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子堡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金塔长城》
唯一号: 292734020230000385
专题名称: 尖山子堡
文件路径: 2927/01/object/PDF/292710020230000004/001
起始页: 0207.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尖山子堡位于大庄子乡政府东北13.9千米处一座山包上。北距尖山子长城220米,东北距尖山子东烽火台1.5千米。 尖山子堡由三座堡院和烽火台四部分组成,平面呈西小东大的不规则菱形。尖山子烽火台位于堡中心最高处,三座堡院以烽火台为中心分布于东南侧、西侧和北侧。墙体用块石夹红柳根茎分层叠筑,个别墙体土坯砌筑,底宽4米~6米,顶宽3.5米,高1米~2米,土坯长0.38米,宽0.25米,厚0.18米。北侧围墙中部开门,宽3.5米,进深5米。 东南侧堡院平面呈葫芦状,随山势而建。东墙长50米,南墙长45米,西墙长50米,墙体坍塌呈三棱状,底宽4米,高1米。 西侧堡院平面呈椭圆形,围墙与烽火台西南侧、西北侧相连,随山势而建,东墙长56米,南墙长53米,西墙长63米,北墙长62米,底宽6米,顶宽3.5米,高1.8米。在堡院西南角有一道向外延伸长7.5米的墙体,底宽6米,顶宽3.5米,高1.8米。 北侧堡院平面近似三角形,围墙与烽火台东北侧相连,个别墙体土坯砌筑,随山势而建,东墙长97米,西墙长105米墙体坍塌呈三棱状,底宽6米,高2米。在堡院的正西方有一道向外延伸呈三棱状的墙体,长10米,底宽6米,高2米。 烽火台为砂石土堆积而成,剖面呈梯形。东西底宽8米,顶宽5米,南北底宽13.2米,顶宽8.4米,高3.7米。西侧有登台步道,宽1米,长3米。 堡整体保存一般,受雨水风沙侵袭,大部分沙石堆积成的墙体被破坏。堡的四面墙体均风化酥碱,向两侧坍塌成斜坡状,北墙东北角内侧有盗坑两处。 该堡北侧采集有绳纹灰陶罐腹部残片、灰陶罐口沿残片、绳纹灰陶瓮腹部残片、木器残件、衣服残件和麻编织品。 堡坐落在一处高低不同的六座2米~10米高的山包之上,周围地势起伏较大,北高南低,南面为灌丛沙丘,西面为戈壁滩,北面为冲积滩地及北山山脉。

知识出处

金塔长城

《金塔长城》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通过对金塔县境内长城遗址的实地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对金塔县境内长城的历史概况和修筑情况做了考证。依据调查资料,对长城遗址的保存状况、地理环境、分布情况及长城设施做了调查,分析了金塔县境内长城的损害情况及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