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与“左公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名人足迹》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946
颗粒名称: 左宗棠与“左公柳”
分类号: K820.842
页数: 7
页码: 106-1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左宗棠是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首领,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并协助整顿吏治、组建湘军。他任陕甘总督时,组织平息肃州回民起事,并在督办新疆军务期间,将收复新疆的指挥部设在酒泉,大力推行屯田运动、禁种罂粟、提倡种棉、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兴办酒泉书院等,为酒泉的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名人足迹 清朝时期 左宗棠

内容

左宗棠,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县左家庄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首领。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十月十日,出身于典型的“耕读之家”,自幼随祖父、父亲读书,文字功底非常扎实。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道光十七年(1837年)在湖南醴陵书院讲学,治学极严。咸丰三年(1853年)起走上政界,任湖南巡抚骆秉章的机要幕僚,协助其整顿吏治,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十年(1860年),率领由他一手组建的楚军赴江西、
  皖南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同治元年(1862年)任浙江巡抚,次年任闽浙总督。同治五年(1866年)调任陕甘总督,组织镇压甘肃回民军。同治十二年(1873年)平息酒泉(今肃州)回民起事。同治十三年(1874年)五月,左宗棠以64岁的高龄,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四月,左宗棠自兰州来到肃州,将收复新疆的指挥部设在肃州。光绪六年(1880年)五月二十六日离开肃州,前往新疆哈密,亲自指挥收复新疆。收复新疆之后,于当年十一月十四日离开哈密,经酒泉、兰州,于次年二月二十八日到达北京,为“备朝廷顾问”。同年十月二十八日,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坐镇福州,指挥抗法斗争,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五日去世,享年74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著有《楚军营制》,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是一个对酒泉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在任陕甘总督时,组织平息肃州回民起事。在督办新疆军务期间,将收复新疆的指挥部设在酒泉(肃州),一方面整顿军队,筹集粮草及军饷,准备收复新疆,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屯田运动,禁种罂粟,提倡种棉,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兴办酒泉书院,督促重建鸣沙书院,修筑肃州城和嘉峪关城楼,修筑甘新公路,主持兴建泉湖公园,为酒泉的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
  左宗棠在酒泉期间,关心民情、发展经济,为酒泉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做了许多事情。
  实行屯田,发展农业
  左宗棠在酒泉时,大力推行“民屯”和“兵屯”并重的屯田措施。一方面利用战争间隙,组织士兵积极开展屯垦,另一方面招徕因天灾兵祸流亡的群众,先发给赈灾粮食,然后发给籽种、耕牛、农具,让他们种地。特别是当他得知玉门、安西、敦煌因贫困死亡、流散的群众很多,马上拨给三县赈灾银2000两,御寒衣服1万套,安置流民,安排生活。后又拨专款兴办军屯、民屯,整治河渠,兴修水利。他还亲自主持在酒泉临水河修建了7座大坝,疏通渠道,引水灌溉,并提倡各地打井,取地下水灌溉田地,解决了因干旱而引起的人畜饮水困难,使农民得以休养生息。
