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池的传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文苑史话卷》
唯一号: 292734020230001309
专题名称: 鸳鸯池的传说
文件路径: 2927/01/object/PDF/292710020230000012/001
起始页: 0167.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金塔县城西南8公里处,夹山南麓有湾湖水。它是讨赖河、红水河下游的积水,因夹山阻挡,湖水积聚很深。湖边水草丛生,林木成阴,湖中碧水清澈,吸引着各种禽鸟来这里栖息繁衍,由于湖中鸳鸯最多,所以人们便把此湖称为鸳鸯湖。直到毛公开辟夹山,湖水下泄渐缩为池,后人遂称为“鸳鸯池”。后来勤劳智慧的金塔人民在这里修筑水库,把希望寄托在了这颗沙漠明珠上,同时当地也广泛流传着关于“鸳鸯池”的不少神话传说。 (一) 相传,太古时,西天瑶池王母前往瀛洲欲与东王公百年相会。她脚踏五彩祥云,徐徐向东行进。时值炎炎夏日,行至祁连北麓,倍觉气候干燥,灼热难耐,遂从腰间摘下鹅羽扇驱暑。忽然一声巨响,如山崩之声震九霄;似地裂之响荡云端。说时迟,那时快,一团云雾起自足下。王母惊道:“何方妖孽滋事人间?”跟班仙吏急匆匆按落云头,察看究竟,不多时回报娘娘道:“不是妖孽作祟,乃是娘娘如意鸳鸯坠掉落凡尘所致”。 王母即派仙吏同绿衣仙女下界询问“可曾伤及无辜?便察人间衣食丰歉,瀛洲回禀”。二仙领旨,变做一对老夫妇来到鸳鸯坠掉落处,但见砾石焦山,荒无人烟,再向北行,萧瑟秋风中有百十户人家,残垣断壁,树木稀疏,看情形庄稼收毕,五谷归仓。女人们围聚南墙湾锥帮纳底,男人们在拾掇柴火准备过冬。见二老过来,仙风道骨,疑是远方客人走亲串戚,都放下手中活计,热情招呼。二仙见众人亲热,便问道:“适才可听到甚么声响?”答曰:“不曾,道是今年盛夏离此不远处曾发生怪事一桩,一声巨响,似天崩地裂,瞧!那边的瓦砾就是。不久前,有人放牧到那里,看到山石陷下去偌大一个深池,甚是壮观,可惜池中没水。”二仙心道: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真是不虚。二仙又问:“近年日子过得可好?”众人答:“这里土地肥沃,只是缺水,仅有泉一眼,养育着全村老少和牛羊,水贵如油,生活清苦。若是有水,此间定是粮丰草茂,牛羊成群的富庶之地。” 却说二仙听得清楚,探得明白,回到瀛洲向王母如此这般一说,王母即找龙王商议,龙王素知三太子嘲讽最善历险,才智超群,派其前往。 嘲讽不日来至祁连山下,拈仙弓,搭火箭,向着雪山之峰射去,不一会,一股清流顺山坡而下。好个三太子,见水流偏向,情急之下,抽出丈八宝剑,憋足拔山之气,顺着大池方向划开一道地沟,引水入池。从此,池漫水溢,涓涓不息,浇田耕牧,得以永年。因王母鸳鸯玉坠成池,故称其为鸳鸯池。嘲讽回报,王母寻思,既为鸳鸯池,当有鸳鸯而不妄,于是王母摘下玉坠,吹一口仙气,顿时,两只小鸟飞身入池,一对鸳鸯游弋水面。这正是:鸳鸯本是玉雕禽,王母点化通灵性。为保池水不枯竭,生生世世结同心。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不知又过了几多岁月,西王母身居瑶池,闲来无事。一日心血来潮,欲去南天门看看人间景象,随唤七彩仙女跟随。到了南天门,坐在望凡亭,低仙首张神目把个大千世界看了个清清楚楚。“这世界变化真快,多日不见,人间已是公路阡陌,铁道穿山,高楼林立,船泊四海,一派升平景象。”鸟瞰一番,不觉有点乏热,挥扇趋暑,忽见那鸳鸯扇玉坠又回到了身边,“不是已点化到了凡间”?