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砚制作技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013
颗粒名称: 洮砚制作技艺
分类号: G112
页数: 4
页码: 023—026
摘要: 洮砚制作技艺是利用洮河流域开采的砚料,经维料、制璞、雕刻、磨光等复杂工艺制作砚台的古老而传统的手工技艺。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 洮砚艺术

内容

洮砚制作技艺是利用洮河流域开采的砚料,经维料、制璞、雕刻、磨光等复杂工艺制作砚台的古老而传统的手工技艺。
  临洮自古为丝绸之路重镇、文化交流大通道,使节往还、僧侣络绎、商队逶迤、民众富庶。洮河流域出产的"绿如兰、润如玉"的洮砚,通过在熙州、洮州、岷州、河州设立的茶马互市,走出西北,向全国流通,与红丝砚、端砚、歙砚并驾齐驱,成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唐代书法大家柳公权曾在《砚论》一书中确立了四大名砚的身份和地位。当时天下名砚四十余种,柳公权说:"以青州红丝砚为第一,绛州次之。后重端、歙、临洮……" 这一定论的形成,是一个从开采、使用到认知、传播的完整而漫长的过程。可以断定,四大名砚之一的洗砚,其发现、制作不会晚于唐代中期,或可推至汉朝末年。
  明代,红丝砚矿料断绝,澄泥砚替补入内,四大名砚重新排序,成为人们熟悉的"端州端砚、徽州歙砚、洮州洗砚、绛州澄泥砚"这四大名砚。
  清代《四库全书》中,洮砚被列为国宝。
  洮砚开采于卓尼,制作大多集中于岷县、临洮,销售集中在临洮、兰州,工匠艺人多为卓尼人氏。
  制作洮砚的洮河石学名"灰绿岩",属沉积岩黏土岩类,颗粒极细,粒径仅为0.01毫米。洮砚石料软硬适中,摩氏三度,含有多种金属离子,因此研磨时,又快又均匀,墨汁油润有光泽,所谓"滑不拒磨,涩不滞笔"。洮砚石料密度在3.04克/立方米,石料结构细密,水分不易散失,有"酷暑顷墨不干"的盛誉,民谣中说:"洮砚贵如何?黄膘带绿波,终日水还在,隔宿墨犹活。"
  制作洮砚最好的石料为宋坑石,俗称"窝子石",矿井有近千年的历史,位于洮河中游的卓尼喇嘛崖,悬崖陡如刀削,洮河水紧贴崖底而过,崖脚直插水底,崖脚处的宋坑距水面仅数米,地势极为险峻。早年间,工匠们必须等到冬天枯水期来临之后,才可以撑着木筏掘坑采石。采石前,他们为祖师爷卢喇嘛烧香化表,献骗羊,祭礼颇为隆重。喇嘛崖采来的窝子石,石贵如金。
  洮砚石色泽典雅,恰似洮河碧波凝结而成,墨绿、碧绿、翠绿、灰绿,这些绿色被冠之以鸭头绿、鹦哥绿、柳叶青等美称,洮砚石料也会有暗红、淡紫等较为少见的颜色。
  洮砚的石料表皮会有一些黄、白、黑、绿、紫,状如鱼鳞、松皮、蜂蜡、油脂的肌肤,被称之为膘,是石料等级优劣的标志。膘层越厚,色彩越艳丽,石料就越细腻。膘的肥瘦决定石料的档次。
  洮砚自古是一个神奇的话题。"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一方出自宋代的洮砚,曾是乾隆皇帝的珍爱之物。这方砚石质细润,颜色绿中带黄,是洮砚中无上的珍品,题材采用了王羲之兰亭雅集曲水流觞的历史典故。砚台四周用浅浮雕的手法,雕出兰亭雅集图,砚池雕刻有亭台小桥和人物、砚底是群鹅戏水,在砚台的侧壁上,还刻有王羲之
  兰亭序的全文。苏东坡在黄庭坚赠送给他的洮砚题下铭记曰:"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苏东坡对各类名砚都有较深的研究,他认为:"砚之美,止于滑而发墨,其他皆余事也。然而两者常相害,滑者辄退墨。”苏东坡的密友黄庭坚,同样对洮砚甚是渴求,他留有数量惊人的洮砚,留下了无数关于洮砚的诗句,称赞坚如金铁的洮河鸭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另一位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的著名诗人张耒,干脆认为"黄子文章妙天下”是因为"谁持此砚参几案"。张耒不能抑制自己对洮砚的强烈热爱,发出"明窗试磨吐秀润、端溪歙州无此色"的感慨。陆游在他的剑南诗稿中写道:玉屑名笺来濯锦,风漪奇石出临洮。深深浅浅的绿色,颇似洗河波涛的细腻纹理,构成了洮砚独特的视觉品质,得到北宋著名文人以及朝中权贵的宠爱,一展风流数千年。
  砚,汉代以前叫"研”,就是研磨的工具。
  端砚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有采石、维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
