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修建的金塔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之最》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669
颗粒名称: 最早修建的金塔城
分类号: K928.2
页数: 2
页码: 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塔城,原名金塔堡,始建于汉朝北部都尉时期,经历多次修葺和扩建。明朝嘉靖年间进行了修葺,清朝乾隆年间进行了扩充,并在光绪年间和宣统年间分别进行了城垣和门楼的修建。民国时期又进行了修复工作。
关键词: 金塔城 建置演变

内容

据《肃州新志》记载:“金塔分州城,向在王子庄威虏堡,本威虏卫旧城。自裁卫后,雍正七年(1729年)改设州同。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驻金塔城。其城始于汉朝北部都尉,设在边外夹山以北平川,筑以土城,周围二百四十丈,高一丈八尺,厚七尺,池阔一丈,深八尺,南北东三门,规模狭隘。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巡抚杨博檄副使王仪等,(将)[修葺]金塔威虏各旧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州同彭以懋兴工增筑城门楼堞如式,又于城外西南筑堤百丈,以捍水患,有碑志。同时修葺,终嫌卑薄。咸丰年间(1851—1862年),山水猛发,冲塌西南隅六十余丈,至今仅存一百九十丈。同治五年(1866年),知州李元嘉、州同刘秀挹,因肃回既变,恐城头太卑,不足守御,乃培厚四尺,加高六尺,连老城共高二丈四尺,于是东、南两门俱塞,仅启北门。同治十二年(1873年)秋九月,州同郝遇龙以肃逆荡平,始(厂)[敞]南门,以便往来。既见墙多崩挫,门无城楼,乃于光绪元年(1875年)增修南北城楼二座。门瓮甃以砖石,又筑北城外月城一道,高与城等。”
  据民国《创修金塔县志》记载:“金塔城,原名金塔堡。在平川边外建筑,周围一百九十丈。建筑人及年月无考。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巡抚杨博檄副使王仪修葺此堡。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州同彭以懋来莅斯土,睹此堡之湫隘,垣墉之倾圮,扩充其地。其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八尺,周四百三十丈零,雉堞七百八十数。光绪元年(1875年),州同郝遇龙重建城垣与北门瓮城门与敌楼。宣统二年(1910年),州同冠炳寅、谕饬赵积寿、刘怀基督修东门敌楼,兼葺南北二门敌楼。工竣,悬挂匾额三,南门楼‘祁连绩懋’,北门楼‘华夷锁钥’,东门楼‘建康重镇’。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长黄文中饧令农民以土块补葺全城周围墙根之缺绽者。月余而工竣焉。”又据民国《创修金塔县志·县署》记载:“雍正七年(1729年),始设州同一员。其旧署在威虏城附近之噶里戈什。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住金塔堡,借居民房。乾隆三十年(1765年),前任姚公详请建修县署已准。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前任瑚公在州库借银,建筑头门大堂,仪门。远不过五丈。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谭公莅任斯土,见县署窄小,又详准上宪,添买张、李、杨等户地基,鸠工庀材修盖头门、仪门、大堂、二堂、书房、内宅、衙役房、群房、寅宾馆、土地祠共计八十余间,又栅院植树凿井,今仍其旧。”
  据以上资料,现在的金塔城,最早叫金塔堡,修建年代或始于汉朝北部都尉。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巡抚杨博檄副使王仪首次修葺此堡。此后,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州同彭以懋扩充其地。光绪元年(1875年),州同郝遇龙重建城垣与北门瓮城门与敌楼。宣统二年(1910年),州同冠炳寅谕饬赵积寿、刘怀基督修东门敌楼,兼葺南北二门敌楼。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长黄文中饧令农民以土块补葺全城周围墙根之缺绽者。

知识出处

金塔之最

《金塔之最》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政治、经济、社会事业、人物、综合五个篇目,记述了金塔县在建制历史演变过程中,位居各项事业的首次发生的事件和堪称第一的事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金塔境内的世界之最、亚洲之最、中国之最、甘肃之最、金塔之最进行解读。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仪
相关人物
李元嘉
相关人物
刘秀挹
相关人物
杨博
相关人物
彭以懋
相关人物
冠炳寅
相关人物
赵积寿
相关人物
刘怀
相关人物
黄文中
相关人物
郝遇龙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金塔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