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会水县城故址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唯一号: 292734020230000032
专题名称: 汉会水县城故址
文件路径: 2927/01/object/PDF/2927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099.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汉会水县城故址,又称东古城、“上破城”。位于金塔县羊井子湾乡双古城村东北3公里处的沙漠中,东经99°07′07.2″,北纬40°05′15.4″,海拔1225米,西南距县城23公里。据考证,东古城为汉会水县城城址。其一,是与史料记载相吻合。据《汉书•地理志》、《西城考古录》、《重修肃州新志》和《元和郡县图志》各志记载,归纳有二:一曰“众水所会”之地;二曰“在肃州东北一百四十里,其北有白亭,古曰白亭海。”按《重修肃州新志》则云:“众羌水会张掖河。”可知“众水”又称“众羌水”,点明了会水县在众羌水汇张掖河的地方。所谓“众羌水”即发源于祁连山之南(古称“羌中”之地)而向山北流之诸水,即今山丹河、张掖河与酒泉讨赖河三条河流。先有山丹河源起,西北流一百一十公里汇张掖河,又西北流四百里(称羌谷水)至鼎新大汇水口。酒泉讨赖河自西南来又名白水,东北流至暗门与红水河会,又稍北流,纳清水河(古亦称墨水),经鸳鸯池,过夹山,又东北一百八十里至会水口与张掖河会。真是“众水所汇”。会水县属酒泉郡,其位置在“肃州东北一百四十里。”按今公里计,即70公里,今已知从酒泉东门至金塔为50公里,而70公里之地,正是金塔镇五星村东北之东沙窝,位于讨赖河与黑河相会的夹角地带,与“众水相会,故曰会水”正相符合。二是规模与汉时的县城城址相符。据2008年文物普查查明,该城由内城和外城构成。外城平面呈正方形,边长89米,墙系夯土版筑,夯层厚0.04—0.1米。东、北两墙保存相对较好,南墙仅存局部,西墙损毁严重。城墙基宽5米,上宽2.5米,残高最高处5.2米。门向南开,有瓮城,进深12.5米,宽14.8米。东墙正中偏南有一段东西向9米长的残墙,可能是瓮城残墙。据1987年文物普查记载,外城西墙也有瓮城,四角有角墩,但现已毁。内城位于外城正中,平面略呈方形,东西长30米,南北宽27.3米,门似南开,宽4.2米。城墙筑法与外城城墙相同。三是地面遗物丰富。东古城周围数公里的地域内遗存有居民居住区遗迹和大量的古遗址、古窑址和古墓葬,地面散布有汉灰陶片、五铢钱、铜箭头、铜饰物、残砖块和松绿石、红宝石及石磨残片等遗物。这些遗迹和遗物,据考证,大多为汉——魏晋时期的。据此证实,东古城为汉代会水县城当无误。所谓“城北有白亭,故曰白亭海”,今虽干涸变为沙漠,但从地势之高低,生物之状态,仍然能发现它的海域位置之所在。其海域大致在酒金公路干线之东,西南起西古城之芦洼,东北至金塔县良种场的斜长低洼区域,形成四十多华里长,犬牙交错的湖区。至于白亭,一般认为,其位置应与遗留至今的“白疙瘩”有关。“白疙瘩”,东南靠海滨,距东古城隔海约二十里,在古代,地多盐碱,终年呈现一片白色,故以白色冠地名。此地为汉代酒泉郡通往北部障,以至居延海的边塞交通要道,沿线往往起亭、筑障。这个亭,不属农村行政建置,是军事性的站口,是通往酒泉北部障或居延肩水金关的一个腰站,是过往人员食宿之处,备有“传舍”(即今国营旅社、客店之类)、烽燧、凉亭等,故称白亭。其海亦名白亭海。随着时代的变迁,郡县废而亭障毁,烽燧倒而传舍毁,形成废墟。因而笔者认为,彼时之“白亭”,逐渐变为今日的“白疙瘩”。 汉代会水县的境域范围大致为:东南沿羌谷水至罗城,与表氏县(今高台县)接壤。正南与安弥县(今高台双井、盐池以南)为邻。西南与福禄县(今酒泉市肃州区)接连。西与延寿县(今玉门市)遥相连接。北面以古汉长城与匈奴相隔。县境东西总长360里,南北宽约240里,总面积约21600平方公里。是酒泉郡所领九县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据考,自西汉元鼎四——六年(前114年——111年)置会水县后,双古城一带农业发达,牧业兴旺,陶器烧制作坊遍布,手工业发达,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尤其东古城,既是本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军事战略要地,位置相当重要。延至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年),始改酒泉郡为酒泉军,隶属于敦煌镇。至此,会水县遂废,以其地归酒泉军。会水城逐渐冷落荒废,先后共经历五百五十余年历史。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从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期至近现代境内的文物古迹,包括古遗址、古墓群、古建筑和石刻等共279处。有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陶器、石器、骨器,秦汉至魏晋时的古城堡、古窑址、长城、烽燧、铜器、陶器、竹木简牍,隋唐时的铜币,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堡、寺庙、铜币、瓷器、木器、书画经卷等。这一处处文物古迹都是金塔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依据。以缸缸洼、二道梁、火石滩、石岗等遗址为代表的史前大型聚落遗址,收集出土了一大批精美彩陶、精细石器,揭示了先民比较发达的手工业和农牧业,有力的佐证了金塔的悠久历史。以地窝墩南窑址、双庙湾窑址、西三角城北窑址群、窑洞滩窑址群、土墩子井窑址群、破城窑址群等为代表的古窑址,分布广泛,形状各异,是青铜时代到魏晋时期先民制陶、烧砖、冶炼的历史见证和智慧结晶,对研究金塔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由蜿蜒数百里的长城,星罗棋布的烽燧,闻名遐迩的“三城一关”(东大湾城、西大湾城、地湾城和肩水金关),散布在田野戈壁中的城堡等组成的古代军事设施遗址,集中反映了金塔作为居延门户的战略地位,给我们留下了“汉简故乡”盛誉,是金塔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以汉会水城故址、西古城、王子庄、威虏城、毛目城、鼎新城、金塔堡等为代表的古城城址,几乎遍布全境,有的虽残破甚厉,有的已遗迹无存,但透过这些古城、古堡历史的烟云,我们还是依稀可见金塔昔日的繁荣。以金塔寺、青山寺、城隍庙、文昌庙等为代表的寺庙遗址,反映了历朝历代金塔大地兴盛的佛教文化。火石梁遗址、白山堂古铜矿遗址、威虏坝、金塔寺“金塔”、文昌阁等冶炼、水利和建筑遗迹,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从大坡梁一天泉寺墓群、东沙窝古墓群等汉一魏晋时期古墓葬群中出土的以铜马、伏羲女蜗棺画为代表的一大批文物,是研究汉一魏晋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金塔寺“金塔”碑铭、创建金塔厅衙门碑铭、鸳鸯池水库碑铭、毛公墓志铭、宝水堂碑文、仙姑庙石刻等石刻碑铭,既闪耀着前辈石刻艺术的光辉,又为后人了解重大事件提供了原始的史料。鸳鸯池水库大坝、大墩门引水枢纽工程、鼎新黑河大桥、传统民居等近现代文物,是奋发图强的丰碑,记述了勤劳勇敢的金塔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美好家园的光辉里程。详尽介绍的陶器、铜器、石器、居延汉简、经卷等馆藏历史文物以及民俗文物,犹如翻开了4000年历史的画卷,一件件宝物“诉说”时空的流转,“叙述”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展示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我们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