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之最》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676
颗粒名称: 会议活动
分类号: D674.2
页数: 15
页码: 13-27
摘要: 本篇文章介绍了金塔县的一些历史事件,包括金塔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金塔县第一届民主妇女代表大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金塔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鼎新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及金塔县第一次普选和金塔县私营工商业者第一次代表大会。
关键词: 金塔县 地方政治 会议活动

内容

金塔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
  1918年,金塔、鼎新两县分别成立县农会。1944年,乡村农会普遍建立。1949年9月,金塔、鼎新两县农会组织解体。1949年10月,随着乡村人民政权的建立,金塔、鼎新两县分别成立县、乡农民协会,农协会积极组织农民参加互助合作等运动,在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
  1950年3月,金塔县召开第一次农民代表会议,出席代表52名(多数是乡村农会主任)。县委书记马能元作了《关于减租反霸和开展春季大生产运动的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金塔县农民协会,马能元当选为县农会主任,刘仁当选为副主任。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并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一法案规定:“乡村农民大会,农民代表会及其选出的农民协会委员会,区、县、省各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农民协会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1950年7月,政务院通过并公布了《农民协会组织通则》,再一次确定,农民协会是农民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但同时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改革法,农民协会是农村中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其任务是:团结雇农、贫农、中农及农村中的一切反封建的分子,遵照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有步骤地实行反封建的社会改革,保护农民利益;组织农民生产,举办农村合作社,发展农业和副业,改善农民生活;保障农民的政治和文化水平,参加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工作。
  1953年4月,土地改革工作结束后,农会完成历史任务,金塔、鼎新两县农民协会撤销。1964年12月,在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为了发挥贫农、下中农的阶级优势,县、社、队各级成立了贫农、下中农协会,1968年4月撤销,1973年恢复,1983年10月在机构改革中撤销。
  金塔县第一届民主妇女代表大会
  中国妇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妇女联合会要团结、教育广大妇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发挥积极作用。1949年3月24日至4月3日,全国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平举行。正式宣告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简称“全国妇联”)成立。
  1950年9月5日,金塔县第一届民主妇女代表大会召开。赵萍代表妇女代表大会筹委会做了报告,县委书记马能元讲了话。会议围绕婚姻法的宣传、妇女参加社会活动和生产等内容开展了讨论。刘秀英当选为金塔县第一届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任。
  1957年12月29日至1958年1月1日,召开了金塔县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根据全国妇联组织章程做出决议,金塔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改名为金塔县妇女联合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金塔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53年4月29日至5月5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金塔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82名,列席代表23名,代表全县870名团员。团县工委副书记高典杰致开幕词,并报告了团县工委三年来的工作,县委书记马能元讲了话。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团县委,委员15名,副书记高典杰。选出了出席团省代会的代表。
  1957年6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金塔县委员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金塔县委员会。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鼎新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53年4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鼎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听取和讨论了团县工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团县委,书记刘宗舜,副书记张立权。
  1957年6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鼎新县委员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鼎新县委员会。
  金塔县第一次普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充分行使人民管理国家大事的权利,1953年3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金塔县根据此法开展普选工作。
  金塔县第一次普选于1953年6月开始,1954年3月结束。全县总人口6.4326万人,登记选民3.0232万人,实参选2.7493万人,占选民总数的91%,选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773人(妇女代表160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68人。
  鼎新县第一次普选亦于1953年6月开始,1954年4月结束。全县总人口1.6766万人。登记选民8359人,实参选7601人,占选民总数的90.9%。选出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25人(妇女代表41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1人。
