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塔之最》 图书
唯一号: 292720020230001664
颗粒名称: 序二
页数: 8
页码: 1-8

内容

金塔者,农耕牧业交错地带也;金塔者,沙漠绿洲相映奇趣之处也;金塔者,河西绿洲之襟带、丝绸之路之屏障也;自霍去病等驱逐匈奴,始入于中原政权版图。路博德等筑亭障直通玉门(汉代玉门关),汉代长城时而蛰伏、时而跃出沙漠,如同一条长龙,蜿蜒迤逦西向,卫戍、保障着丝绸之路的畅通。“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金塔长城一线,功用在焉!然地接沙漠,风寒荒僻,不毛者居多。早期居民,大约戍边将士、罪犯、充发军家属。地土广袤,村落零散,人烟稀少,多集中于黑河两岸,从事着农耕、牧业,演绎着自己的历史。然而,从汉代开始,名字当中却有一个响亮而美好的字——“金”,境内的肩水金关,是汉代河西走廊最重要的关隘,是进出河西、交通南北的咽喉;是汉族与北方胡族交流的重要口岸,又是控扼匈奴要路,堵截北方胡族南下的险关隘口之一,故以“金关”来命名。①近代以来,又由于境内有佛塔,金碧辉煌,遂以之为名,取名金塔县。
  看惯了诸多溢美故乡的文章,我对“热土”“地灵人杰”这一类老生常谈的词就有些不屑。然而,就我所知的金塔,用“热土”“地灵人杰”来形容,恰如其分。何以如此认为呢?
  金塔县今天的居民,多是清代以来从附近酒泉、高台一带迁来的。然而,金塔却是一块有着悠久古老历史的土地,全县面积多处在孕育河西文明母亲河之一的黑河中下游,远古时期,就是古人生息繁衍的沃壤热土。在长达800余公里、全国内陆河流第二长的黑河流域,马家窑文化(马厂期)、齐家文化以及四坝文化遗址,灿若星辰。目前发现,在金塔境内,黑河沿岸就有二道梁、榆树井、缸缸洼、火石梁等遗址。这些遗址,是探讨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特别是研究中国早期冶金活动起源、发展与传播,早期农作物栽培及传播,早期动物驯化及传播以及早期欧亚大陆人群交流的关键区域。黑河流域,不仅是河西文明发育的摇篮,也是早期东西文明交流的关键区域之一。2013年8月,在“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我与当时尚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的沙武田先生一起,抽空考察了缸缸洼和火石梁遗址,被两个遗址上所散布的细石器、夹砂陶片、彩陶片、铜冶炼炉渣、残损骨器等所震惊。沙丘包围的两处遗址上,那些火红色的陶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反射着火焰一样的光芒……其中有目前在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冶炼遗址,在青铜传播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汉代,路博德等从今金塔东北部的肩水金关一带修筑长城至玉门,金塔一带成为抵御匈奴南下的重要防线,也是汉朝出击匈奴的前哨。李陵、窦宪等出击匈奴,数从此道。《汉书·李陵传》:“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不见虏,还。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诏陵以九月发,出遮虏障,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营,举图所过山川地形,使麾下骑陈步乐还以闻。”①《后汉书·窦宪传》:“明年,复遣右校尉耿夔、司马任尚、赵博等将兵击北虏于金微山,大破之,克获甚众。北单于逃走,不知所在。”②《后汉书·耿弇列传》:“夔字定公。少有气决。永元初,为车骑将军窦宪假司马,北击匈奴,转骑都尉。三年,宪复出河西,以夔为大将军左校尉。将精骑八百,出居延塞,直奔北单于廷,于金微山斩阏氏、名王以下五千余级,单于与数骑脱亡,尽获其匈奴珍宝财畜,去塞五千余里而还,自汉出师所未尝至也。”①
  20世纪在肩水金关、破城子等地出土的数万枚汉简,说明了这一带对保障河西走廊乃至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因此,金塔也被称作“汉简之乡”。
  降至隋唐,今金塔一带,仍是防御北方突厥、薛延陀、回鹘等南下扼断河西通道的要害所在,因此,中原政权在此设重兵把守。据《新唐书》卷四十:“县三:有酒泉、威远二守捉城。”②
  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谓:“威远城,在卫北。《唐志》:肃州有酒泉、威远二守捉城。”③则金塔自纳入汉朝版图、中原政权对此地实行有效管理以来,一直是重点防御的门户所在。不仅如此,丝路北线“灵州道”过黄河、涉流沙,经黑水城向西达甘州、肃州乃至更西,势必经过金塔地界。
