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村水库大坝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唯一号: 292735020230000023
作品名称: 解放村水库大坝
文件路径: 2927/01/object/PDF/2927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167.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TV632.42
主题词: 水利枢纽-中国

作品简介

解放村水库位于县城西南7公里的夹山水峡口北麓,与上游鸳鸯池水库实行联合调度,合称“鸳鸯母子湖”。 水库始建于1956年,当时修建了可蓄水3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1967年县上提出扩建方案,水库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1969年10月17日开工,1971年6月24日竣工,建成了总蓄水量达390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为30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一座。主体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非常溢洪道、输水洞组成。1、土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主坝在溢洪道东端,坝长1150米,最大坝高16米,坝顶高程1300.5米,坝基深7—9米;迎水坡1:2.5,背水坡1293米以下为1:2.25;前坡用浆砌块石护面,后坡系砂石堆积,坝脚下有马道和过滤设施。副坝在溢洪道西边,长1900米,最大坝高9米,主、副坝顶宽均为3米。2、溢洪道:永久溢洪道在副坝东端,主体为北山花岗岩料石砌筑,上设钢筋砼工作桥,净宽24.24米,高3.38米,分为6孔,正常泄水量331.5立方米/秒;下设消力池,长26米,宽21米,深2.4米,与排洪渠衔接。排洪渠全长1050米,底宽30米,深3米,为梯形断面;纵坡1/130,其中浆砌段80米,干砌块石段460米,正常泄洪量181立方米/秒。3、非常溢洪道:在副坝西端,净宽83.17米,为开敞式,下设二级消力池。其中:一级消力池长100米,宽32米,深2.5米;二级消力池长40米,宽32米,深2.5米,泄洪量554.4立方米/秒。4、输水洞:建在永久溢洪道东侧下方,主坝西端,全长74米,高2.65米,底宽2.5米,进水口高程1286.7米。输水洞为马蹄形,上圆下方,分4个部位组成。最前压力段长2。米,系钢筋砼现浇,中有启闭竖井,长6米,宽4米。出水口至压力段长40米,为花岗岩料石浆砌而成。出水口跌坡下有消力池,长17米,宽6米,深2米,侧坡为料石结构,底部浆砌块石,与总干渠连接。竖井上边装有两台20吨的螺杆手摇启闭机,下安两扇1.8×1.5米的平板滚动式闸门(后改为电动启闭门),运用灵活。输水洞正常泄量25立方米/秒,最大泄量30立方米/秒。水库建成后经过了三次维修。1974年3月,在排洪渠上增建了跨度36米的双曲拱桥一座,将排洪渠干砌块石用水泥构缝,并建跌水1处;溢洪道配制钢筋砼闸门6扇;副坝西端修建了净宽64米的非常溢洪道1处,下建一级消力池。最大泄洪量400立方米/秒,可宣泄鸳鸯池水库500年一遇的下泄量达776立方米/秒的洪水。1984年,再次加宽非常溢洪道,增建二级消力池。1986年,主坝迎水坡用浆砌块石衬砌,永久溢洪道上增设了10吨龙门吊启闭闸门。此外,于1998年在主坝东端修建了解放村发电站,电站引水流量22.5立方米/秒,装机2000千瓦(2台800千瓦,1台400千瓦的立式机组),年发电量752万度,年利用率3760小时,总投资1511万元。 从建库到至今,共使用劳动工日218.57万个,完成工程总量221万立方米,耗用钢材146吨,水泥4977吨,木料872立方米,国家先后投资213万多元。水库流域控制面积1.23万亩,库区面积6.24平方公里,回水长度4公里,总库容3905万立方米,相应水位高程1299.05米,正常库容3000万立方米,相应水位高程1297.58米,保灌面积4万亩。水库东侧建有板滩水库,为鸳鸯池水库和解放村水库的调节库。 解放村水库建成后,一方面,灌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水库正常蓄水3000万立方米,夏季遇洪水还可拦蓄一部分,使过去金塔绿洲内的7乡镇和生地湾农场,潮湖林场,良种场等农林场站均能受益,鸳鸯灌区的夏粮也可多浇一次水,提高保灌面积4—7万亩;另一方面,既拦蓄了冬季余水,克服了水资源浪费,扩大了灌溉面积,还能保证鸳鸯池水库发电站冬季发电机正常运转工作。同时,在丰水年遇到洪水瀑发,又可起调节洪峰,减缓下游压力的作用,从而增强了防御洪水灾害的能力。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从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期至近现代境内的文物古迹,包括古遗址、古墓群、古建筑和石刻等共279处。有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陶器、石器、骨器,秦汉至魏晋时的古城堡、古窑址、长城、烽燧、铜器、陶器、竹木简牍,隋唐时的铜币,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堡、寺庙、铜币、瓷器、木器、书画经卷等。这一处处文物古迹都是金塔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依据。以缸缸洼、二道梁、火石滩、石岗等遗址为代表的史前大型聚落遗址,收集出土了一大批精美彩陶、精细石器,揭示了先民比较发达的手工业和农牧业,有力的佐证了金塔的悠久历史。以地窝墩南窑址、双庙湾窑址、西三角城北窑址群、窑洞滩窑址群、土墩子井窑址群、破城窑址群等为代表的古窑址,分布广泛,形状各异,是青铜时代到魏晋时期先民制陶、烧砖、冶炼的历史见证和智慧结晶,对研究金塔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由蜿蜒数百里的长城,星罗棋布的烽燧,闻名遐迩的“三城一关”(东大湾城、西大湾城、地湾城和肩水金关),散布在田野戈壁中的城堡等组成的古代军事设施遗址,集中反映了金塔作为居延门户的战略地位,给我们留下了“汉简故乡”盛誉,是金塔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以汉会水城故址、西古城、王子庄、威虏城、毛目城、鼎新城、金塔堡等为代表的古城城址,几乎遍布全境,有的虽残破甚厉,有的已遗迹无存,但透过这些古城、古堡历史的烟云,我们还是依稀可见金塔昔日的繁荣。以金塔寺、青山寺、城隍庙、文昌庙等为代表的寺庙遗址,反映了历朝历代金塔大地兴盛的佛教文化。火石梁遗址、白山堂古铜矿遗址、威虏坝、金塔寺“金塔”、文昌阁等冶炼、水利和建筑遗迹,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从大坡梁一天泉寺墓群、东沙窝古墓群等汉一魏晋时期古墓葬群中出土的以铜马、伏羲女蜗棺画为代表的一大批文物,是研究汉一魏晋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金塔寺“金塔”碑铭、创建金塔厅衙门碑铭、鸳鸯池水库碑铭、毛公墓志铭、宝水堂碑文、仙姑庙石刻等石刻碑铭,既闪耀着前辈石刻艺术的光辉,又为后人了解重大事件提供了原始的史料。鸳鸯池水库大坝、大墩门引水枢纽工程、鼎新黑河大桥、传统民居等近现代文物,是奋发图强的丰碑,记述了勤劳勇敢的金塔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美好家园的光辉里程。详尽介绍的陶器、铜器、石器、居延汉简、经卷等馆藏历史文物以及民俗文物,犹如翻开了4000年历史的画卷,一件件宝物“诉说”时空的流转,“叙述”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展示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我们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