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图书馆
金塔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金塔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近古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名人足迹》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897
颗粒名称:
近古时期
分类号:
K820.842
页数:
9
页码:
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近古时期名人足迹的情况。其中包括颛顼巡狩古居延、大禹导弱水于合黎、周穆王西巡等。
关键词:
名人足迹
近古时期
内容
颛顼巡狩古居延
颛顼是华夏五帝之一。古代儒者对五帝的搭配,由于看法不一,搭配得不尽相同。但是,无论是司马迁,或是孔安国,也无论是郑玄,或是皇甫谧,他们各自论述的五帝中,都有颛顼。这就是说,颛顼是大家公认的帝君。《史记·五帝本纪》称他为“帝颛顼”。
帝颛顼也代表一个时代。
帝颛顼是黄帝的孙子。黄帝正妃(正妻之意)嫘祖生有二子:玄嚣与昌意。嚣生蟜极,昌意生颛顼;黄帝崩,孙子颛项即位,这就是帝颛顼。这是原始社会择贤任用帝君的缘故。
司马迁又将帝颛顼称为“帝颛顼高阳”。这是为什么?高阳是地名,是帝颛顼兴起的地方。古人将两者结合起来称呼。后世也有以地名称他为“帝高阳”的。屈原在《离骚》的开头就说:“帝高阳之苗裔兮。”这是屈原说自己是帝高阳颛顼很远的后代。这样,“帝颛顼高阳者”几个字,既说清了颛顼是何人,也说清了兴起在何方,更说清了其先后承传的脉络与关系。
既如此,颛顼何时到居延巡狩?有人说他出生在若水。若训为弱,“若水”即“弱水”(即黑河)。但是《山海经》和《淮南子》所说的“若水”,不是山丹的“弱水”,而是四川实有的若水。已故学者郭沫若之名,不就来自沫水和若水的简称么?同时,颛顼的母亲是蜀山氏,子孙封在“蜀”(今四川成都一带)。颛顼生来不凡,是他四川籍蜀山氏母亲女枢,感于“瑶光如蜺贯月”而怀孕,生下他时“头上戴有干戈”,具有“圣德”。这不更证明他生在蜀地的若水,而不是生在山丹的弱水?揭去他出生时的神秘外纱,说他有“圣德”,可能是事实。《史记·五帝本纪》载:他尊神敬鬼(当时一定会如此),沉静有谋略知事理,能使土地尽其地力,顺着四时的天候运作,按五行的气节教育万民。他勤劳政事,不惜劳苦奔波。他北至“幽灵”(后称幽川,今河北一带),南至“交趾”(后称交州,今广西、越南一带),东至“蟠木”(东海中的度索岛,上有大桃树,东北有鬼门,万鬼所聚。天帝派神荼、郁垒两神管辖万鬼。若有鬼害人,此二神即将鬼用苇索捆绑,用“桃弧”射他,投他喂虎。这便是后世用此二神当门神,用桃木驱鬼的由来了),西至“流沙”。
流沙,《汉书·地理志》载:“在张掖居延县。”唐《括地志》也载:“居延海南,甘州张掖县东北千六十四里是。”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古有居延泽,亦称居延海,在张掖汇聚了弱水(今山丹河)与羌谷水(今黑河)的河水流注此海。此海处于巴丹吉林沙漠西侧的沙漠中。羌谷水(末段又称弱水)在沙漠中流经处,形成了一条绿色长带。这条长带,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民族南下河西的孔道,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居延道”。
古时的居延,包括内蒙古额济纳旗和金塔境内的鼎新一带。帝颛顼西至流沙,就是西到居延,也就是到了金塔。他不怕路途遥远,不顾仆仆风尘,到金塔,到居延,不是怀旧,而是辛劳地勤政,是对金塔的关怀,是对金塔地理枢纽地位的重视。
据《山海经·海内经》云:“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国、司彘国。黄帝妻嫘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啄、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山海经》是研究我国古社会的重要文献。其中保存的有我国上古时代民族、宗教、神话、历史、地理、医药、生物、矿产等诸多方面的丰富资料,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并取资。《山海经》中关于颛顼出生的地理位置是重要的依据。并且河西一带的祁连山和两大河流,已被不少学者确定为古昆仑山、古黑水及古流沙。加之本地的民间传说和文物普查的实物印证,颛顼就出生在弱水河畔。