  金塔县私营工商业者第一次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金塔、鼎新两县共有小手工业者107户,从业人员377人,分别从事土纸制造、木材加工、生活用品修理、铁器农具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20世纪50年代初期,个体手工业虽然有所发展,但摊子小、技术差、生产水平低,具有较浓厚的资本主义经营方式和色彩,且由于个体手工业是私有的分散经济,难以把人力、物力和财力纳入国家计划渠道,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到1953年,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它要求各方面加强计划性,克服盲目性,充分服务于国家建设。但分散的个体手工业难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存在着不能有效地积累资金和更新设备,扩大再生产;产品规格、质量和成本不统一,盲目性大;人手少,设备差,不能有效地试制和增加新产品;资金短缺,不能合理的储备产品和原材料,不能及时地调整生产和服务导向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业主与工人、学徒之间的雇佣和剥削关系。
  为了彻底改变手工业中存在的上述状况,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1月至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确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积极引导,稳步前进。在组织形式上,由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方法上,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在步骤上,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根据中央会议精神,1954年1月12日,金塔县委召开全县私营工商业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县委书记高锦光传达了中央、省委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会议精神和毛泽东关于对全国工商界提出的“认清社会发展规律,掌握自己命运,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号召。会议介绍了全国农业合作化和公司合营的形势。会后,县委成立了“私营工商业改造办公室”,抽调干部组成工作组,分赴各私营工商业中,广泛宣传动员,进一步摸清了私营工商业主的思想、经营、资金等方面的情况。广大私营工商业者纷纷联名递交了申请书,要求政府批准其实行公司合营或合作,并张贴标语,写保证书、决心书,表明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信心与决心,掀起了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在清产核资过程中,对合营企业中的私股股东,按照国家“定息五厘”的政策,发给股票。并根据中央“在改造过程中把原来私方所有人员包下来”的规定,对公私合营企业中的私方人员全部进行了安排。
  1958年11月,全县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城乡共有手工业者567人,年实现产值1226万元,股金9035元。至此,金塔县基本完成了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了一批社会主义性质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为全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金塔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6月14日至17日,金塔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应出席代表78名,实出席代表68名。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长张和祥所做的县政府工作报告,听取了县委书记时思明关于全县民主普选和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讨论了代表提案,通过了有关决议。选举产生了县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5名,选举张和祥为县长,吴永昌为第一副县长,成发昌为第二副县长,选出了出席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此次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颁布后,金塔县召开的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大会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有关规定举行的,在1980年6月召开第九届金塔县人民代表大会时,把这次会议列为金塔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鼎新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6月27日至30日,鼎新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41名。副县长徐宏做了鼎新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和关于代表提案的决议。县委书记高锦光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和《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的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鼎新县人民政府委员会。会后经甘肃省委批准,任命杨剑照为鼎新县人民政府县长。
  中国共产党金塔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金塔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54年11月12日至16日在金塔县城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54人,列席代表14人,代表全县254名党员。
  大会是在全面贯彻党的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刻召开的。大会议程:一是听取和审议时思明同志代表中共金塔县委员会向第一次代表大会做的工作报告;二是选举中共金塔县委委员及出席甘肃省党代会的代表。
  大会选举时思明、张和祥、吴积昌、何珍、张发源、吴培周、王文喜、张宏强、常国俊、石汝珪、董有才、傅勋章、许占斌、成发昌、王四小等15人为金塔县第一届县委委员。选举佘来旺、王振宗、时思明为出席省党代会代表。
  11月7日,金塔县委召开第一届第一次全委会议,选举时思明、张和祥、何珍、张宏强、吴积昌等5人为县委委员,时思明任县委书记。
  中国共产党鼎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1954年11月23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鼎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应出席代表121人。其中,县区代表56人,农村代表65人,实到会117人(内有预备党员8人,女党员6人)。列席18人(青年团干部13人,非团干部5人)。
  大会议程:一是由中共酒泉地委温埠常同志传达中共甘肃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二是鼎新县委书记高锦光同志做中共鼎新县委五年来工作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告。三是杨剑照同志做反对党内资本主义倾向的报告。四是选举县委委员及出席酒泉分区党代会代表。