  禁种罂粟,提倡种棉
  自林则徐禁烟引起战争后,再没人敢大张旗鼓提倡禁烟,左宗棠西征,沿路看到河西纯朴的民风,已变得奄奄一息,任人作乱,不能自卫。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鸦片之害。因此,他提出严禁种植罂粟,饬令各府、州、县文武官员抓好禁种罂粟之事,凡禁种罂粟措施不力者,一律严加惩办。同时,大力提倡农民广种棉花和杂粮,以解决老百姓穿衣吃饭问题。为了宣传种棉的好处和技术,他还主持刊印了《棉书》《种棉十要》,分发各地,促使农民学习,并开办讲习班,给各地妇女传授制棉技术。在他的极力倡导下,酒泉的农民积极种植棉花和杂粮,尤其敦煌的棉花长势良好。
  试办近代工业
  酒泉地区矿藏丰富,过去曾用土法开采,但成效不佳,如安西北山马莲井金厂,因连年战乱,“矿老金稀”,早已停闭,“土著又乏富户巨商,目下不能举行”。敦煌南山金厂,亦是“矿老山空,金苗不旺,停采已久,器具全无。不惟工本浩繁,民间无力承垫,兼之人夫缺少,客籍又未便招徕”。“种种窒碍,以致裹足不前”。左宗棠采纳胡光墉的建议,由其购买机器,雇聘德国技师米海里来酒泉探勘。
  左宗棠用机器开矿,在西北确属创举,本是开发西北矿产一大转机。可是,米海里到肃州,“其随带机器只两件,一测地势,一辨方向,皆认矿所需,非开矿机器”。而且,左宗棠认为:“此人非矿务能手,机器未到,亦无所用之。”因而让米海里很快离去,机械采矿随之放弃。
  在矿业发展政策上,左宗棠开始主张化私为官的办法,将分散的私人开采改为官采;后来,他认为:“官采不能获利,徒耗采本,应作罢论。“官开之弊防不胜防,又不若包商开办,耗费少而获利多”。因此,他提出“似须以官办开其先,而商办承其后”的主张。“庶抽分可期有着,利权不致下移。粮价轻减,民夫可增,粮价昂贵,民夫可减,操纵由官,始期弊绝利生,不致有名无实”。这种由官办改为“官办开其先而商办承其后”的主张的重要性,不仅是在开矿采金业中的大转变,而且是左宗棠长期主张官办向商办转化思想的重要变化。
  左宗棠在酒泉采金开矿虽未取得成果,但其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努力,是酒泉近代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其深远意义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修复书院,兴办义学
  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恢复扩建和兴办的书院遍及全省各地。在酒泉督办新疆军务时,他兴办了酒泉书院,督促敦煌知县苏履吉重建鸣沙书院,移用军饷补充书院经费,扶持各地开办书院。与此同时,多次命令省属各州县兴办“义学”“私塾”,发展教育,使酒泉各县办学风气浓厚,肃州知州创设义学4所,敦煌知县兴办“义学”后,通过筹措粮食和经费,聘请教师,免费发给学生书籍、笔墨,甚至提供生活费用,资助其完成学业。
  书院、“义学”办起后,左宗棠经常利用公余时间到各地书院和义学视察,与师生们讨论学问。当得知学子们参加举子考试要到西安,只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需跋涉数千里,负担较重,一些长期勤奋攻读的学子,由于家境贫寒而终身不能应试。左宗棠即上疏奏请甘肃分闱乡试,并分设学致,在兰州设了贡院,方便了考生。左宗棠在酒泉时,还对肃州、安西去兰州参加乡试考生每人补助白银八两。
  修城筑路,巩固塞防
  肃州城是座古城,城壕坚固,马文禄据城固守,使清军久攻不下,不得不动用重炮猛轰,使多处城垣倒塌。收复肃州城后,左宗棠立即命令驻防部队修筑加固破烂不堪的肃州城。第二次驻防肃州时,左宗棠看到嘉峪关城楼年久失修,边墙四处坍塌,关门洞开,大车尽可自由通过,“因命防营一律修整,每日按时开闭关门;手题‘天下第一雄关’横额,安置关头,字大于斗”。
  植树造林,兴建公园
  指挥军民栽种行道树和护路树是左宗棠绿化甘肃的主要政绩,也是治理西北环境的第一步。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左宗棠主持修筑了横贯陕、甘两省直达新疆的官道。为了巩固路基、“限戎马之足”和供给夏时行旅荫蔽,他命令西征将士在路的两旁植树一行两行,甚至四五行,在戈壁大漠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左宗棠不但让西征各军植树,还鼓励地方官民大力协助种树,甚至把植树的好处编印成册,广泛宣传。左宗棠依据西北的自然条件,主张多种杨、柳、榆三种树。杨树、榆树性耐寒,耐旱,生长快,适应性强,且能耐恶劣的土壤,是作防护林的好树种;柳树耐湿,根深,易成活,中性土壤,适合于作护堤林。左宗棠的主张无疑很有见地。他还提出:河西寒冷,宜多种杨树,陇南陇东较为温和,宜多种柳树。这些观点对于西北植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这一功绩,把他任陕甘总督期间栽植的榆树称为“左公榆”,把栽植的柳树称为“左公柳”。