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议潮遣使过镇朔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名人足迹》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923
颗粒名称: 张议潮遣使过镇朔墩
分类号: K820.842
页数: 2
页码: 63-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议潮是晚唐敦煌人,有远大抱负和忧国忧民之心。在吐蕃内乱和汉族人民反蕃情绪高涨时,他联合沙州豪杰等组成反抗吐蕃同盟军,成功驱逐了吐蕃驻敦煌行政军事长官,收复了疏勒河流域。此后,他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政治局面,发展经济,重建州、县、乡里制度,并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经济和文化繁荣。
关键词: 名人足迹 唐朝时期 张议潮

内容

张议潮(799—872年),晚唐敦煌人。张议潮在年轻时就有忧国忧民之心和远大的抱负,史书说他“身为降虏,心系于唐,愤慨填膺,期以报国”。成年后,“暗结豪俊,图谋恢复故土”。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吐蕃内乱,势力减弱。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趁吐蕃内讧和汉族人民反蕃情绪高涨之时,联合沙州豪杰,联络粟特和退浑人,组成反抗吐蕃同盟军,发动了沙州起义,一举驱逐了吐蕃驻敦煌行政军事长官节儿,并出兵夺取了吐蕃瓜州节度使治所晋昌,取得疏勒河流域。
  沙州起义成功后,张议潮遂派遣部将高进达等十人为使者,带空心棍棒,装入表章,赴长安奏捷。当时瓜州、沙州刚刚光复,甘、闵等州尚未攻破,“丝路”阻隔不通。因此,高进达率众从沙州出发,进入东北戈壁,经花海到镇朔墩(今甘肃省金塔县西坝乡境内),然后沿汉长城北上,经臭水墩(今甘肃省金塔县大庄子乡境内)、红沙墩(今甘肃省金塔县航天镇境内),过肩水金关,向北迂道过居延,达天德(内蒙古包头西北),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岁末抵达长安。唐宣宗热情接待,并派遣使者携带诏书和赏赐品随高进达从原道前往敦煌进行收慰。后张议潮相继收复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肃州(今甘肃酒泉)、甘州(今甘肃张掖)、兰州、鄯州(今青海乐都)、廓州(今青海贵德)、河州(今甘肃临夏)、岷州(今甘肃岷县)等十一州。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八月,张议潮派遣他的哥哥张议潭带着天宝年间河西、陇右十一州地图、簿籍献给唐朝。唐王朝在沙州设立归义军,任命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兼瓜、沙、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廊十一州观察使。整个河西重归唐王朝,断绝百年的中西交通,畅通无阻,朝廷亦无西顾之忧。
  张议潮收复河西后,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政治局面,发展经济。吐蕃统治时期,河西居住着回鹘、吐蕃、吐谷浑、口昷未、党项、粟特、龙家、月氏等少数民族。起义时吸收他们参加,胜利后同他们和睦共处,为河西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张淮深碑》中说:“四犷悍,却通好而求和;八方来宾,列阶前而拜舞。北方俨狁,款少骏之蹶蹄”;“南土蕃浑,献崑岗之白壁。九功惟叙,黎人不失于寒耕,七政调和,秋收有丰於岁稔。”河西地区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恢复唐制,重建州、县、乡里制度。同时对寺院部分依附农民,“给状放出”,恢复人身自由,增加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张议潮为发展农业生产,实行“均田”,“且耕且战”,整修农田,兴修水利,各渠设置“渠头”“斗门”管理用水,使瓜、沙地区出现“万户歌谣满路,千户谷麦盈仓”的繁荣景象。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万顷平田四畔沙,汉朝城垒属蕃家。歌谣再复归唐国,道舞春风杨柳花。仕女尚梳天宝髻,水流依旧种桑麻。雄军往往施鼙鼓,斗将徒劳猃狁夸。”
  咸通八年(867年),张议潮入朝,官拜河西十一州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授司徒、河西万户侯、右神武统军,南阳郡开国公。赐给宅田,食邑2000户。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张议潮卒于长安,享年74岁。
  张议潮为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和促进丝绸之路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是甘肃古代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

知识出处

名人足迹

《名人足迹》

本书分为远古时期、战国后期至秦代、秦汉时期、魏晋十六国时期、隋唐时期、宋西夏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近现代八个部分,记载这些有价值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及他们对金塔所做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议潮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