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国道宁夏段曾是古丝绸之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吴忠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220020220000807
颗粒名称: 211国道宁夏段曾是古丝绸之路
分类号: U4
摘要: 211 国道(或国道211线、G211 线)起点为宁夏银川、终点为陕西西安。这条国道经过宁夏、甘肃和陕西3 个省区,银川、永宁、吴忠、环县、庆阳、合水、宁县、旬邑、淳化、三原、西安11 座城市。在宁夏境内途经的主要城镇有:银川至永宁20公里、永宁至吴忠39 公里、吴忠至石沟驿39 公里、石沟驿至惠安堡39 公里、惠安堡至萌城40 公里、萌城至甘肃边界约5 公里,全长180 余公里。它不仅是宁夏境内……
关键词: 道路运输 公路运输

内容

211 国道(或国道211线、G211 线)起点为宁夏银川、终点为陕西西安。这条国道经过宁夏、甘肃和陕西3 个省区,银川、永宁、吴忠、环县、庆阳、合水、宁县、旬邑、淳化、三原、西安11 座城市。在宁夏境内途经的主要城镇有:银川至永宁20公里、永宁至吴忠39 公里、吴忠至石沟驿39 公里、石沟驿至惠安堡39 公里、惠安堡至萌城40 公里、萌城至甘肃边界约5 公里,全长180 余公里。它不仅是宁夏境内的一条省级公路干线,而且在历史上一直是由中原通往西北的一条重要交通要道,是古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
  谈及丝绸之路,众所周知,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丝绸之路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在宁夏境内,固原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故宁夏的古城固原,可称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在宁夏境内,还有一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那就是今宁夏吴忠市所在的城市——利通区。早在20 年前,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兼任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罗丰先生著文《胡汉之间——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考定古灵州是丝绸之路上必经之地。原宁夏交通厅副厅级巡视员、《宁夏交通志·交通邮电卷》主编鲁人勇先生也于1984 年著文《唐天五代至北宋的丝路主线》,考定灵州是丝绸之路主线上必经的重要城镇。这就确定了在宁夏境内,吴忠和固原堪称古丝绸之路上的双璧,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朔方重镇早在秦汉之际,灵州(今宁夏吴忠)就是朔方重镇。秦王朝建立之初,在今吴忠一地设富平县,是控扼一方的大县。汉承秦制,在东汉是富平县一度为北地郡治所,用今天的话来就是一个省级的大都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太平赵君年间(440~450 年),在今吴忠一地置薄古骨律镇,并任命刁雍为薄贩律镇将。刁雍大兴水利,发展生产,不仅使这里成为果园之地,还成为天下粮仓,筑刁公城以储粮。北周宣政元年、陈太建10 年,也就是公元578年,陈将吴明彻率部轩攻北周的彭城,结果被北周大将王轨所败,主帅吴明彻及以下3 万余众被北周所俘。次年,北周将所俘陈3 万余众迁灵州屯垦戍边。陈在江南,所俘陈军皆江南之人,陈把江南的文化及耕作技术带到了灵州,借灵州所在天下黄河富宁夏之利,并习俗相化,使最早塞北江南(又称塞上江南)之誉冠予灵州,也就是今吴忠。
  唐代的灵州由于处在中西商贸的交汇之地,使之成为仅次于世界商贸大都市长安。公元646 年,唐太宗李世民曾驾临灵州,接见归降臣服的回纥、拔野古、同罗、仆固、多滥葛、思结、阿跌、契苾、跌结、吐谷浑、斛薛等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尊其为“天可汗”的朝贺;公元756 年,唐肃宗李亨在灵州登基,将灵州所在的灵武郡提升为灵武大都督府。
  这一系列重大政治历史事件,促使灵州的地位更加显赫,灵州与长安及中原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也就十分频繁,由中原通往灵州的道路自然就成了热线,驿站连绵,驿马倥偬,使臣、商贾、僧侣来往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长安至灵州的大道上留下了足迹。据罗丰先生研究考证,“灵州,通往内地驿道基本上有三条”。第一条是沿环州青冈峡至庆州、邠州至中原;第二条是溯清水河而上至镇戎军、渭州一线至关中;第三条是沿盐州、夏州经陕北至关中。“ 灵环道在通往中原的三条道路中以环庆路最为重要。”罗丰先生在这里所说的灵环道、环庆路,正是今211 国道所在的这条路线。
