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县创建最早的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之最》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834
颗粒名称: 金塔县创建最早的书院
分类号: G629.28
页数: 3
页码: 168-1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县南关小学是金塔创建最早的一所学校,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经过多次改名和改革,该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了整顿和加强,逐渐发展成为一所设备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的小学。学校推广了《汉语拼音方案》《汉语简化方案》和普通话,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金塔县 书院 地方教育

内容

金塔县南关小学是金塔创建最早的一所学校,追溯它的发展,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王子庄州同彭以懋倡议在金塔堡南侧创建了“柳堤书院”,因书院旁倚柳堤而得名。书院的创建使金塔学子得免远涉州城就学之苦。道光年间,“柳堤书院”置主讲山长(书院的负责人)一人,聘定经理经费(管理经费的人员)一人。同治五年(1866年),马文禄起事,焚毁书院。
  同治十二年(1873年),王子庄州同郝遇龙会同本地岁贡生陈豫讷倡议将书院复建于堡内东北隅文昌宫旁回民礼拜寺址,随将“柳堤书院”改名为“金泉书院”,取人才如泉源远流长之意。从此,金塔学子又复聚一堂,科达显士,不乏其人。当时学校山长必须由举人或贡生充任,多为饱学之士。举人胡文炳、顾维熙、白玉琯,贡生郝遇龙、王莅廷、张春年、顾廷选等都先后任过“柳堤书院”“金泉书院”山长。学生肄业三年,学习期满后由县知事监考,及格者为童生,州考及格者为文庠生,进修合格者为增广生,由国家供给俸禄者为〓膳生。王子庄州同杨泰遇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将“金泉书院”改为“王子庄官立高等小学堂”,设正、副教习各1人。
  民国六年(1917年),改正、副教习制为校长教师制,袁凤翔任第一任校长。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名为县立高等小学校,学制分高级、初级。高级三年,初级四年,高初级同时招生。民国十七年(1928年),又奉令改为县立第一完全小学校,亦称柳堤中心国民小学,学制实行四、二分段制,即初小修业期为四年,高小修业期为两年。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学生增加,学制健全,原学校范围狭小,在县长周志拯的倡议下,将学校迁至城南潮音寺内(今南关小学校址),学校设备日臻完善,规模逐渐扩大。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又改称金塔县中山乡第一中心小学,教师10余人,学生200多名,设教学班6个。
  抗日战争期间,学校除上好文化课外,利用课余时间排练了《民族正气》《日寇暴行》《送郎从军》等话剧、歌舞。用文艺形式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教育活动,当时在校内外颇有影响。学校从1918年至1949年,历任校长有袁凤翔、段生彩、李经年、宋执中、李上林、公兆麟、金从寿、殷柏山、向凤翔、谢彩璋、贺风彩、焦立邦、李成荫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塔县人民政府接管该校,改名为金塔县第一完全小学。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党“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对学校进行了整顿,增添了设备,加强了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学校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1954年,又改名为金塔县南关小学,学校有教师16人,学生400多名,设教学班11个。在此期间,考试实行“五级记分制”。1958年后,推广了《汉语拼音方案》《汉语简化方案》和普通话。

知识出处

金塔之最

《金塔之最》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政治、经济、社会事业、人物、综合五个篇目,记述了金塔县在建制历史演变过程中,位居各项事业的首次发生的事件和堪称第一的事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金塔境内的世界之最、亚洲之最、中国之最、甘肃之最、金塔之最进行解读。

阅读

相关人物

彭以懋
相关人物
马文禄
相关人物
胡文炳
相关人物
顾维熙
相关人物
白玉琯
相关人物
郝遇龙
相关人物
王莅廷
相关人物
张春年
相关人物
顾廷选
相关人物
袁凤翔
相关人物
周志拯
相关人物
段生彩
相关人物
李经年
相关人物
宋执中
相关人物
李上林
相关人物
公兆麟
相关人物
金从寿
相关人物
殷柏山
相关人物
向凤翔
相关人物
谢彩璋
相关人物
贺风彩
相关人物
焦立邦
相关人物
李成荫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金塔县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金塔县南关小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