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俞氏族谱自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默斋拾遗》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10000042
颗粒名称: 宁夏俞氏族谱自序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
页码: 028-029
摘要: 《宁夏俞氏族谱自序》是清代俞思益为俞氏家族所写自序。
关键词: 宁夏 俞氏族谱 自序

内容

予①俞氏旧有族谱,流传既②久,初不知失于何代,今不可得奉而读之矣!或云:旧谱因猝遭水患遗失,以致先世宗支、远近族属,皆无从次第③详考汇而录之,诚④不免为后人千载下述祖德⑤者之遗憾,抑⑥予闻之。
  国初,有族中某祖妣⑦者忘其姓氏,尝于督课⑧家人余暇⑨,从容谓其侄生员⑩某曰:自古诗礼之家⑪皆有族谱,以别亲疏而考世系。予俞氏祖籍安徽无为州俞马村人,前明⑫宦游⑬甘肃,遂家于宁夏焉!语次⑭应将居恒⑮所知之亲支名派,具以告其侄生员公某,凡有嘉言善行⑯事迹可为子孙法⑰者,亦皆约略笔而存之。呜呼!若吾族中某祖妣者,可谓巾帼中而励⑱丈夫之志者也,生员公恪循⑲懿训⑳,著录不忘偿㉑所谓承先启后者意在斯欤㉒!其时谱系略具端倪㉓,后昆㉔藉资㉕遵守。先二伯陶泉公通籍㉖后,时怀修谱之念,嗣以简书㉗,鞅掌㉘有志未遑㉙。同治元年,宁郡兵燹㉚猖乱,乡园㉛蹂躏,庐墓㉜皆墟,遂并某祖妣生前口述纪录之卷帙㉝亦已荡然无存㉞矣!嗟乎㉟!益生也晚遭家不造㊱,若不继先二伯陶泉公之志而补辑㊲之,死何以对先人,生何以对后起㊳?
  所憾者旧时谱帙㊴湮没不传,斯合族㊵支派无可考证。溯先世之迢遥㊶,概难记忆,是以仅由本生——高祖天申公叙作。始祖下逮益身为五世,益以下子若孙辈综为七世,按其序而备载之,共缮书㊷若干卷作为谱底,分给五房子孙各藏一本,庶几㊸省谱寻源㊹,犹㊺得以见闻所逮随时修载,俾㊻木本水源㊼之谊,永垂不朽云尔!

附注

注释: ①予:我。②既:已经。③次第:次序。④诚:实在。⑤祖德:祖宗的功德。⑥抑:但是。⑦祖妣:女性祖先。⑧督课:督察考核。⑨余暇:闲暇。⑩生员:明清时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录入府学和县学的人,俗称秀才。⑪诗礼之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⑩前明:清代人对明代的称呼。⑬宦游:为求官儿而出游。⑭语次:交谈之间。⑮居恒:稳定安闲度日。⑯嘉言善行:美善的言行。⑰法:标准或模式。⑱励:劝勉。⑲恪循:恪守遵循。⑳懿训:对尊长书信的称呼。㉑偿:满足。㉒斯欤:文言助词。㉓端倪:头绪或迹象。㉔后昆:后代子孙。㉕藉资:凭借、借以。㉖通籍:做官。㉗嗣以简书:接续继承前人之业的文书。亦指一般文牍。㉘鞅掌:职事纷扰烦忙。㉙未遑:没有时间顾及。㉚兵燹:原文为对回民起义人员的污蔑性语言,隐去。㉛乡园:家园,故乡。㉜庐墓:指服丧期间墓旁居住的小屋或祖墓。㉝卷帙:指一定数量的书籍。㉞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尽数失去。㉟嗟乎:叹词。㊱遭家不造:家中遭遇不幸。㊲补辑:补缀辑录。㊳后起:后来出现或新成长的人。㊴谱帙:作示范或供寻检用的书籍。㊵合族:同祖同族各支派的人联合在一起。㊶迢遥:遥远的样子。㊷缮书:抄写书籍。㊸庶几:或许可以。㊹寻源:寻找源头。㊺犹:如同。㊻俾:使。㊼木本水源:追根求源。

知识出处

默斋拾遗

《默斋拾遗》

出版者: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乾隆九年有明确记载开始,上溯至事件肇发年代,下限至213年12月31日对俞德渊研究的史料和所撰稿件,书中对文言文进行了标点、断句、分段,全部采用简化字,并对原稿跌生僻字、古地名以及有重要影响历史人物等作了注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