  大会选举高锦光、杨剑照、问清行、张忠、李成茂、李生名、王振宗、刘金元、韩凤来等9人为县委委员,高锦光任书记。选举高锦光、李成茂、李生名、王振宗、任有德等5人为出席酒泉分区党代会代表。
  195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鼎新县建制,将鼎新县并入金塔县。将两县21个乡合并为15个乡1个镇,建立了15个乡党总支和城关镇党总支,仍隶属张掖地委。
  金塔县工会联合会第一届代表大会
  工会联合会是由若干个企业、事业单位,在各自成立基层工会组织并民主选举产生本单位工会委员会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区域或行业范围内,按联合制、代表制原则,建立的区域或行业性基层工会组织。
  1957年5月,金塔县工会联合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30名,听取了工会筹委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金塔县工会联合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赵维普当选为工会联合会主席,郝俊旺当选为副主席,全县共建立基层工会14个,发展工会会员320名。
  金塔县第一次工业会议
  1958年6月14日,金塔县第一次工业会议召开。会议传达了省、地委及山丹工业会议精神,县委书记高锦光做了动员讲话,号召全体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大胆设想,以敢想、敢干、敢说的革命精神,大办地方工业。
  1958年3月28日,金塔县委、县人委发出《关于兴办地方工业分配集资任务的联合指示》,号召人人节约、积累资金、为兴办地方工业集资出力。县委机关20多名职工,在县委领导的倡议下,一天内集资2850元。在县委的带领下,全县干部职工共集资42.5万元。截至6月初,全县用集资资金新建修配、加工等小工厂22个。
  1958年,金塔县召开了第一次工业会议,批判了干部中的保守思想,研究确定了1958年大办地方工业的计划,提出了在总路线指导下“书记挂帅、全党动员、全民动员”的口号。会后,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广泛深入开展了积极发展地方工业大宣传,各乡党委召开了由党员和积极分子参加的举办地方工业宣誓大会,在群众中开展了“没有机器设备,没有技术能不能办工业;劳动力少顾不过来怎么办?”等大辩论。县委将“暮气”严重的干部进行了调整或撤职处理,选调了5名思想跃进、干劲充足的科级干部充实到工业部门。同时,县委成立了金塔县工业委员会,书记高锦光兼任主任,吴积昌、万钟秀、郭海任副主任,抽调12人组成工业办公室,14个乡分别设立了由乡总支书记挂帅的工业指导组。各级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找矿报矿运动,全县组成了42个小组,4200人的找矿队伍,报回各类矿点60多个。据1958年9月金塔县委呈报张掖地委《关于金塔县地方工业发展情况报告》称:1957年全县只有4个手工业合作社,年产值59万元。1958年,在总路线照耀下,县委本着“右手抓农业,左手抓工业”的方针,掀起了一个全党全民大办工业的高潮。
  金塔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会议
  贫下中农是指贫农和下中农。根据中国农村阶级划分标准,贫农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约为中农土地的一半或一半不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农民。下中农是中农的一部分,生活来源靠自己劳动收入,经济地位较低,生活状况在普通中农以下。贫农和下中农,是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在农村依靠的主要力量。
  1965年1月18日至26日,金塔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代表433名,列席32名,会议的中心是贯彻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依靠贫下中农,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巩固集体经济。会议期间听取了县委副书记刘孟晋所做的《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坚决依靠贫下中农,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报告,总结交流了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经验,组织参观了县委举办的社会主义阶级教育展览,讨论通过了给全县贫下中农的《倡议书》,选举成立了金塔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委员15名。选出了出席甘肃省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会议的12名代表。
  金塔县首届科学大会
  1977年8月,为了迎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甘肃省委召开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学习传达了中央对科学工作的重要指示,纠正了“四人帮”干扰、破坏科技工作的严重错误。同时,为了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甘肃省科学技术委员会。8月16日,金塔县委发出通知,决定成立金塔县迎接全国科学大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肖占瑞任组长,县委常委吴成德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刘魁业任办公室主任。
  1977年12月4日至7日,金塔县委召开全县首届科学大会。县委副书记白雁龄致开幕词,郭志发做了《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坚决响应华主席的战斗号召,为加速实现全县科学技术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报告。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和华国锋主席、叶剑英、邓小平副主席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讲话,有9个先进集体,3个生产队代表作了交流发言,表彰了11个先进集体和19名先进科技工作者,讨论制订了全县三年、八年、二十三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评选出了5名出席酒泉地区科学大会的代表。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县委做出安排,对大会精神进行了广泛宣传,在城乡中掀起了“科学热”。
