同馆友人俞德渊
分类号: K81
页数: 4
页码: 410-4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陶澍的府署以及与其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
关键词: 陶澍 传记 石嘴山市

内容

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也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清代官僚制度腐败,积弊丛生,地方督抚权力扩大,幕府则进入了一个兴盛繁荣的时期。陶澍幕府就是这种幕府制度繁荣昌盛的集中体现,它有着开先河的作用。俞德渊就是陶澍幕府中的一位重要幕僚和幕友。
  (一)陶澍幕府及其重要历史人物
  陶澍是我国古代最后一位卓有成效的改革家,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经济改革的先驱者和领路人,在古代和近代历史交替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一位标志着封闭的、封建的古老中国走向开放、走向近代社会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也是江南地区领袖群伦的中心人物。
  陶澍在治苏之时,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他在接任江苏巡抚后,首先感叹的就是:“慷慨论时务,艰难仗众才”“于劝学选仕之道,每兢兢藉为先务。”陶澍还是有名的“清官”,在整顿盐务时,特别强调吏治。他认为只有整饬吏治,起用能员,汰除庸才,严明纪律,建立秩序,才能从根本上根除盐政弊病。为此,他首先选择了一批能员好官担任各级盐政部门的官吏。如王凤生、俞德渊、姚莹、黄冕、谢元准、童濂、保先烈、伍家榕、龚照琪、王树、孙丰、孙绍恒、邹锡淳、王澄等,都是陶澍起用和提拔的盐政官吏。两淮盐务的整理,陶澍盐务政策的执行,全都靠他们。陶澍不仅信任和重用这些人,而且在不同程度上举荐和提拔了他们。
  陶澍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应在于他重才爱才、善于发现人才,且知人善任,让人才尽其所长。他将一大批才德学识兼备的士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共襄功业。陶澍在江南兼管盐政时,曾大胆提拔过两位能干的廉吏。其一是王凤生,曾任知府、两淮盐运使,后因私枭黄玉林事件受降四级调用、赴部候选的处分。陶澍刚主持盐政就不避嫌疑,奏请暂留降调官员王凤生委办场灶事,说“前署运使王凤生亦堪重任”,后用其主张实施票盐。二是俞德渊。陶澍听说他颇有经世才干,善于理财,便提拔他主持海运局务,“尽得要领”,升任江宁知府。后陶澍与钦差大臣会议改革盐法,竟不拘一格,让俞知府参加会议,“德渊具议数千言”,陶澍深以为然,于是保荐俞德渊担任两淮盐运使。王凤生、俞德渊二人是陶澍在处理盐政事务中的主要助手,改革盐政成功的关键人物,后《清史稿》评价说:“王凤生、俞德渊佐陶澍治淮盐,尤济时之才。”陶澍先后任用的盐务人才,如姚莹、黄冕、童濂、谢元淮、张梓林,都是当时的优秀人才。长沙人黄冕还是在罢官后得陶澍帮助,才参与海运、盐务、赈灾,成长为经世之才。被越级保举的俞德渊更成为他办盐务的得力助手。陶澍曾说:“盐务之整顿,实赖其力。”陕西周至翰林路德在其《复朱荫堂书》一文中说:“昔闻陶制军与俞都转议汰盐务浮费十之八九。其时江南士大夫谤言腾起,在京科道弹章交攻,而陶公安然无恙,且以任怨敢为受知于天子。”
  由于陶澍的鼓励、引荐和提拔任用,先后出现了一大批近代地主阶级的改革派人物。据极不完全统计,陶澍培养的与全国交往较深的人才(湖南籍除外)有上百人,如江苏的董国华等24人;安徽的包世臣、姚莹、曹振镛等15人;浙江的陈文述、龚自珍等13人;江西的戴均元、王凤生等7人;福建的梁章钜、李彦章、林则徐等6人;山西的王鼎等2人;河南的周之琦等2人;四川的卓秉恬等2人;湖北的陆建瀛、陈銮等3人;河北的纪昀(纪晓岚)、卢坤等2人;广东的陈澧;广西的卿祖培;辽宁的蒋攸铦;山东的孙玉庭、陈用光等3人;甘肃的俞德渊等人。其中最著名的重要代表人物有林则徐、贺长龄、陈銮、梁章钜、李星沅、陆建瀛、俞德渊、王凤生、龚自珍、魏源、姚莹、黄冕、汤鹏、包世臣、左宗棠、胡林翼、黄爵滋、张穆、吴挺、张际亮等,他们大都活动在陶澍治理的两江地区。俞德渊、黄冕、王凤生等人当时虽然都是知府、知县一类的地方官,但都能够团结在陶澍的周围,并且有广泛的联系和很好的私交。受陶澍等代表人物的影响,后来还产生出了邓廷桢、申启贤、曾国藩等近代史上第一代英雄豪杰。
  据陶澍幕府研究专家考证分析认为:王凤生、俞德渊、姚莹、黄冕等4人是陶澍的下属,“虽没有入陶澍幕府,但其实与陶澍幕友无异”;既是陶澍下属又可以称之为幕友的只有林则徐②、王凤生③、俞德渊、姚莹④、黄冕⑤等5人。俞德渊作为陶澍和林则徐的部属、幕僚和幕友,在陶澍和林则徐的培养教育影响下,被及时发现、鼓励、荐引和任用,在实行漕粮海运和盐政改革中都能够得以放开手脚发挥作用,作为他们两人的得力助手,终于成长为一名著名的改革实业家。俞德渊为陶澍所知,与之议盐政,俞德渊提出“罢盐政、裁浮费、减窝价、凡积弊皆除之”。陶澍深以为然,先后提拔为同知、督粮,令司海运局务,又“荐德渊超擢两淮盐运使”,盐政大有起色,“陶澍益贤之,荐其才可大用”。俞德渊病逝,陶澍正在回乡途中,闻后大哭,“得君耗,莫不失声,如丧余之右臂”。认为“斯人再难得”,立即中止回乡,返任主持丧事。
