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改变习惯习惯积淀素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吴忠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220020220001975
颗粒名称: 观念改变习惯习惯积淀素养
分类号: G40.02
摘要: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在本学期里,我班继续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班级德育建设的切入点,以学校制订的德育工作手册为指导,从细节抓起,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无论哪方面的养成教育,都需要老师给学生制订行为规范或提出要求。所以,当老师想警告学生的某种行为时,一定要考虑自己说出去的话能否做到。否则,班主任的话将失去可信度,学生便把班主任不当一回事。我班的海瑞就是一个范例。有一次,上早操的时候,我站在队伍前看见海瑞没有系红领巾 ,便问他原因 ,他二话没说,立刻从口袋里掏出红领巾说:“老师,我错了,下次一定系上。”观念改变习惯,习惯积淀素养 。
关键词: 教育观念 教育习惯

内容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在本学期里,我班继续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班级德育建设的切入点,以学校制订的德育工作手册为指导,从细节抓起,扎实有效地开展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老师要给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无论哪方面的养成教育,都需要老师给学生制订行为规范或提出要求。这个目标或者要求要尽量详细、明确、具体,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执行。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刚开学时的每个早晨,我都来得很早,亲自动手打扫卫生。慢慢地,我发现学生学会了打扫卫生,但环境卫生仍然不容乐观。因为这学期我们班的环境区域是厕所。我带着大家打扫了几次,孩子们怕臭、怕脏,不愿意动手。面对这样的情景,我突然想起了曾经看过一位高年级学生的日记,写的是打扫厕所的事。于是,我郑重其事地告诉同学们:“妥玲玲刚开始和大家想的一样,后来转变了态度,认为打扫厕所是很光荣的事情,因为厕所是大家必须去的地方,让大家干干净净上厕所,是一件开心的事,感觉自己很伟大。”从此以后,同学们转变了态度,每次扫完厕所,每位学生都在日记上记下自己的新认识。
  老师要说话算数,做不到的话不能说。如果老师因各种原因,说话不算数,那么,学生便学会了老师的做法,不遵守自己说出去的话,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也毫不在乎。因为学生知道老师也是经常说了不算。
  所以,当老师想警告学生的某种行为时,一定要考虑自己说出去的话能否做到。如果觉得自己无法做到 ,就不能随意讲。否则,班主任的话将失去可信度,学生便把班主任不当一回事。
  如我班的马明峰、顾玉廷两名同学刚入学时,家庭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我批评他们后,没有起到作用。我告诉他们,明天如果再写不完作业,放学后 ,我陪你们在学校写 。
  第二天,他们仍然没有完成,放学后,我陪他们在学校写了 40分钟的作业,和他们一块儿回了家。从此,他们都能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我认为,要求要么不提,一旦提出,就应严格施行,直到良好习惯养成为止。
  培养好习惯切忌虎头蛇尾。培养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改掉一个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必须付出长期的努力。老师要有耐心,不能试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效果就退缩,这样,今后再教育起来会更加困难。
  比如,要求学生每天系红领巾、不乱扔垃圾、桌仓保持整洁、站队不说话等,都非一日之功,一定要不断学习正确的习惯和纠正错误的习惯,才会有成效。我班的海瑞就是一个范例。有一次,上早操的时候,我站在队伍前看见海瑞没有系红领巾 ,便问他原因 ,他二话没说,立刻从口袋里掏出红领巾说:“老师,我错了,下次一定系上。”之后,我再也没有发现他不系红领巾的现象。所以,老师要把培养良好习惯与持续矫正不良习惯相结合。
  建立班级责任分工制。把班里所有的事情分给每一位学生去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生们以主人翁的姿态为班级负责 ,实现自主管理 。
  管理过程力求公平 、公正 、透明 ,力求增长才干 、增强责任心、增强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里的一员。
  观念改变习惯,习惯积淀素养 。 好的习惯让人受益一生,我坚信,从小培养一定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知识出处

吴忠日报

《吴忠日报》

出版者:吴忠日报社

出版地:吴忠市

《吴忠日报》是中共宁夏吴忠市委的机关报。前身《银南报》,1989年9月试刊,1990年12月5 日正式创刊。《吴忠日报》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坚持党报性质,面向千家万户,力求雅俗共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