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井子湾乡黄茨梁村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金塔名片》
唯一号: 292734020230000990
专题名称: 羊井子湾乡黄茨梁村
文件路径: 2927/01/object/PDF/292710020230000008/001
起始页: 0194.pdf
专题类型: 区域

专题描述

黄茨梁村是金塔县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187户871人,耕地1559亩。近年来,该村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五美”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产业互补、功能强化、彰显特色的原则,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环境综合整治、葡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生态环境治理紧密结合,全力打造了集观光、休闲、旅游、采摘于一体的农民休闲公园和采摘观光园,展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画卷。 乡、村先后投资500万元,建成占地6500平方米的文化旅游休闲广场和集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于一体的千亩葡萄示范园区,对黄茨梁村所有住房进行风貌特色化改造,挂瓦提升住房24套,铺筑油路1.75千米,硬化渠岸、路肩3.5千米,衬砌树沟900米,改造花池24个,架设路灯20盏,开办“八碗一锅子”等民俗特色农家乐2家。 黄茨梁美丽乡村葡萄文化广场 羊井子湾乡注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主动融入全县胡杨林大景区建设,按照“一村一园一观一城一林”的总体思路,高标准建设了黄茨梁美丽乡村。一村即黄茨梁省级美丽乡村,一园是指葡萄采摘园,一观是指三元道观,一城即会水古城,一林则是滴灌胡杨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先后铺筑油路2.5千米,对沿路渠岸进行了裱装,核心区建设了休闲广场、民俗文化馆、葡萄采摘园、农家乐一条街,黄茨梁村环境面貌得到整体提升,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广场前面的文化墙讲述了羊井子湾乡移民搬迁的历史,原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惠书田来到羊井子湾乡视察,看到羊井子湾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挥毫泼墨,留下了“近万贫民大迁金,兴西济中第一军;告别苦甲天下地,扎根富庶金塔营;荒原创业二十载,柳暗花明又一村;千年大漠变绿洲,塞外康庄五谷丰”的佳句。 羊井子湾乡黄茨梁村电商服务点 羊井子湾乡黄茨梁村电商服务点,店内商品主要分为羊湾特色、金塔特色和手工制品三个种类,产品精美、种类丰富,充分展现了黄茨梁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2015年9月,黄茨梁村成功举办“羊井子湾乡特色优新农产品电商推介会”,通过电商企业销售红提葡萄4000千克,红提葡萄的“互联网+”销售模式试水成功。目前,通过政府主推、干部指导、群众参与的模式,有效促进了电商知识进村、进组、进户,为群众增收拓宽了渠道。 黄茨梁村千亩葡萄采摘园 近年来,羊井子湾乡按照打造“葡萄专业乡”和“人均两亩葡萄园”的目标,大力发展葡萄产业,深挖葡萄产业发展内涵,将休闲旅游、民俗文化、田园观光等功能融入葡萄产业发展。狠抓“双千双百”工程(即新种植葡萄1000亩,新建恒温库1000吨,开展技术培训100场次,培养运销经纪人100名),2016年新定植葡萄1143亩,全乡累计种植面积达8660亩,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75%,户均种植6.5亩,人均种植1.6亩;建成了4个千亩专业村、46个百亩示范点,全乡葡萄挂果面积达到5000亩,年产优质葡萄4500余吨。注册成立葡萄专业合作社12家,注册商标4个,成立农技协联合会,以大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辐射带动其他合作社入会,打造产销一条线发展模式。 近年来,黄茨梁村采取“扩面、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葡萄产业发展。高度重视葡萄销售工作,新建恒温库1500吨,全乡恒温库储存能力达到4000吨,有效拉长了产业链条,缓解了销售压力。通过聘请敦煌技术员、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加强了督促指导,葡萄栽植成活率、套袋着色、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得到有效推广,有效促进了葡萄产业的标准化发展。现在葡萄已经成为羊井子湾乡现代农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名片。 羊井子湾乡黄茨梁村史馆 羊井子湾乡黄茨梁村史馆共有98张新老照片,讲述了芦苇滩变为葡萄川、荒沙滩变为幸福湾的故事。如今,当人们踏上了羊井子湾移民乡,便会被那林带农田、小康住房、葡萄篷架、瓜果飘香的田园牧歌所吸引。1986年之前,羊井子湾这块地方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沙漠荒塬。正是当时的5000多移民,告别了苦甲天下的甘肃东部干旱地区迁移到这里,艰苦卓绝地垦荒治沙,才开发出了现在的一村一园的葡萄产业、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和田园风光,建成了榆树井道观,修缮了会水古城等历史名胜游览胜地,传播着健康向上的花儿民俗文化。真可谓:荒塬创业三十载,今非昔比独一村,千年荒漠变绿洲,塞外康庄五谷丰。按照时间节点划分,照片墙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移民搬迁安置阶段(1986—1995年)。30多年前,移民群众在省委、省政府“兴西济中”扶贫方略的指引下,怀揣梦想、背负希望,离开了“靠天吃饭”的贫瘠山区,来到了刚刚开发的羊井子湾乡。他们一无所有,从零开始,住的是地窝铺,吃的是救济粮,喝的是苦井水,穿的是黄衣裳,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出门一身土,走路一片坑,下雨遍地泥,全家一间房”成为当时群众生活面貌的真实写照。但移民群众并没有被眼前的艰苦和困难吓倒,反而激发了他们“再苦再难不退缩,誓把贫困帽子摔进东沙窝”的豪情,通过几年的苦干实干,群众的生活基本上稳定了下来。 第二个阶段是艰苦创业阶段(1996—2005年)。1995年12月,羊井子湾乡党委、政府成立,以“移得来、稳得住、能致富”为初级目标,针对初期乡情以10年为一个阶段确定了安置稳定、脱贫致富、发展提高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克服生产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修渠铺路,调整产业结构,探索种植立体套种和经济作物,逐渐解决了“温饱”;从最初的“地窝铺”过渡房建成了土木结构的“安居房”,后来又改建为小康住宅,移民群众的贫困生活逐渐得到了改观。针对风沙漫天的恶劣环境,移民群众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植树造林、抬土压沙、农田边上扎芦苇围栏,想尽办法,齐心协力,有效地阻挡住了风沙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侵害。 第三个阶段是奔赴小康阶段(2006年至今)。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全乡群众用落后的生产工具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辛勤劳作,将贫瘠的土地改造成了良田,让曾经的“芦苇滩”变成了如今的“葡萄湾”,昔日的戈壁已经变成了绿树成荫、葡萄遍地、油路四通八达、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小康住宅整齐划一的移民新村。 羊井子湾乡创建黄茨梁村史馆,最大目的是将移民群众敢想敢干、乐于奉献、吃苦耐劳、勇于担当、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生活的精神品质积极挖掘出来,以此来鼓舞移民群众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知识出处

金塔名片

《金塔名片》

出版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地域名片、生态名片、经济名片、文化名片、旅游名片、特产名片、音乐名片、荣誉名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