  据学者研究,敦煌文书P.2748《大中四年状》,就是张议潮率众起义驱逐吐蕃统治者后,遣使唐王朝,因当时凉州尚为吐蕃占领,使节只得绕道漠北,循回鹘旧路到达天德军,然后南下灵州,继而到达长安。④而大中十年(856年)唐王朝遣使赴安西册封,所行路线正是西逾沙碛,沿黑河到今金塔地界,再抵达甘州,经肃、瓜、沙一线而入西域。⑤
  《史记·大宛列传》:“益发戍甲卒十八万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⑥《汉书·地理志》:“张掖郡,故匈奴昆邪王地,武帝太初元年开。莽曰‘设屏’。应劭曰:‘张国臂掖,故曰张掖也。’”⑦
  “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时攘之,初置四郡,以通西域,鬲绝南羌、匈奴。”①《汉书·地理志》:“张掖郡居延”条下,颜师古注曰:“阚骃云:武帝使伏波将军路博德筑遮虏障于居延城。”②实则西汉王朝在河西的一系列战略举措,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凿通西域,张国右臂;二是隔绝羌胡。然世人皆知西汉王朝关于凿通西域“断匈奴右臂”的战略,对后一句“隔绝羌胡”则疏于关注。其实,“断匈奴右臂”和“隔绝羌胡”互为表里,事为两端,势则为一。《汉书》:“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幕南无王庭。”③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这项策略,终汉之世,一直是汉王朝的重大战略部署。河西走廊南有羌,北有胡,羌胡联络,则丝路隔断,河西不保;河西不保,则河东安定一带为羌胡南窥进犯前哨,则京畿长安一带安全形势骤然紧张。两千年来,关于河西对中原王朝的重要性,不止一次地引起历代战略家们的争论,而东汉末西羌反叛,西晋时鲜卑、羌人作乱,扰乱安定一带,印证了汉王朝“隔绝羌胡”战略决策的英明。
  而汉王朝在黑河中下游设置居延都尉府、居延县、居延候官和遮虏障等多个行政、军事建制的治所,修长城至玉门关④,正是贯彻汉王朝这个战略的切实举动。“遮虏”“设屏”两词,最能恰当地说明今金塔对维护河西走廊安全、保障丝路畅通的重要性。
  宋人王应麟解说“遮虏障”之战略地位重要性甚明:
  《地理志》:张掖郡居延。居延泽在东北,古文以为流沙,都尉治。师古注曰:阚骃云,武帝使伏波将军路博德筑遮虏障于居延城。武纪元狩二年夏,将军去病、公孙敖出北地二千余里,过居延。太初三年夏四月,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居延;天汉二年夏五月,骑都尉李陵将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注,师古曰:居延,匈奴中地名。韦昭以为张掖县,失之。张掖所置居延县以安处所获居延人而置此县。《李陵传》:天汉二年诏陵以九月发出遮虏鄣。注,师古曰:鄣者,塞上险要之处,往往修筑别置候望之人,所以自鄣蔽而伺敌也,河西之未入汉也。霍去病欲攻小月氏,则先望居延而济,乃至天山。李陵欲涉单于庭,必先自居延北出,乃至浚稽,则知居延之出匈奴,乃其要路也。汉既全得月氏之地,立为四郡,则居延又为酒泉要路,故筑鄣其上,以扼其来,名以遮虏,可见其实也。《通典》既于张掖甘州著居延塞,又于酒泉、肃州著遮虏障者,甘州之西即肃州之东虏之来路亘乎两州之境故障塞之设亦亘两境。李陵之军自遮虏障北出,亦望遮虏障南入,可见虏路出入无不由此也。居延塞即遮虏障也。①
  近期,“玉帛之路”考察团叶舒宪、易华、冯玉雷诸先生通过考察,认定金塔也是玉石进入中原的关口之一,马鬃山玉很可能通过金塔进入内地。考察队曾在金塔见到过出自马鬃山的古玉器。②而玉石收藏者也曾在金塔收得和田上好碧玉,印证了叶舒宪先生的判断。
  那些裸露的彩陶、石器、铜渣作证,那些掩埋在沙尘废墟中的汉简作证,那些在疾风中岿然迎立的红柳枝干叠压成的长城作证,那些被风掠走沙尘露出的戍边将士的麻鞋残掌作证,那些在民间收藏的玉器作证,缓缓流淌的黑河作证……经历过数千年的金塔大地,不仅是一块维系河西走廊安全的屏障,保障丝路畅通的险关要隘,也是一条丝绸之路的支线,是东西文明交互影响的重要地区,是确确实实的一方热土!
  对金塔的详细了解,始于我与敦煌研究院邰惠莉研究员校注的《肃镇华夷志》。三十多年前,我研究裕固族历史文化,无意中发现了极其珍贵的被我称之为“裕固族专门史”的《肃镇华夷志》,其中不单有裕固族部落、人口等资料,许多迁徙安置恰与金塔有关。原来,明政府初始安置明代中叶东迁的关西诸卫残破各部,并非先安置在今祁连山,而是安置在今金塔县境内。在《肃镇华夷志》中,不仅多次出现“金塔寺”“威远堡”“威虏城”“王子庄”“革力哥失堡”“察黑包堡”等信息,还有“嘉靖二十八年,巡抚都御使杨博奏修筑肃州迤北百四五十里新旧城堡七处,徙环城诸夷于彼住牧”①的记载。近数年间,我几乎每年都去金塔,有时是一年两三趟。金塔吸引人的地方,不光是巍峨的卫星发射塔,更重要的是金塔的历史文化、历史遗迹、出土遗物和热情、豪放、自信的金塔人!