  俞德渊为官严正廉洁、刚正不阿,政绩显著,真可谓是封建时代德才兼备并深得民众爱戴和朝廷器重的清官。陶澍在江苏闻其名,令其主持海运局务,尽得要领。又咨询盐务,俞德渊提出:“盐归场灶,其法有三:一曰归灶丁按鐅起科,然其中有难行者三:一在灶丁之逋欠,一在鐅镬之私煎,一在灾祲之藉口;二曰归场官给单收税,难行者亦有三:一在额数之难定,一在稽查之难周,一在官吏之难恃;三曰归场商认鐅纳课,难行者亦有三:一在疲商之钻充,一在殷户之规避,一在垣外之私售。以上三法,共有九难。如就三者兼权之,则招商认鐅,犹为此善於彼。苟得其人,或可讲求尽善。顾事关图始,果欲行之,则宜先定章程。清灶佥商、改官易制诸事,非三年不能就绪。此三年中,额课未可长悬也,场盐未可停售也,各岸食盐未可久缺也。新旧接替之时,非熟思审处,何能变通尽利乎?向来捆盐之夫,淮北永丰有万余人,淮南老虎颈不下数万人,皆无赖游民以此为事业。一旦失所,此数万众将安往?其患又不止私枭拒捕已也。”陶澍深以为然,乃破格举荐俞德渊超擢两淮盐运使⑥。“此时盐务章程甫立,一切未遑,刻须筹办新纲,而商疲力乏,凋敝万分,整理维艰,旁观望而却步。非得真实任事、不畏难、不避怨者,弗克当斯剧任。臣再四思维,实难其选。惟查有江宁知府俞德渊,清淳练达,猷守兼优,臣所深知。虽于盐务向非熟悉,观其平日办事有体有用,条理分明,堪胜两淮之任。”俞德渊就任时,“两淮值疲坏之际,积欠五千八百余万,库中如洗。君莅事,则整顿章程,删浮费,去冗滞,恤商便民,盐务遂起。”在陶澍、俞德渊等人的努力下,两淮盐政革弊呈新,大有起色。陶澍乃再次向朝廷举荐俞德渊,称“其才可大用”。由此可见,在两淮盐政问题上,陶澍对俞德渊依仗之重。陶澍回到金陵后,亲自为俞德渊主持丧事,并奏闻朝廷,诰授中议大夫,优恤其后人。以后,陶澍仍时时怀念俞德渊,写诗曰:“与君挥手无多日,一话翻成古别离。忽睹卧游追往迹,依然蒹溯慰相思。山重水复无穷影,海立云垂欲暮时。遥识临崖正潇洒,辋川摩诘是吾师。”以此表达对俞德渊的深切思念之情。
  林则徐、俞德渊等5人都是陶澍的部下,并没有加入陶澍幕府,但听命于陶澍,为其献计策划,起了幕友的作用。赵尔巽撰《清史稿》说陶澍“用人能尽其长,所拔取多方面节钺有名,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渊、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因此,在这里应当把他们5人归入陶澍幕府。
  (二)陶澍幕府的社会历史作用
  陶澍幕府的人数虽然不多、规模不大,但其所发挥的作用却十分巨大,在幕府历史上所处的地位也十分重要。陶澍幕府研究专家李志茗博士指出:“陶澍幕府在当时可谓是横空出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陶澍幕府施行改革、兴利除弊,其职能与专为幕主处理琐碎政务的明清幕府完全不同。自此之后,清代督抚幕府职能逐渐扩展,作用越来越大。因此,陶澍幕府的出现,标志着明清时期另一种幕府形态、即晚清幕府形态的悄然问世。其次,陶澍幕府的改革重商、用商,打破了官府垄断,引入了竞争机制,实际上是对清代某些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否定,它表明有清以来经过100多年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业已僵化腐朽,只有适时改革,才能有所转机,这意味着变法革新将成为清王朝不得不面临和考虑的首要问题。第三,陶澍幕府主动采取措施,革除弊政,说明地方督抚在中央面对困境束手无策时,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较为出色地解决某些棘手问题。这一做法为有志于改革的督抚起了示范作用,可以看作是太平天国以后,督抚大有作为的开端。第四,陶澍幕府将学术与政事合而为一,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使其经世思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世之学由此成为晚清学术运动的主流,尽管其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其内容实质基本一致,那就是面对现实,注重实效。
  总之,陶澍幕府的所作所为,不仅给后来者树立了榜样,而且预示着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的来临。陶澍幕府承上启下,既是中国传统幕府的延续,又超越了中国传统幕府,它在中国政治经济制度和中国幕府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而且十分巨大。

知识出处

默斋拾遗

《默斋拾遗》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乾隆九年有明确记载开始,上溯至事件肇发年代,下限至213年12月31日对俞德渊研究的史料和所撰稿件,书中对文言文进行了标点、断句、分段,全部采用简化字,并对原稿跌生僻字、古地名以及有重要影响历史人物等作了注释。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