大禹导弱水于合黎
大禹治理弱水的事迹,《尚书·禹贡》有这样的记载: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原隰底绩,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大禹在疏导黄河、石羊河之后,又“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就是说,大禹在合黎山凿一峡口(至今还在石壁上遗留斧凿痕迹),将被阻滞的积水通过峡口(今正义峡)泄入流沙(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古称流沙)。
相传远古时期,合黎山之南是一片汪洋。弱水(即黑河)泛滥,洪水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庄稼,拔倒了大树,卷走了人畜……
为救黎民于水火,大禹制定了一个放弱水治荒漠,变汪洋为陆地,变流沙为绿洲的方案。大禹用一柄巨大的石斧,将合黎山劈开一道口子,河水从中喷涌而出。水到之处黄沙伏地,百草碧绿,林木丛生。从此,张掖、临泽、高台一带水波粼粼的汪洋地变成土地肥沃的米粮川,让金塔芨芨、鼎新和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的荒漠变成绿洲。据传,大禹在治理弱水的过程中,在弱水两岸“尽力乎沟洫”,开辟农田之间的水道,使大片的土地排水后变为可种农田。同时,大禹还确认这片土地的类型属于黄壤,农田属于上等,为减轻耕者负担,按中下等农田纳赋,并规定当地给国家的贡品为各种玉石,将弱水流域正式纳入雍州之域。后来,沧海巨变,合黎山南的酒泉、张掖成为著名的米粮之川,富足之地。到汉代,山北的会水、居延一带,广开屯田,成为西北最富有的粮仓,设右都尉专管这一带的军屯。
由于禹治水有功,舜禅位于禹,禹成为夏代开国之君,后人尊称他为“大禹”。《尚书·禹贡》记载了禹继父业,情系治水,劳神计谋,疏渠通水,开辟农耕,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洪水,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甘肃省志·大事记》还记述夏禹元年(前2070年)封禹少子于西戎,世代为首领。治水之祖的大禹后裔管理着弱水流域,《穆天子传》中称这些后裔为河宗的子孙,他们仍然领导着弱水流域的月氏部落。
据《甘州府志》记载,古代黑河在合黎山下的镇夷峡即大禹所开。清初甘州府的王学潜曾亲临镇夷峡考察后写道:“今镇夷峡中居然有斧凿痕,与伊阙龙门同符,是禹导水处也。”(《弱水流沙辨》)
正义峡,原名镇夷峡,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石头峡口,在甘肃省金塔县鼎新镇双树村南端。弱水穿峡而出,折向东北,穿越沙漠注入居延海,在居延海周围形成一个新的绿洲。镇夷峡因其显赫的军事要塞地位而得名,后改为“正义”峡。
正义峡东南五里是甘肃省高台县天城村。1958年前,村子还有完整的城垣。明代镇夷守御千户所治地,名镇夷城。城里有四街八巷,有白府和阎府两处古代府邸建筑。白府是明代嘉靖年间在临洮任总兵的白兆庆的府邸;阎府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任过提督的阎相师的府邸。
从正义峡口进入峡内,四山环抱,弱水明流,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很有些世外桃源的氛围。高台十景中,正义峡就有三景:“太上灵岩”“金龟点水”“稻香晚霞”。从峡内到峡外,随处可见文化古迹遗存,如汉代的烽燧、明代的长城、清代的碑文,还有传说史前大禹治水的遗迹“石门”石刻。
汉代此地叫“酒泉塞”。酒泉塞是酒泉郡辖域丝绸之路的东南门户关塞。魏晋时期这里又叫“都督涧”,西凉王李暠之子李歆在此屯兵。明朝有镇夷千户所镇夷城和明长城烽燧。清朝乾隆年间又有阎相师茔地建于正义峡内,遗存有碑楼和御赐碑刻。
