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墩门引水枢纽工程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唯一号: 292735020230000024
作品名称: 大墩门引水枢纽工程
文件路径: 2927/01/object/PDF/2927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170.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TV632.42
主题词: 水利枢纽-中国

作品简介

位于金塔县城东42公里处的黑河大墩门峡谷口。1985年完成初步设计,1986年省水利厅列入“两西”重点基建工程项目。1987年4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1990年基本完工,完成工程量30多万立方米,劳动工日45万个,总投资970.8万元。主体工程由五部分组成: 土坝:全长87米(东岸39米、西岸48米),顶宽5米,坝顶高程1238.5米,地基为壤土截水槽。 进水闸:置于东岸。设计引水流量10立方米/秒,加大引水流 大墩门引水枢纽工程量12立方米/秒,单孔2×3米,孔口设3.3×2.3米的定门平板闸门及2×16吨启闭机启闭,进口高程1230米。 泄水冲沙闸:置于东岸。系胸墙式宽顶堰,共4孔,孔宽8米,总宽38.9米,闸室长15.5米,孔口高6米,底板高程1228米,墩顶高程1237.5米,正常水头4米,最大水头9.2米,单孔8×6米的弧门,2×25吨卷扬机启闭。设计泄洪量839立方米/秒,校核泄洪流量1384立方米/秒。 泄洪坝:置于河床西岸。为实用断面堰,坝高4米,坝顶高程1232米,坝顶设泄洪闸8孔,孔宽8米,坝顶闸墩长13.5米,闸墩顶高程1237.5米。前缘总宽度78.3米,坝顶设8扇8×5.2米平面钢闸门及25吨的移动式台车启闭,设计泄洪流量744.3立方米/秒,校核泄流量1613.4立方米/秒。 公路桥:在闸墩下游,宽5.5米。人工弯道在东岸上游,与进水闸衔接,长210米,全部工程用钢筋砼和浆砌石筑成。 整个工程在年引水9000万立方米的基础上,可调蓄总库容750万立方米,近期可保灌8万亩,远期可保灌14万亩。工程的建成解决了黑河灌区的引水问题,解除了灌区人民下冰河堵水的疾苦。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从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期至近现代境内的文物古迹,包括古遗址、古墓群、古建筑和石刻等共279处。有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陶器、石器、骨器,秦汉至魏晋时的古城堡、古窑址、长城、烽燧、铜器、陶器、竹木简牍,隋唐时的铜币,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堡、寺庙、铜币、瓷器、木器、书画经卷等。这一处处文物古迹都是金塔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依据。以缸缸洼、二道梁、火石滩、石岗等遗址为代表的史前大型聚落遗址,收集出土了一大批精美彩陶、精细石器,揭示了先民比较发达的手工业和农牧业,有力的佐证了金塔的悠久历史。以地窝墩南窑址、双庙湾窑址、西三角城北窑址群、窑洞滩窑址群、土墩子井窑址群、破城窑址群等为代表的古窑址,分布广泛,形状各异,是青铜时代到魏晋时期先民制陶、烧砖、冶炼的历史见证和智慧结晶,对研究金塔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由蜿蜒数百里的长城,星罗棋布的烽燧,闻名遐迩的“三城一关”(东大湾城、西大湾城、地湾城和肩水金关),散布在田野戈壁中的城堡等组成的古代军事设施遗址,集中反映了金塔作为居延门户的战略地位,给我们留下了“汉简故乡”盛誉,是金塔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以汉会水城故址、西古城、王子庄、威虏城、毛目城、鼎新城、金塔堡等为代表的古城城址,几乎遍布全境,有的虽残破甚厉,有的已遗迹无存,但透过这些古城、古堡历史的烟云,我们还是依稀可见金塔昔日的繁荣。以金塔寺、青山寺、城隍庙、文昌庙等为代表的寺庙遗址,反映了历朝历代金塔大地兴盛的佛教文化。火石梁遗址、白山堂古铜矿遗址、威虏坝、金塔寺“金塔”、文昌阁等冶炼、水利和建筑遗迹,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从大坡梁一天泉寺墓群、东沙窝古墓群等汉一魏晋时期古墓葬群中出土的以铜马、伏羲女蜗棺画为代表的一大批文物,是研究汉一魏晋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金塔寺“金塔”碑铭、创建金塔厅衙门碑铭、鸳鸯池水库碑铭、毛公墓志铭、宝水堂碑文、仙姑庙石刻等石刻碑铭,既闪耀着前辈石刻艺术的光辉,又为后人了解重大事件提供了原始的史料。鸳鸯池水库大坝、大墩门引水枢纽工程、鼎新黑河大桥、传统民居等近现代文物,是奋发图强的丰碑,记述了勤劳勇敢的金塔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美好家园的光辉里程。详尽介绍的陶器、铜器、石器、居延汉简、经卷等馆藏历史文物以及民俗文物,犹如翻开了4000年历史的画卷,一件件宝物“诉说”时空的流转,“叙述”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展示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我们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