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仓、石佛寺、沙门子的传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唯一号: 292734020230001584
专题名称: 天仓、石佛寺、沙门子的传说
文件路径: 2927/01/object/PDF/292710020230000013/001
起始页: 0164.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天仓乡在金塔县城东北102公里处的黑河西岸,在距天仓大庙(五分庙)背后偏北的西山山坳有一石佛寺(现寺庙已无存),附近有二杰、沙门子等村,这里流传着有关天仓、石佛寺和沙门子的不少神话传说。 很早以前,北海里出现了作怪的蛟龙,二郎杨戬奉玉帝旨意率部下界把蛟精征服了,只是还有许许多多筹集来的粮食没有吃完,就把粮贮藏在天仓里,派神荼郁垒巡查,并把哮天犬拴在天仓门口防盗贼。 再说西方佛祖,慧眼发现东土沙洲鸣沙山佛光普照,便派佛徒悟性沙弥到鸣沙山一带,度量形势,开凿佛洞,以扬佛法。悟性到鸣沙山一看,果然一片佛地风光,沙成陡壁,并不移动,沙石凝结,坚固成岭。要凿洞佛,因势象形。悟性就化成了一个云游僧人,四方召集人力,要在这沙丘石壁间凿成一千个石洞,塑像画神。四方招来的匠人、民伕等愿出力的工匠不下千人,这吃饭就成了问题。悟性自己无法解决,就去求救于佛祖。佛祖又去与道教祖师商议,欲借道祖存放在天仓的米粮百担。道祖李老君毫不吝啬,满口答应,并说:“三教原来是一家,各教互助,理所应当。”只是那天仓之粮,不敢经风吹日晒,若经风雨之侵,籽质被蚀,人不能食。天仓之粮必须从地道运行,才无妨碍。佛祖要悟性去想办法运粮。 悟性回到鸣沙山,详查地形,决定打石洞运粮,便召集所有石匠,让大家毛遂自荐担任打洞任务,没人应声。最后众人推荐一位技术最高的石匠,这石匠迟疑为难,不敢接受打石洞的任务。悟性对石匠说:“石工师傅,你放心去打石洞吧,我会助你一臂之力的。”石匠这才慨然应诺,去开山打洞。 石匠到指定地点,执凿拿锤用力一凿,山石竟软如泥土,一下就凿开一尺多深。原来是悟性暗吹了仙气,石匠非常高兴,浑身是劲,一锤比一锤用力,再也收拾不住,一口气把石洞从鸣沙山凿到了天仓。山洞通了,天仓里的米粮平安地从石洞运到鸣沙山,解决了工匠的饥饿问题,保证了千佛洞的按期开凿。 再说这位凿了山洞的石匠,在打通山洞时,用力过猛,自己也不由自主地向前扑去,碰死在了前面的石壁上。此时悟性才后悔,由于自己太大意,没有把法力收住,碰死了石匠。虽属悟性大意所致,但也因石匠闻打山洞迟疑不决,犯了慢佛之罪,洞凿成了,人碰死了,也属报应。石匠一死,众人皆悲,因他功高德重,又不知姓名,就把他称为石佛。为了纪念他专修了寺院,把石佛像塑在正位,寺院就叫石佛寺,山洞就叫石佛洞。 在石匠被冲出洞时,还有许多沙子从洞内涌出,堆在了洞口两边,成了沙丘。只有石匠面前的沙,冲到不远处,成了门户样子,人可行走,故称此为沙门子。 后来,那看守天仓的哮天犬,常舔仓库中的油灯,二郎怒了,把这只天上的大神犬贬到了凡间,变成了小哈巴狗,在石佛洞一带,受凡间的各种饥寒冻饿之苦。狗最爱钻洞,一旦钻进了石佛洞,想回头出来也不能了。它在石洞中走了八十一天,受尽了饥困冻饿之苦,以满“九九”劫数,及至出来,就是千佛洞的一个山坳了。从此以后,人们在修庙时,都要在庙墙上泥个关煞洞,小孩子要是生了小病症,父母爱说“娃又变狗了,领上去钻个关煞洞”。这也是狗钻石佛洞遗留的习俗。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地名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金塔区域建制演变、县治府尹、区划演变、乡镇村闾、东风航天城、文物古遗址、自然地理、人文景观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