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池水库大坝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唯一号: 292735020230000022
作品名称: 鸳鸯池水库大坝
文件路径: 2927/01/object/PDF/2927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164.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TV632.42
主题词: 水利枢纽-中国

作品简介

鸳鸯池水库位于本县县城西南12公里处的夹山峡谷,以其地昔为鸳鸯鸟栖息水域而得名。属大(二)型水库,全国最大的土坝水库工程,灌溉近三十万亩农田。哺育十多万人民,是金塔人民的“金饭碗”,被人们喻为“母亲库”。 鸳鸯池水库始建于1943年。当时因酒、金两县干旱少水,又同引源系祁连融雪的讨赖、临水、清水三河之水,由于水利未兴,溢多用少,两县农民为水争讼,由来已久。为了彻底解决两县纠纷,1938年,金塔县长赵宗晋献出“用科学方法,蓄置水量,节制使用,以利耕耘”的领先良策,与酒泉县长凌子惟联名向省府呈文,甘肃省政府始行实地勘察,决定在鸳鸯池筑蓄水库。1941年8月正式委托甘肃水利林牧公司善理其事。公司总经理沈怡聘请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主任原素欣教授任该工程处主任。自1943年6月兴工,至1947年5月告成,历时四载,完成初建工程:土坝,全长216米,顶宽5米,底宽189.3米,高30.26米;导水墙,上游墙高9米,长84米,下游墙高4米,长79.2米;溢洪道宽100米,长182.54米,溢流堰长38米,高2米;给水涵洞,高2.5米,长164米,明槽长76米;进水闸及启闭室,铜闸门两扇,宽1.76米,高2.6米,重3吨。室为圆形,内装铸铁手摇启闭机2台。两县各投入民工43万个,合计工日86万个,总投资16亿元(旧币)。蓄水1200万立方米,可灌农田7万余亩。水库运行第二年,在原溢洪道添设36孔活动木制闸门,抬高水位1.5米,增加蓄水600万立方米。1949年8月改为砼闸墩,用木板拦蓄余水。 新中国成立后,历届政府与全县人民,坚持不懈,求其大成,先后扩建加固五次。1951年6月25日,洪水暴涨,给水涵洞顶部塌陷,在洞前紧急抢筑黄土心墙半月堤,另在土坝东端新开给水涵洞与明槽506米,洞长128米,底宽3米,直径2.5米,为钢筋砼无压洞,洞前设两孔铸铁平板闸门,用25吨手摇式螺杆启闭机操作。一年后,溢洪道再行加固,节制闸下游筑浆砌石溢流堰,下建消力池。1958年,将土坝从后坡加高至36米,高程1322米;溢洪道变作35孔,并改为水泥白灰浆砌块石堰体。钢筋砼护面实用堰,加高1米,总高达10.5米,迎水高程1318米,库容增至8000万立方米。1964年将右岸新开输水洞木制工作桥加高6.05米,改作钢筋砼桥。1972年至1973年,将土坝加高1.8米,坝顶高程达1323.8米;溢洪道闸墩加高1.55米,顶部增设宽3.6米钢筋砼工作桥,装配10吨移动式台车,蓄水量增至8500万立方米。1994年8月至1998年底,对其再作除险加固,其主体工程以一百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两千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共投入资金2364万元,劳动工日40万个,主要将土坝左、右肩基础帷幕灌浆、溢洪道堰体补强灌浆、基础帷幕灌浆。土坝上顶增筑防浪墙,并封堵初建时的旧给水涵洞,加宽后坝坡度。溢洪道改35孔为11孔。堰后筑消力护袒,输水洞及其他附属设施均作相应改造。其主体工程:1、土坝:全长240米,顶宽7米,底宽184米,最大坝高37.8米,为粘土心墙砂砾石坝壳,坝顶高程1323.8米;防浪墙长245米,高1.2米,前坝坡浆砌块石护面,坡度1:2.5;后坝坡贴坡排水棱体,设马道两条,宽2米,坡度1:2.5、1:3。2、溢洪道:分11孔,孔宽6米,总宽76米。堰顶高程1318米,最大泄洪量1557立方米/秒。顶部工作交通桥净宽8.5米,桥头东西建有两座门库。堰后钢筋砼消力护袒4500平方米,顺水墙7道,长40米,高1米。下游消力池长11米,宽60米,落差16.6米。