那绿衣仙女急忙禀道:“确有其事,当年玉坠落地沉池,东海龙王三太子开山引水入池,点化玉鸳鸯落户池中,后因那里水源充足,人多集聚,广垦耕地,池水告急,人们为争水而械斗,池中年秋见底,那鸳鸯无法生存,且现今人世亦大不如从前为善,常毙飞禽饱口福,是故玉鸳鸯归位。” 王母仔细浏览了这块地方道:“这里倒也比先前繁华了许多,至于人们争水之事就烦请龙王酌情救助。” 绿衣仙女离开南天门,驾祥云到了东海,按落云头,拨开碧水,来到水晶宫,恰遇龙宫聚会,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西海龙王敖闰、北海龙王敖顺哥四个携众龙子正把盏言欢,绿衣仙女把王母之意如此这般地一说,便返回了天庭。 四海龙王听了仙女所授口谕,西、南、北三龙王说道:“既是找东海,还请大哥辛苦,我等就此别过。”敖广一看也罢,即唤三龙子嘲讽过来说:“这事原与你脱不了干系,还是你去解决。”嘲讽这次欲作长远计,西海龙王敖闰三太子玉龙(也就是当年随唐僧西天取经的小白龙,而今的八部天龙)说:“我和嘲讽去天庭求计于斗战胜佛(就是当年的美猴王)定有妙计。” 嘲讽和八部天龙东西两海三太子拜别大圣,在长江入海口吸了满腹淡水,飞临祁连山麓上空,但觉空气干燥之极,大概有些时日未曾受过雨露之恩,二龙便把腹中之水一路喷将下来,顿时大雨倾盆。其时正是甲申年七月初八日,该地降了一场多年罕见的暴雨。 话说二龙子吞云吐雾降了雨露,在夹山山坳戏耍了一番,时近子丑,便来到青山寺龙王庙,依计施出托梦之术把求雨保水之法托知当地父母官,再用分身之术借艺人之手把自己的形体留在池畔,并嵌“双龙赐福”吐露甘霖。以期净手者文工,饮用者神清,有求必应,不弃不离。待祭降雨,造福万民。 (二) 相传很久以前,湖边村里有个名叫柳花的姑娘,父母早年双亡,与兄嫂一起生活。她一年四季伴随着羊群,放牧长大。柳花的村上有个名叫驼娃的小伙,父亲早年去世,母亲改嫁。驼娃从七八岁就开始给刘财东放牛。 每天清晨柳花和驼娃迎着初升的太阳,赶着牛羊到鸳鸯湖边放牧,傍晚又赶着牛羊回家,湖水与浪花交织着他们欢快的笑声和笛声。随着时间的推移,驼娃长成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柳花变成一个美丽的大姑娘,他们互生恋慕之情,便私订终身。贪色的刘财东,虽有三妻四妾,却又看上了柳花姑娘,欲将柳花姑娘纳为小妾,多次派人到柳花兄长家求婚。视财如命的兄嫂看到白银重礼,满口答应了这桩婚事。柳花得知,决不答应,誓死与驼娃在一起,非驼娃不嫁。狠毒的刘财东为了叫柳花死了这条心,在一个夜晚,派打手将驼娃暗害,扔进湖里。柳花闻知驼娃被害,痛心难忍,啼哭了三天三夜,昏迷不醒。这时刘财东的迎亲花轿已到,狠心贪财的兄嫂强迫柳花穿上新衣,将她绑上花轿。刘财东骑着高头大马,仆人抬轿,吹吹打打,向刘家走去。沿途路过湖边,一阵狂风吹来,霎时天昏地暗,坐骑受惊,腾空把刘财东掀进湖里,一声霹雳,翻腾的水浪从中分开,驼娃从水里含笑走出,上前携着柳花的手,踩着浪花,向水晶宫走去。从此,每当晨曦初露的时候,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总有一对鸳鸯嬉水畅游,形影不离,人们认为是两青年魂精所化。人们便把此湖称为“鸳鸯湖”。后来湖水下泄,渐缩为池,一对鸳鸯比翼双飞,后人遂称之为“鸳鸯池”,神话故事也就流传至今。

知识出处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文苑史话卷

《金塔历史文化瑰宝 文苑史话卷》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方言词汇、文学创作、金石妙语、艺术集粹、俚言俗语、民间艺文、文体活动、桑田逸事、乡情民俗、文化建设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