  第一次与金塔亲密接触是在甘肃省图书馆文献部。当年研究裕固族历史文化,许多个周日,我骑着自行车从位于安宁的甘肃省委党校来到位于城关区的省图查阅资料,总见到一位同样查阅资料的中年男子,数日后搭讪,才知他是兰州大学的校友,在金塔县委工作,来此查阅金塔的相关资料。当时就有些肃然起敬,心目中荒僻的金塔,居然有此文史爱好者。多年过去了,连学兄姓甚名谁都忘记了,但这件事一直记得。
  第一次去金塔,由酒泉工作的同学陪同,时任县史志办主任的桂发荣先生接待,领略了金塔人的热情豪爽,最让人感动的是,桂发荣先生赠送了数本有关金塔地方文史的书籍。回兰后仔细翻阅,彻底颠覆了我对金塔边远不毛的印象。
  以后,去金塔的次数多了,与金塔县史志办、文物局、博物馆建立了热络的关系,所结识的数位朋友,皆是长于某方面、某领域的地方文史专家。桂发荣先生,有多种著作问世;李国民先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出版了多种金塔风光摄影集,文笔清丽;陶玉乐先生,熟悉金塔历史地理变迁、遗址分布,也有多种著作刊行;而金塔籍的酒泉市文物局局长杨永生先生,更是一位敬业且笔耕不辍的文化人。我曾不时电话向他们请教有关金塔历史、地理方面的问题,其间撰写过数篇关于裕固族东迁安置在金塔境内的小文,多赖他们指教、陪同考察。
  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涵养,影响、浸润着金塔人,他们演绎着金塔今天的历史,继续着金塔明天的文化事业。金塔虽地近沙漠,但并非文化沙漠,更像是沙漠中的胡杨林般,顽强地展示着盎然的生机和五彩的颜色。金塔县委、县政府的办公楼,在河西走廊可以说是最寒酸的。2013年会议期间,我曾到过金塔县委书记的办公室,令我吃惊的是,其面积似乎还小于一个宾馆套间,里面摆放着一个两人的旧沙发,我们进去了三个人,有一人只好坐在一个凳子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塔除了别具藏品的县博物馆外,还有民俗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醋博物馆等,文化事业蒸蒸日上。民俗博物馆在一个乡下村委会的大院里,陈列室像模像样,展示有农耕特色、牧业特色以及其他民俗文物。这些,体现了金塔县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县城南郊路旁,有一片鱼鳞状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下反射着深蓝色的光,旁边一排整齐的建筑,就是金塔县政府的文化产业区。这些年,金塔县每年举办“胡杨节”,现在,正在修建“两馆两中心”(图书馆[含档案馆]、博物馆[含科技馆]、文化活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在前往金塔著名的沙漠胡杨林景区的路上,可看到左侧新建的金塔县博物馆、图书馆正在装修。不久的将来,河西地区又一特色鲜明、馆藏丰富的博物馆将出现在金塔县城。我曾亲至金塔著名书法家杨兴年先生墨斋,目睹其挥毫,其字远近闻名。因为研究饮食的缘故,我在金塔还认识了一位酒业公司的经理申青林,他不光是一个酒业老总,还办有一个丝路名酒文化博物馆,陈列有数千种不同时期、不同产地的酒,别具特色。他闲来也挥毫泼墨,练习书法。
  地灵者人杰!以上种种,说明金塔虽然自明代闭关以来,作为丝绸之路交通关隘的重要性一度降低,成了边缘地带,但近代,由于巨量汉简的出土,航天城的建设,金塔,这块昔日辉煌的地区,又一次出现在人文历史的视线内,显示出了其悠久古老、底蕴深厚的内力。
  这些年,由于薄涉丝绸之路饮食文化研究,我比较注意搜集丝路沿线各地的史料,包括地方志以及地方学者所编辑出版的著作。据我所知,金塔县地方人士出版的著作在全省虽不算最多,但名列河西走廊前茅无疑,这还不包括许多研究汉简的专业论著。仅我的书架上,就有改革开放后金塔人编辑出版的书籍近10种。询诸陶玉乐先生,改革开放后,金塔地方文化人士撰写出版的书籍达到了二十多种。由此可见,金塔人对文化推崇之一斑。
  陶玉乐先生,原任金塔县博物馆副馆长、文物局副局长,敏于行而讷于言,专注于文物保护、史志编修及河西历史文化研究,在省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2015年,调任金塔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几年间,编辑出版了数种地方文史著作。此次,《金塔历史文化丛书》出版之际,征序于我。却之既不恭,应允实勉为。好在这些年对金塔历史、地理、人文稍有了解,聊作以上,不当序言,权充心得。
  兰州财经大学教授、甘肃省敦煌学学会副会长、敦煌学博士 高启安
  2017年12月25日于蜗蛙居