  纳入丝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指西汉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3 段。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为汉代开辟;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为汉代开辟;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为唐代开辟。而且丝绸之路并非一条,每一段又都有一些分支,可分为北中南3 条线路。这是在各个不同时期,因战事造成的阻绝、自然条件的变化、沙漠河流的移动等各种原因,时有造成道路不能畅通现象发生,只好绕行探索,“踩”出新的路线。这样一来,就使丝绸之路的各段都有旁逸斜出的分支。211国道在亘古就是中原通往西北方的一条重要道路,就是在丝绸之路分支拓展的过程中,被纳入到丝绸之路中去了。
  唐中叶之前,今211 国道所在的这条路线还算不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但却已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国内通衢。据《唐末五代至北宋的丝路主线》一文考证,唐中叶之前通西域的丝绸之路,自有固定的走向。“其东段由长安至凉州又分南北两线:南线沿渭水西行经秦、兰等州;北线出泾水过原、会等州,渡黄河经今天的景泰县至凉州。”也就是说,此时的丝绸之路东段无论是南线还是北线,都只是从今宁夏南部的固原以南地带通过。
  唐中叶以后,吐蕃部族强盛起来。渭水流域、青海、六盘山等地区全部为吐蕃攻占,丝绸之路东段(即长安至凉州段)南北两路及青海路完全断绝。中西交通由此阻隔,只好改弦更张另谋出路。当时西北臣服大唐的各少数民族部族向唐王朝谨见纳贡,都要绕道三四千里,由居延、天德、夏州等地至长安,也就是大约沿前面所提到的灵州通往关中的第三条路线,即沿盐州、夏州经陕北至关中。
  此时唐朝在西北的门户,唯有灵州一隅。而由长安通往灵州,此时唯有灵州道(又称灵武路,即今211 国道所在一线)最为捷径,是最佳路线。约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7 年至公元860年),西域各国的使者和大唐派往西域各国的使臣,开始使用这一路线。由此,灵环道接通了丝绸之路,成为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灵州也就成为丝绸之路必经中枢之地,取代了固原。
  由于这一路线的重要,以后虽丝绸之路其他路线又陆续开通,但唐末五代至北宋,这条路线一直是丝绸之路的主线。直到明代,这一路线仍是中原通往西北地区的主要通道。这一点,在《宁夏志》和《嘉靖宁夏新志》两部志书中反映得最为明显。
  丝路兴衰今211 国道所在的古灵环大道、环庆大道被纳入丝绸之路后,虽一直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曾有几度兴衰。
  古代交通工具以畜力为主,而牲畜离不开水草,道路必须与水、草相连,故211 国道所在的古灵环大道、环庆大道,也曾因水、草的盛衰而兴衰。根据古气象学的研究,每相隔三四百年气候会有一次较大的变化。我国在公元600年到1000 年,是一个气候温湿的时期,在历史上相当于隋、唐、五代时期。如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及仪凤三年(673 年)的冬天,长安城无雪,柑橘树、梅花都能在长安一带生长。又如生长在758~815 年的武则天曾侄孙武元衡的诗作《津梁寺采新茶与幕中诸公遍赏芳香尤异因题诗四韵呈陆郞中》:“ 灵州碧岩下,荑英初散芳。涂涂犹宿露,采采下盈筐…… ”说明那时在灵州可以种茶。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之下,灵环道上水草丰盛,所以是丝绸之路的首选路线。五代末至宋元时期,气候进入了干旱期,水草随之衰竭,灵环大道上的耀德(约今吴忠市盐池县境内隰宁堡)至清边镇(约今距吴忠39 公里之石沟驿以北)一带因干旱形成沙漠,史称旱海(又称瀚海)。加之 政权的建立,成为灵环道上的阻障,这一条丝绸之路因之衰败,不过并未完全阻绝,仍在断续使用。元代后期至明代,大气候又进入温湿时期,自然环境很快恢复,又出现了“ 席箕侵路暗,野马见人惊”的情景,灵环大道随之兴盛。
  明代《宁夏志·驿传》中记载的驿站仅有“在城驿”(即在宁夏府城的驿站)、高桥儿驿(在吴忠)、石沟儿驿(即在今灵武市石沟驿)、盐池驿(即在今盐池县惠安堡附近的老盐池城)、萌城驿(即在今盐池县萌城),递运所、铺所也都是在这几个地方。这就充分说明了灵环大道是当时宁夏境内的最主要的通衢大道。
  历史的发展,交通道路的变迁,古丝绸之路各段的路线都有了很大的变更,能几乎原封不动沿用至今仍成为交通要道的路段,已为数很少。而宁夏境内的211国道一线,能让古丝绸之路一直延用下来,实在是交通史上的奇迹。吴忠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如今更加璀璨夺目。
  211 国道宁夏段曾是古丝绸之路张树彬甘肃环县山城乡赵庄农民为国道211 线桥梁敷设钢筋。(资料图)

知识出处

吴忠日报

《吴忠日报》

出版者:吴忠日报社

出版地:吴忠市

《吴忠日报》是中共宁夏吴忠市委的机关报。前身《银南报》,1989年9月试刊,1990年12月5 日正式创刊。《吴忠日报》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坚持党报性质,面向千家万户,力求雅俗共赏。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树彬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