  金塔县第一批大寨式大队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地上产生了一个农业战线的典型——大寨。毛泽东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后,大寨的经验对中国农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大寨经验引导了中国农业十几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央对大寨经验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结束了中国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一个山村,距县城几里路,1949年前只有几十户人家,以种地为生。绿色植被很少,四周都是荒山,土地条件也很差,当地农民仅仅靠各家各户在山沟里修少量分散的梯田为生,常年吃不饱肚子,历史上就以贫困著称。1949年后,大寨由于自然条件比较差,群众生活仍然十分贫苦。1952年,大寨建立了合作社,当年就取得了丰收。最早入社的农民尝到了依靠集体力量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获得丰收的甜头。在单独的各家各户很难对付恶劣的自然条件的情况下,走集体化道路,是农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因此,1952年底,整个大寨的农户都入了初级社。1956年,中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在全国普遍试办高级社的时候,大寨成立了高级社,集体经济较之前更强大了。作为高级社的大寨,依靠集体化后形成的经济力量和农民的生产热情,对大寨的农田进行了初步改造,连年取得丰收,生产的粮食自给有余,还上交给国家。1958年,在全国大办人民公社的热潮下,大寨成为一个生产大队,隶属于大寨公社。
  1964年底,毛泽东发出号召“农业学大寨”,大寨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旗帜。1965年初,全国农村掀起了学大寨的运动。当时,正处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高潮阶段,学习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向国家伸手,依靠集体力量,战胜困难,夺得丰收的经验;在农业技术改造和农田基本建设方面,学习大寨兴修水利、改造农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经验。当时大寨人的事迹确实对中国几亿农民起到了榜样作用。农民们认识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那种靠吹牛说谎搞“穷过渡”的做法,不是他们要学习的榜样,而靠苦干、实干,改造农业生产条件,夺取好收成,才是他们真正应该学习的。所以,学大寨运动很快就在全国铺开了,并且产生了许多学大寨的典型。
  金塔县开展“群众学大寨,领导怎么办?基层学大寨,机关怎么办?四年没上去,五年怎么办?”的大讨论,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观。全县建成条田13.79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5%;渠路林实现林网化,植树629.9万株,建成果园698个;建成水库两座,总容量3127万立方米,并形成“队队办猪场,户户都养猪”的局面。1970年,金塔县遇到了百年罕见的大旱,河水断流,水库干涸。县委领导深入鼎新公社总结打井取水的经验,及时指导全县的抗旱工作。到1971年,仅鼎新、芨芨、双城、天仓四个公社就打各类水井979眼,大大减轻了干旱的威胁。同时,全县组织两千多民工,在荒滩上安营扎寨,修建了蓄水3000万立方米的解放村水库。在学大寨运动中,全县涌现出60个学大寨的先进集体,谭家湾大队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
  谭家湾大队,位于巴丹吉林沙漠的西部边缘,自然条件不好,风沙大,盐碱重,土地瘠薄。大队党支部提出“以大寨红旗为标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奋战三年改变落后面貌”的口号,坚持“四不要”:不要国家救济粮,不要救济物,不要回销粮,不要贷款。以“雪下三尺深,社员不在家里蹲”的精神,大干苦干加巧干,大搞农田基本建设,防风固沙,改良盐碱,使农业生产年年稳产高产。1969年3月2日,《甘肃日报》发表新华社通讯员文章,以《红日照亮谭家湾》为题,报道了谭家湾学大寨的经验:
  他们经过苦战,埋压沙包100多亩,改良盐碱地180亩,平田整地800亩,修筑道路20多条,植树造林20多万株,使粮食产量从1962年亩产85斤增加到491斤,结束了谭家湾多年来“吃靠国家供应,穿靠国家救济”的历史。几年来,还向国家交售公粮和余粮45万多斤。
  1970年9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上,谭家湾大队魏海生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参加会议,并做了大会发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发言录音,谭家湾成了远近闻名的学大寨先进典型。
  1976年12月10日至27日,中央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动员全国农村继续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金塔县委书记李宝峰、金塔县知识青年代表黄耀荣赴京参加了这次全国性会议,期间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1978年10月26日,金塔县委发出《关于认真贯彻省委<关于召开全省农业学大寨群英会的通知>的通知》,决定成立由县委副书记肖占瑞任组长、县委常委王志荣、县武装部部长刘生贵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在全县开展大寨式社队的验收评选工作。28日,县委做出决定,命名三合公社古墩子等13个大队为全县第一批大寨式大队。
  金塔县首届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
  个体劳动者协会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由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体劳动者组成的联合性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个体劳动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个体经济的助手。
  随着党的经济改革政策的落实和城乡经济的发展,个体工商户不断增加,为了加强对个体劳动者的管理,保障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1983年6月28日至30日,金塔县召开首届个体劳动者代表大会,参会代表39人。大会制订了《个体劳动者协会章程》(草案),讨论拟定了《个体工商业管理办法》,发出了《开展“执行政策遵守纪律好、文明经商团结互助好、童叟无欺诚实待客好”活动》的倡议,选举产生了金塔县个体劳动者协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曹忠英,副主任张学英、罗其孝。
  1985年,金塔镇、东坝、中东、鼎新片分别成立了个体劳动者分会。至1989年,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1110户,从业1601人,注册资金733.93万元。
  金塔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后,按照党的方针、政策,积极维护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向县政府和工商管理部门反映他们的意见要求,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并对广大个体劳动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开展文明经营、优质服务活动。
  政协金塔县第一届代表大会
  政协金塔县首届委员会于1984年1月20日至28日在县城召开。共召开了三次全体会议,其中一次、二次会议由39名委员组成,三次会议由47名委员组成。
  会议听取了政协金塔县委员会筹备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了政协金塔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工作报告,列席了金塔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首届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11人,刘兴为政协首届委员会主席,郭策、马治邦为副主席,吴培周为秘书长。
