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园村失地农民的幸福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吴忠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220020220002047
颗粒名称: 柴园村失地农民的幸福生活
分类号: F303
摘要: 不花一分钱 ,拿自家的宅基地,按一定标准就能换楼房。这么好的条件,让利通区东塔寺乡村民李建章和他的家人很是动心。
关键词: 农村经济建设 农业经济发展

内容

不花一分钱 ,拿自家的宅基地,按一定标准就能换楼房。这么好的条件,让利通区东塔寺乡村民李建章和他的家人很是动心。
  可是,和许多农民一样,这个40 多岁的农村汉子依然顾虑重重:离开了土地这个农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生活该咋办? “两年前,我们村谁没有过这样激烈的思想斗争。那会儿,谁能想到现在的日子会过得和城里人一样好呢?”12 月 4 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建章说,自己现在常感觉像在做梦一样。
  李建章和其他村民现在都住在柴园村的安置小区,家里分了 4套楼房。
  这里是农村?眼前矗立着一幢幢楼房,一路前行,绿地草坪、健身器材,一股扑面而来的现代都市气息,让人觉得这里和城市社区毫无分别。
  除了这里的主人——依然是以前的城中村农民。
  挥别熟悉的农耕生活,住进陌生的高楼,“洗脚上田”的他们生活得咋样?走进柴园村村民庄桂琴的家中,整洁平展的地板砖,清新淡雅的家具,冰箱、洗衣机等一应俱全,完全是城市居民的风格。庄桂琴笑呵呵地说:“我们现在像城里人一样,用水方便,上厕所方便。一天的活干完了,回家洗个澡,真是舒坦极了。”想让住进楼房的农民真正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必须要有城里人一样的收入。
  对于庄桂琴他们来说,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生活成本也明显增加了。水、电、暖……眼睛一睁就要花钱,一年少说也要几千元。另外,还有他们以前闻所未闻的物业费。
  如何让农民失地不失业?柴园村村委会主任王吉虎说:“对于失地农民,最适合的行业就是干自己最拿手的,如搞养殖业或者日光温室种蔬菜等。”“我现在是人在楼里住,可干的是农民的旧活计,一天和机关单位的干部一样,正常上下班。”庄桂琴和我们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跟着庄桂琴坐车 10 多分钟 ,来到了她的养殖场 。“ 我每年大概从广东运来 6000 只种鸡 ,一年的净收入有十几万元,收入可观着呢。”柴园村村民杨金龙一边搞奶牛养殖,一边开起了饲料加工厂。
  他说:“以前种田一脚泥、一脚水,没什么收入;现在搞养殖,收入多多了,日子过得美着呢。”城市的发展给柴园村村民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返乡就业,更多的村民融入到城市中

知识出处

吴忠日报

《吴忠日报》

出版者:吴忠日报社

出版地:吴忠市

《吴忠日报》是中共宁夏吴忠市委的机关报。前身《银南报》,1989年9月试刊,1990年12月5 日正式创刊。《吴忠日报》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坚持党报性质,面向千家万户,力求雅俗共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