3、输水洞:为钢筋砼有压洞,长128米,洞径2.5米,底宽3米,最大泄洪量50立方米/秒,用2台25吨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控制,后洞口设锥型阀工作门。装备微机处理系统,实行自动观测报警。另外,1974年兴建了装机容量1890千瓦,年发电800万度的鸳鸯池水电站,装卧式机组800千瓦者1台,630千瓦者3台。引水洞长229米,洞径2.5米,为钢筋砼有压洞。 初建至今,水库累计工程量156.82万立方米,劳动工日193.4万个,总投资2929.7万元。到2006年底,水库流域控制面积1.23万平方公里,库区面积14平方公里,回水长度12公里。总库容10048万立方米,相应水位高程1321.8米,正常蓄水8500万立方米,相应水位高程1320米。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从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期至近现代境内的文物古迹,包括古遗址、古墓群、古建筑和石刻等共279处。有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陶器、石器、骨器,秦汉至魏晋时的古城堡、古窑址、长城、烽燧、铜器、陶器、竹木简牍,隋唐时的铜币,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堡、寺庙、铜币、瓷器、木器、书画经卷等。这一处处文物古迹都是金塔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依据。以缸缸洼、二道梁、火石滩、石岗等遗址为代表的史前大型聚落遗址,收集出土了一大批精美彩陶、精细石器,揭示了先民比较发达的手工业和农牧业,有力的佐证了金塔的悠久历史。以地窝墩南窑址、双庙湾窑址、西三角城北窑址群、窑洞滩窑址群、土墩子井窑址群、破城窑址群等为代表的古窑址,分布广泛,形状各异,是青铜时代到魏晋时期先民制陶、烧砖、冶炼的历史见证和智慧结晶,对研究金塔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由蜿蜒数百里的长城,星罗棋布的烽燧,闻名遐迩的“三城一关”(东大湾城、西大湾城、地湾城和肩水金关),散布在田野戈壁中的城堡等组成的古代军事设施遗址,集中反映了金塔作为居延门户的战略地位,给我们留下了“汉简故乡”盛誉,是金塔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以汉会水城故址、西古城、王子庄、威虏城、毛目城、鼎新城、金塔堡等为代表的古城城址,几乎遍布全境,有的虽残破甚厉,有的已遗迹无存,但透过这些古城、古堡历史的烟云,我们还是依稀可见金塔昔日的繁荣。以金塔寺、青山寺、城隍庙、文昌庙等为代表的寺庙遗址,反映了历朝历代金塔大地兴盛的佛教文化。火石梁遗址、白山堂古铜矿遗址、威虏坝、金塔寺“金塔”、文昌阁等冶炼、水利和建筑遗迹,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从大坡梁一天泉寺墓群、东沙窝古墓群等汉一魏晋时期古墓葬群中出土的以铜马、伏羲女蜗棺画为代表的一大批文物,是研究汉一魏晋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金塔寺“金塔”碑铭、创建金塔厅衙门碑铭、鸳鸯池水库碑铭、毛公墓志铭、宝水堂碑文、仙姑庙石刻等石刻碑铭,既闪耀着前辈石刻艺术的光辉,又为后人了解重大事件提供了原始的史料。鸳鸯池水库大坝、大墩门引水枢纽工程、鼎新黑河大桥、传统民居等近现代文物,是奋发图强的丰碑,记述了勤劳勇敢的金塔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美好家园的光辉里程。详尽介绍的陶器、铜器、石器、居延汉简、经卷等馆藏历史文物以及民俗文物,犹如翻开了4000年历史的画卷,一件件宝物“诉说”时空的流转,“叙述”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展示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我们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