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唯一号: 310130020210000002
人物姓名: 杨建国
文件路径: 3101/01/object/PDF/310112020210000001/19971119
起始页: 003.pdf
性别:
国别: 中国

传略

这5部作品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其一,真实地反映了宁夏的现实生活。总体上看,时间跨度很大,从30年代、40年代的《风尘岁月》到60年代的《涡漩》,从70年代的 《一朝县今》到80年代、90年代的《诡道〉、《罗马饭店》。宁夏这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可以说浓缩在这5部长篇小说里来了,从中可以看出宁夏是怎样走过来的。 我觉得这5部长篇小说对我们宁夏来说可以算是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发现、思考好多东西。其二,具有宁夏特点的典型人物,大大丰富了宁夏长篇小说的人物画廊。人物有几百个,上到省委书记,下到基层干部、普通农民。这些人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都得到了形象的反映,而且大部分人物形象是栩栩如生,是我们熟悉的陌生人。其三,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宁夏的风俗民情, 具有浓厚的宁夏文化色彩。5部长篇小说不约而同地立足于这块生活的黄土地,自然不自然地形象、生动、浓墨重彩地反映了这地方的风俗民情, 是风俗画、风情画,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开了一个好头。宁夏的作家有义务、有责任用我们的笔描写、表现我们这块土地, 良映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人民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在反映宁夏的生活方面,我们有很大的题材优势,在这方面我们发掘得不够,我们虽然经济上落后,但在这块土地上文化的积淀很厚重,有得天独厚的东西。我们要很好地扎根于宁夏这块黄土地, 挖掘这些东西,并表现出来,这4位作家开了好头,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要坚持深入生活。 在宁夏的文化发展上,我觉得我们走了弯路,如何发掘、利用、开发本地的文化资源,发展具有本地的鲜明民族地方特色的文学艺术,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自治区成立40年了,在全国没有形成自己系统、细致的艺术风格。

知识出处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

银川晚报是隶属银川市人民政府的一张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是宁夏最早的都市类报纸。晚报覆盖宁夏,辐射陕西、甘肃、内蒙古2000万人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银川晚报创刊时4开8版,次年增至4开16版。随后版面不断增加,现已达到日均32版,日发行量达7万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