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院寺金塔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唯一号: 292735020230000001
作品名称: 塔院寺金塔
文件路径: 2927/01/object/PDF/2927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127.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5
主题词: 古塔-名胜古迹-中国

作品简介

塔院寺金塔,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的金塔寺内,东经98°54′56.6″,北纬39°57′39.6″,海拔1276米。塔以筋砌,始名“筋塔”,谐音“金塔”,塔与寺合称金塔寺或塔院寺。塔势雄伟,寺貌壮观,构成一幅神奇迷人的画景。明、清时被列为肃州八景之一,民国时又将它列为金塔第一景,本县县名由此而来。 明朝戴弁所作的肃州八景诗中的“金塔凌虚”: 不省何年缔构功,一峰突兀白云中。 高临北极天光迥,低压南山地势雄。 风送铃声来碧落,雨收虹影入晴空。 何当平地丹梯上,近日徘徊兴莫穷。 金塔为覆钵式喇嘛塔,土木结构,基座平面呈方形,边长15米,须弥座八角四层,中为覆钵形塔身,上置九层相轮,刹顶为木构八角攒尖顶。 金塔是密檐式佛塔的代表。塔身下方上圆,具有浓重的原始性。它土质塔身,外有许多层檐,可与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京天宁寺塔媲美。 关于金塔的确切初建年代,现存史料没有明确的记载。民间有此塔建于唐代或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传说,有待考证。据《重修金塔县志•1934年手抄本校注》收录的《重修塔院寺序》(刻写于雍正十年即1732年)记载:“如我金塔寺之有塔,不知妨于何代,然塔以筋砌始名曰筋塔。迨明万历二十年设堡,其地立官分土,因名其堡曰‘金塔寺堡’,是堡因塔而名也”。这是现有史料中关于“金塔”的最早记载。说明在明万历二十年时“金塔”已存在,据此证明“金塔”的始建年代,最迟也在明代。 又据《重修金塔寺塔院寺》记载:“吾酒泉郡北有金塔寺焉,不知始于何年创之何帝,迨后倾颓全无,然其基尚存焉。后有孙公一贵于康熙四十二年躬鹰简命巡守是地,每夜辄闻斯地有鼓钟管龠之音。感化于心,顿然醒悟,同山右僧性贵咸登法舟。遂一念之诚,募化十方修寺建塔造立金象”。另据《修编金塔方志》记载:“金塔寺,在城东南五里许。其塔康熙三十九年金塔游击甘州人孙一贵重建筑。土质铜顶,围七丈高五丈……其塔修葺三次,第一次贡生陈豫讷修葺之。第二次商民芦德修葺之。第三次民国十年,贡生刘怀基修葺之”。 1987年维修金塔时,发现了历次维修的4层灰层,最里面的塔身土层经省博专家实地查看,为明代建筑,并从金顶内发现了四次维修的记录牌。 从以上史料说明,塔院寺金塔初建位置就是现在的位置,并非拆迁,初建年代不晚于明代。清康熙时,游击将军孙一贵重建,后经三次维修,使古塔得以保存。 关于金塔的重建和维修,据《金塔县志》记载: 明朝末期,塔已倾颓,其基尚存。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金塔营游击甘州(今张掖)人孙一贵,重建土质铜顶塔,塔围七丈,高五丈,塔顶高五尺,围约一丈二尺,四十二年告竣。延至雍正十年(1732年),性贵弟子可法,募化资财,将前后殿宇及舞殿覆瓦,谋久固之,并增筑钟楼和鼓楼。清同治四年(1865年),战乱中庙宇被焚,唯塔未受损失。光绪四年(1878年),贡生陈豫纳督修,化十方布施,仍建大殿三楹,上供释迦佛。寺庙恢复原貌,景观更加宏伟。宝塔上锐下圆,如古铜胆瓶状,土质塔身,高五丈、围七丈,外表用纸筋、白灰等物粉饰。铜铸塔顶,高五尺,围约一丈二尺,塔上供奉金面铜佛一尊。其后又有商民芦德,贡生刘怀基曾先后两次修葺之。 民国五年(1916年),塔上古佛被英国博士哈佛窃去,幸甘肃省长指令镇守使吴×追回,仍放原处。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塔上古佛又被贼人窃去。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塔上铜顶被几个军人为打鸽子而击落,抬走后杳无音讯。1967年“文革”中,庙宇被拆,树木被伐,唯宝塔巍然屹立。 “文革”后,全县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建议维修古塔,重建庙宇,保护文物,发展旅游业。1986年,金塔县第十一届二次人代会作出维修古塔的议案,1987省文化局和县财政共拔款三万元对古塔进行了修葺,9层相轮恢复了最早形制,其余部分保留了清以后的原貌,使古塔得以保存。 关于金塔的初建年代,笔者也翻阅了一些资料,认为初建年代在东晋十六国时较为确切。东晋十六国时,金塔地方属北凉国管辖,北凉沮渠蒙逊重视佛教,第一次将佛教文化引入政权。并大肆建筑寺庙佛塔,河西地区寺庙遍布,佛塔林立。尤其是北凉王子沮渠牧健在继任王位前于金塔王子庄一带驻牧,佛教已很盛行。另据《首楞严经》后记中说:癸酉年(373年),凉州刺史张天锡,请月氏优婆塞支施仑在州内正厅堂、湛露轩下,出《首楞严经》、《须赖》、检光》、《首如幻三日未经》4种,由龟兹(新疆库车)王世子帛延翻译。译经时,在场的有会水(今金塔县)的县令马奕。以上史料说明,当时的政府官员已很重视佛教,或许“金塔”就建造于这一时期。 2003年7月塔院寺金塔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从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期至近现代境内的文物古迹,包括古遗址、古墓群、古建筑和石刻等共279处。有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陶器、石器、骨器,秦汉至魏晋时的古城堡、古窑址、长城、烽燧、铜器、陶器、竹木简牍,隋唐时的铜币,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堡、寺庙、铜币、瓷器、木器、书画经卷等。这一处处文物古迹都是金塔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依据。以缸缸洼、二道梁、火石滩、石岗等遗址为代表的史前大型聚落遗址,收集出土了一大批精美彩陶、精细石器,揭示了先民比较发达的手工业和农牧业,有力的佐证了金塔的悠久历史。以地窝墩南窑址、双庙湾窑址、西三角城北窑址群、窑洞滩窑址群、土墩子井窑址群、破城窑址群等为代表的古窑址,分布广泛,形状各异,是青铜时代到魏晋时期先民制陶、烧砖、冶炼的历史见证和智慧结晶,对研究金塔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由蜿蜒数百里的长城,星罗棋布的烽燧,闻名遐迩的“三城一关”(东大湾城、西大湾城、地湾城和肩水金关),散布在田野戈壁中的城堡等组成的古代军事设施遗址,集中反映了金塔作为居延门户的战略地位,给我们留下了“汉简故乡”盛誉,是金塔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以汉会水城故址、西古城、王子庄、威虏城、毛目城、鼎新城、金塔堡等为代表的古城城址,几乎遍布全境,有的虽残破甚厉,有的已遗迹无存,但透过这些古城、古堡历史的烟云,我们还是依稀可见金塔昔日的繁荣。以金塔寺、青山寺、城隍庙、文昌庙等为代表的寺庙遗址,反映了历朝历代金塔大地兴盛的佛教文化。火石梁遗址、白山堂古铜矿遗址、威虏坝、金塔寺“金塔”、文昌阁等冶炼、水利和建筑遗迹,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从大坡梁一天泉寺墓群、东沙窝古墓群等汉一魏晋时期古墓葬群中出土的以铜马、伏羲女蜗棺画为代表的一大批文物,是研究汉一魏晋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金塔寺“金塔”碑铭、创建金塔厅衙门碑铭、鸳鸯池水库碑铭、毛公墓志铭、宝水堂碑文、仙姑庙石刻等石刻碑铭,既闪耀着前辈石刻艺术的光辉,又为后人了解重大事件提供了原始的史料。鸳鸯池水库大坝、大墩门引水枢纽工程、鼎新黑河大桥、传统民居等近现代文物,是奋发图强的丰碑,记述了勤劳勇敢的金塔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美好家园的光辉里程。详尽介绍的陶器、铜器、石器、居延汉简、经卷等馆藏历史文物以及民俗文物,犹如翻开了4000年历史的画卷,一件件宝物“诉说”时空的流转,“叙述”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展示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我们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