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水润塞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吴忠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220020220000084
颗粒名称: 束水润塞上
分类号: TV8
摘要: 10月9日,在黄河水电公司宁电分公司主任刘众灵的带领下,我们走上了向往已久的拦河大坝“。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铜峡”,青铜峡自古名扬天下,这里山河交汇,地势险要,留下了大禹用鬼斧神工开凿峡谷疏导河水的传说 ……“走在大坝上,刘众灵为我们讲述着。 当天,我们有幸遇到了当年参与大坝建设的徐占礼、王金福。两位老人共同讲述了他们建设大坝的艰辛。“建大坝时,宁夏一穷二白,有时买不到蔬菜,只好在饭桌上放一碗盐水,……
关键词: 防洪工程 水工建筑物

内容

10月9日,在黄河水电公司宁电分公司主任刘众灵的带领下,我们走上了向往已久的拦河大坝“。南有都江堰,北有青铜峡”,青铜峡自古名扬天下,这里山河交汇,地势险要,留下了大禹用鬼斧神工开凿峡谷疏导河水的传说 ……“走在大坝上,刘众灵为我们讲述着。 当天,我们有幸遇到了当年参与大坝建设的徐占礼、王金福。两位老人共同讲述了他们建设大坝的艰辛。“建大坝时,宁夏一穷二白,有时买不到蔬菜,只好在饭桌上放一碗盐水,大家蘸着盐水下饭。尽管条件异常艰苦,但大家始终没有怨言。有时候黄河洪峰来袭,两岸的群众就要搬家,岸边种的庄稼也被洪水淹没了。眼看着粮食收不上,大家盼望工程能早日上马,减少群众的损失。由于缺乏机械,当时河床截流作业等都采用传统的草土围堰方法。开挖基坑、出渣、骨料筛分冲洗、运输等,施工人员都是用锹、背斗、扁担、架子车等,采用背、挑、抬、扛等方式施工, 真正是人海战术。1958年工程开工初期,职工和民工总数约1.1万多人,1959年施工人员就达2万余人。” 1960 年,青铜峡工程局抽调一部分人在青铜峡黄河两岸开荒种地,一口气开垦了 6 个农场,垦荒种粮、种菜、养牲畜,全局职工合力度过了困难时期。1967 年,第一台机组发电,当前来剪彩的人看到机组真的能发电时 ,连声称赞 :“ 你们真是不简单!”自大坝建成后,黄河两岸的庄稼慢慢开始有了收获。 两位老人回忆,起初青铜峡拦河大坝是由苏联专家选址修建的,但是建到一半时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我方便采用万宗尧设计的图纸开始重新开建大坝。 据青铜峡水电厂志记载,1958 年 6 月 6 日,时任水电部副部长的钱正英召集从莫斯科学习归来的共和国第一批水利专业人才开会,青铜峡枢纽工程项目总设计师的担子便落在了当时不到30岁的万宗尧身上。万宗尧将自己的副博士毕业设计论文中提出的闸墩式水电站设想付诸在了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中。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第一次采用闸墩式布置的电站,也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闸墩式电站,施工过程中还采用了民间的草土围堰法,这是中国水利史上第一次将草土围堰运用在大江大河水利工程中。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结束了宁夏平原千百年来无坝引水的状态。 1970年,万宗尧在陕西石泉水库不幸落水牺牲。按照万宗尧的遗愿,时隔25年后, 青铜峡将他的遗骨重新安葬到青铜峡水电站公园内。每逢清明节,黄河水电公司宁电分公司工会都会带着职工去扫墓,以此纪念这位杰出的设计家。 一阵阵秋风吹来,河面被吹皱了。面对母亲河上的这座宏伟建筑,此时我们的心情是激动的,真正感受到了黄河的不羁、大坝的雄浑、建设者的艰辛……这座伟大的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人,见证着中华儿女不屈的奋斗精神……

知识出处

吴忠日报

《吴忠日报》

出版者:吴忠日报社

出版地:吴忠市

《吴忠日报》是中共宁夏吴忠市委的机关报。前身《银南报》,1989年9月试刊,1990年12月5 日正式创刊。《吴忠日报》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坚持党报性质,面向千家万户,力求雅俗共赏。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