  政协金塔县首届二次会议于1985年2月10日至16日在县城召开。会议听取审议了政协金塔县首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了金塔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政协金塔县首届三次会议于1986年2月24日至3月1日在县城召开。
  会议听取审议了政协金塔县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增选常务委员会委员6人;补选郭策为政协首届委员会主席,傅勋章为副主席,李森林为秘书长;讨论通过了本次会议的决议,列席了金塔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金塔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会议
  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代表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1980年3月,金塔县科学技术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1984年6月18日至20日,金塔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代表81名,其中农村科普协会的代表73名,县属单位各学会的代表8名。会议传达了中央文件,审议通过了《金塔县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和《专门学会通则》,选举产生了金塔县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主席王柏元,副主席李道德、狄兴荣、韩泽民、刘铭。
  金塔县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后与各学会一起,积极开展普及科学技术宣传。1982年县科协牵头与县科委联合创办了《金塔科普》,1985年改版为《科技信息》,不定期在全县发行。从1983年开始,县科协和县科委联合组织综合科技宣传队,每年冬春深入乡村举办农、林、牧等有关专业技术训练班,科技讲座,交流科技经验,放映科技电影,推广实用科技成果。
  金塔县首届老年人体育协会
  老年人体育协会是联系、团结广大老年人的群众性体育社会团体,是为老年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增进老年人健康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全国体育总会的单位成员。在各级政府和体育、民政部门的领导监督下,与老龄工作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和组织共同开展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
  1986年11月,金塔县成立了老年人体育协会。第一届委员会任期为1986年11月至1989年12月,设主席1人,副主席8人,委员18人。1988年10月,成立大庄子乡老年人体育协会。其他乡(镇)基层老年人体育协会相继成立。
  金塔县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以来,根据老年人的特点,积极发动组织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并举办老年迪斯科、太极拳训练班,召开老年运动会,参加地、县老年体协组织的体育竞赛等活动,推动了老年体育的发展。
  1987年,县老年人体育协会乒乓球队获全区老年乒乓球赛团体第三名。1988年,县老年人体育协会门球队、篮球队均获全区老年门球、篮球赛团体第二名。
  金塔县第一届残疾人代表大会
  中国残疾人事业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残疾人问题,是人类社会的固有问题。但是,在1949年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奴役,由于经济文化的落后,残疾人处于社会最底层,过着沿街乞讨、朝不保夕的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关注残疾人的生活,建立残疾人组织,开展生产自救,残疾人工作逐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残疾人事业的初创阶段。1978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对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1978年,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恢复活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盲人聋哑人协会及其下属组织也相继恢复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198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9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1年12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及其16个实施方案;1993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由32个部委负责人组成的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这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使中国残疾人事业由救济安养为主的初创阶段,步入以“平等·参与”为宗旨,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福利、环境、法制建设全面发展的阶段,全国残疾人工作进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好时期。
  金塔县第一届残疾人代表大会于1987年9月15日在县城召开。
  金塔县首届老人节庆祝大会
  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就是中国的“老人节”。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由于“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1988年10月19日(农历九月初九),金塔县召开首届老人节庆祝大会,全县离、退休干部和在职的50岁以上的职工共400人出席会议。县委副书记王柏元讲话,倡导将尊重老人和老有所为、老有所养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全县评选出的15名“老有所为精英奖”获得者和11名“敬老好儿女金榜奖”获得者进行表彰奖励。并对全县234名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进行慰问。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知识出处

金塔之最

《金塔之最》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政治、经济、社会事业、人物、综合五个篇目,记述了金塔县在建制历史演变过程中,位居各项事业的首次发生的事件和堪称第一的事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金塔境内的世界之最、亚洲之最、中国之最、甘肃之最、金塔之最进行解读。

阅读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