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芒初露的“工业航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吴忠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220020220003340
颗粒名称: 锋芒初露的“工业航母”
分类号: F4
摘要: 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百姓富。驻足回眸,十年光阴,青铜峡新材料基地从沙荒地拓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 尤其是近几年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平台和新亮点。 2013 年,新材料基地入园企业达到32家,27 家建成投产,实现工业总产值22.1 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7亿元,同比增长95%,提供就业岗位2000 多个。而2009 年时,入园企业仅13 家,工业总产值为4.6 亿元。 短短4 年时间,新材料基地作为一艘“ 工业航母”,日渐羽翼丰满、身强体壮。
关键词: 工业经济 高技术工业

内容

唤醒沉睡的土地元旦前夕,走进新材料基地,最大的感受是这里的一切并不是偶然。
  2008 年起,市委、政府开始大力培育能源、化工、新材料和轻工业四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两城五园”建设。
  好风凭借力,新材料基地没有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要想企业入驻,就得先为企业入驻创造良好的条件。
  这几年,基地想方设法筹资3亿多元,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除了看到的29 公里骨干道路,还有日供水能力达到1.5 万方的供水系统,又新建了1 座220KV 和1座110KV 变电站。新材料基地招商部部长夏谦自信地说:“目前,基地完全具备了承载大企业入驻的能力。”其实,让人大为惊叹的不仅仅限于表面看到的。
  走进宁夏和兴冶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室外十多个工人正在切割刚出炉的碳化硅。夏谦介绍,园区建设的这个项目的炉型是自治区目前最先进的,后续的氮化硅项目将填补区内的空白。下转三版)(上接一版)在宁夏红山河食品有限公司,一袋袋鲜香诱人的 辣椒食品将运往全国各地;在宁夏双维绒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几条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工人们紧张地忙碌着……针对央企“一枝独秀”、重工业偏重、轻工业不强的实际,我市大力发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地方工业,加快培植毛纺织、包装印刷等轻工业;大力支持亏损企业扭亏为盈,小微企业释放活力、成长变大,优势企业转型发展、壮大变强。
  利通区打造以宁夏恒丰30 万锭纺纱项目等为主的毛纺织产业园;红寺堡区借助中烟弘德彩印包装、中石化地膜及滴灌带等项目,助推慈善产业蓬勃发展;青铜峡市新引进的浙江杭萧汽车轴承产业园、盛隆达煤炭物流园区,形成了装备制造业和商贸物流业为主的两大产业集群格局;盐池县以德美斯能源LNG 等项目为主的闽宁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同心县同德渭南爱心煤化工产业园已试生产……“ 央企一感冒,吴忠就发烧”的被动局面正在扭转。工业结构更趋合理,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62 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3%,同比增长16%,高于中央和区属企业9 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活力增强,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13 家,新增亿元企业10 家……从全市经济整体发展来看,工业产业结构越来越合理只是我市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的一个缩影,而在农业领域,这种情况也比较明显。
  过去,孙家滩农业综合示范区只能看到大片荒地;如今,这里一排排高科技的“ 数控”温棚拔地而起,气势恢宏。去年,我市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重点打造奶产业、 牛羊肉、优质大米、酿酒葡萄等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实现十连增。
  在推动工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我市把第三产业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业态融合发展。
  毋庸置疑,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支撑,促进了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产业“跑”进全球市场在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我市立足“调整转型”,借“两区建设”的东风,聚全市之力打造国家级 产业园寒冬时节,驱车行驶在中国(吴忠) 产业园,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鳞次栉比、一个个生产车间里的工人都在流水线上忙而不乱、一丝不苟……沿着园区道路一路行驶,行至路边, 工业园区管委会综合部部长金霄峰指着眼前一大片空地说:“你看,这个项目是宁夏伊佳 服饰加工项目,总投资6.43 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年产1 亿顶白帽、1000万条礼拜毯、1000 万套阿拉伯大袍,年实现产值8 亿元。”该项目不远处是宁夏宝迪 食品工业园项目。这也是一个“大块头”项目,总投资20 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最先进的现代化 食品综合性生产基地。在我市,这样的 产业大项目、好项目越来越多。
  自中国(吴忠) 产业园建设以来,园区引进 食品 用品项目13 个,投资总额达55 亿元,短时间内形成了集聚效应,改变了过去 产业规模小、层次低的状况。预计 产业产值实现150 亿元以上,增长13.6%。
  去年8 月,在我市采访的山东烟台胶东在线网站记者魏琪感叹:“吴忠能汇聚如此之多的生产 产品的工厂,在全国实属罕见。”宁夏红山河食品有限公司辣椒系列产品远销东南亚、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打开了德国市场,上了生活考究的德国人的餐桌;杞叶青被亚太杰出品牌认证委员会评为金牌产品奖……我市 产业的迅速崛起,正引领宁夏 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随着发展而来的是机遇。我市抢抓自治区“ 两区”建设机遇,出台了《吴忠市内陆开放型经济先行区建设行动纲要》,确定了“ 打造一个 产业核心区、三个战略经济合作区、五大对外开放平台、七大辐射带动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推动中国(吴忠) 产业园向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迈进。
  节能减排“破”中求“立”科学发展追求可持续性,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节能减排,也就成为引导我市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之一。
  牢固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绝不要发臭的GDP,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关停污染企业。去年,我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控新上高耗能项目,对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落后生产企业,毫不犹豫地举起“ 砍刀”。
  尤其是坚决淘汰和关闭了青铜峡市青宝冶炼有限公司、燕赵金属冶炼有限公司等落后产能企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万元GDP 能耗同比下降9.3%,提前三年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节能减排各项指标的全面完成,为全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全区唯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
  借乘科学发展、提速发展东风,吴忠正以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的恢宏之举,转方式、调结构、强实力,奋力书写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崭新篇章。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永远没有终点。我们坚信,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将坚定科学发展的脚步,继续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大路上阔步前行,绘就更加清晰完善的产业宏图!

知识出处

吴忠日报

《吴忠日报》

出版者:吴忠日报社

出版地:吴忠市

《吴忠日报》是中共宁夏吴忠市委的机关报。前身《银南报》,1989年9月试刊,1990年12月5 日正式创刊。《吴忠日报》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坚持党报性质,面向千家万户,力求雅俗共赏。

阅读

相关人物

马淑玲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