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剩饭倡节俭贵在主动精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吴忠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220020220001412
颗粒名称: 吃剩饭倡节俭贵在主动精神
分类号: TS976.11
摘要: 近日,有媒体刊发了7名校园餐厅保洁员吃大学生剩饭、倡导节俭的报道,引发强烈社会反响。一个月后,记者再访烟台大学时了解到,学校餐厅里“光盘”多了、剩饭少了,学校在各个餐厅配备了文明监督员,还在所有窗口推广半份菜。
关键词: 家庭管理 节约 方法

内容

近日,有媒体刊发了7名校园餐厅保洁员吃大学生剩饭、倡导节俭的报道,引发强烈社会反响。一个月后,记者再访烟台大学时了解到,学校餐厅里“光盘”多了、剩饭少了,学校在各个餐厅配备了文明监督员,还在所有窗口推广半份菜。可以说,7名保洁员吃剩饭的行动感动了校园里的孩子们,也引发了所在学校的重视,整个校园形成一股从我做起、反对浪费的良好风气。几个普通的保洁员,面对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了许许多多的人。从此前的报道来看,这座餐厅里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如果不是7名保洁员吃剩饭的行动,很可能到现在也不会发生多少改变。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美德的传递同样如此。正是7名保洁员用吃剩饭的实际行动去影响身边的学生,这才有了此后的一系列改变。通过媒体的报道,他们的故事也引发了热议,有更多的人开始反思,并把节俭当做规范自己行为的准则。带来这些改变的7名校园餐厅保洁员,有的是退休的小学教师,有的仅有小学文化,他们都是社会中最平凡的人。可贵的是,对于餐厅里的浪费,他们没有装作看不见,而是试着用自己的行动做些改变,想到了用吃剩饭的实际行动,唤起大学生对节俭的重视。看来,要想成为美德的弘扬者和传递者,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关键的问题在于是否真的有心去改变,并把想法变成实际行动。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面对社会上一些违反公德和规则的行为,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身边的同事、朋友,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覆盖面更广的正能量。遗憾的是,有不少人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能够发挥的作用,在“我一人也改变不了社会”的心理影响下,心安理得地随波逐流,甚至我行我素。之前引发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典型的例子。殊不知,对公德的漠视以及对规则的破坏,最终会反噬每一个人。从7名校园餐厅保洁员身上,我们也应当学到点什么。面对一些司空见惯却又违背公序良俗的现象时,我们不妨主动做些改变,将自己的实际行动当成倡导良好风气的起点。据大众网

知识出处

吴忠日报

《吴忠日报》

出版者:吴忠日报社

出版地:吴忠市

《吴忠日报》是中共宁夏吴忠市委的机关报。前身《银南报》,1989年9月试刊,1990年12月5 日正式创刊。《吴忠日报》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坚持党报性质,面向千家万户,力求雅俗共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