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仓——花海子段汉长城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唯一号: 292734020230000013
专题名称: 天仓——花海子段汉长城
文件路径: 2927/01/object/PDF/2927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065.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从金塔县境内东北部肩水金关对面的黑河西岸到天仓头墩(马庄子)向南延伸,过营盘折而向西,沿北山与盆地边缘到玉门花海子,再从花海子经安西北境到敦煌西境的玉门关,有一条像天龙似的古建筑,它若隐若现地飞越山川、戈壁和沙漠,其内侧(南侧)“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相间遥望,这就是汉长城的酒泉郡会水县至玉门花海段和玉门至敦煌段。其中金塔县境内西由玉门市花海乡入境,在西坝乡西北部的沙枣园子、生地湾一带由西向东延伸,到西移村西北部的镇朔墩和石营子房后,沿北山南麓向东蜿蜒而行,横穿中东、古城、东坝、大庄子乡,沿酒额公路向东北到红砂小墩、垒墩子后,又折向北沿黑河西岸的山脉一直到肩水金关处与东线长城汇合。全长约150公里。据考,此段长城修筑于汉武帝元封二年至三年(前109-108年),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此段长城的西部由北部都尉管辖,东部和北部由东部(东部都尉府在高台罗城,管不了此段长城。应为肩水)都尉管辖。 此段长城的塞墙经风沙侵蚀,多数地段已遗迹无存,断断续续分布着10段约35公里的长城遗迹,尚可看到由红柳、芦苇和黄土夹层夯筑的残墙或当年挖掘的壕沟遗迹。从遗存的遗迹看,此段长城的构筑材料和方法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嘉蒙铁路以西的沙枣园子一带由东向西遗存的沙枣园长城遗址、床窝墩长城遗址、盆坑西长城遗址和二十里小墩长城遗址4段,总长约9公里。均为壕堑,宽约6米,两侧由砾石构筑的堤堰,基宽4米,残高0.3-2.0米;在镇朔墩附近遗存的生地湾长城遗址,总长约6公里,为砾石、沙土夹红柳等植物茎秆夯筑,基宽6米,残高约0.2-2.0米;在大庄子乡境内的腰墩子附近又有残存,长约500米。为砾石夹石片垒筑,基宽5米,残高0.3-1.0米,外侧壕堑宽4-5米,残深1米左右;在天仓境内遗存有砂墩长城遗址、二截长城遗址、沙门长城遗址和马庄西长城遗址4段,总长约19.5公里。其中,沙墩长城遗址位于天仓乡营盘村西14公里处,长约2公里,由砂石片夹红柳构筑,基宽2.5米,残高1.3-1.6米;二截长城遗址位于天仓乡二截村西10公里处,长约8公里,由砂石片堆砌,基宽4米,顶宽1.4米,残高0.5-0.8米;沙门长城遗址位于航天镇沙门子村西北500米处,长约5.5公里,由砂砾石夹黄土夯筑而成,夯层厚0.18-0.2米,基宽3.5-4米,残高1.5米-2.3米;马庄西长城遗址位于航天镇沙门子村北5公里处,长约4公里,砾石堆砌,基宽7米,残高1.5米,外有壕堑,宽4米,残深1米。这条长城线在石营子房以东的数公里内未发现长城遗迹,据笔者推测,汉代在石营子房的东南侧的山脚下是北海子,当时,由于水源充足,北海子一带,是一个很大的湖泊,包括附近的北山峡口内都蓄满了水,这个湖泊就是一个天然屏障,有效阻止了外敌的入侵,只在两侧的山头上建筑据点监控就可以了。 这条长城线内侧筑有城堡5座,从西向东依次为营盘坞障、北部都尉府驻地偃泉障、石营子坞障、将军营盘和西大湾城。除偃泉障和将军营盘遗迹无存外,其余3座城堡遗迹犹存。 这段长城内侧有烽燧17座,从西向东依次为井子墩烽燧、二十里小墩烽燧、盆坑西烽燧、床窝烽燧、生地湾烽燧、石梯子烽燧、腰墩烽燧、红砂墩烽燧、花庄烽燧、红砂小墩烽燧、垒墩烽燧、长丰烽燧、五分烽燧、二截烽燧、沙门烽燧、黄毛土墩烽燧和沙河墩烽燧。这些烽燧的建筑材料和手法也不尽相同。其中二十里小墩烽燧、盆坑西烽燧、生地湾烽燧、花庄烽燧、红砂小墩烽燧、黄毛土墩烽燧和沙河烽燧等7座是用土坯夹植物的茎秆及荏木、草绳砌筑的四棱台体,底边长3.5-6米,残高1.5-10米。土坯长40厘米,宽20厘米,高14厘米,与汉代的“墼”的尺寸相吻合。