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后金塔县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之最》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872
颗粒名称: 1949年后金塔县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建筑
分类号: K928.7
页数: 3
页码: 206-2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宝水堂是1949年后金塔县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建筑,位于县城西操场(今政府礼堂地址)。该建筑于1957年5月制图,6月备料,7月1日正式开工,10月底竣工,11月7日剪彩使用。宝水堂的建筑使用面积926平方米,可容纳840~1050人,堂高5.2米,跨度17米,共13间。舞台160平方米,木板铺面。
关键词: 金塔县 大型建筑 宝水堂

内容

宝水堂是1949年后金塔县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建筑。1957年5月制图,6月备料,7月1日正式开工,10月底竣工,11月7日剪彩使用(1982年因修政府礼堂而拆除)。
  1949年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群众对文化娱乐活动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加之开会、演出均在仓库、操场、露天广场进行,遇到雨雪天气,只得休会、停演。特别是县上召开大型会议,均无合适会场,困难较多。由前省人委办公厅秘书长、时任金塔县委第一书记的陆为公和县长张和祥主持,经县委、县政府多次研究讨论,决定在县城西操场(今政府礼堂地址)修建礼堂一处。
  在当时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县上安排俞登寿同志带领马英等3人,前往酒泉、玉门、张掖等地参观礼堂、剧院的样式与结构,均未得到理想要求。之后,县委书记陆为公写信向省人委办公厅求助,省厅即派工程师张文龙前来帮助,县政府指派俞登寿陪同,在张掖历时7天,完成了宝水堂的设计和预算工作。
  备料工作一开始,县委、县政府领导就强调,金塔县资金困难,必须精打细算,不能大手大脚搞人为的浪费。备料中,经办人员紧扣预算,反复核定,在红光、金大等几个农业社订购了灰、砂、石料,上杰农业社承揽了6万块砖坯任务,门窗、屋面板等所需干木料就地采买。架杆等料本着不占资金的原则,向社队借用。全部工程需青砖8万块,屋面瓦5万块,因技术、运输等问题,承包给酒泉砖瓦生产合作社,由他们派人来金塔在上杰烧制。由于“三材”县内紧缺,需向外地求购。原金塔县委书记、时任张掖专署办公室主任的时思明,得知金塔修建礼堂缺材料的消息后,从张掖解决钢材5吨,水泥30吨,松圆木8立方米,并派车运到金塔。但尚缺6米长方木大梁24根,檩条240根,纤维板850平方米以及各种型号的圆钢1吨,跑遍酒泉、玉门等地均未得到解决。在需料急本地又购不到的情况下,陆为公书记又写信派人员找到省人委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一位负责同志,他阅信后随即派两名采购员,不到10天就将材料按规格要求,如数运到酒泉。
  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县上组成了由9人参加的临时工程委员会,指派俞登寿为甲方代理人,负责全面工作。木工由马英、泥工由申进保负责,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每天早晨7至8时,都亲临工地询问检查,帮助解决问题。在资金紧张、材料紧缺、经验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决定泥、木普工在本县抽调选派,工资按省上的工程定额,每人每天1元5角,由红光、上号、东沟3个农业社承包调派。各农业社又选送技术较好的木工12人,泥工5人,经过考试,按实际工作量每人日工资3元。由于领导重视,组织严密,规章制度健全,有力地调动了施工管理人员和泥木工的积极性。为了适应工程需要,工程采取以师带徒,边学边干的方法,一个学技术,赶时间,惜材料,保质量的竞赛评比活动迅速掀起,技术力量不断壮大,技术水平日渐提高,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又节约了材料。从整个工程来看,进展是顺利的,亦未出现伤亡事故和大的疑难问题。
  工程进行到结尾阶段,到底叫什么名称好,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就议论起来了。有的说叫“友好堂”“文化宫”,有的说叫“中山堂”“大会堂”,还有的说干脆叫“礼堂”,众说纷纭。县委第一书记陆为公认为起堂名要含蓄,有意义,符合金塔的实际。因金塔地处讨赖河和红水河下游,历来缺水,影响农业发展。在酒、金两县水利争端未解决之前,要惜水,主张叫“宝水堂”,以引起全县干部群众惜水灌田意识。此意见经各单位讨论,一致拥护。堂名确定后,随即派人员持陆为公的亲笔书信前往兰州,特请清末进士范振绪亲书“宝水堂”三字。撰写碑文时,陆为公又再三说明,做事要有远见,书记、县长、设计、施工、泥木匠都不书名,免得以后一人有事,牵连碑文或碑被毁坏。在众人的建议下,他亲自拟定了宝水堂碑文内容:
  “金塔素号缺水,但有干部群众不甚惜之。水为农业之命脉,唯独惜水,农业方能增产,人民生活始能改善。故以宝水名堂,既欲今人宝之,复欲后人永宝之意。本堂国家共花费人民币6万余元。”
  随后,派人去金塔中学征求语文教师的意见,一字未改。然后选用原山陕会馆质地最好的一块石碑,由许得荣书写,高生俊雕刻,端端正正镶嵌在东墙第一个太平门南侧。
  宝水堂的建筑使用面积926平方米,可容纳840~1050人。堂高5.2米,跨度17米,共13间。舞台160平方米,木板铺面。木架大梁12道,23路檩条起脊,脊高4米。水泥砂浆地平,沥青瓦砾封顶。室内纤维板吊顶,墙壁白灰粉刷。外墙砂子白灰粉刷,卵石散水。大门有屏风,南向正门3间砖混结构,上有女儿墙,正中有“宝水堂”3个红色大字。工程竣工后,县政府组织各部门领导、设计工程师和有关人员检查验收,质量尚好,可使用20年。只要加强管理,及时维修,估计可使用80年左右。
  宝水堂竣工后,才结束了金塔县多年开会无会场,演出无舞台,活动无场地的局面。

知识出处

金塔之最

《金塔之最》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政治、经济、社会事业、人物、综合五个篇目,记述了金塔县在建制历史演变过程中,位居各项事业的首次发生的事件和堪称第一的事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金塔境内的世界之最、亚洲之最、中国之最、甘肃之最、金塔之最进行解读。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和祥
相关人物
俞登寿
相关人物
马英
相关人物
陆为公
相关人物
张文龙
相关人物
时思明
相关人物
许得荣
相关人物
高生俊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宝水堂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