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区“懒汉种田”渐成时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吴忠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220020220000162
颗粒名称: 利通区“懒汉种田”渐成时尚
分类号: S157.4+3
摘要: 10月13日,利通区马莲渠乡的田地里,农民马玉礼驾驶着一辆新型机械正在播种冬麦,村民杨金国和乡亲们围着这个铁疙瘩,议论纷纷:“这咋不耕地就开始播种啊?”“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就叫保护性耕作,俺亲家家里就是这么种地的,收成和以前一样,还省力。”面对大家的疑惑,来自澳大利亚的专家麦克休进行了耐心的解释:“以前水稻田倒茬种冬麦要用机械连耕带旋整地两次,现在用免耕机械连耕带播一次完成。保护性耕作其实就是让……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种植制度 农业技术改造

内容

10月13日,利通区马莲渠乡的田地里,农民马玉礼驾驶着一辆新型机械正在播种冬麦,村民杨金国和乡亲们围着这个铁疙瘩,议论纷纷:“这咋不耕地就开始播种啊?”“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就叫保护性耕作,俺亲家家里就是这么种地的,收成和以前一样,还省力。”面对大家的疑惑,来自澳大利亚的专家麦克休进行了耐心的解释:“以前水稻田倒茬种冬麦要用机械连耕带旋整地两次,现在用免耕机械连耕带播一次完成。保护性耕作其实就是让大家收完粮食后,地里的秸秆深埋,直接耕种。”“洋专家,这个机器贵不?”村民马翠莲问。“大家放心,为了在中国能够大面积推广,我们对机械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价格会便宜很多。”保护性耕作技术早已在3年前就落户在利通区金银滩镇杨马湖村,今年是该村村民马建海第三年进行保护性耕作。
  “新的耕作技术不耕地直接播种,开始心里还犯嘀咕,现在看来还真挺好的。咱区上的技术人员把这叫保护性耕作,其实就是‘懒汉种田’,不用深耕细翻,省时、省工又省钱。现在,咱村的人都愿意这么种田。”马建海说。
  据宁夏农科院副院长袁汉民介绍,地处西部腹地的宁夏,水、土地等农业耕作资源有限。长期以来,农民采取传统方式水稻倒茬种植冬小麦。由于土地湿粘,加上田间稻茬高、秸秆较多,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后,每年农民在整地、适时播种上都要花费大量劳力、物力,反复耕翻土地也容易造成沙尘和大气污染。为在合理运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实现农民耕作效益,宁夏开始尝试推广保护性耕作,2002年与墨西哥、澳大利亚、印度等国际组织建立密切的保护性耕作国际合作研究关系。目前,宁夏在免耕轮作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全区6个县(市、区)建立了示范点,累计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60万余亩。
  利通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白冰说,农民从最初的不相信到现在已逐渐接受这种技术。“技术掌握到位,能节省翻旋耕、施肥、灌水费等150元,而农民传统种植1亩小麦要投入 748 元 ,节省投入达20%。仅利通区3年间保护性耕作面积增加至3万多亩。”

知识出处

吴忠日报

《吴忠日报》

出版者:吴忠日报社

出版地:吴忠市

《吴忠日报》是中共宁夏吴忠市委的机关报。前身《银南报》,1989年9月试刊,1990年12月5 日正式创刊。《吴忠日报》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坚持党报性质,面向千家万户,力求雅俗共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