  采石是制作洮砚极其重要的一环,砚石有坑洞之别、优劣之分。名坑质优之砚石,加上制砚高手制作,可以出产精品和珍品。砚石开采仍以手工为主,不能以机械代替。在开采砚石中,如看不清石壁、看不准石脉,就会浪费好砚材。有时可能整壁石都不成材,谓之断脉,得将它一块块地凿下来,根据石脉的走向寻找石源。采石工必须掌握砚石生长的规律,顺其自然,尽量保住砚材的完整。采石工人所使用的工具要因地制宜,以凿为主。这些凿具长短有异,大小不一,粗细不同。
  维料又称选料制璞。成为砚材,须经过筛选。将有瑕疵的、裂痕的,或烂石、石皮、顶板、底板统统去掉,剩下"石肉"。这个过程首先要懂得看石,内行的维料石工能够“看穿石",可以预测到表层看不到的石品花纹,如砚石的侧面发现有石眼般的绿点,或绿色的翡翠带,那么凿下去可能有石眼出现。砚工还要根据砚石的天然形状用锤或凿制成天然形、蛋形、长方形、方形、圆形、金钟形、抄手式、太史式、履式等砚璞。制璞同样必须懂得看石,要将砚石最好的地方留作墨堂。一方端砚石质的优劣都以墨堂之砚石作评价,鉴赏石品花纹放在墨堂之后。
  设计的目的,是将砚石中的瑕疵变成无瑕,以达到锦上添花的目的,增加其艺术价值。砚的设计要求"因石构图,因材施艺",根据砚璞的石质,去粗存精,认真构思。考虑题材、立意、构图、形制,以及雕刻技法如刀法、刀路的协调统一,还要充分利用天然石皮,汇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金石内涵于一体。设计是将砚升华为一种综
  合性艺术品的重要环节。
  雕刻是洮砚制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工序。要求线条清晰,玲珑浮凸,一目了然。雕刻手法主要有深雕与浅雕,还有细雕、线雕、通雕、圆雕。如要表现刚健豪放则采取以深刀雕刻为主,适当穿插浅刀雕刻和细刻;要表现精致古朴、细腻含蓄的,则以浅刀雕刻、线刻、细刻为主。细刻要求雕刻精细、准确、生动;线刻则要线条细腻、流畅,繁而不乱,繁简得当。
  磨光的工序相当于画龙点睛,磨光的好坏直接影响砚石的品质及使用的效果。雕刻好的砚台首先用油石加幼河砂粗磨,磨去凿口、刀路,然后再用滑石、幼砂纸、水磨砂纸反复磨滑,使砚台手感光滑为止。最后是"浸墨润石",过一两天后褪墨处理。选择洮砚时,除了以察看石色、鉴赏石质和石品花纹外,还细摸砚堂,看是否具备细腻、润滑的手感。好的洮砚,会磨出婴儿皮肤一样的质感。
  传统洮砚有其独特的形制,即砚堂带盖,以取同一块石料为贵,称其为原石,也叫子母石。随着时代发展,洮砚形制逐步走向了多样化,不做砚盖,但逐渐以木盒作为附件。洮砚雕刻完毕,配制与其形制吻合的木盒,这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道新工序。砚盒起着防尘和保护、装饰砚石的作用,使砚台显得更加古朴凝重。制作洮砚的工具分为两大类:采石工具主要有粗细不等的尖口铁凿、铁笔、铁锤、炮凿、灯等;雕刻工具主要有锤、凿、凿卡、木钻、锯、滑石、工夫台等。
  洮砚,既保持了传统工艺特色,同时在造型、构图、题材、立意上又有新的突破,创造了洮砚实用之外的艺术新意境,如甘肃省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的九九归一巨型砚、4.8米长的红楼梦砚、精巧的丝瓜砚、抄手砚等,巧妙地将砚池收藏其中,看似雕塑、古董,但又可磨墨挥毫,令人叹为观止。
  (樊柳青文/张斌图)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讲述了临洮县的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一种人类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财富,代表着不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观、知识体系、社会习俗和技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意义。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民族音乐、舞蹈、祭祀仪式、传统戏剧等)、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知识与实践关系(如传统医药知识、农耕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制陶、制织、制皮、木雕等)等。临洮,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临洮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临洮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临洮绵延的气韵和血脉。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