植树对于保护酒泉的生态环境,防治风沙,保护道路,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改善了酒泉人民的生存环境。经左宗棠整治后,原来大漠孤烟、平沙冷落的酒泉大地出现了“千里一碧”,“浓荫蔽日,翠帷连云”,生机勃发的景象。陆无誉《西笑日觚》云:“左恪靖命自泾州以西至玉门,夹道种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甘肃布政使杨昌浚见此壮景,不禁吟诗一首:“上相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为此,当时人们在沿途立一榜示,上面写道:“昆仑之墟,积雪皑皑;杯酒阳关,马嘶人泣;谁引春风,千里一碧;勿剪勿伐,左侯所植。”这些树都是护路的,爱护左公柳其实就是爱护这条大道。
  左宗棠在西北大力提倡植树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树木的成活率,每年他都对栽种的树木进行检查,对于已经死亡的树木要追查责任,决不姑息;对于自然原因死亡的树木,他督促官员及时补种。左宗棠还严禁官吏、士兵、百姓毁坏林木。他在西北期间更定的《楚军营制》中规定:“长夫人等不得在外砍柴。但(凡)屋边、庙边、祠堂边、坟边、园内竹木及果木树,概不准砍,倘有不遵,一经查出,重者即行正法,轻者从重惩办。并仰营官、哨官随时教戒。”又“马夫宜看守马匹,切不可践食百姓生芽。如践百姓生芽,无论何营人见,既将马匹牵至该营禀报。该营营官即将马夫口粮钱文拿出四百,立赏送马之人。再查明践食若干,值钱若干,亦拿马夫之钱赔偿。如下次再犯,将马夫重责二百,加倍处罚。营官亦宜随时告诫;不徒马夫有过也。”规定之周密,处罚之严厉,无不反映了左宗棠重视护林的态度和决心。
  左宗棠还十分重视绿化美化酒泉各地的自然环境。第二次驻节肃州时,于料理军务之暇,捐出俸银200两,用沙土在湖中心堆起3个沙洲作岛,岛上筑有亭子、楼阁。环绕湖面四周筑堤、修路,周围三里,种上杨树和花树,堤外拓出肥田数百亩,这给荒凉的西北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江南风光。在修浚泉湖时,命人在湖中养鱼一万余尾。之后,贴出告示:每年三月三、四月八、五月端午、六月六、七月七、八月中秋,向游人开放,妇女不禁。泉湖公园修成后,左宗棠非常得意,他写给友人杨昌浚的信中,这样描述酒泉泉湖的风光:
  “白波万叠,洲岛回环,沙鸟水禽,翔游水边,亭子上有层楼,下有扁舟。
  时闻笛声悠扬断续;”“近城士女及远近数十里间父老幼稚,携伴载酒往来堤岸,姿其游览,连日络绎”。左宗棠还专门为泉湖赋诗一首,以记其胜:
  我心如白云,舒卷无定着。
  今我访酒泉,异境重湖拓。
  杖通出新泉,堤周三里廓。
  洲渚妙回环,树石纷相错。
  渺渺洞庭波,宛连湘与鄂。
  扁舟恣往还,胜蹑游行屐。
  邦人诧创见,旁睨喜且愕。
  吾党二三子,时复举杯杓。
  频年南风竞,靖内先戎索。
  出关指疏勒,师行风扫箨!
  强邻壁上观,弭伏一丘貉。
  老我且婆裟,勉司北门钥。
  桓桓夫子力,盛美吾敢掠?
  西顾幸无它,吾归事钱解。
  水国足鱼稻,笋蕨耐咀嚼。
  梓洞暨柳庄,况旧有丘壑。
  一觞酹飞仙,有酒盈陂泺。
  不饮酒不溢,十日饮不涸。
  仙来笛悠扬,我来歌且号。
  丰年醉人多,仙我共此乐。
  他年倘重逢,一笑仍夙诺。
  诗的上半部分,描述了酒泉湖的胜景,泛舟湖中,仿佛见到了洞庭湖的滔滔波浪。下半部分述明了他在西北征战的目标、步骤和决心,重申夙愿,事平之后,要回到梓木洞和柳庄,去度那悠闲的岁月。
  他还为泉湖前的清励楼撰写了楹联:
  中圣人之清,有如此水;
  取醉翁之意,以名吾亭。
  楼后为一方厅,题额“大地醍醐”。厅后明廊可俯瞰酒泉,泉水甘洌如酒。厅前又有左宗棠所书楹联一副:
  泉湖的修建和开放,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生活,“近城士女及远近数百里间父老幼稚,携伴载酒,往来堤干,恣其游览,连日络绎。”以至左宗棠因怕人们“肆志游冶,或致废业”,不得不将泉湖限期开放。
  生活环境的美化,园林的建设,既有利于优化酒泉城镇的人居环境,同时还可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泉湖公园的兴建,可算作是西北城市公园兴建与开放的开端。甘或如醴,淡或如水;有即学佛,无即学仙。

知识出处

名人足迹

《名人足迹》

本书分为远古时期、战国后期至秦代、秦汉时期、魏晋十六国时期、隋唐时期、宋西夏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近现代八个部分,记载这些有价值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及他们对金塔所做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左宗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