“石门”石刻传说是大禹治水时的遗迹,其实是清代道光年间的石刻。一壁悬崖刻写“石门”,一旁的巨石上刻写“碫石开路”。大禹治水时的传说在清代道光年间就已经在民间流行。在史前时期,正义峡前面是一片汪洋大海。据说大禹站在山顶上向南看,一片汪洋大海,民受水患之苦;向北看,一片黄沙浩浩荡荡,大风一吹天昏地暗。为救黎民于水火,他想出一个放弱水治流沙、变汪洋为陆地、变流沙为绿洲的办法。大禹从腰间抽出一柄利斧,照合黎山的石山头猛劈下去,合黎山顿时闪开一道口子,海水从这个口子里喷涌而出,向一望无际广袤的沙漠流去,水到之处黄沙伏地,百草生根,草木萌芽,绿意丛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汪洋和流沙都变成了绿洲。到汉朝,居延海一带广开屯田,成为西北最富有的粮仓,设都尉专管这一带的军事屯田。正义峡峡口的高山确实像斧头劈开的一道口子。而“石门”则是通往居延海的运输捷径。居延海周围屯田产出的粮食运往张掖或酒泉,正是从此而过。
周穆王西巡
周穆王姓姬名满,是周武王的第四代孙。传说他50岁即位,在位55年,105岁逝世。他在位时重整了周室,是一位中兴之主。他为了巩固政权,保境安民,与各部族友好交往,曾周游天下。记载周穆王周游天下的书本已失传,但在西晋时有个叫不准的人,盗挖了魏襄王墓,发现了许多竹简,其中就有记载周穆王游历天下的《穆天子传》6卷。
据《穆天子传》的记载及注本的诠释,周穆王曾经西征犬戎于陇西,入河伯之邦并礼河伯于兰州一带,观昆仑丘、舂山于青海湖头,巡骨、重黎等部落于武威地区,会西王母于张掖南山,休猎于疏勒河、北山地区,涉流沙于居延海、巴丹吉林大漠,涉黄渡济,浪游太行、漳水、滹沱河、雁门山,进而驱驰于阴山、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葱岭、中亚,共计行程十九万里(周里比今里小),其内容极为丰富。《竹书纪年》中也记载周穆王曾西游两次,一次在周穆王十三年(前989年);一次在周穆王十七年(前985年)。
著名历史学家岑仲勉在《穆天子传西征地理概测》一文中认为《穆天子传》第一卷主要记述周穆王十三年西巡黑河流域的情况。说周穆王于该年三月二日进入“焉居、禺知之平”,岑仲勉认为焉居即义渠,禺知即月氏,义渠居于今武威一带,月氏居于今张掖、酒泉一带,“焉居、禺知之平”即甘、凉、肃三州富沃之平野。初四日到达河宗子孙蒯柏綮所居的蒯邦,蒯邦即在今张掖一带。十一日穆王继续西行,到达阳行之山河伯无夷的都城(约在今高台县境)。在河伯无夷的陪同下,继续向燕然之山(当指合黎山)进发。中途受到另一大首领河宗柏夭的迎接,柏夭向穆王敬献束帛与璧玉,然后一同到达柏夭所居的都城(当在今高台天城附近)。十六日这天,穆王在众人的陪同下,专程前往合黎山,“大朝于燕然之山,河水之阿”,观看了当年大禹开凿的峡口。回城后,穆王命井利、梁固二臣整饬随行的六师兵丁,亲自选择戊午吉日(二十一日)举行祭河大典。经过这次祭河大典,穆王才决定继续西行,以登昆仑之丘。二十二日,穆王大朝于黄之山(当是天城东面的黑山),观看了当年大禹“导弱水于合黎”的图册与有关记载。穆王还展出了带来的金、银、珠、玉等各种宝器让人们观赏。这使河宗、河伯大开眼界,赞叹不已。
最后周穆王到了昆仑山的西王母之地。西王母听说周天子来做客,特地为他举行了热烈而隆重的欢迎仪式,会见时,穆王向西王母赠送织有花纹的绸缎一百匹、素色的绸缎三百匹。西王母高兴地收下了礼物,并邀请穆王参观了她的宫殿和花园。第二天,穆王临行前在瑶池举行了宴会。在宴会上,宾主频频举杯,作歌吟诗共叙友谊。众仙女唱歌、跳舞、咏诗,以示欢迎;周穆王观赏着华丽的宫殿,看着仙女们美妙的歌舞,深深地陶醉了。同时,西王母则向周穆王自我介绍:“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鸟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生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周穆王答道:“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次及三年,将复而野。”
宴会结束后,西王母邀请周穆王登上龠(yan)山,眺望山下美丽的景色。穆王在龠山顶上的大石头上,刻了“西王母之山”五个大字,还和西王母一起,种了一棵槐树,作为此行的纪念和东西各族人民友好往来的象征。穆王还访问西王母的属国和附近的许多国家,采集了许多当地的珍禽异兽。然后告别了西王母,满载着中亚和西北地区的特产和各族人民的深厚情意,回到了镐京。
知识出处
《名人足迹》
本书分为远古时期、战国后期至秦代、秦汉时期、魏晋十六国时期、隋唐时期、宋西夏元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近现代八个部分,记载这些有价值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及他们对金塔所做的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