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吴忠回族风情园有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吴忠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220020220001379
颗粒名称: 游吴忠回族风情园有感
分类号: I04
摘要: 十一期间 ,由于颈椎出了点小毛病 ,未能外出 。一个偶然机会 ,我来到吴忠西郊 。过去这里是黄河滩地 ,如今绿色盎然 、高楼林立 。以前去过几次,多是乘车,且是匆匆而过、走马观花,对由南北两个园组成的吴忠回族风情园了解甚少。两园在构思、设计上独具匠心,使我眼前豁然亮了许多,好一幅中国回族历史发展的画卷。南园南面是“ 两馆一中心”,即中国吴忠 文化中心、民俗博物馆、回族艺术馆。从此,回族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你看,回族 寺,穆民受教之地,它传授知识、传播文明、传承历史。虔诚的回族兄弟相互道着色俩目。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内容

十一期间 ,由于颈椎出了点小毛病 ,未能外出 。 一个偶然机会 ,我来到吴忠西郊 。 过去这里是黄河滩地 ,如今绿色盎然 、高楼林立 。
  以前去过几次,多是乘车,且是匆匆而过、走马观花,对由南北两个园组成的吴忠回族风情园了解甚少。
  难得有这样一个休闲的假期,我抱着看一看的心情步入两园。仔细游览后,不禁喜从心中来。两园在构思、设计上独具匠心,使我眼前豁然亮了许多,好一幅中国回族历史发展的画卷。
  南园南面是“ 两馆一中心”,即中国吴忠 文化中心、民俗博物馆、回族艺术馆。
  园中央有供三千多人欣赏演出的大型舞台场地。围绕舞台建有回族名人墙、 寺、现代农村生活场景的铜雕。
  北园北面是黄河,宏伟壮观的母亲河温柔地从脚下潺潺流过。对面是黄河楼,一座彩虹桥将南北两岸连接。园中央建有民族英雄郑和下西洋的壮观景象。从南边看去,湖水与黄河水相连,仿佛是郑和率领的大船即将远航。周围有唱戏的、说书的、侃大山的……吴忠还有这么一个好去处,真是不枉此行。通过我的观察,我感到两园在整体规划时把民族特色融入其中。民族风情园是对吴忠历史的再现,体现着吴忠各族人民海纳百川的胸怀。
  两园绿树成荫 ,草坪葱翠,花儿盛开,蝴蝶起舞,鸟儿歌唱,人在花中笑。回廊、小径、水流绕园而行,一幅幅画卷、一座座雕塑,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你看,在依母亲河形成的南北回族风情园,我仿佛看到了民族英雄郑和率领千帆驶向世界各地的壮举 。 早在1405 年,郑和率领庞大的 240多艘海船、27400 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 ,访问了 30 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 。 到 1433 年 ,他一共远航 7 次,将华夏文明传播至世界各地。
  你看,红星照耀中国,革命号角已吹响,受压迫的回族同胞在工农红军的团结帮助下,与反动政府不懈斗争。经过浴血斗争 ,1936 年 10 月在同心 大寺建立了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回族儿子、雇农出身的马和福当选为县级回族自治政府主席。从此,回族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你看 ,回族作家穆青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县委书记的榜样 —— 焦裕禄》这篇文章,教育着一代代有志向的青年人 ,激励着一批批共产党人。孔繁森、杨善洲、沈浩、赵峰……他们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计个人的利益,为各族百姓谋福祉。
  你看,回族 寺,穆民受教之地,它传授知识、传播文明、传承历史。虔诚的回族兄弟相互道着色俩目。今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派丰衣足食的景象。老人们手端盖碗茶,中年人吃着手抓,妇女们辛勤治家,谈笑着、游玩着、快乐着……

知识出处

吴忠日报

《吴忠日报》

出版者:吴忠日报社

出版地:吴忠市

《吴忠日报》是中共宁夏吴忠市委的机关报。前身《银南报》,1989年9月试刊,1990年12月5 日正式创刊。《吴忠日报》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坚持党报性质,面向千家万户,力求雅俗共赏。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洪武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