其余10座为夯筑四棱台体,夯层厚0.06-0.18米,底边长2.8-8.7米,残高0.5—8米。 汉代长城,是随着汉王朝对匈奴战争的逐渐深化为巩固新拓西陲之地的守卫和开发而修筑的。它与河西四郡的设立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汉代河西的郡县行政体系与长城的军事体系是相互依托又各成系统的。行政管理体系的基础是县,而军事体系的构成是以都尉作为军事机构的执行长官。 据史料记载,此段长城是汉塞的一部分,分属北部都尉和东部都尉。北部都尉驻守会水县北境西段边塞,治北部障。东部都尉驻守会水县东,治东部障,其辖区大致是西接北部都尉北塞,东与张掖郡肩水侯官相连。

知识出处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

《金塔文物志》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从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期至近现代境内的文物古迹,包括古遗址、古墓群、古建筑和石刻等共279处。有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陶器、石器、骨器,秦汉至魏晋时的古城堡、古窑址、长城、烽燧、铜器、陶器、竹木简牍,隋唐时的铜币,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城堡、寺庙、铜币、瓷器、木器、书画经卷等。这一处处文物古迹都是金塔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积淀的重要依据。以缸缸洼、二道梁、火石滩、石岗等遗址为代表的史前大型聚落遗址,收集出土了一大批精美彩陶、精细石器,揭示了先民比较发达的手工业和农牧业,有力的佐证了金塔的悠久历史。以地窝墩南窑址、双庙湾窑址、西三角城北窑址群、窑洞滩窑址群、土墩子井窑址群、破城窑址群等为代表的古窑址,分布广泛,形状各异,是青铜时代到魏晋时期先民制陶、烧砖、冶炼的历史见证和智慧结晶,对研究金塔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由蜿蜒数百里的长城,星罗棋布的烽燧,闻名遐迩的“三城一关”(东大湾城、西大湾城、地湾城和肩水金关),散布在田野戈壁中的城堡等组成的古代军事设施遗址,集中反映了金塔作为居延门户的战略地位,给我们留下了“汉简故乡”盛誉,是金塔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以汉会水城故址、西古城、王子庄、威虏城、毛目城、鼎新城、金塔堡等为代表的古城城址,几乎遍布全境,有的虽残破甚厉,有的已遗迹无存,但透过这些古城、古堡历史的烟云,我们还是依稀可见金塔昔日的繁荣。以金塔寺、青山寺、城隍庙、文昌庙等为代表的寺庙遗址,反映了历朝历代金塔大地兴盛的佛教文化。火石梁遗址、白山堂古铜矿遗址、威虏坝、金塔寺“金塔”、文昌阁等冶炼、水利和建筑遗迹,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从大坡梁一天泉寺墓群、东沙窝古墓群等汉一魏晋时期古墓葬群中出土的以铜马、伏羲女蜗棺画为代表的一大批文物,是研究汉一魏晋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依据。金塔寺“金塔”碑铭、创建金塔厅衙门碑铭、鸳鸯池水库碑铭、毛公墓志铭、宝水堂碑文、仙姑庙石刻等石刻碑铭,既闪耀着前辈石刻艺术的光辉,又为后人了解重大事件提供了原始的史料。鸳鸯池水库大坝、大墩门引水枢纽工程、鼎新黑河大桥、传统民居等近现代文物,是奋发图强的丰碑,记述了勤劳勇敢的金塔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美好家园的光辉里程。详尽介绍的陶器、铜器、石器、居延汉简、经卷等馆藏历史文物以及民俗文物,犹如翻开了4000年历史的画卷,一件件宝物“诉说”时空的流转,“叙述”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展示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我们灿烂文化的宝贵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