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休假制度之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吴忠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220020220006946
颗粒名称: 新中国休假制度之变迁
分类号: DF473
摘要: 劳动时间的缩短和休假时间的延长是人类文明的大趋势。在这方面,美国走在世界前列。企业家亨利·福特早在1926年,就在其汽车公司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他认为,工人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就可以花费更多的钱,对经济发展大有好处。一些企业仿效,使五天工作制迅速在美国传开。1930年,美国经济出现大萧条,通过一周工作40小时的新劳动法规,将五天工作制固定下来。1940年代,世界上一批发达国家也相继采用。
关键词: 劳动法 休假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共同纲领》中规定,将干部职工的工作时间限定在每天8小时至10小时,没涉及每周工作多少天,实际上每周只休息一天。上世纪在 50、60年代,加班加点是常事。
  1979 年,国家科委政策研究室胡平参加联合国组织的科技方面的国际会议,发现很多欧美国家,乃至一些并不发达的国家,每周工作五天 ,联合国仅工作四天半。1982 年,国家科委成立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胡平先后担任副主任、主任,他提出了实行五天工作制。于是1986年5月成立了缩短工时课题组,组长杨果,成员有吴志纯等。课题组先后对全国上千个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并对299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和 223 个商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还对北京、上海、天津等十几个城市进行典型调查和案例分析,开展了社会意向调查。他们研究了发达国家短工时的效率、能效比 ,带来的冲击和已有的经验,我国工作时间的利用程度,人们对缩短工时的心理接受度,学校、医院等公共事业该如何应对,各地的不同情况,第三产业市场承接力等。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属于世界上少数几个工时较长的国家。美、英每人年平均工时 1850 小时,法国 1650 小时等等。中国为 2448 小时,还是世界上没有带薪休假制的 4 个国家之一。即使实行五天工作制,每年带薪休假 20 天,中国年工时量仍超过发达国家一个半月以上。国外推行五天工作制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美国和苏联用了 20 多年。东欧各国用了十几年时间。我国着手缩短劳动工时,在 2000 年以前可在全国实现。
  当时,在北京密云机床研究所、阿城继电器厂等实施五天工作制试点,这些企业在缩短工时之后,企业内部进行了调整,一、二、三线职工的比例趋向合理,职工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均有很大提高,产值、利税等经济指标也有很大提高。
  国家科委1988年提出的建议,引起了中央的关注。
  国家科委只有建议权,具体主管劳动工时问题的是劳动部。上世纪 90 年代,国务院要求劳动部把研究缩短工时的方案提上议事日程。1992年,劳动部也通过外交部收集到136个国家的工时情况,了解到世界主要国家实行的都是一周40小时工时制。于是,他们提出了“缩减一天工时”和“缩减半天工时”两种方案。他们最初认为,从每周工作48小时减为40小时,步子迈得太大,主张先减到44小时。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来说,半天的工时难以安排,于是向国务院报了一个变通方案。1994年2月3日,国务院发布第146号令,实施每周工作 44 小时的工时制度,自3月1日起,当月第一周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第二周星期日休息,依次循环。当时,劳动部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机关、事业单位落实得最好,最苦最累的一线生产岗位落实最差。
  这时,国内出现了企业工人大批下岗的现象。为了增加就业岗位,缓解部分工人下岗问题,国务院领导提出继续改革,将每周工作 44小时进一步缩短到 40 小时。
  1995 年 3 月 25 日,国务院令再次宣布,自当年 5 月 1 日起,全国实行5天工作制。从此双休日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当然,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还没有享受到这一权利。

知识出处

吴忠日报

《吴忠日报》

出版者:吴忠日报社

出版地:吴忠市

《吴忠日报》是中共宁夏吴忠市委的机关报。前身《银南报》,1989年9月试刊,1990年12月5 日正式创刊。《吴忠日报》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坚持党报性质,面向千家万户,力求雅俗共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