附注

①李正宇、李树若:《玉门关名义新探——金关、玉门二名互匹说》,《敦煌学辑刊》2005年第1期,第122—127页:“‘金关’,即今编号‘EJ遗址’,在张掖西北、居延海南,控扼匈奴要路,置关以制匈奴之暴,故名‘金关’。” ①[汉]班固:《汉书》卷五十四,中华书局,1962年,第2450—2451页。 ②[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十三,中华书局,1965年,第918页。 ①《后汉书》卷十九,第718—719页。 ②[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地理志》,中华书局,1975年,第1045页。 ③[清]顾祖禹著,贺次君等点校:《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三,中华书局,2005年,第2983页。 ④赵贞:《敦煌文书中所见晚唐五代宋初的灵州道》,《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第4期。 ⑤孙楷第:《敦煌写本张议潮变文跋》,原载《图书季刊》1936年第3期。郑阿财、颜廷亮、伏俊琏主编:《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文学卷(一)》,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第86—91页。 ⑥[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三,中华书局,1959年,第3176页。 ⑦[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八下,中华书局,1962年,第1613页。 ①[汉]班固:《汉书》,第1644—1645页。 ②[汉]班固:《汉书》,第1613页。 ③[汉]班固:《汉书》卷九十六下,第3928页。 ④“于是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史记·大宛列传》,第3172页。 ①[宋]王应麟纂:《玉海》,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联合影印出版,1987年,第491页。 ②叶舒宪:《四坝文化玉器与马鬃山玉矿——第十三次玉帛之路考察(金塔)札记》,《丝绸之路》2018年第1期,第24—31页;易华:《寻玉访古到金塔》,《丝绸之路》2018年第1期,第32—35页。 ①[明]李应魁撰,高启安、邰惠莉校注:《肃镇华夷志·附内地住牧番夷》,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7页。

知识出处

金塔之最

《金塔之最》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分政治、经济、社会事业、人物、综合五个篇目,记述了金塔县在建制历史演变过程中,位居各项事业的首次发生的事件和堪称第一的事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金塔境内的世界之最、亚洲之最、中国之最、甘肃之最、金塔之最进行解读。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启安
责任者